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纳岭沟东-皂火壕成矿区铀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正义 李西得 +3 位作者 黄钢 刘红旭 王明太 惠小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17-429,共13页
经野外钻孔岩芯编录及其标本肉眼观察、室内图件综合和镜下鉴定,并配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主量、微量元素、有机碳和铀、钍同位素234U/238U、230Th/232Th比值、烃类等各种分析,考虑矿物的衍射和黏土矿物种属分量和总量,V/(V+Ni)、T... 经野外钻孔岩芯编录及其标本肉眼观察、室内图件综合和镜下鉴定,并配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主量、微量元素、有机碳和铀、钍同位素234U/238U、230Th/232Th比值、烃类等各种分析,考虑矿物的衍射和黏土矿物种属分量和总量,V/(V+Ni)、Th/U、(K+I)/(C+S)、87Sr/86Sr和铀、钍同位素、烃类对比,以及常温常压下样品浸液pH、ΔEh测试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盆地边缘纳岭沟东—皂火壕成矿区含铀系岩石沉积环境以及对铀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加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含矿岩系及围岩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其中氧化-还原过渡带是该区砂岩型铀矿主要成矿部位;延安组顶部地层存在长期沉积间断及古气候演化对该区铀成矿具有积极意义,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预富集为该区铀成矿提供了基础;构造作用下盆地隆升剥蚀,含矿围岩发生碳酸盐化、钾长石化等碱交代,围岩褪色,为铀矿的再富集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纳岭沟东-皂火壕 成矿 铀成矿特征 成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地区中-新生代盆地铀成矿特征、机理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波 苗爱生 +4 位作者 彭云彪 张鹏飞 李鹏 申科峰 时志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89-3711,共23页
兴蒙地区发育多个盆地,盆地主要类型为叠合型和克拉通型,且盆地内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在大量钻孔资料编录整理、编图研究等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各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还原介质、流体作用和铀矿化等特征,讨论... 兴蒙地区发育多个盆地,盆地主要类型为叠合型和克拉通型,且盆地内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在大量钻孔资料编录整理、编图研究等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各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还原介质、流体作用和铀矿化等特征,讨论了铀成矿的构造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铀成矿作用发生于盆地特定的构造演化阶段,一定大地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富铀基底地层、岩浆岩等控制了成矿物质来源,造就了规模宏大的铀成矿域、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盆地在断陷、坳陷及克拉通阶段发育了还原建造和铀储层的组合类型,构造反转使得盆地不同部位遭受剥蚀,形成剥蚀窗口;剥蚀窗口主要发育于盆地的边缘、凸起和凹陷的结合部位。随着剥蚀抬升,深部油气、煤成气等向剥蚀隆升区运移和逸散。在铀成矿流体与还原介质的氧化还原作用下,形成潜水、潜水-层间氧化带和层间氧化带,同时形成铀矿体。盆地内铀成矿作用类型为(1)潜水、潜水-层间和层间氧化作用;(2)同沉积成矿;(3)构造热事件叠加成矿;(4)多种流体混合作用成矿。在综合中新生代兴蒙地区不同阶段大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各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相应的铀成矿机理,建立了兴蒙地区铀成矿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克拉通盆地 铀成矿特征 成矿机理 矿床 兴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中部古河道型铀矿床中烃类流体特征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兴齐 秦明宽 +6 位作者 范洪海 刘武生 康世虎 张字龙 周飞 蔡亚 史清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5-416,共12页
通过对二连盆地中部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型铀矿床砂岩中的酸解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分布富集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油气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结果表明,赛汉组上段古河道... 通过对二连盆地中部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型铀矿床砂岩中的酸解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分布富集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油气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结果表明,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CH_4及C_2^+含量与铀含量呈正比,且在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内烃类含量具明显的分带性。酸解烃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_1/ΣC、C_1/C_2+、C_2/iC_4、C_2/C_3、iC_4/nC_4、iC_5/nC_5、ln(C_1/C_2)、ln(C_2/C_3)表明,研究区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的烃类气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主要为原油伴生气和原油裂解气。根据研究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排烃史分析认为,该区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型铀矿床中烃类气主要来源于下白垩统阿尔善组(K_1ba)湖相腐泥型或偏腐泥型烃源岩,其次为腾一段(K_1bt^1)低熟-成熟阶段的湖相烃源岩。研究区深大断裂、不整合面、主砂体或裂隙是该区深部油气向上逸散的主要通道,深大断裂及不整合面附近应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油气在该区古河道砂岩型铀成矿作用过程中具有吸附作用、还原作用和保矿作用,区内砂岩型铀成矿期次、油气聚散史明显受控于晚白垩世末—古新世期的反转构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流体 砂岩型 铀成矿特征 古河道 二连盆地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杭带中段广渡-横溪火山盆地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9
4
作者 方启春 陈欣 +3 位作者 王倩 韩荣文 刘毅 刘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广渡—横溪火山盆地是一个继承式火山沉陷盆地,其火山岩主体是由一套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以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区内断裂构造、火山构造发育、热液活动强烈,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盆地内铀矿集中分布于呈北西向排列的... 广渡—横溪火山盆地是一个继承式火山沉陷盆地,其火山岩主体是由一套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以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区内断裂构造、火山构造发育、热液活动强烈,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盆地内铀矿集中分布于呈北西向排列的3个集中区内,矿床(点)、矿化点受制于北西、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的构造结点和低序次火山构造,矿体产于主干断裂的次级断裂、裂隙带以及与火山构造相关的断裂中,矿体对围岩的岩性没有选择性。铀矿化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构造、低序次火山构造、鹅湖岭组和石溪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等因素控制。分析认为盆地的石人底、石狮岗、花厅等地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广渡—横溪火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庄盆地黑水地区氧化作用与铀成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方升 彭虎 +3 位作者 张成勇 王生文 张松 安永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699,共13页
黑水地区位于平庄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为白垩系孙家湾组,目前在盆缘发现了较好的氧化带和工业铀矿化线索,但成矿作用方式和类型并不清楚,困扰着下一步勘查方向的选择。为深入研究目的层氧化作用和铀成矿地质特征,通过系统采... 黑水地区位于平庄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为白垩系孙家湾组,目前在盆缘发现了较好的氧化带和工业铀矿化线索,但成矿作用方式和类型并不清楚,困扰着下一步勘查方向的选择。为深入研究目的层氧化作用和铀成矿地质特征,通过系统采集样品,进行镜下鉴定、主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指标、粘土矿物、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水地区含矿目的层砂岩成熟度较低,为近物源沉积;后生氧化作用较强且存在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目的层还原剂主要为黄铁矿,铀的富集方式主要为含铀含氧水不断渗入砂体,在层间氧化带前缘氧化还原过渡带富集成矿,铀矿物类型主要为沥青铀矿,其次为铀石,主要有2种赋存形式。对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符合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 氧化作用特征 矿化特征 成矿地质特征 平庄盆地 黑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广丰县石人底地区铀成矿作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启春 黄振 +1 位作者 陈欣 石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S1期20-24,共5页
石人底地区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中段与武夷山成矿带北段交汇部位的广渡横溪中生代火山沉陷盆地中东部,区内出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岩系,岩浆―热液活动强烈,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区内产有202矿床和501,275,I-40矿化点... 石人底地区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中段与武夷山成矿带北段交汇部位的广渡横溪中生代火山沉陷盆地中东部,区内出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岩系,岩浆―热液活动强烈,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区内产有202矿床和501,275,I-40矿化点,铀矿化产于上侏罗统鹅湖岭组凝灰熔岩中,形成于红盆期伸展构造背景之下,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燕山晚期浅成侵入体、不整合面以及岩性等联合控制。文章阐述了区内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探讨了202矿点、202矿点至501矿化点区段、275矿化点至I-40矿化点区段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石人底地区 广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然楚勃林地区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7
作者 李兴斌 刘云华 +1 位作者 刘建福 郑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364-374,共11页
蒙古国然楚勃林地区发现有艾尔斯津、乌尔特、塔姆尕、阿尔善等铀床(点)。通过对其铀矿化特征、控矿构造、地球物理异常、围岩蚀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区内铀矿化主要存在于中生代第一期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受北东东向构造控制,... 蒙古国然楚勃林地区发现有艾尔斯津、乌尔特、塔姆尕、阿尔善等铀床(点)。通过对其铀矿化特征、控矿构造、地球物理异常、围岩蚀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区内铀矿化主要存在于中生代第一期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受北东东向构造控制,铀矿化类型属于萤石硫化物沥青铀矿型。研究区的产铀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类型与中国华南产铀花岗岩相似,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和强铕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铀矿找矿方向是在然楚勃林岩体中部寻找与北东东向构造复合部位以及岩体东部与泥盆纪变质岩接触部位是寻找接触带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然楚勃林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