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对称荚醚萃取铀(Ⅵ)和稀土(Ⅲ)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丁颂东 陈文浚 +7 位作者 肖成建 路强 罗红英 刘峻峰 叶国安 朱志瑄 唐洪彬 罗方祥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研究了不对称荚醚N,N' 二甲基二己基 3 氧戊二酰胺(DMDHGA)、N,N' 二甲基二辛基 3 氧戊二酰胺(DMDOGA)、N,N' 二甲基二月桂基 3 氧戊二酰胺(DMDLGA)和N,N' 二甲基二己基 3,6 二氧辛二酰胺(DMDHOA)在HNO3介质中对铀(Ⅵ)... 研究了不对称荚醚N,N' 二甲基二己基 3 氧戊二酰胺(DMDHGA)、N,N' 二甲基二辛基 3 氧戊二酰胺(DMDOGA)、N,N' 二甲基二月桂基 3 氧戊二酰胺(DMDLGA)和N,N' 二甲基二己基 3,6 二氧辛二酰胺(DMDHOA)在HNO3介质中对铀(Ⅵ)、稀土(Ⅲ)和锶(Ⅱ)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随着酰胺官能团氮原子上烷基链增大,不对称荚醚萃取性能下降,与铀(Ⅵ)形成的萃合物在烷烃稀释剂中的溶解性增加。分别使用正十二烷、异辛烷和煤油作稀释剂时,DMDOGA萃取铀(Ⅵ)均出现第三相,而DMDHGA,DMDHOA和DMDL GA萃取时均不出现第三相。DMDHGA萃取铀(Ⅵ)和锶(Ⅱ)的分配比及铀(Ⅵ)与锶(Ⅱ)之间的分离系数均比对称荚醚N,N,N',N' 四丁基 3 氧戊二酰胺(TBGA)的大,有利于铀(Ⅵ)与锶(Ⅱ)的分离。DMDLGA与铀(Ⅵ)生成1∶1型萃合物;而DMDLGA和DMDOGA与混合稀土(Ⅲ)(组成以氧化物计为27%La2O3,51%CeO2,6%Pr6O11,16%Nd2O3)生成1∶2型萃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荚醚 萃取剂 () 稀土(Ⅲ) 分离 稀释剂 Sr(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铀(Ⅵ)铁锰离子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吕俊文 张宇 +1 位作者 邓钦文 张晓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0-144,共5页
为了给退役铀矿山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在某铀矿附近采集未受开采影响的土壤样品并从中分离出微生物,用经过稀释、调pH值的铀矿石浸出试验的浸出液模拟铀矿固废酸性渗滤液,通过土壤柱动态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对渗滤液所含U(Ⅵ)... 为了给退役铀矿山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在某铀矿附近采集未受开采影响的土壤样品并从中分离出微生物,用经过稀释、调pH值的铀矿石浸出试验的浸出液模拟铀矿固废酸性渗滤液,通过土壤柱动态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对渗滤液所含U(Ⅵ)和Fe、Mn离子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有微生物协同时与无微生物协同时相比,土壤对3种离子的吸附量分别提高99.7%、75.2%和48.6%,而解吸时,有微生物土壤中3种离子的解吸率比无微生物土壤分别降低20.4、0.4和41.0个百分点,说明微生物对3种离子在土壤中的迁移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土壤本身对酸性废水有较强的缓冲作用,与是否含有微生物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矿固废酸性渗滤液 ()铁锰离子 土壤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新型萃取剂的合成、表征及HCBMPPT对铀(Ⅵ)萃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卫国 杭建忠 +3 位作者 包伯荣 陈杰 黄炜 杨兴存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6,共5页
合成了4 邻氯苯甲酰基 2,4 二氢 5 甲基 2 苯基 3H 吡唑硫酮 3(HCBMPPT)和4 邻氟苯甲酰基 2,4 二氢 5 甲基 2 苯基 3H 吡唑硫酮 3(HFBMPPT)两个新萃取剂,用波谱确定了结构。研究了HC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其萃取分配比... 合成了4 邻氯苯甲酰基 2,4 二氢 5 甲基 2 苯基 3H 吡唑硫酮 3(HCBMPPT)和4 邻氟苯甲酰基 2,4 二氢 5 甲基 2 苯基 3H 吡唑硫酮 3(HFBMPPT)两个新萃取剂,用波谱确定了结构。研究了HC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其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p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对萃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剂 合成 表征 HCBMPPT () 萃取机理 HFBMPPT HFBMPPT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活性炭吸附铀(Ⅵ)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喻清 丁德馨 +3 位作者 李登科 余园平 罗艺 王启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为探索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活性炭微球对铀(Ⅵ)的吸附效果,进行了固定化活性炭微球吸附铀(Ⅵ)试验。结果显示:在溶液初始p H=5.0、铀(Ⅵ)初始浓度为0.4 mg/L、固定化活性炭微球投加量为0.7 g/L时,反应6 h可以达到吸附平衡,此时铀... 为探索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活性炭微球对铀(Ⅵ)的吸附效果,进行了固定化活性炭微球吸附铀(Ⅵ)试验。结果显示:在溶液初始p H=5.0、铀(Ⅵ)初始浓度为0.4 mg/L、固定化活性炭微球投加量为0.7 g/L时,反应6 h可以达到吸附平衡,此时铀(Ⅵ)吸附量为1.7 mg/g、吸附率为84.50%。对铀吸附机理的探讨表明,固定化活性炭微球对铀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活性炭微球 吸附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辐射奇球菌对水中铀(Ⅵ)的吸附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邓钦文 丁德馨 +1 位作者 刘冬 王永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为探索治理铀污染的新工艺、新方法,对耐辐射奇球菌吸附铀(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铀去除率影响显著。在含铀(Ⅵ)模拟废水pH=5、吸附时间为180 min、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情况下,投加0.... 为探索治理铀污染的新工艺、新方法,对耐辐射奇球菌吸附铀(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铀去除率影响显著。在含铀(Ⅵ)模拟废水pH=5、吸附时间为180 min、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情况下,投加0.2 g/L的耐辐射奇球菌体吸附剂,铀(Ⅵ)吸附率可达92.30%;随着铀(Ⅵ)初始浓度的提高,铀吸附率微幅下降,吸附量几乎与铀(Ⅵ)浓度成正比。对吸附机理的探讨表明,耐辐射奇球菌对铀(Ⅵ)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射奇球菌 ()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合材料对硅酸盐水泥固化体滞留铀(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谭宏斌 马小玲 李玉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9-543,共5页
在25℃、浸出周期为42 d条件下,实验研究用模拟地下水浸出的纯硅酸盐水泥、掺硅灰水泥、掺偏高岭土水泥和掺粉煤灰水泥的含铀固化体,比较掺入不同混合材料对硅酸盐水泥固化体滞留铀(Ⅵ)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硅灰、偏高岭土可... 在25℃、浸出周期为42 d条件下,实验研究用模拟地下水浸出的纯硅酸盐水泥、掺硅灰水泥、掺偏高岭土水泥和掺粉煤灰水泥的含铀固化体,比较掺入不同混合材料对硅酸盐水泥固化体滞留铀(Ⅵ)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硅灰、偏高岭土可提高硅酸盐水泥固化体对铀(Ⅵ)的滞留能力;掺入粉煤灰则会降低硅酸盐水泥固化体对铀(Ⅵ)的滞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掺合材料 () 滞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癸酰吗啡啉与TBP协同萃取铀(Ⅵ)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蔚燕 包伯荣 +1 位作者 曹卫国 杨兴存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在硝酸介质中研究了N 癸酰吗啡啉(DMPHL)与磷酸三丁酯(TBP)对U(Ⅵ)的协同萃取。通过考察萃取剂浓度、二种萃取剂的浓度比、酸度、温度、盐析剂离子强度对萃取U(Ⅵ)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机理,求出了萃取反应平衡常数Ks,测定了萃取剂与协萃... 在硝酸介质中研究了N 癸酰吗啡啉(DMPHL)与磷酸三丁酯(TBP)对U(Ⅵ)的协同萃取。通过考察萃取剂浓度、二种萃取剂的浓度比、酸度、温度、盐析剂离子强度对萃取U(Ⅵ)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机理,求出了萃取反应平衡常数Ks,测定了萃取剂与协萃剂在不同浓度比时的协萃分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一癸酰吗啡啉 TBP 协同萃取 () 热力学研究 磷酸三丁酯 萃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基为喹啉基的两个开链冠醚与铀(Ⅵ),钍(Ⅳ)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治军 谭民裕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合成了末端基为喹啉基的两个开链冠醚2,2' (乙撑二氧)二[(8 喹啉氧基甲基)苯](L1)和2,2' (乙撑二氧)二[(8 喹哪啶氧基甲基)苯](L2)与U(Ⅵ),Th(Ⅳ)的配合物;并使用1HNMR,IR,差热 热重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 合成了末端基为喹啉基的两个开链冠醚2,2' (乙撑二氧)二[(8 喹啉氧基甲基)苯](L1)和2,2' (乙撑二氧)二[(8 喹哪啶氧基甲基)苯](L2)与U(Ⅵ),Th(Ⅳ)的配合物;并使用1HNMR,IR,差热 热重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U(Ⅵ)配合物的组成为[UO2LNO3]NO3·3H2O(L=L1,L2);Th(Ⅳ)配合物的组成为[ThL(NO3)2](NO3)2·nH2O(L=L1,n=1;L=L2,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基 喹啉基 开链冠醚 () 配合物 钍(Ⅳ)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Ⅵ)在硅酸盐水泥基固化体中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宏斌 李玉香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90,共5页
介绍了硅酸盐水泥基材与铀反应的理论依据,自然界铀矿物的蚀变以及含铀废物硅酸盐水泥固化的研究现状,并对硅酸盐水泥基材固化铀提出了初浅的认识。
关键词 硅酸盐 赋存状态 () 固化体 水泥基材 研究现状 水泥固化 矿物 自然界 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铀(Ⅵ)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静 廖力夫 +1 位作者 刘运美 袁金涛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1-93,116,共4页
在稀硝酸介质中,铀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B褪色的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铀的新方法.实验测得反应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入max为556nm,并求得反应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21.76kJ/mol,表观速度常数K=6.07×10^... 在稀硝酸介质中,铀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B褪色的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铀的新方法.实验测得反应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入max为556nm,并求得反应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21.76kJ/mol,表观速度常数K=6.07×10^-4S^-1,摩尔吸光系数ε=2.47×10^5L·mol^-1·cm^-1.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7-12.0ug/25mL,检出限为2.95×10^-8g/mL.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合成废水中的铀,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过氧化氢 罗丹明B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吗啡啉萃取剂的合成及分子结构变化对萃取铀(Ⅵ)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黄炜 曹卫国 +2 位作者 包伯荣 杨兴存 李易好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合成了N 酰基吗啡啉(AMPHL)萃取剂,用红外,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 酰基吗啡啉的分子结构变化对萃取铀(Ⅵ)性能的影响。在实验酸度范围内,N 酰基吗啡啉萃取能力的增加顺序为:OMPHL<LMPHL<DMPHL。
关键词 N-酰基吗啡啉 萃取剂 合成 分子结构 () 溶剂萃取 核燃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对硅酸盐水泥滞留铀(Ⅵ)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谭宏斌 马小玲 李玉香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9-232,共4页
在25℃下,通过浸出试验,用模拟地下水浸出42 d,比较不同硅灰掺量时硅酸盐水泥固化体对铀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随硅灰掺量的增加,水泥固化体对铀的滞留能力也在增加;硅灰掺量为15%时,水泥固化体的扩散系数为7×10-3cm3.d-1,仅为不掺... 在25℃下,通过浸出试验,用模拟地下水浸出42 d,比较不同硅灰掺量时硅酸盐水泥固化体对铀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随硅灰掺量的增加,水泥固化体对铀的滞留能力也在增加;硅灰掺量为15%时,水泥固化体的扩散系数为7×10-3cm3.d-1,仅为不掺硅灰时的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硅灰 () 滞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月桂酰吗啡啉萃取铀(Ⅵ)的研究
13
作者 陈蔚燕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1-193,共3页
合成了新型萃取剂N-月桂酰吗啡啉(DODMPHL),讨论该萃取剂对铀(Ⅵ)的萃取性能,并考察酸度、温度、盐析剂等多种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萃取剂对U(Ⅵ)有一定的萃取能力。
关键词 N-月桂酰吗啡啉 萃取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 #ZZF51生物吸附铀(Ⅵ) 被引量:2
14
作者 阳海斌 谭倪 +4 位作者 张红萍 邓昌爱 孙曼 林永成 佘志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8-362,共5页
研究了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ZZF51富集铀(Ⅵ)的特性。初步结果表明,受试菌吸附铀(Ⅵ)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常温常压下吸附最佳条件为pH=4.0,铀(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吸附时间为60min,铀(Ⅵ)的吸附容量为15.46mg/g。L... 研究了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ZZF51富集铀(Ⅵ)的特性。初步结果表明,受试菌吸附铀(Ⅵ)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常温常压下吸附最佳条件为pH=4.0,铀(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吸附时间为60min,铀(Ⅵ)的吸附容量为15.46mg/g。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该受试菌对铀(Ⅵ)的平衡吸附行为。此外,通过真菌Fusariumsp.#ZZF51吸附铀(Ⅵ)前后红外光谱图可知,在吸附过程中,羟基和羰基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源真菌 FUSARIUM sp. ()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Enterobacteria sp.X57富集铀(Ⅵ)的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倩 朱婷 +5 位作者 李飞泽 杨远友 杨吉军 兰图 廖家莉 刘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58-1266,共9页
为开发可用于铀污染环境修复的优势微生物,本文考察了一株从铀污染场所分离的新型肠杆菌Enterobacter sp. X57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对铀的富集行为,并结合相关的表征探索了可能的生物富集机理。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富集... 为开发可用于铀污染环境修复的优势微生物,本文考察了一株从铀污染场所分离的新型肠杆菌Enterobacter sp. X57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对铀的富集行为,并结合相关的表征探索了可能的生物富集机理。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富集依赖于细菌的代谢活性,且受接触时间、pH值、温度、初始铀(Ⅵ)浓度以及共存离子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铀初始浓度100 mg/L、温度303 K、pH=7.00条件下,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最大富集量约为175.52 mg/g(干重)。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富集铀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粒内扩散等多个阶段。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溶液中的铀(Ⅵ)与细胞中的羧基、氨基、磷酰基等官能团发生络合,并同时扩散至胞内的细胞质膜上形成铀-磷酸盐矿物。上述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富集是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沉积矿化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 富集 生物吸附 生物矿化 -磷酸盐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癸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和中性磷萃取剂对铀(Ⅵ)的协同萃取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家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5-69,共5页
或许是考虑到溶解度的原因,迄今应用4,4′-癸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简称为DBPMP或H<sub>2</sub>A)所进行的萃取研究,都是采用氯仿作为稀释剂。然而,氯仿属于A型受电子溶剂,能和具有给电子原子氧的DBPMP... 或许是考虑到溶解度的原因,迄今应用4,4′-癸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简称为DBPMP或H<sub>2</sub>A)所进行的萃取研究,都是采用氯仿作为稀释剂。然而,氯仿属于A型受电子溶剂,能和具有给电子原子氧的DBPMP及中性磷萃取剂TBP或TOPO生成分子间氢键而缔合,从而降低萃取的分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癸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 TBP TOPO 协同萃取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癸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和TBP对铀(Ⅵ)的协同萃取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家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5-118,114,共5页
我们已报道了4,4′-癸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以下简写为H_2A)对UO_2^(2+)的萃取作用。用斜率法得到在溶液中萃合物的组成为UO_2A,对离析的固体萃合物的研究表明,其配位结构如图1。
关键词 () 萃取 TBP H2A 协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中U(Ⅵ)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18
作者 王悦 彭琳 +3 位作者 刘金香 王劲松 鲜寒 刘迎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168,共11页
针对核能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铀废水所导致的环境铀污染难题,通过共混交联法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负载在壳聚糖(CS)上,制备了复合材料-石墨相氮化碳/壳聚糖(g-C_(3)N_(4)/CS),用来吸附水溶液中的U(Ⅵ)。对g-C_(3)N_(4)/CS... 针对核能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铀废水所导致的环境铀污染难题,通过共混交联法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负载在壳聚糖(CS)上,制备了复合材料-石墨相氮化碳/壳聚糖(g-C_(3)N_(4)/CS),用来吸附水溶液中的U(Ⅵ)。对g-C_(3)N_(4)/CS的表面性质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CS投加量为0.2 g/L,g-C_(3)N_(4)质量分数为20%,吸附时间为120 min,温度为308 K,pH=6条件下,g-C_(3)N_(4)/CS对U(Ⅵ)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24.45 mg/g。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g-C_(3)N_(4)/CS对U(Ⅵ)的吸附机理主要为—NH,—OH,C—O,C=O,C—N等官能团与U(Ⅵ)发生的配位络合。g-C_(3)N_(4)/CS在循环再生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吸附 石墨相氮化碳 壳聚糖 性能与机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铀(Ⅵ)与锕系元素(Ⅳ)和/或锕系元素(Ⅵ)分离的方法及其应用
19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4,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选自除铀(VI)以外的锕系元素(IV)和锕系元素(VI)的一种或多种锕系元素分离铀(V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使不与水混溶、含有所述铀和一种或多种所述锕系元素的有机相与含有至少一种缺位杂...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选自除铀(VI)以外的锕系元素(IV)和锕系元素(VI)的一种或多种锕系元素分离铀(V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使不与水混溶、含有所述铀和一种或多种所述锕系元素的有机相与含有至少一种缺位杂多阴离子的酸性水溶液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锕系元素 () 元素分离 (VI) 酸性水溶液 应用 杂多阴离子 有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烟曲霉生物吸附铀(Ⅵ)
20
作者 陶德宁 《铀矿冶》 CAS 2010年第3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 生物吸附 烟曲霉 固定化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