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钾释放速率参数的理论计算及其实践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吕晓男 陆允甫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5-161,共7页
选用二种电场强度(44.4V/cm和88.8V/cm)研究20个低丘红壤玉米田间试验的钾释放速率特性,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来表征,并求得土壤钾释放的速率方程和钾释放的初始速率(v0)等参数。在电场强度为44.4V/cm和88.8V/cm下供试土壤的v0... 选用二种电场强度(44.4V/cm和88.8V/cm)研究20个低丘红壤玉米田间试验的钾释放速率特性,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来表征,并求得土壤钾释放的速率方程和钾释放的初始速率(v0)等参数。在电场强度为44.4V/cm和88.8V/cm下供试土壤的v0变幅分别在1.17-1.23和1.93-61.58mg/(kg·min)之间,平均值分别为5.36和9.54mg/(kg·min)。统计结果表明:在电场强度为44.4V/cm下,v0与玉米籽粒相对产量、总干物质相对产量、无钾处理玉米吸钾量、土壤速效钾、酸溶性钾和缓效钾6项参比标准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5**、0.5645**、0.6624**、0.7277**、0.7843**和0.6299**。而在电场强度为88.SV/cm下,v0除了与玉米总干物质相对产量之间达显著相关水平(P=0.05,=0.5445*)外,v0与其余5项参比标准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4**,0.7216**,0.7523**,0.8202**和0.6686**。V0能很好地用于评价土壤供钾能力以及钾素肥力诊断指标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释放速率 土壤 能力 钾释放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影响矿物钾释放的室内试验与数学模拟 被引量:29
2
作者 崔建宇 任理 +1 位作者 王敬国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在生物试验的基础上 ,利用连续流动法 ,模拟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 ,研究了不同有机酸对矿物钾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酸能够明显地促进矿物中钾的释放 ,浓度越高 ,释钾作用越明显 ;此外 ,其释钾能力还与有机酸的种类、矿... 在生物试验的基础上 ,利用连续流动法 ,模拟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 ,研究了不同有机酸对矿物钾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酸能够明显地促进矿物中钾的释放 ,浓度越高 ,释钾作用越明显 ;此外 ,其释钾能力还与有机酸的种类、矿物类型密切相关。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随机数学模拟 ,表明所采用的传递函数模型能够较好地仿真矿物钾的释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矿物钾释放 数学模拟 传递函数模型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紫色母岩中钾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江长胜 杨剑虹 +2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屈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6,共6页
采用4种浓度为0.05mol/L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溶液分别浸提4种紫色母岩风化碎屑和2种紫色土3000h研究其钾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与纯水浸提相比,0.05mol/L的草酸、酒石酸、柠檬酸以及苹果酸4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溶液都能明显促进6种供试样中钾... 采用4种浓度为0.05mol/L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溶液分别浸提4种紫色母岩风化碎屑和2种紫色土3000h研究其钾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与纯水浸提相比,0.05mol/L的草酸、酒石酸、柠檬酸以及苹果酸4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溶液都能明显促进6种供试样中钾的释放,释放量提高0.3~15.2倍。4种有机酸活化6种供试样中钾的能力以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侏罗纪沙溪庙组紫色泥岩、沙岩和侏罗纪遂宁组紫色泥岩以及灰棕紫泥4种土壤(或岩样)中钾的释放过程在3000h内用Elovich、双常数、抛物线、一级扩散和双曲线方程等5种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除一级扩散方程较差外,其它4种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0.5988~0.9966(r0.01=0.6055),以双常数方程拟合效果最佳。拟合方程中常数b值可表征钾的释放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 有机酸 紫色母岩 钾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水稻土钾有效性和钾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朝富 杨剑虹 +2 位作者 屈明 谢德体 魏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2-359,共8页
紫色水稻土全钾含量属中等水平,速效钾属中等偏下水平,土壤对钾素的供应总体不足。作物吸收的钾,矿物钾占76.95%,速效钾和缓效钾仅占10.81%和12.24%。土壤矿物钾释放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随土壤颗粒粒径的下降显著增大,在80... 紫色水稻土全钾含量属中等水平,速效钾属中等偏下水平,土壤对钾素的供应总体不足。作物吸收的钾,矿物钾占76.95%,速效钾和缓效钾仅占10.81%和12.24%。土壤矿物钾释放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随土壤颗粒粒径的下降显著增大,在80分钟时,释放量仍高达08~8.8mg·kg-1.min-1,80分钟内的累积释放量为土壤缓效钾的1.5~2.0倍;土壤速效钾的形成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趋向稳定。不同土壤矿物钾的释放顺序和土壤速效钾形成顺序的不一致性,是由它们的机理和土壤性状综合造成的,但是,Elovich方程都能较好地拟合土壤矿物钾的释放过程和土壤速效钾的形态过程,方程参数b值能反映过程进行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 钾释放 紫色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钾释放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博 李佳颖 李洪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140-142,共3页
[目的]充分利用土壤矿物态钾,提高土壤供钾能力。[方法]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乙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对土壤钾释放的影响。[结果]土壤钾释放分为快速释放(0~100 h)和稳定释放(100 h后)2个阶段,其中快速释放阶段的钾释放速度... [目的]充分利用土壤矿物态钾,提高土壤供钾能力。[方法]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乙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对土壤钾释放的影响。[结果]土壤钾释放分为快速释放(0~100 h)和稳定释放(100 h后)2个阶段,其中快速释放阶段的钾释放速度快,单位释放量大,持续时间较短;稳定释放阶段的钾释放较慢,单位时间钾释放量较小,持续时间长。土壤钾释放动态曲线接近对数方程和幂函数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与抛物线方程拟合效果较差。[结论]有机酸活化土壤钾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酸、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钾释放 有机酸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化对钾长石粉钾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吕乐福 盖国胜 +4 位作者 李絮花 杨玉芬 李美清 何振全 刘春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8-1433,共6页
利用微晶化设备对钾长石进行机械力活化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对钾长石粉颗粒组成、钾素释放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长石经微晶化设备分别加工10 min、40 min、120 min和180 min后,微细颗粒(d≤10μm)组成比例分别达到51.... 利用微晶化设备对钾长石进行机械力活化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对钾长石粉颗粒组成、钾素释放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长石经微晶化设备分别加工10 min、40 min、120 min和180 min后,微细颗粒(d≤10μm)组成比例分别达到51.69%、65.44%、85.34%和93.93%,比表面积明显增大,衍射峰强度显著减弱,同时钾素的释放量显著提高,其中微晶化处理180 min样品T3效果最好,2 mol/L HNO3和蒸馏水3次提取的钾总量分别为6118.8 mg/kg和2867.8 mg/kg;4个处理(10 min、40 min、120 min和180 min)酸提钾总量分别是蒸馏水提钾总量的2.46、1.81、2.19和2.13倍,两种浸提剂提钾总量占钾长石全钾的0.50%~5.73%。微晶化以后钾长石粉中的绝大部分钾素仍以矿物态存在,但其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促进了籽粒苋的生长和钾素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化 机械力活化 长石粉 钾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不同粒级非石灰性潮土钾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德杰 刘永辉 +3 位作者 郑庆柱 辛伟 李拴怀 隋方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3-576,共4页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释放 土壤粒级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及白浆土钾的固定与释放特性
8
作者 张兴梅 王伟利 +2 位作者 曾玲玲 何淑平 洪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黑土、白浆土钾的固定与释放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固钾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黑土最大固钾量185.7mg·kg-1,最大释钾量44.2mg·kg-1;白浆土最大固钾量175.1mg·kg-1,最大释钾量7...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黑土、白浆土钾的固定与释放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固钾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黑土最大固钾量185.7mg·kg-1,最大释钾量44.2mg·kg-1;白浆土最大固钾量175.1mg·kg-1,最大释钾量7.6mg·kg-1。黑土的固钾和释钾能力强于白浆土。黑土固钾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白浆土固钾率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黑土固钾率高于白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白浆土 的固定与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对土壤钾素活化过程的化学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何冰 薛刚 +3 位作者 张小全 许晓敬 姚健 杨铁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模拟植物根系分泌主要有机酸(OA、CA)对土壤钾素的活化机理,采用土壤连续培养法,研究氢离子与有机配体对褐土钾素的活化能力及有机酸活化土壤钾素的化学机理。结果表明,用不同试剂连续培养土壤25天,各处理速效钾含量表现为OA 157.65 m... 为模拟植物根系分泌主要有机酸(OA、CA)对土壤钾素的活化机理,采用土壤连续培养法,研究氢离子与有机配体对褐土钾素的活化能力及有机酸活化土壤钾素的化学机理。结果表明,用不同试剂连续培养土壤25天,各处理速效钾含量表现为OA 157.65 mg/kg最高,CA-Na 98.49 mg/kg最低,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在溶液浓度相同时,氢离子的酸化作用与有机配体的络合作用之间没有作用顺序差异。研究认为,土壤钾素活化过程是先由有机酸络合溶解后酸性水解的循环过程,有机酸浓度高时,土壤钾活化主要取决于溶液酸度;有机酸浓度低时,土壤主要依赖有机物的络合作用释放钾。在实际生产中将应增加根际土壤中具有络合作用物质的含量作为营养施肥、选育品种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钾释放 酸化作用 络合作用 化学模拟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提升稻麦轮作系统土壤供钾容量和强度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雅 夏贤格 +5 位作者 范先鹏 夏颖 张富林 刘冬碧 吴茂前 张志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9-597,共9页
【目的】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钾素,秸秆还田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钾素,还可以补充农田土壤钾库容。本研究利用动力学模型,评估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基于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 【目的】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钾素,秸秆还田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钾素,还可以补充农田土壤钾库容。本研究利用动力学模型,评估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基于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不施肥、每季秸秆还田量为6000 kg/hm^(2)(RS);施化肥、秸秆不还田(NPK);施化肥、秸秆还田量同RS(NPKS)。采集秸秆还田13年土壤和植株样品,分析植株吸钾量和不同形态土壤钾含量,计算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吸附在黏土矿物不同位置的钾含量。测定四苯硼钠和有机酸法模拟条件下钾素的释放过程。【结果】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试验中,RS和NPKS处理每年秸秆输入的钾素约为220 kg/hm^(2),土壤钾表观平衡为盈余,而CK和NPK处理依然为亏缺。秸秆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素含量均得到稳步提升,分别提高12.3~18.5和85.6~157.6 mg/kg。秸秆还田增加的非交换性钾素主要分布在粘土矿物层间(i位点),少量分布于表面(p位点),但是并未显著改变p位、e位和i位钾的比例。土壤固定的钾素释放特征分为快速释放和缓慢释放两个阶段,该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以四苯硼钠作浸提剂,快速释放阶段土壤钾素的释放速率表现为RS>NPKS>CK>NPK,缓慢释放阶段表现为RS>CK>NPKS>NPK,RS和NPKS处理的释放量快速阶段较NPK处理分别多166.6、81.1 mg/kg,慢速阶段分别多71.4、27.9 mg/kg。以有机酸为浸提剂,快速和缓慢释放阶段的钾素释放量和释放速率都表现为NPKS>RS>NPK>CK,NPKS和RS处理钾素释放量在快速释放阶段较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6.3、14.5 mg/kg,在缓慢释放阶段分别增加了46.2和111.8 mg/kg。【结论】秸秆的外源钾素能够补充土壤钾素,影响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长期秸秆还田后土壤钾素由亏缺转为盈余状态。秸秆还田既能提高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也能提高非交换性钾含量,其增加的钾素主要位于矿物层间位置,少量在矿物表面。钾释放动力学证明了秸秆还田可同时提高土壤钾素的供应强度和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交换性 非交换性 吸附位点 钾释放动力学 供应强度 供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有机肥配施改善花生–甘薯轮作土壤钾平衡和供钾能力的机理
11
作者 袁洁 叶佳敏 +6 位作者 汪吉东 李娟 张立成 章明清 徐聪 王磊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1-2082,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钾含量和库容、钾素吸附位点及钾素释放过程,全面探讨长期施用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花生–甘薯轮作长期施肥定位试...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钾含量和库容、钾素吸附位点及钾素释放过程,全面探讨长期施用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花生–甘薯轮作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化肥对照(NPK)、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NPK+CM)、化肥配施猪粪(NPK+PM)、化肥配施秸秆(NPK+RS)。2022年(定位试验第15年)甘薯收获后,调查甘薯生物量和产量,采集植株样品分析植株钾含量;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全钾含量及各形态钾含量,采用连续浸提法分析土壤黏土矿物吸附点位钾含量,采用有机酸和四苯硼钠模拟试验分析钾素释放过程。【结果】花生–甘薯轮作体系长期施肥试验中,4个施肥处理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均为盈余。NPK+PM和NPK+RS处理的土壤非交换性钾、交换性钾、水溶性钾含量提升效果最佳,非交换性钾含量较CK分别提高260和188 mg/kg,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72.3和75.0 mg/kg,水溶性钾含量分别提高45.0和71.7 mg/kg。与CK相比,NPK和NPK+CM对黏土矿物层间(i位点)、楔形边缘(e位点)和矿物表面(p位点)这3个位点的钾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而NPK+PM和NPK+RS处理p位点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5和36 mg/kg,e位点钾含量分别提高58和66 mg/kg;NPK+PM处理的i位点钾含量提高了132 mg/kg;NPK和NPK+CM处理对p位点、i位点和e位点钾的占比没有显著影响,NPK+PM处理显著提高e位点钾的占比,NPK+RS处理显著提高p位点和e位点钾的占比,显著降低i位点钾的占比。无论是以有机酸还是以四苯硼钠为浸提剂,NPK以及NPK+CM处理钾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以有机酸为浸提剂,NPK+PM处理快速释放期释放量、总钾释放量及释放速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N P K+RS处理。以四苯硼钠为浸提剂,NPK+PM与NPK+RS处理快速释放期释放量、总钾释放量及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化肥配施猪粪或秸秆能提高土壤非交换性钾、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含量。单施化肥不会改变黏土矿物吸附位点钾所占的比例,化肥配施猪粪处理主要增加了吸附于黏土矿物层间(i位点)的钾,化肥配施秸秆处理增加的钾主要分布在楔形边缘(e位点)和矿物表面(p位点)。长期单施化肥不能提高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缺钾条件下化肥配施猪粪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最高,钾充足条件下化肥配施猪粪与配施秸秆的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没有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化肥单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长期施肥试验 有机肥 吸附位点 钾释放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基因型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为木 杨肖娥 +2 位作者 魏幼璋 叶正钱 刁维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8,共7页
利用特制的淹水培养装置,选取耐低钾和缺钾敏感的两个水稻基因型,研究它们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耐性基因型辐简稻地上部生长未受明显抑制,而根干重略有增大.供钾充足时,根际及近根土壤中4种形态钾的亏缺程度... 利用特制的淹水培养装置,选取耐低钾和缺钾敏感的两个水稻基因型,研究它们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耐性基因型辐简稻地上部生长未受明显抑制,而根干重略有增大.供钾充足时,根际及近根土壤中4种形态钾的亏缺程度都是缺钾敏感基因型81394大于耐低钾基因型辐简稻,这与81394生物量大,需钾量大的遗传特性有关.缺钾条件下,辐简稻距根2mm内根际土壤易交换态速效钾和可交换态速效钾的平均亏缺率分别为96%和84%,而81394分别为93.7%和66%;在辐简稻近根10mm土壤中,两形态钾亏缺率仍为83%和84%,而81394分别减小至53%和44%.易释放态缓效钾在两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辐简稻距根3mm内根际土壤难释放态缓效钾的平均亏缺率为56.6%,显著高于81394.研究发现,辐简稻根际土壤pH的降低程度大于81394,这可能是辐简稻根系适应低钾胁迫分泌更多质子的结果及促进难释放态缓效钾向速效态钾转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胁迫 土壤形态 释放态缓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菌剂对大豆的增产效应
13
作者 张兴梅 任淑娟 +2 位作者 张莹 李奇中 王法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盆栽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硅酸盐菌剂对土壤钾的释放、大豆对钾的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田间小区试验硅酸盐菌剂22.5kg/hm2用量大豆增产效果较好,比不施硅酸盐菌剂增产8.0%,硅酸盐菌剂配合肥料钾增产效果更佳。
关键词 硅酸盐菌剂 大豆 释放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