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中的锂赋存状态研究:对青藏高原盐湖锂成因的指示
1
作者 姜茗瀚 王瑞 田祥雨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2-937,共16页
锂是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矿产资源,其需求量急剧增加。本文通过全岩主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和激光微区分析发现藏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中含有一定量锂元素,全岩锂含量为11.2×10^(-6)~74.1×10^(-6),平均值为31.7... 锂是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矿产资源,其需求量急剧增加。本文通过全岩主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和激光微区分析发现藏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中含有一定量锂元素,全岩锂含量为11.2×10^(-6)~74.1×10^(-6),平均值为31.7±41.4×10^(-6);本文钾质-超钾质煌斑岩分析结果中,锂的含量普遍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其中甲村地区煌斑岩中的锂含量最高可达74.1×10^(-6)。在钾镁煌斑岩和少量斜长白榴岩中金云母是主要造岩矿物。锂元素主要赋存在金云母中,含量最高可达596.6×10^(-6)(平均值为337.1±407.3×10^(-6))。此外,藏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在空间分布上与拉萨地体的富锂热泉有相似性,都产出于拉萨地体的裂谷带中,时代从老到新全岩锂含量呈现增长趋势。青藏地区盐湖锂提供锂源的热泉可能源于富含锂元素的岩浆热液流体,这些钾质-超钾质岩浆去气和地下水混合,经过裂谷系统输送到热泉。热泉补给盐湖,盐湖经过蒸发浓缩成为盐湖锂矿。本文初步认为藏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为青藏盐湖锂矿提供了潜在的锂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超钾质火山岩 锂元素 微区分析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北段昌都陆块晚三叠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于峻川 莫宣学 +3 位作者 喻学惠 朱弟成 李逸川 黄雄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34-3344,共11页
昌都微陆块内部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粗安岩。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踏勘,对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火山岩的Si O2含量为51.36%~58.04%,全碱含量(Na2O+K2O)为5.03%~7.84%,根据岩石K2O,Mg O及K2O/Na2O比值... 昌都微陆块内部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粗安岩。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踏勘,对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火山岩的Si O2含量为51.36%~58.04%,全碱含量(Na2O+K2O)为5.03%~7.84%,根据岩石K2O,Mg O及K2O/Na2O比值判断,属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具高K、高Al、低Ti的特征。本区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Nb、Ta、Ti的负异常明显,整体特征类似于弧火山岩。其稀土总量较高(270×10-6~96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布形态较平缓。岩石具有较高的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150~0.7176和较低的初始钕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i=0.51180~0.51184,εNd(t)=-10.9^-10.2,二段Nd模式年龄为t2DM=1.82~1.88Ga。本区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源区是由俯冲板片所产生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矿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其源区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含少量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及金云母。本区钾质-超钾质岩石虽然与西藏南部的钾质-超钾质岩石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却产于碰撞后的构造背景之下。结合其所具有的弧火山岩特征及时代构造背景判断其为一种"滞后型"弧火山岩,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钾质-超钾质火山岩 滞后型弧火山岩 昌都微陆块 古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Mg^#和低Mg^#两类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及其源区性质
3
作者 迟效国 董春艳 +4 位作者 刘建峰 金巍 李才 刘森 黎广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5-602,共8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后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分析,提出青藏高原存在羌塘-芒康-滇西(44~28Ma)和冈底斯(25~12Ma)两条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而可可西里、西昆仑-东昆仑的新生代火山岩则为低Mg^#钾质火山岩.高Mg^#钾质-超钾...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后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分析,提出青藏高原存在羌塘-芒康-滇西(44~28Ma)和冈底斯(25~12Ma)两条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而可可西里、西昆仑-东昆仑的新生代火山岩则为低Mg^#钾质火山岩.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均相对高镁低铁和贫钛,微量元素组成以具有类似岛弧火山岩的K/Nb、K/La、Rb/Nb、Pb/La、Ba/La等比值为特征.低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相对富铁贫镁和高钛,上述元素比值小于岛弧火山岩,大于和近似于洋岛玄武岩,指示岩浆源区富集组分有软流圈流体的贡献.羌塘-芒康的高Mg^#高钾钙碱性和高Mg^#钾玄岩系列指示高原中部受到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30Ma前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形成羌塘低Mg^#过碱性钾质-超钾质系列.综合地球物理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在印度大陆岩石圈的强力楔入下,高原内部软流圈物质沿欧亚岩石圈地幔俯冲板片的顶部向北东和南东挤出,使上覆岩石圈地幔发生剪切破裂,形成一系列串珠状高速体与低速体的相间分布,并随时间不断向北扩展.这也是阿尔金和滇西走滑系的深部动力源.正是软流圈与岩石圈的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可可西里和西昆仑-东昆仑低Mg^#钾玄质火山岩的软流圈-岩石圈地幔的混源特征.藏南高Mg^#超钾质岩浆源区的显著幔壳混合特征则可能来自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 岩浆源区 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狮泉河地区渐新世钾质火山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俞嘉嘉 陈伟 +1 位作者 唐菊兴 李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6,共16页
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与南北向裂谷关系密切,是认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重要途径。本次工作在中拉萨地块狮泉河左左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粗面岩,为探讨其成因及构造背景指示,本文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 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与南北向裂谷关系密切,是认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重要途径。本次工作在中拉萨地块狮泉河左左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粗面岩,为探讨其成因及构造背景指示,本文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年龄确定该套火山岩形成于24.2Ma和22.3Ma,从而将原属于则弄群朗久组的火山岩重新厘定为渐新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高硅(64.6%<SiO_(2)<67.0%)、高钾(6.22%<K_(2)O<6.53%,1.8<K_(2)O/Na_(2)O<2.2)特征,与拉萨地块西部地区南北向裂谷出露的钾质岩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以及类似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集LREEs和LILEs,亏损HFSEs,高Sr低Y和高La低Yb等特征。较低的ε_(Hf)(t)值(-11.3~-9.48),指示其可能起源于后碰撞环境下拉萨地块增厚下地壳富钾物质的部分熔融。狮泉河左左区24~22Ma钾质岩的发现,为亚热裂谷西部的狮泉河地区是否还存在一条“狮泉河南北向裂谷”提供了依据,且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超钾质火山岩 粗面岩 南北向裂谷 狮泉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新生代两类超钾质岩石的成因--实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5
作者 迟效国 刘建峰 +4 位作者 赵芝 董春艳 黎广荣 赵院东 赵秀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8,共11页
青藏高原分布有羌塘—囊谦—滇西和冈底斯两条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羌塘—囊谦—滇西超钾质岩浆活动的峰值时间为40~30Ma,主体岩石具有Ⅰ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30~24Ma期间羌塘中、西部出现Ⅲ型钾质-超钾... 青藏高原分布有羌塘—囊谦—滇西和冈底斯两条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羌塘—囊谦—滇西超钾质岩浆活动的峰值时间为40~30Ma,主体岩石具有Ⅰ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30~24Ma期间羌塘中、西部出现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主体岩石以贫SiO2、高CaO、Al2O3和低MgO/CaO为特征。冈底斯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也显示I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其形成时间为25~12Ma。综合超钾质岩石的实验资料,可知区内I型超钾质岩的源区以富硅、富钾流(熔)体交代形成的金云母方辉橄榄岩为主;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源区则以斜辉橄榄岩地幔为主。囊谦—滇西Ⅰ型超钾质岩带空间上严格受红河走滑构造带所控制,40~28Ma出现I型超钾质岩浆活动,16Ma转变为OIB型钾质火山岩。岩浆源区从岩石圈地幔向软流圈演变,暗示大型走滑断裂引起的岩石圈地幔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是导致交代岩石圈地幔金云母分解熔融产生区内I型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羌塘中部35~34Ma有软流圈来源为主的钠质碱性玄武岩岩浆的喷发,30~24Ma转变为以岩石圈地幔为主要来源的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岩浆源区从软流圈向岩石圈迁移,指示软流圈上涌伴随的富CO2流(熔)体活动是导致古交代岩石圈地幔升温熔融产生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软流圈上涌可能是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钾质-超钾质火山岩 源区性 岩浆起源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