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春玉米冠层钾素的吸收运转和对籽粒的贡献率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昭月 蔡颖 +1 位作者 杜峰屹 肖春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共8页
【目的】种植密度与钾素营养是影响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探索种植密度与钾素吸收转运的关系,为实现新疆密植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5、2016年在新疆伊犁新源县开展大田试验,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主区,... 【目的】种植密度与钾素营养是影响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探索种植密度与钾素吸收转运的关系,为实现新疆密植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5、2016年在新疆伊犁新源县开展大田试验,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试验材料为2个具有高产潜力且在当地玉米产区适应性广的杂交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设置2个密度水平,分别为大田常规栽培密度(M1,60000株/hm^(2))和高密度(M2,120000株/hm^(2)),于吐丝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春玉米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和钾素含量,计算钾素在冠层叶片、茎杆中积累量与转运率,分析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对两个春玉米品种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2015和2016年高种植密度下先玉335籽粒产量分别较常规密度下提高了54.86%、30.97%,郑单958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36.86%、23.94%。提高种植密度,春玉米冠层叶片、茎秆钾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也随之增加。叶位不同,叶片钾素积累量也不一样,最高钾素积累量在穗位(D7、D8)叶以及穗位下叶片(D9),茎杆钾素积累量从冠层顶部到基部逐渐增加。D7、D8、D9位叶及相应茎节的钾素积累量与产量和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吐丝期玉米中下部叶片钾积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成熟期与产量显著相关的叶片叶位和茎节上移。【结论】吐丝期春玉米穗位及穗下附近叶片和茎节的钾素积累量对产量的影响较显著。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春玉米群体钾素积累量,有助于春玉米群体冠层叶片和茎杆的钾素吸收、积累与转运,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体的增产潜力,进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种植密度 冠层 积累量 钾素转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