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钾肥对花生产量、品质及钾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洪熙明 卢树昌 +3 位作者 郭刘明 何季玲 陶萱 姜云惠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针对粮油兼用作物产量与品质不佳,我国传统钾肥的施用存在肥效短、利用率低、应用效果差等问题,为研究新型钾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钾肥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传统钾肥(K_(2)O)常规... 针对粮油兼用作物产量与品质不佳,我国传统钾肥的施用存在肥效短、利用率低、应用效果差等问题,为研究新型钾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钾肥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传统钾肥(K_(2)O)常规用量处理(15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施用不同用量新型钾肥(0、75、150、225、300 kg/hm^(2))对花生产量、品质以及钾素吸收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钾肥用量为150 kg/hm^(2)时,花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钾素吸收以及钾素利用率表现较好,花生油脂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花生总酸度方面也表现较好;新型钾肥用量为75 kg/hm^(2)时,可以有效改善花生蛋白质含量;新型钾肥用量为300 kg/hm^(2)时,在提高花生维生素C含量方面表现较佳,同时其在土壤当季供钾水平(速效钾)和供钾潜力(缓效钾)均为最高。综合来看,新型钾肥用量为150 kg/hm^(2)时,对提高花生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吸收利用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产量 品质 钾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钾素吸收及其分配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飒 彭云峰 +3 位作者 于鹏 张瑜 方正 李春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5-332,共8页
为比较我国玉米生产中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钾素的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特点,选择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6个玉米品种(白马牙、金皇后、中单2号、唐抗5号、农大108和郑单958)为材料,在田间相同条件下... 为比较我国玉米生产中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钾素的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特点,选择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6个玉米品种(白马牙、金皇后、中单2号、唐抗5号、农大108和郑单958)为材料,在田间相同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早期品种相比,现代玉米品种的发育进程慢,生育期长,叶面积大,叶片衰老慢。在大喇叭口期,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干重无显著差异;但其后现代品种的生长速率显著增加,干重积累速率也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其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吐丝期后,吐丝期后植株的干物重增加量约等于子粒产量,表明子粒产量与吐丝期后的干物质积累相关。与干物质累积规律不同,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含钾量在大喇叭口期就有明显差别,表现为50年代品种<70年代品种<现代品种。玉米对钾的吸收主要在吐丝期之前完成,吐丝期后钾素累积速率明显下降,50年代品种的钾素净增量甚至为负值。子粒中的钾主要来自于营养器官的再转移,从叶片中的转移量尤其多。与早期品种相比,绿熟型现代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从叶片中转出的钾更多。综上,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不同点在于,现代品种的叶面积更大,吐丝期后生育期更长,叶片衰老更慢,有利于子粒灌浆,形成高产;相同点在于,干物质和钾素的累积高峰不同步,子粒产量主要来自于花后的干物质积累,而子粒中的钾主要来自于营养器官的再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更替 干物质累积 叶片衰老 钾素吸收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对烤烟钾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3
作者 钟晓兰 张德远 +3 位作者 李江涛 袁兰 程小强 陈水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6-221,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K量对烤烟K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K在烤烟各器官的累积量和含K量均表现为叶>茎>根,随着施K量的增加,烟叶和烟株累积量和含K量显著增加,而K肥利用率,K紊干物质生产效率和K...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K量对烤烟K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K在烤烟各器官的累积量和含K量均表现为叶>茎>根,随着施K量的增加,烟叶和烟株累积量和含K量显著增加,而K肥利用率,K紊干物质生产效率和K素利用效率显著下降。烟叶产量和外在品质在施K量0~315 kg/hm^2范围内均随施K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315 kg/hm^2则下降明显。增施K肥显著提高烟叶含K量、还原糖含量。降低总N、Ca、Mg、烟碱含量。相关分析表明,K素吸收利用效率与烟叶产量品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钾素吸收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供钾水平对烟草生长和钾素吸收及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虹琦 周冀衡 +2 位作者 罗泽民 林桂华 上官克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6-379,共4页
为了探索烟草施用钾肥的抗旱效果和提高烟叶品质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供钾水平对烟草生长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供钾水平下生长的烟草随着供钾水平的提高 ,生长量和抗旱性均得到增强 .在干旱胁迫下 ,可有效地... 为了探索烟草施用钾肥的抗旱效果和提高烟叶品质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供钾水平对烟草生长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供钾水平下生长的烟草随着供钾水平的提高 ,生长量和抗旱性均得到增强 .在干旱胁迫下 ,可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损失速率 ,使烟叶的水分损失得到控制 .同时减缓了干旱时烟叶叶绿素含量的降解速率和烟叶细胞膜的损伤度 ,还使烟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减轻 ,丙二醛生成量降低 ,烟草的抗旱能力也明显得到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生长 钾素吸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钾方式对甘薯钾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汪顺义 李欢 史衍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7-564,共8页
【目的】钾素是调控块根类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对淀粉型甘薯后期块根膨大及产量形成尤为重要。本试验选择胶州(砂姜黑土)和即墨(风沙土)两个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试验点布置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钾方式在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 【目的】钾素是调控块根类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对淀粉型甘薯后期块根膨大及产量形成尤为重要。本试验选择胶州(砂姜黑土)和即墨(风沙土)两个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试验点布置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钾方式在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下对甘薯钾素吸收、钾肥利用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对甘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甘薯钾营养的精细化调控,提高钾肥利用率和促进甘薯生长。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K0(不施钾肥,CK)、K1(钾肥基施)、K2(钾肥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和K3(钾肥全部封垄期追施)。【结果】与CK相比,三种不同施钾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量及产量(P<0.05)。与K3和K1处理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分别增产18.7%和10.4%,但K3和K1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风沙土条件下K2增产幅度分别为35.3%和17.3%,其中K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K3处理(P<0.05)。与K1处理相比,K2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生长中后期(115天150天)钾素积累量和地下部生长速率,同时提高了钾收获指数、钾肥偏生产力、钾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与K1和K3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5%和8.8%,风沙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9%和13.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同一施钾方式相比较,砂姜黑土条件下氮钾积累量、生物量和产量均高于风沙土,但K2处理的钾素日积累速率、钾素利用率与增产效应均表现为风沙土高于砂姜黑土。【结论】在供钾量较低的风沙土上采用分期施钾(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能显著提高钾肥利用率和增加甘薯产量,是甘薯合适的施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肥分期施用 钾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钾素吸收利用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爱忠 董合林 +6 位作者 裴亮只 郑苍松 李鹏程 孙淼 冯魁 陈传信 石书兵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8-1007,共10页
【目的】水培条件下,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选择钾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辽棉18、冀棉958和钾低效基因型棉花品种新棉99B为材料,在充分供钾(K+浓度为2.5mmol/L)或不充分供钾(K+浓度为0.02 mmol/L... 【目的】水培条件下,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选择钾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辽棉18、冀棉958和钾低效基因型棉花品种新棉99B为材料,在充分供钾(K+浓度为2.5mmol/L)或不充分供钾(K+浓度为0.02 mmol/L)条件下,研究两种氮素形态硝态氮和铵态氮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钾含量、钾素积累量、利用指数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充分供钾可增加棉花根、茎叶干物质积累,提高植物体内钾含量,增加钾积累量,促进根系发育;相比较硝态氮,铵态氮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钾含量和钾积累量,阻碍根系发育;相比新棉99B,辽棉18和冀棉958在铵态氮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钾含量、钾素积累量降低幅度较小。【结论】相比硝态氮,铵态氮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对钾素的吸收,钾低效基因型棉花品种对铵态氮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形态 钾素吸收和利用 根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钾素吸收和分配规律及施肥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学周 李善家 +1 位作者 蔺海明 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133-12135,共3页
[目的]研究红芪钾素吸收和分配规律及施肥效应,为红芪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来研究不同用量坡缕石和NPK肥配比对红芪吸钾和钾素分配的影响。[结果]7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红芪单株地上部分钾素的快速积累... [目的]研究红芪钾素吸收和分配规律及施肥效应,为红芪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来研究不同用量坡缕石和NPK肥配比对红芪吸钾和钾素分配的影响。[结果]7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红芪单株地上部分钾素的快速积累期,8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红芪单株根钾素的快速积累期。坡缕石和氮磷钾肥配施能比氮磷钾肥单施提高红芪根的含钾量、地上部分和根的钾素积累量。坡缕石施用量跟红芪的钾肥农学效率呈极显著二项式相关,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结论]施用2 250kg/hm2用量的坡缕石能显著促进钾肥的增产效果和红芪对钾肥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RADIX HEDYSARI) 钾素吸收 分配 坡缕石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钾一体化对烤烟钾素吸收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丁亚会 肖海强 +2 位作者 王大海 管恩森 龙怀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8-1248,共11页
【目的】研究负压灌溉下不同施钾模式对烟株生长发育、钾素吸收速率及水肥利用等方面的影响,探索负压灌溉下适合烤烟生长发育的施钾方式及施钾量,为建立作物水肥高效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烤烟NC55为供试品种,在温室中进行盆... 【目的】研究负压灌溉下不同施钾模式对烟株生长发育、钾素吸收速率及水肥利用等方面的影响,探索负压灌溉下适合烤烟生长发育的施钾方式及施钾量,为建立作物水肥高效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烤烟NC55为供试品种,在温室中进行盆栽试验。采用–15 k Pa负压灌溉,施钾方式包括随水施钾(W)和钾肥一次性土壤基施(S)两种;施钾量以供试地区推荐施钾量230 kg/hm^2为100%,设置该施钾量的100%(K1)、75%(K2)和50%(K3)三个水平;以常规灌溉、不施钾肥为CK,共设置SK1、SK2、SK3、WK2、WK3、CK六个处理。测定了烟草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吸钾速率、钾肥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团棵期,SK2、SK3的株高、有效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但WK2、WK3、SK2、SK3的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为31.16、29.26、29.92和28.37g,根干重分别为12.40、10.51、11.91和10.20 g,叶干重分别为17.05、17.01、15.67和16.12 g,均表现为WK2>SK2,WK3>SK3;旺长期,WK2的整株重、茎干重及叶干重均大于其他处理,分别为99.18、19.18和61.29 g;成熟期,烤烟整株重及叶干重均表现出WK2>WK3>SK1>SK2>SK3,这些处理的整株重依次为139.27、132.60、124.50、117.36和110.10 g,叶干重依次为93.97、87.35、80.33、78.56和74.80 g;全生育期的水分利用率同样表现为WK2>WK3>SK1>SK2>SK3,分别为3.78、3.54、3.41、3.28和3.22 g/kg,表明随水施钾的水分利用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土壤施钾,相同施钾方式下烟株水分利用效率随施钾量减少而降低;全生育期的钾肥利用率表现为WK2>WK3>SK2>SK1>SK3,分别为43.0%、42.6%、21.9%、20.0%和18.5%,其中WK2较SK2,WK3较SK3的钾素吸收量分别增加53.85 kg/hm^2、34.65 kg/hm^2,表明随水施钾较常规土壤施钾有利于烟草对钾素的吸收;WK2、WK3较SK2分别高出21.1和20.7个百分点,表明负压灌溉下随水施钾能显著提高烤烟的钾肥利用率;随水施钾模式下烟株整个生育期均能维持相对较高的钾素吸收速率,其最大值出现在旺长-平顶期,且显著高于常规土壤施钾。【结论】"水钾一体"施钾模式虽延缓了烟株团棵期长势形成,但促进了烤烟中后期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烟叶钾素吸收;明显地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钾肥利用率;在烟株全生育期内均维持了较高的钾素吸收速率,尤其中后期钾素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常规施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负压灌溉 方式 钾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更替对中熟粳稻钾素吸收的影响
9
作者 王朋 张峰 +3 位作者 周义东 王俊仁 张志高 孙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9期104-106,共3页
选取江苏省各年代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品种更替过程中水稻植株钾素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主要生育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均表现为现代品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各类型品种钾素积累均主要集中在拔节期至抽穗期,早期品... 选取江苏省各年代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品种更替过程中水稻植株钾素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主要生育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均表现为现代品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各类型品种钾素积累均主要集中在拔节期至抽穗期,早期品种在成熟期仍有大量的钾素残留在茎鞘中,而现代品种尤其是杂交稻,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运转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粳稻 品种更替 钾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科延 张爱武 +3 位作者 曹芯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稻草产量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促进了水稻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提高。研究还发现,施钾促进了水稻对钾素的吸收,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稻谷和稻草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无肥(CK1)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损状态,稻草还田及稻草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钾素均有盈余。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土壤培肥,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晚稻的钾肥(K2O)适宜用量为25~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晚稻 产量 钾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娟 舒小伟 +4 位作者 许高平 赖上坤 杨连新 董桂春 王余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6-746,共11页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大气CO_(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钾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加24.17%,常规籼稻增幅最大...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大气CO_(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钾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加24.17%,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促进成熟期植株吸钾量和钾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7.88%和11.80%,前者以杂交籼稻增幅最大,后者以常规籼稻增幅最大,提高吸钾量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FACE处理使水稻成熟期茎鞘、叶片和植株的含钾率均低于对照,植株含钾率平均降低8.43%,以常规籼稻降幅最大。提高植株含钾率有利于成熟期植株吸钾量的增加;FACE处理使水稻成熟期茎鞘吸钾量和穗吸钾量明显增加,叶片吸钾量略有下降,提高各器官吸钾量均有利于植株吸钾量的增加,茎鞘吸钾量相关程度最大;FACE处理使水稻移栽-分蘖、分蘖-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吸钾量均有所提高,增加移栽-分蘖阶段吸钾量有利于成熟期植株吸钾量的提高;FACE处理有利于钾素向穗和茎鞘中分配,但叶片分配比例明显降低;FACE处理使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运转量降低44.04%,结实期穗部钾素增加量显著增加55.43%,常规籼稻增幅最大。提高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均利于钾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FACE处理提高了成熟期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钾素收获指数,但每吨籽粒需钾量有所下降。综上,FACE处理提高了产量、成熟期植株吸钾量、钾素籽粒生产效率、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收获指数,降低了成熟期植株含钾率、每吨籽粒需钾量,籼稻品种钾素吸收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高于粳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升高 水稻 品种类型 产量 钾素吸收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苹果钾素吸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郭志刚 李文芳 +4 位作者 马宗桓 曹雪璟 毛娟 左存武 陈佰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21,共9页
为了研究生物菌肥和钾肥对苹果果实品质及生长发育的协同作用,以7 a生‘瓦里短枝’(Vallee spur Del)为研究对象,设置T1(K_(2)O 420 kg·hm^(-2))、T2(生物菌肥2520 kg·hm^(-2))、T3(生物菌肥2520 kg·hm^(-2)+K_(2)O 294 ... 为了研究生物菌肥和钾肥对苹果果实品质及生长发育的协同作用,以7 a生‘瓦里短枝’(Vallee spur Del)为研究对象,设置T1(K_(2)O 420 kg·hm^(-2))、T2(生物菌肥2520 kg·hm^(-2))、T3(生物菌肥2520 kg·hm^(-2)+K_(2)O 294 kg·hm^(-2))、T4(生物菌肥2520 kg·hm^(-2)+K_(2)O 420 kg·hm^(-2))、T5(生物菌肥2520 kg·hm^(-2)+K_(2)O 546 kg·hm^(-2))和CK(不施肥)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钾素吸收、土壤酶活性、根际微生物数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T1相比,T3、T4及T5显著提高了果园钾肥农学效率、钾肥贡献率和钾肥偏生产力(P<0.05),但T4和T5差异不显著。(2)各处理不同器官中钾素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T5>T4>T3>T1>T2>CK,T4和T5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3)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后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和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数量(P<0.05),但T3、T4及T5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配施后显著提高了0~120 cm土层内根系活力(P<0.05),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及果实硬度(P<0.05),但T4和T5差异不显著(P<0.05)。(5)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均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生物菌肥2520 kg·hm^(-2)+K_(2)O 420 kg·hm^(-2)是试验区合理的施肥量,能有效提高钾肥利用效率,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生物菌肥 钾素吸收 土壤微生物数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钾肥施用技术的探讨 Ⅱ.淹水稻田土壤钾动力学性质及其对水稻钾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泽远 葛滢 葛旦之 《湖南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42-43,共2页
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试验证明,化学钾肥作基肥或早期追肥,能够满足水稻全生育期对钾的营养需求而获得高产。但国内外也有不少资料报道,水稻分蘖期钾临界值不高,需钾量不大,而孕穗期钾需求量很大,钾肥应以中期为重点分次施用效... 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试验证明,化学钾肥作基肥或早期追肥,能够满足水稻全生育期对钾的营养需求而获得高产。但国内外也有不少资料报道,水稻分蘖期钾临界值不高,需钾量不大,而孕穗期钾需求量很大,钾肥应以中期为重点分次施用效果更好。显然,水稻施钾技术上存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动力学 钾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钾水平莴笋钾素吸收特性研究
14
作者 金珂旭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4期66-69,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两个莴笋品种(金香玉和香优九号)对钾肥用量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莴笋钾素吸收特性。主要结果:在莴笋生长前期,对钾素需求更多,开盘期以后钾素需求有所下降;两个品种莴笋累积吸钾量变化... 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两个莴笋品种(金香玉和香优九号)对钾肥用量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莴笋钾素吸收特性。主要结果:在莴笋生长前期,对钾素需求更多,开盘期以后钾素需求有所下降;两个品种莴笋累积吸钾量变化规律相似,50 d前(开盘期)累积吸钾量增长相对缓慢,80 d后(旺长期)增长幅度逐渐增大,两个品种最大值分别为173.57 kg·hm^(-2)和168.73kg·hm^(-2),累积动力学可用幂函数曲线方程(Power:y=b_0x^(b1))表征;不同供钾水平下两个品种莴笋的钾肥效应表现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钾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钾素含量和甘薯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2
15
作者 王振振 张超 +2 位作者 史春余 柳洪鹃 史衍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9-255,共7页
利用腐植酸和硫酸钾制备一种腐植酸钾肥(Ha-K),沙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钾素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阐明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甘薯产... 利用腐植酸和硫酸钾制备一种腐植酸钾肥(Ha-K),沙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钾素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阐明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甘薯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空白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促进了甘薯对钾素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全生育期土壤中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以及生长前期土壤有效钾含量,但是提高了甘薯生长中、后期土壤有效钾含量。与施等量氧化钾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促进了甘薯对钾素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全生育期土壤缓效钾含量和甘薯生长前、中期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钾的含量,提高了甘薯生长后期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钾的含量。与施等量氧化钾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显著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REK)、农学利用率(AEK)、偏生产力(PFPK)和甘薯块根产量,增幅分别为20.09%,42.69%,5.89%和2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缓释 有效 甘薯 钾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对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动态及光温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潇 李岚涛 +3 位作者 耿赛男 杨启睿 苗玉红 王宜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49,共10页
为给夏玉米科学施钾提供参考依据,2021—2022年在河南省温县开展钾肥用量田间试验,以‘隆玉369’为试验材料,研究0 kg∙hm^(−2)(K0)、40 kg∙hm^(−2)(K40)、80 kg∙hm^(−2)(K80)、120 kg∙hm^(−2)(K120)和160 kg∙hm^(−2)(K160)5个钾(K2O)肥... 为给夏玉米科学施钾提供参考依据,2021—2022年在河南省温县开展钾肥用量田间试验,以‘隆玉369’为试验材料,研究0 kg∙hm^(−2)(K0)、40 kg∙hm^(−2)(K40)、80 kg∙hm^(−2)(K80)、120 kg∙hm^(−2)(K120)和160 kg∙hm^(−2)(K160)5个钾(K2O)肥用量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叶片SPAD值、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冠层温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和2022年施钾处理分别增产4.9%~6.6%和7.4%~9.6%,且产量增幅随钾肥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趋势,最佳施钾量分别为80 kg·hm^(−2)和87 kg·hm^(−2)。施钾可提升夏玉米株高、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Logistic方程拟合表明,钾素吸收总量与最大积累速率以K80、K120最佳,分别较K0提高22.5%、28.3%与29.2%、37.5%,此外,最大速率出现时间缩短3~4 d。进一步研究表明,施钾(K2O)量为80~120 kg·hm^(−2)可有效增强夏玉米群体光合有效辐射分量,降低冠层温度,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综上所述,施钾可提高夏玉米产量,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和钾素吸收利用,增强各生育期光温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豫北夏玉米适宜施钾(K2O)量为80~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钾素吸收利用 光温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胁迫下外源生长素对烟草根系生长及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泽 李子绅 +1 位作者 代晓燕 王英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3-1184,共12页
【目的】探明生长素参与低钾胁迫下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吸钾机制,同时为提高植物体内钾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水培法,以模式植物烟草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2个钾浓度(5、0.15 mmol/L)和5个外源生长素(3–吲哚乙酸)浓度(0... 【目的】探明生长素参与低钾胁迫下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吸钾机制,同时为提高植物体内钾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水培法,以模式植物烟草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2个钾浓度(5、0.15 mmol/L)和5个外源生长素(3–吲哚乙酸)浓度(0、5、10、20、40μmol/L),对植物根系生理特征、内源生长素浓度、钾素累积及钾吸收动力学和相关钾离子通道基因转录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与正常钾水平相比,在低钾胁迫条件下,植株地上部干重显著降低15.6%;根系扫描8项指标中,除根平均直径外,其余7项指标值均显著降低;ATPase活性显著降低43.3%;主根尖、侧根尖及叶片内源生长素浓度显著升高;钾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Km值分别显著降低了89.2%、99.6%;植株根系、叶片钾浓度分别显著降低了93.0%、62.2%;根系中内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tkc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56%。2)添加外源生长素后,正常供钾植株的根系干物质重、根系活力、主根尖及侧根尖内源生长素浓度有增加的趋势,Vmax值和内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KT2、NtKC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低钾条件下,植株表现出和正常供钾相似的规律,除此之外,低钾植株的根系生长得到明显改善,ATPase活性和地上地下部钾素浓度明显增加,外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tork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3)当添加生长素浓度为10μmol/L时,与未添加生长素相比,正常供钾植株的地上地下部干重显著增加了6.05%、8.54%;根体积及根系交叠数显著增加16.5%、23.2%;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了298%;Vmax值显著增加了118%;低钾植株地上地下部干重与不添加相比显著提高了5.61%、28.6%;根系活力达到113μg/(g·h), FW,为无添加生长素时的3.3倍;根系ATPase活性相对增加了87.5%;根系钾浓度显著增加250%;钾离子通道基因NKT2在根系中表达量显著增加了7.04倍,Ntork1在根系及叶片中表达量显著降低了49.5%、72.5%。【结论】低钾胁迫影响烟草根系生长及植株对钾素的吸收累积,添加适当浓度外源生长素可改善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状况,增加内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KT2、NtKC1的表达量,降低外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Ntork1的表达量,且提高植株钾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值、降低Km值,从而提高了植株对钾离子的吸收能力与亲和力,进而增加植株钾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系 生长 3-吲哚乙酸 胁迫 钾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土壤肥力下施钾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3
18
作者 王志勇 白由路 +3 位作者 杨俐苹 卢艳丽 王磊 王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0-906,共7页
为了研究我国华北平原低肥力土壤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作物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园区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试验基地(河北省廊坊市),通过3年6季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施钾与秸秆还... 为了研究我国华北平原低肥力土壤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作物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园区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试验基地(河北省廊坊市),通过3年6季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施钾与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钾素吸收利用和作物-土壤系统的钾素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在氮、磷肥充足的情况下,施用钾肥(NPK)、秸秆还田(NP+St)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NPK+St),均有明显的增产效应,表现为NPK+St>NPK>NP+St>NP;不同施钾措施在夏玉米上的增产效果优于冬小麦;同一作物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的增产效果最好,降低了年度间的产量变异系数,在获得高产的同时,年际间产量稳定,有利于稳产;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的钾素吸收总量;NPK+St、NPK、NP+St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系数分别为1.26、0.42、0.92。秸秆还田和施钾肥有利于钾素的收支平衡,减轻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消耗,缓解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的程度,可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钾素吸收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钾处理下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钾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向达兵 郭凯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在磷钾供应条件下,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钾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量均随生育时期推进而持续增加,均符合"S"形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ae-bx)拟合。干... 在磷钾供应条件下,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钾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量均随生育时期推进而持续增加,均符合"S"形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ae-bx)拟合。干物质积累速率前期缓慢,随后迅速上升,出苗后79.3d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钾肥吸收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趋势一致,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出苗后73.6d)早于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钾肥利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阶段利用率与最大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出苗后75d~90d)。施用磷钾提高了钾素吸收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钾肥积累利用率和阶段利用率,但没有改变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钾素吸收速率 肥利用率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钾肥用量对生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录久 王家嘉 +3 位作者 姚殿立 吴萍萍 柳希玉 丁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5-249,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钾肥能明显促进生姜生长发育,提高块茎产量、植株含钾量和钾素吸收量,改善营养品质,提高施肥经济效益。2年2地试验结果表明,施钾生...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钾肥能明显促进生姜生长发育,提高块茎产量、植株含钾量和钾素吸收量,改善营养品质,提高施肥经济效益。2年2地试验结果表明,施钾生姜块茎产量增长13.0%~27.2%和22.3%~37.7%,平均增产22.5%和28.7%,中等钾肥用量的K450处理获得了最高产量;块茎产量与施钾量间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施用不同数量钾肥后,生姜茎叶、姜块和全株含钾量分别提高33.4%~210.7%、2.9%~70.8%和18.4%~139.9%,钾素吸收量增加64.5%~342.2%、31-3%~118.7%和48.5%~209.0%。施用适量钾肥后,生姜块茎粗蛋白质、Vc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应提高,K450处理最高。施钾增收13626~23286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高达(2.27~12.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用量 生姜 钾素吸收 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