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钾素利用及盈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花可可 王道中 +1 位作者 郭志彬 李丛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8-988,共11页
以砂姜黑土长期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砂姜黑土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下作物钾素吸收量、钾素回收率、土壤钾素盈亏量和速效钾含量的演变特征,探明土壤速效钾与外源钾投入、土壤累积钾盈亏的响应关系,分析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化肥... 以砂姜黑土长期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砂姜黑土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下作物钾素吸收量、钾素回收率、土壤钾素盈亏量和速效钾含量的演变特征,探明土壤速效钾与外源钾投入、土壤累积钾盈亏的响应关系,分析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化肥+麦秆(SCF)、化肥+猪粪(PCF)、化肥+牛粪(CCF)等施肥方式对土壤钾素利用及盈亏的影响,以期探寻砂姜黑土地区高产高效的施钾方式。结果表明:29 a作物钾素平均回收率在55.1%~66.1%,高低顺序为CCF>PCF>SCF>CF。土壤累积钾盈亏与土壤速效钾增量呈显著线性关系(p<0.05),土壤中钾素每盈余100 kg hm-2,CF、SCF、PCF和CCF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4、1.8、2.3和15.8 mg kg-1;土壤钾素投入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p<0.05),CF处理每投入钾100 kg hm-2,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0.4 mg kg-1,而SCF、PCF和CCF处理每投入钾100 kg hm-2,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0.5、0.6和4.3 mg kg-1,这说明适当增施有机肥可提升土壤钾素的供应能力。综上所述,投入有机物料是影响土壤钾素利用的重要调控措施,长期增施有机肥可提高作物钾素回收率以及土壤中盈余的钾素向速效钾的转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以增施牛粪效果最好,猪粪和秸秆次之。因此,砂姜黑土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下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是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的一种推荐施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物料 钾素利用 盈亏 土壤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植物钾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工程途径研究——以过表达ZmK2.1拟南芥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家瑾 杨顺瑛 苏彦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6-904,共9页
本文通过对13种植物(拟南芥、水稻、玉米、大豆、甜瓜、胡萝卜、葡萄、马铃薯、沙冬青、苜蓿、小花碱茅、黄瓜及杨树)中的Shaker型K^(+)通道进行生物信息学聚类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选定C端区域反映C4植物特征的玉米气孔开放型K^(+)吸... 本文通过对13种植物(拟南芥、水稻、玉米、大豆、甜瓜、胡萝卜、葡萄、马铃薯、沙冬青、苜蓿、小花碱茅、黄瓜及杨树)中的Shaker型K^(+)通道进行生物信息学聚类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选定C端区域反映C4植物特征的玉米气孔开放型K^(+)吸收通道ZmK2.1,构建了过表达ZmK2.1的拟南芥株系(OE#3、OE#5、OE#11),同时以野生型Col-0为对照试验材料,研究过表达ZmK2.1拟南芥植株的钾素利用特征。试验采用固体培养基和水培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低钾(0.1 mmol/L KCl)、中钾(1 mmol/L KCl)及高钾(10 mmol/L KCl)3个不同供钾水平,测定植株生物量、根长、钾含量、钾积累量、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钾充足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过表达ZmK2.1拟南芥的根长、生物量、钾含量、钾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同时,过表达ZmK2.1基因的拟南芥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提高。由此说明,在供钾充足的条件下,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过表达ZmK2.1基因可显著促进拟南芥植物的生长,并显著提高其钾素利用效率,这与ZmK2.1可显著增加植株的气孔导度,进而提高其光合效率和蒸腾速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气孔开放型K^(+)吸收通道ZmK2.1 拟南芥 生物量 钾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山梨醇螯合钾对小麦产量、钾利用率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韩传浩 张欢洋 +5 位作者 赵立 朱健龙 石祥 张子琪 刘可忠 颜冬云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小麦生育中后期对钾的需求量大,叶面施钾可有效改善土壤钾素供应不足。本文以小麦(泰农108)为供试作物,设置喷施去离子水(CK)、山梨醇(S)、氯化钾(K)、山梨醇混合氯化钾(S+K)、山梨醇螯合氯化钾(SK) 5个处理,于2021—2023年连续进行两... 小麦生育中后期对钾的需求量大,叶面施钾可有效改善土壤钾素供应不足。本文以小麦(泰农108)为供试作物,设置喷施去离子水(CK)、山梨醇(S)、氯化钾(K)、山梨醇混合氯化钾(S+K)、山梨醇螯合氯化钾(SK) 5个处理,于2021—2023年连续进行两季大田试验,考察常规施肥基础上叶面不同喷施处理对开花后小麦钾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两年间SK处理小麦分别增产34.89%、33.33%,差异显著;(2)SK处理的小麦根、茎、叶、穗各器官钾含量在成熟期均高于其他4个处理,整株钾积累量分别比CK、S、K、S+K处理增加48.3%、58.1%、34.2%、48.3%;(3)与其他4个处理相比,SK处理显著增强小麦灌浆中期、灌浆末期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活性,以及成熟期土壤脲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4)SK处理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综上,于小麦开花后叶面喷施山梨醇螯合钾能促进钾素的综合利用,进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螯合 小麦产量 钾素利用 土壤酶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对露地秋季大白菜产量和钾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若楠 张彦才 +2 位作者 黄绍文 唐继伟 王丽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09-113,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露地秋季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及钾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施K2O 450 kg/hm2以下时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7.7%~10.3%,施K2O量在225 kg/hm2左右时大白菜产量最高;大白菜施钾总体上...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露地秋季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及钾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施K2O 450 kg/hm2以下时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7.7%~10.3%,施K2O量在225 kg/hm2左右时大白菜产量最高;大白菜施钾总体上能降低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在5.7%~21.9%;施用钾肥能显著增加大白菜外部莲座叶、内部黄白球叶(可食部分)及整个植株(莲座叶+黄白球叶)的干物质积累,施K2O量在150~300kg/hm2时大白菜干物质积累达到最高或较高水平;施用钾肥能显著增加大白菜外部莲座叶、内部黄白球叶及整个植株的钾素吸收,施K2O量在300 kg/hm2左右时大白菜钾素积累达到最高或较高水平;施K2O 300 kg/hm2以下时钾肥利用率较高(31.5%~61.2%),施K2O 225 kg/hm2以下时钾肥农学效率较高(42.8~105.5 kg/kg)。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钾素吸收与分配、钾肥利用效率等的露地秋季大白菜适宜钾素(K2O)用量范围为225~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营养 产量 钾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娟 舒小伟 +4 位作者 许高平 赖上坤 杨连新 董桂春 王余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6-746,共11页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大气CO_(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钾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加24.17%,常规籼稻增幅最大...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大气CO_(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钾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加24.17%,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促进成熟期植株吸钾量和钾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7.88%和11.80%,前者以杂交籼稻增幅最大,后者以常规籼稻增幅最大,提高吸钾量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FACE处理使水稻成熟期茎鞘、叶片和植株的含钾率均低于对照,植株含钾率平均降低8.43%,以常规籼稻降幅最大。提高植株含钾率有利于成熟期植株吸钾量的增加;FACE处理使水稻成熟期茎鞘吸钾量和穗吸钾量明显增加,叶片吸钾量略有下降,提高各器官吸钾量均有利于植株吸钾量的增加,茎鞘吸钾量相关程度最大;FACE处理使水稻移栽-分蘖、分蘖-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吸钾量均有所提高,增加移栽-分蘖阶段吸钾量有利于成熟期植株吸钾量的提高;FACE处理有利于钾素向穗和茎鞘中分配,但叶片分配比例明显降低;FACE处理使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运转量降低44.04%,结实期穗部钾素增加量显著增加55.43%,常规籼稻增幅最大。提高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均利于钾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FACE处理提高了成熟期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钾素收获指数,但每吨籽粒需钾量有所下降。综上,FACE处理提高了产量、成熟期植株吸钾量、钾素籽粒生产效率、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收获指数,降低了成熟期植株含钾率、每吨籽粒需钾量,籼稻品种钾素吸收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高于粳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升高 水稻 品种类型 产量 吸收 钾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夏玉米干物质和钾素积累、分配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姚培清 王意琼 +4 位作者 彭正萍 王艳群 周亚鹏 贺振营 乔晓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17,138,共6页
为合理施用钾肥,稳定夏玉米产量,减少倒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河北省黑龙港低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粮田为研究对象,研究钾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体内干物质和钾素积累与分配、茎秆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促进干物质... 为合理施用钾肥,稳定夏玉米产量,减少倒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河北省黑龙港低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粮田为研究对象,研究钾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体内干物质和钾素积累与分配、茎秆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促进干物质和钾素在植株体内各器官的运输和分配,植株干物质积累直到成熟期。成熟期,各施钾肥处理籽粒中干物重和钾素分别占整株的51.1%-57.0%和15.8%-20.7%,各处理籽粒干物质和钾积累量分别是灌浆期的1.33-1.61和0.70-0.97倍,整株干物质和钾积累量分别是灌浆期的0.98-1.15和0.75-1.00倍,说明钾和干物质在玉米体内的运输和分配不同步,在施用其他养分时应合理分期调控。施用钾肥增加玉米茎秆抗拉力、抗折力和穿刺强度,以K225处理最大,且茎秆抗拉力和抗折力均在灌浆期最强。同一植株随节位上升茎秆抗折力和穿刺强度下降,基部第3节作用最强。因此,钾肥用量225 kg·hm^-2时,不仅促进玉米体内干物质和钾素有效运输、积累和利用,增强其抗倒性,还可提高玉米产量,节约钾肥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用量 玉米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钾素利用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与施肥对黄瓜产量及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淑霞 宋云云 +2 位作者 刘素芹 江志训 崔健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75-77,共3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栽培方式和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钾吸收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黄瓜产量为90 631.53 kg/hm2,较自根黄瓜产量增加68.95%;嫁接栽培的钾吸收量极显著高于自根栽培,高出1.03倍,但钾利用效率极显著降低...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栽培方式和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钾吸收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黄瓜产量为90 631.53 kg/hm2,较自根黄瓜产量增加68.95%;嫁接栽培的钾吸收量极显著高于自根栽培,高出1.03倍,但钾利用效率极显著降低;施用钾肥可极显著提高黄瓜产量,黄瓜产量达81 903.88kg/hm2,较不施钾肥提高3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嫁接栽培 施肥 产量 钾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效果初报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廷甫 张光旭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钾素利用 覆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