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藏林周基性岩脉的^(40)Ar/^(39)Ar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
47
1
作者
岳雅慧
丁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55-866,共12页
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一套始新世钾玄质基性岩脉。测定了它们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以及Sr-Nd-O同位素和^(40)Ar/^(39)Ar同位素地质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脉以低硅(SiO_2为45.42%~48.32%)、高镁(MgO为2...
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一套始新世钾玄质基性岩脉。测定了它们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以及Sr-Nd-O同位素和^(40)Ar/^(39)Ar同位素地质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脉以低硅(SiO_2为45.42%~48.32%)、高镁(MgO为2.84%~5.35%,平均4.57%)、高钾高碱(K_2O+Na_2O为4.60%~6.23%、K_2O/Na_2O为0.71~1.18)为特征,属于钾玄质基性岩脉;稀土和微量元素呈现陆缘火山弧的特征,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0.79~0.94,平均0.83);强烈富集K、Rb、Sr、Ba、Th、Sr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Th、Nb、Ta、P、Zr、Hf、HREE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Ti的负异常;Sr-Nd-O同位素组成上,具有相对原始的Sr、Nd同位素比值,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487~0.70543,^(143)Nd/^(144)Nd比值为0.51266~0.51273,ε_(Nd)值为0.5~1.8,相对低的δ^(18)O_(V-SMOW)值(4.8‰~7.6‰); ^(40)Ar/^(39)Ar角闪石单矿物年龄为52.9Ma。利用地幔地球化学示踪理论,推断林周钾玄质基性岩脉的形成与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向欧亚大陆俯冲过程中的回转、断离以及由此引起的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关,是软流圈地幔流体与先前被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上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物的混合,指示冈底斯带在古新世-始新世(55~50Ma)时期一次平行于造山带的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周盆地
林子宗火山岩
钾玄质基性岩脉
交代岩石圈地幔
大洋岩石圈回转和断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林周基性岩脉的^(40)Ar/^(39)Ar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
47
1
作者
岳雅慧
丁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55-866,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60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204)资助成果
文摘
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一套始新世钾玄质基性岩脉。测定了它们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以及Sr-Nd-O同位素和^(40)Ar/^(39)Ar同位素地质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脉以低硅(SiO_2为45.42%~48.32%)、高镁(MgO为2.84%~5.35%,平均4.57%)、高钾高碱(K_2O+Na_2O为4.60%~6.23%、K_2O/Na_2O为0.71~1.18)为特征,属于钾玄质基性岩脉;稀土和微量元素呈现陆缘火山弧的特征,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0.79~0.94,平均0.83);强烈富集K、Rb、Sr、Ba、Th、Sr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Th、Nb、Ta、P、Zr、Hf、HREE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Ti的负异常;Sr-Nd-O同位素组成上,具有相对原始的Sr、Nd同位素比值,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487~0.70543,^(143)Nd/^(144)Nd比值为0.51266~0.51273,ε_(Nd)值为0.5~1.8,相对低的δ^(18)O_(V-SMOW)值(4.8‰~7.6‰); ^(40)Ar/^(39)Ar角闪石单矿物年龄为52.9Ma。利用地幔地球化学示踪理论,推断林周钾玄质基性岩脉的形成与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向欧亚大陆俯冲过程中的回转、断离以及由此引起的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关,是软流圈地幔流体与先前被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上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物的混合,指示冈底斯带在古新世-始新世(55~50Ma)时期一次平行于造山带的伸展作用。
关键词
林周盆地
林子宗火山岩
钾玄质基性岩脉
交代岩石圈地幔
大洋岩石圈回转和断离
Keywords
Linzhou basin, Linzizong Group, Shoshonitic basic dike, Metasomatic lithospheric mantle, Roll-back and break-off of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藏林周基性岩脉的^(40)Ar/^(39)Ar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岳雅慧
丁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