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辐射磷钼酸铈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邱江华 王光辉 +1 位作者 卢本才 曾丹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38-542,共5页
研究微波辐射下磷钼酸铈盐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不同萃取条件对柴油的脱硫率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加热,微波辐射加热时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提高了4.2倍和3.8倍;... 研究微波辐射下磷钼酸铈盐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不同萃取条件对柴油的脱硫率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加热,微波辐射加热时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提高了4.2倍和3.8倍;在70℃和400 W微波功率下加热2 h,DBT、BT的脱除率分别为95.6%和74.8%;对m(催化剂)/m(柴油)为7.1 mg/g、H2O2初始浓度为0.44 mol/L的柴油,经70℃和4 0 0 W微波功率加热2 h,再在V(萃取剂)/V(柴油)为1/4的条件下用DMF萃取1次,柴油脱硫率为69.6%,收率为97.5%;萃取次数增加,柴油脱硫率提高,但收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钼酸 柴油 氧化脱硫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邻苯二酚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敬畅 孙发群 曹维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3-516,共4页
制备了喹啉 -磷钼酸盐催化剂 ,并用于邻苯二酚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合成 4-叔丁基邻苯二酚。探讨了酸度、喹啉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对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 ,在酚 /醇摩尔比 1/ 2 ,反应温度 130℃下 ,... 制备了喹啉 -磷钼酸盐催化剂 ,并用于邻苯二酚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合成 4-叔丁基邻苯二酚。探讨了酸度、喹啉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对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 ,在酚 /醇摩尔比 1/ 2 ,反应温度 130℃下 ,邻苯二酚转化率 79 5 % ,目标产物 4-叔丁基邻苯二酚的选择性 87 8% ,并将磷钼酸盐同其它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磷钼酸盐催化剂对于合成 4-叔丁基邻苯二酚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催化剂 邻苯二酚 烷基化反应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磷钼酸盐构筑的多酸基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慧 李慧 徐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34-2040,共7页
以钼酸钠、硝酸铁、磷酸和三亚乙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一种还原型磷钼酸盐与FeⅡ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_(8)H_(24)N_(4)]_(1.5)[C_(6)H_(22)N_(4)]_(1.5){Fe[Mo_(6)O_(12)(OH)_(3)(PO_(4))_(3)(HPO_(4))]_(2... 以钼酸钠、硝酸铁、磷酸和三亚乙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一种还原型磷钼酸盐与FeⅡ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_(8)H_(24)N_(4)]_(1.5)[C_(6)H_(22)N_(4)]_(1.5){Fe[Mo_(6)O_(12)(OH)_(3)(PO_(4))_(3)(HPO_(4))]_(2)}·5H_(2)O(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是由{Fe[P_(4)Mo V_(6)O_(31)]_(2)}^(22-)(记为{Fe(P_(4)Mo_(6))_(2)})、质子化的三亚乙基四胺和质子化的N,N′-二(氨乙基)-哌嗪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连接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电催化性能的研究表明,化合物1对铬离子(CrⅥ)、铁离子(FeⅢ)、溴酸钾(KBrO_(3))和抗坏血酸(A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和低检测限(L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钼酸 超分子结构 电催化性能 水热合成法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酸盐中金属离子对聚丙烯阻燃效率的提升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一敏 王成乐 李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9-1033,共5页
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新型催化剂,在很多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改变多金属氧酸盐的金属离子类型可以调节其性能。本研究将磷钼酸(PMA)阴离子与三种不同的金属(镍(Ni)、钠(Na)、锌(Zn))离子反应形成磷钼酸盐(PMos),将其作为催化剂提... 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新型催化剂,在很多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改变多金属氧酸盐的金属离子类型可以调节其性能。本研究将磷钼酸(PMA)阴离子与三种不同的金属(镍(Ni)、钠(Na)、锌(Zn))离子反应形成磷钼酸盐(PMos),将其作为催化剂提升膨胀阻燃聚丙烯(PP)的阻燃效率。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膨胀阻燃剂(IFR)时,添加量达到25wt%才能使PP复合材料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 V0级别,然而在PP/IFR中添加0.5wt%的磷钼酸钠(NaPMo)或磷钼酸锌(ZnPMo)后,仅需添加14.5wt%IFR即可使PP复合材料达到UL-94 V0级别,而同样的配方下,磷钼酸镍(NiPMo)只能使PP复合材料达到UL-94 V1级别。不同的金属离子在PP/IFR中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其中NaPMo和ZnPMo与IFR的匹配性较好,NiPMo较差。PMos通过促进IFR反应,缓和燃烧过程的热释放速率,并且形成阻隔作用更优良的炭层,提高PP与IFR的匹配性,进而提高了其在UL-94测试中的阻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 金属离子 协同 成炭 阻燃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取代的链状Strandberg结构磷钼酸盐的合成及其对Aβ错误折叠聚集过程的调节
5
作者 滑继爱 卫雪曼 +2 位作者 张娜 陈鹏举 马翔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08-1918,共11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例钴取代的Strandberg结构的磷钼酸盐(H_(2)en)_(6){[Co(H_(2)O)_(4)](P_(2)Mo_(5)O_(23))}_(3)·11H_(2)O(简称CoPM,en=乙二胺),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oP... 设计并合成了一例钴取代的Strandberg结构的磷钼酸盐(H_(2)en)_(6){[Co(H_(2)O)_(4)](P_(2)Mo_(5)O_(23))}_(3)·11H_(2)O(简称CoPM,en=乙二胺),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oPM是由磷钼氧簇[P_(2)Mo_(5)O_(23)]^(6-)和钴配合物[Co(H_(2)O)_(4)]^(2+)交替连接而形成链状结构,其中每个循环单元包含3个{[Co(H_(2)O)_(4)](P_(2)Mo_(5)O_(23))}^(4-)结构单位,它们各自的延展方向与配位环境均不相同。利用硫黄素T荧光法、比浊法、圆二色谱、NMR等研究了CoPM对淀粉样蛋白(Aβ)错误折叠过程的干预,发现CoPM能够通过调节β错误构象,从而减少有害聚集体的形成。2',7'⁃二氯荧光素(DCF)荧光及细胞毒性实验表明CoPM还可以消除由Cu^(2+)⁃Aβ所产生的活性氧物种(ROS),进而保护PC12细胞及其突触免受Aβ错误折叠聚集体及氧化应激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钼酸 抗氧化 构象调节 蛋白错误折叠疾病 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钼磷酸盐杂多化合物(NH_3CH_2CH_2NH_3)_7H_2[NaMo_(12)O_(30)(PO_4)_2(HPO_4)_5(H_2PO_4)]·7H_2O的合成和光谱研究
6
作者 林郑忠 张汉辉 +2 位作者 黄长沧 孙瑞卿 郑晓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48-1050,共3页
本文采用水热反应条件 ,合成得到一种新型的含五价钼原子的杂多化合物 :(NH3CH2 CH2 NH3) 7H2[NaMo1 2 O30 (PO4 ) 2 (HPO4 ) 5(H2 PO4 ) ]·7H2 O ,在晶体结构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红外、拉曼和紫外 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结果表... 本文采用水热反应条件 ,合成得到一种新型的含五价钼原子的杂多化合物 :(NH3CH2 CH2 NH3) 7H2[NaMo1 2 O30 (PO4 ) 2 (HPO4 ) 5(H2 PO4 ) ]·7H2 O ,在晶体结构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红外、拉曼和紫外 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较长的Mo(Ⅴ )—O键键长和分子内大量的氢键造成化合物红外光谱特征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磷盐 杂多化合物 (NH3CH2CH2NH3)7H2[NaMo12O30(PO4)2(HPO4)5(H2PO4)]·7H2O 光谱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库区典型土壤磷的淋溶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静 丁树文 +3 位作者 李朝霞 郭熙盛 汪永涛 蔡崇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2-697,共6页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湖北省丹江库区典型土壤磷的淋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淋溶液中的钼酸盐反应磷(MRP)的累计淋溶量和浓度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连续淋溶3-4次后,淋溶液中钼酸盐反应磷(MRP)的浓度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淋...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湖北省丹江库区典型土壤磷的淋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淋溶液中的钼酸盐反应磷(MRP)的累计淋溶量和浓度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连续淋溶3-4次后,淋溶液中钼酸盐反应磷(MRP)的浓度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淋溶的持续进行,其浓度逐渐下降,最后变化趋势趋于平稳。磷的淋溶受土壤粘粒含量的影响较大,尤其当土壤的粘粒很高时,它的影响程度表现更明显。湖北省丹江库区的3种主要土壤:黄棕壤、紫色土和石灰土,相同条件下,淋溶液中钼酸盐反应磷的淋溶量和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石灰土>紫色土>黄棕壤,因此,石灰土中磷发生淋溶损失的程度比较大,而黄棕壤则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模拟 淋溶 钼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塿土磷素淋移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学云 古巧珍 +2 位作者 马路军 孙本华 李生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2-798,共7页
利用设在(?)土上的两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所形成的不同土壤磷素水平试验小区的土壤,用原状土柱模拟灌溉(降水)进行了磷的淋失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磷淋移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平均占淋失全磷量的82.5%,颗粒磷占17.9%;在可溶性磷中,以... 利用设在(?)土上的两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所形成的不同土壤磷素水平试验小区的土壤,用原状土柱模拟灌溉(降水)进行了磷的淋失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磷淋移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平均占淋失全磷量的82.5%,颗粒磷占17.9%;在可溶性磷中,以钼酸盐反应磷居多,平均占全磷量的77.1%,可溶性有机磷只占全磷的13.8%;淋失到20cm以下的全磷浓度最高可达3.95 mg L-1,可溶性全磷最高达3.57 mg L-1; 在历时60d,相当于357mm(约为年灌溉降雨总和的36%)的灌溉量时,最大淋失总磷量达到1082 g hm-2;13次淋滤实验结果显示,渗滤液中钼酸盐反应磷、可溶性全磷和全磷浓度与土壤耕层Llsen-P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柱 可溶性全 钼酸反应 颗粒 OLSEN-P 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杂化钼磷、钒钼磷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13
9
作者 巫平松 张宏宇 +3 位作者 许林 德格吉日呼 胡长文 王恩波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6,共6页
通过对V2 O5 ,Na2 MoO4·2H2 O ,HF ,Ni(NO3) 2 ·6H2 O ,H3PO4和吡啶体系水热反应的研究 ,合成并表征了无机 -有机杂多酸化合物 [C5 H6 N] 3[C5 H5 N][PMo12 O40 ] ( 1 ) ,[C5 H6 N] 4[PVMo11O40 ] ( 2 )和 [C5 H6 N] 4[HPV2 M... 通过对V2 O5 ,Na2 MoO4·2H2 O ,HF ,Ni(NO3) 2 ·6H2 O ,H3PO4和吡啶体系水热反应的研究 ,合成并表征了无机 -有机杂多酸化合物 [C5 H6 N] 3[C5 H5 N][PMo12 O40 ] ( 1 ) ,[C5 H6 N] 4[PVMo11O40 ] ( 2 )和 [C5 H6 N] 4[HPV2 Mo10 O40 ] ( 3 ) .化合物( 1 )属单斜晶系 ,C/ 2c空间群 ,a =2 .1 867( 6)nm ,b =1 .3 978( 4)nm ,c =1 .663 3( 3 )nm ,β =1 0 5.73 ( 1 0 )°,V =4 .893nm3,R =0 .0 60 4 ,Z =4 ;化合物 ( 2 )属单斜晶系 ,C/ 2c空间群 ,a =2 .1 858( 4)nm ,b =1 .3 971 ( 3 )nm ,c =1 .663 5( 3 )nm ,β =1 0 5.83 ( 3 )°,V =4 .8873 ( 1 7)nm3,Z =4 ,R =0 .0 4 63 ;化合物 ( 3 )属单斜晶系 ,P2 1n空间群 ,a =1 .1 1 2 2 ( 2 )nm ,b =1 .94 1 2 ( 3 )nm ,c=1 .2 4 84 ( 3 )nm ,β =99.89( 3 )°,V =2 .6565( 9)nm3,Z =2 ,R =0 .0 6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多金属氧酸 晶体结构 无机-有机杂多酸化合物 钼酸 钼钒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对不同磷源的释磷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石磊 王祺 +2 位作者 樊秉乾 张强 陈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95-1902,共8页
了解螯合剂等肥料增效物质对不同磷源磷素释放效果的影响,可为全面认识螯合剂对磷素释放后在液相中的赋存形态提供依据。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酸性红壤和石灰性土壤)和五种磷酸盐矿物[磷酸氢二钙(DCP)、磷酸八钙(OCP)、羟基磷灰石(FA... 了解螯合剂等肥料增效物质对不同磷源磷素释放效果的影响,可为全面认识螯合剂对磷素释放后在液相中的赋存形态提供依据。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酸性红壤和石灰性土壤)和五种磷酸盐矿物[磷酸氢二钙(DCP)、磷酸八钙(OCP)、羟基磷灰石(FA)、铝磷(Al-P)、铁磷(Fe-P)]作为磷源,通过实验室化学浸提试验,研究了螯合剂(EDTA-2Na)对不同磷源的磷素释放率和释放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螯合剂对不同磷源磷素的释放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不同磷源的磷素释放率均随螯合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2)随着螯合剂浓度的增加,酸性红壤和石灰性土壤浸提液中钼酸盐非反应磷占总磷的比值均显著下降,DCP、OCP、FA浸提液中钼酸盐非反应磷占总磷的比例则显著增加,而Al-P和Fe-P浸提液中钼酸盐非反应磷占总磷的比例变化不大;(3)浸提液中的磷只有极少量以游离态磷酸根的形态存在,3.00 g·L^(-1)的DETA-2Na处理下,DCP、Al-P和Fe-P浸提液中游离态的磷酸根占总磷含量的比例分别仅为0.43%、1.12%、0.63%;(4)螯合剂对不同磷源磷素释放后,溶液中总磷与相应金属离子的摩尔比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不同 钼酸非反应 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具有[(PO_4)_4Mo_6~ⅤO_(15)]^(12-)簇骼的化合物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汉辉 林郑忠 +3 位作者 黄长沧 孙瑞卿 吴小园 林志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用FTIR ,NIRFT Raman ,UV Vis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五个新型具有 [(PO4) 4 MoⅤ6O15]12 -阴离子簇的化合物 :Na·(H4TETA) 3 ·(H3 O) 5·{Zn[(HPO4) 2 (PO4) 2 Mo6O15]2 } (2 ) ,(H2 en) 7·(H3 O) 4 ·{Cu[(HPO4) 2(... 用FTIR ,NIRFT Raman ,UV Vis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五个新型具有 [(PO4) 4 MoⅤ6O15]12 -阴离子簇的化合物 :Na·(H4TETA) 3 ·(H3 O) 5·{Zn[(HPO4) 2 (PO4) 2 Mo6O15]2 } (2 ) ,(H2 en) 7·(H3 O) 4 ·{Cu[(HPO4) 2(PO4) 2 Mo6O15]2 }·H2 O (3) ,(H3 DETA) 2 ·(H3 O) 3 ·{Co0 5[(HPO4) 2 (PO4) 2 Mo6O15]}·H2 O (4) ,[Co(H3 TETA) ]2 {Co0 5[(HPO4) (PO4) 3 Mo6O15]}· 3 5H2 O (5 )和 (H3 DETA)· (H3 O ) 4 · {Co1 5[(HPO4) 2(PO4) 2 Mo6O15]}·0 5H2 O (6 ) ,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这些化合物具有 {M [(PO4) 4 Mo6O15]2 }二聚体单元 ,化合物 2~ 4的二聚体间通过与有机分子和水分子的氢键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化合物 5和 6的 {Co[(PO4) 4 Mo6O15]2 }二聚体间是分别通过 [CoH3 TEATA]基团和CoO4四面体组成网状结构。磷钼酸盐的特征振动频率和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相关 ;化合物的三个UV VisDRS特征谱带分别属于Od→Mo,Oμ→Mo和O→M电荷转移 ;观察到以 2 4 0nm激发 ,在 4 10nm附近出现的由Oμ→Mo跃迁激发引起的较强的荧光发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 金属氧簇化合物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苯并噻吩的氧化脱硫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邱江华 王光辉 +2 位作者 吕早生 邱文杰 颜晓潮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65-668,共4页
将苯并噻吩(BT)溶于正辛烷配成模型油,以H2O2为氧化剂,研究微波辐射作用下磷钼酸镧盐和磷钼酸氧化钒(IV)盐催化模型油的氧化脱硫。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400 W和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反应90min,用磷钼酸镧盐催化,脱硫率可达89.6%,而用磷... 将苯并噻吩(BT)溶于正辛烷配成模型油,以H2O2为氧化剂,研究微波辐射作用下磷钼酸镧盐和磷钼酸氧化钒(IV)盐催化模型油的氧化脱硫。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400 W和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反应90min,用磷钼酸镧盐催化,脱硫率可达89.6%,而用磷钼酸氧化钒(IV)盐催化,脱硫率仅为48.7%。催化剂用量、H2O2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模型油的氧化脱硫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钼酸 钼酸氧化钒(IV) 苯并噻吩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酸杂多化合物催化剂P_(1.33-d)Mo_(12)V_aCu_bSb_cAs_dK_(1.5)O_x/SiC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万春 孙方龙 +2 位作者 常加贵 李学福 王国甲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2,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钼体系多组分催化剂P1 33 dMo12VaCubSbcAsdK1 5Ox/SiC(0 0≤a,b,c,d≤0 50)。利用XRD、FTIR、DSC、ES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研究。XRD、FTIR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具有Keggin杂多阴离子...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钼体系多组分催化剂P1 33 dMo12VaCubSbcAsdK1 5Ox/SiC(0 0≤a,b,c,d≤0 50)。利用XRD、FTIR、DSC、ES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研究。XRD、FTIR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具有Keggin杂多阴离子结构的磷钼杂多化合物。DSC,ESR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组分对异丁烷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地引入V、As、Cu、Sb都能提高MAA(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和MAA+MAL(甲基丙烯醛)的收率。催化剂P1 13Mo12V0 25Cu0 25Sb0 25As0 2K1 5Ox/SiC在360℃、常压、进料组成异丁烷:空气=1∶2(mol)、空速3600h-1条件下,异丁烷转化率10 7%,MAA+MAL的收率为6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烷 选择氧化 甲基丙烯酸 KEGGIN结构 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化合物(bipyH_2)_2(H_2P_2Mo_5O_(23))·H_2O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士龙 黄长沧 张汉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biyyH2)2(H2P2Mo5O23)·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等分析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biyyH2)2(H2P2Mo5O23)·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等分析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α=1.679 51(7)nm,b=1.151 93(4)nm,c=1.889 08(8)nm,β=108.335(1)°,V=3.469 2(2)nm3,Z=4,Dc=2.382g/cm3.F(000)=2 408,μ=1.951mm-1,R=0.024 4,Rw=0.0721.标题化合物的杂多阴离子[P2Mo5O23]4-由5个MoO6畸变的八面体和2个PO4畸变四面体通过共顶点或共边组成;5个Mo原子近似处于同一平面,它们和2个P原子组成了一个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杂多阴离子与质子化的4,4'-bipy和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成无限二维网状结构,形成超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钼酸 超分子化合物 晶体结构 杂多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具有[(PO_4)_2Mo_5O_(15)]簇骼的化合物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瑞卿 林郑忠 +5 位作者 张汉辉 杨齐愉 黄长沧 陈义平 吴小园 林志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5-469,共5页
本文对所合成的具有 [(PO4 ) 2 Mo5O1 5]簇骼的 3种新颖的有机 磷钼酸盐簇合物(NH3CH2 CH2 NH3) 2 5[(PO4 ) (HPO4 )Mo5O1 5]·7 5H2 O (Ⅰ ) ,(H3NCH2 CH2 NH3) 3·[(PO4 ) 2 Mo5O1 5]·3H2 O (Ⅱ )和(H3NCH2 CH2 NH3) 2... 本文对所合成的具有 [(PO4 ) 2 Mo5O1 5]簇骼的 3种新颖的有机 磷钼酸盐簇合物(NH3CH2 CH2 NH3) 2 5[(PO4 ) (HPO4 )Mo5O1 5]·7 5H2 O (Ⅰ ) ,(H3NCH2 CH2 NH3) 3·[(PO4 ) 2 Mo5O1 5]·3H2 O (Ⅱ )和(H3NCH2 CH2 NH3) 2 ·[Cu(en) ][(PO4 ) 2 Mo5O1 5]·5H2 O (Ⅲ )用FTIR ,NIR Raman ,紫外 可见漫反射光谱 (UV VisDRS)和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 ,对其进行光谱研究 ,探讨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在这些化合物中 ,化合物Ⅰ和Ⅱ具有孤立的 [(PO4 ) 2 Mo5O1 5]簇骼基元 ,而化合物Ⅲ的 [(PO4 ) 2 Mo5O1 5]簇骼基元是由 [Cuen]基团桥联成链 ;磷钼酸盐的特征振动频率和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相关 ;UV VisDRS显示 ,在 2 0 0和 2 6 0nm左右有两个杂多化合物的特征吸收谱带 ;化合物的稳态荧光光谱中 ,观察到以 2 4 0nm激发 ,在大约 4 0 0nm附近出现的由金属氧簇Oμ→Mo跃迁激发所引起的较强的发射峰 ,在化合物 (Ⅲ )中 ,还观察到通过 [Cuen]的荷移跃迁的以 5 70nm激发所产生的 6 0 4nm的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4)2Mo5O15]簇骼化合物 光谱分析 钼酸杂多化合物 有机分子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化合物(APH)_2(H_4P_2Mo_5O_(23))·2H_2O的水热合成和性质
16
作者 何光裕 黄勇 +2 位作者 卑凤利 汪信 孙小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3-746,共4页
以四水合钼酸铵〔(NH4)6Mo7O24.4H2O〕、磷酸和2-氨基-4-甲基吡啶(AP)为原料,按一定比例在180℃恒温水热法反应5 d,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APH)2(H4P2Mo5O23).2H2O,收率为80%。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氢核磁共振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TG-... 以四水合钼酸铵〔(NH4)6Mo7O24.4H2O〕、磷酸和2-氨基-4-甲基吡啶(AP)为原料,按一定比例在180℃恒温水热法反应5 d,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APH)2(H4P2Mo5O23).2H2O,收率为80%。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氢核磁共振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TG-DTA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保持结构不变,而有机阳离子红外和紫外光谱发生了蓝移,有机阳离子和杂多阴离子以静电力和氢键作用形成了超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 水热合成 超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