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秦岭东部地区中生代钼、铜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代军治 张西社 +5 位作者 鱼康平 王瑞廷 高菊生 任涛 袁海潮 李剑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9-828,共20页
陕西秦岭东部地区中生代钼、铜矿床成矿类型齐全,有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地区,有向西秦岭过渡和向南秦岭延伸的趋势;铜矿床主要分布在南秦岭地区。除碳酸岩脉型钼矿床外,这... 陕西秦岭东部地区中生代钼、铜矿床成矿类型齐全,有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地区,有向西秦岭过渡和向南秦岭延伸的趋势;铜矿床主要分布在南秦岭地区。除碳酸岩脉型钼矿床外,这些钼、铜矿床多与花岗质小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不受容矿地层的限制,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2个阶段,与共生岩体的成岩时代多数相同,个别相差在10 Ma内。赋矿岩体多受近EW向与NE向或N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的控制,与钼矿床有关的成矿岩体显示高硅(w(Si O2)〉71%)、高钾(K2O/Na2O〉1)、中铁(w(TFe)=0.13%~2.45%)特征,而与铜矿床有关的岩体相对低硅(70%〉w(Si O2)〉62%)、中钾(K2O/Na2O〉0.88)、高铁(w(TFe)=1.9%~4.8%)。矿石、岩体和地层的S、Pb、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除晚三叠世碳酸岩脉型和石英脉型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Ⅰ型富集地幔外,早侏罗世—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钼、铜矿成矿物质以壳幔混源为主,但铜矿比钼矿具有更多的幔源物质。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区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导致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区浅部不易形成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但形成小-中型铜、钼矿床的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钼、铜矿床 控矿因素 时空分布规律 成矿潜力 陕西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