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区勘探的多井钻探计划地质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时保宏 韩宗文 康永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油气勘探投资是典型的风险投资活动 ,尤其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勘探新区投资 ,具有较高的风险 .油气勘探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地质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 .其中地质风险是勘探开发项目中主要的风险来源 .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给... 油气勘探投资是典型的风险投资活动 ,尤其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勘探新区投资 ,具有较高的风险 .油气勘探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地质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 .其中地质风险是勘探开发项目中主要的风险来源 .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给投资者提供直观的、数字化的结果 ,帮助投资者科学决策 ,以减小、回避风险 .根据新区勘探资料少、风险较高的特点 ,可以采用二项分布概率模型 ,预测进行多井勘探的不同结果的勘探成功率 .二项分布概率模型分析多井钻探风险具有方便快捷、需要资料少、可以预测多种结果的特点 .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最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钻探计划 地质风险分析 二项分布概率模型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上、下白垩统界线研究:以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高航 王璞珺 +4 位作者 高有峰 万晓樵 杨光 户景松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40,共16页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发育完整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可能为陆相的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的研究提供连续的地质记录。本文基于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辽盆地南部松科3井全取心资料,通过对岩石类型、岩性序列和沉积相研究,于井深1191.6 m处的泉头组二段上部滨浅湖相沉积序列中发现灰色、灰绿色流纹质岩屑晶屑沉凝灰岩。通过同沉积期岩浆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96.8±2.9)Ma,时代属于塞诺曼中期。结合前人资料得到研究区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速率为90.54~110 m/Ma,由此确定出上、下白垩统界线位于松科3井泉一段中部(井段1526.6~1598.6 m)。本文在考虑测年结果误差的情况下,另外计算出松科3井上、下白垩统界线介于泉二段中部至登四段上部(井段1279.6~1917.6 m)。其他学者基于松辽盆地北部松科1井和松科2井年代学研究结果,推测该界线应位于登娄库组内部。松科3井连续取心结果揭示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为连续发育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序列。地震反射层位对比结果显示,在整个松辽盆地内普遍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的地层和连续沉积记录,因此在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的登娄库组—泉头组地层中也应存在上、下白垩统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地质记录。本文为在松辽盆地及邻区探寻上、下白垩统陆相地层界线的全球“金钉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 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 陆相地层界线潜在金钉子 白垩系登娄库组—泉头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非毛塞几比盆地下白垩统尼欧可木阶海相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3
作者 詹鑫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7-510,共14页
长期以来前人对毛塞几比盆地下白垩统尼欧可木阶烃源岩的研究极少且关注度不够,对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品质与生烃潜力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尼欧可木阶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品质与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 长期以来前人对毛塞几比盆地下白垩统尼欧可木阶烃源岩的研究极少且关注度不够,对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品质与生烃潜力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尼欧可木阶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品质与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可为盆地及其周缘油气勘探提供思路与依据。本文运用大洋钻探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毛塞几比盆地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岩相、沉积相、有机相、古地理、古生态,详尽阐明了该区域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品质特征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尼欧可木阶中-上部所对应的深水陆棚厌氧腐泥—腐殖有机相烃源岩品质最优。DSDP-367井瓦兰今阶TOC、S_(2)、HI指标与δ^(13)C_(carb)明显的同步耦合关系,表明瓦兰今期Weissert大洋缺氧事件是尼欧可木阶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直接控制因素。在毛塞几比盆地及其周缘全面系统地开展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品质与生烃潜力评价,首次阐明了优质烃源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指明了优质烃源岩的关键控制因素,为明确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中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少井或无井条件下海相烃源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井 岩相 沉积相 有机相 古生态 古地理 Weissert大洋缺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地层管井过滤器口径确定
4
作者 李逢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钻探工程 第四纪地层 过滤器口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5.12”汶川地震的形成机制
5
作者 崔军文 李宗凡 +5 位作者 王连捷 林为人 王薇 孙东生 高禄 钱华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3-2047,共15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的ASR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与其下伏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和上覆的松潘-甘孜地块的构造及地应力状态存在有重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在汶川地震中,龙门山前陆逆冲带表现为在强烈的区域...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的ASR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与其下伏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和上覆的松潘-甘孜地块的构造及地应力状态存在有重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在汶川地震中,龙门山前陆逆冲带表现为在强烈的区域性挤压背景下,深部物质沿壳内拆离层自SW向NE方向的"层状"流动,在地壳上部转化为沿映秀-北川断裂(YBF)的快速垂向挤出,而其西侧的松潘-甘孜地块作自SE往NW方向的重力滑覆,东侧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则表现为自NE往SW方向的走滑或右行旋转。晚新生代以来,扬子地块相对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造山带并无明显的或大尺度的陆内俯冲作用发生。龙门山前陆逆冲带深部高温低粘度物质垂直向上的、快速的流动和挤出,直接导致了"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松潘-甘孜地块E向扩展导致龙门山前陆带的强烈挤压和陆壳增厚及深部应力和地震能量的积聚则是诱导深部位移场发生突变和物质快速垂向挤出的主因,E向扩展是深部地震能量积聚和快速垂向挤出作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ASR地应力测试得出的主压应力方向完全平行于GPS同震速度场的位移方向,似乎表明ASR测试获得的原地应力场或许真实地反映了或最接近于地震过程中的构造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WFSD-1)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 地震形成机制 逆冲作用 右行走滑作用(或右行旋转) 正滑作用 垂向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南海深部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召开
6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0,共1页
2015年11月25—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主办,印度尼西亚科学院地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巽它陆架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即第三届"南海深部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国... 2015年11月25—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主办,印度尼西亚科学院地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巽它陆架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即第三届"南海深部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印尼、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越南的22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和德国基尔大学的Karl Stattegger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基尔大学 汪品先 日惹 实施方案 研究中心 海洋地质 钻探井 气候环境变化 地球物理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
7
作者 周心怀 刘金水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东海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大的含油气凹陷,面积约5×10^4km^2,沉积厚度最大15km.该凹陷以新生代碎屑沉积为主,地层自下而上包括前宝石组,始新统宝石组,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上新统三潭组以及第四系东... 东海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大的含油气凹陷,面积约5×10^4km^2,沉积厚度最大15km.该凹陷以新生代碎屑沉积为主,地层自下而上包括前宝石组,始新统宝石组,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上新统三潭组以及第四系东海群.西湖凹陷油气勘探始于1980年,至今近40余年,已钻探井100余口,证实其勘探潜力大,但所探明的大中型油气田不多,且以低渗-致密油气藏为主,面临着经济有效开发及常规油气藏勘探方向不明两大挑战:①斜坡带勘探层系单一,主要富集于中深层(平湖组及宝石组).已发现的圈闭以复杂断块圈闭为主,封堵性不佳,单井油气层少,储层空间变化快,储量规模小且埋藏深度普遍大于4000m,勘探投入成本高,难以保证勘探成效;②中央反转带位于生烃凹陷中心,发育大构造、大背斜、大型储集体,已在中北部发现了2个千亿方气田,但探明储量以低渗致密为主,短期内难以动用,经济有效开发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湖组 西湖凹陷 宝石组 钻探井 上新统 渐新统 始新统 柳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