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丛式井钻完井工艺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运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了实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的经济高效开发,根据工区储层物性和地貌特征,选择较平坦的地区布置井场,采用丛式井组进行煤层气开采。基于延川南区块的丛式井开发特点,详细分析了"井工厂"钻完井工艺技术在丛式井开发中的应用,重... 为了实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的经济高效开发,根据工区储层物性和地貌特征,选择较平坦的地区布置井场,采用丛式井组进行煤层气开采。基于延川南区块的丛式井开发特点,详细分析了"井工厂"钻完井工艺技术在丛式井开发中的应用,重点从平台井数优化,钻井顺序优化,井间防碰处理,钻机移动装备,钻井液重复利用及离线测固井几方面对"井工厂"作业模式进行深入剖析。现场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井工厂"资源共享模式实施丛式井组钻完井作业可整体提升煤层气井的钻井速度和质量,单井钻完井周期平均9.25 d,单井钻井周期平均7.64 d,机械钻速平均17.16 m/h,实现了煤层气的低成本、高效、规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区块 煤层气 丛式 工厂 钻完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区块煤层气高效开发钻完井工艺技术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彦祺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Z1期64-68,共5页
延川南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南部,煤层气勘探已取得工业突破,目前正进行开发准备工作。通过前期勘探阶段实践,该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井产量较低、钻井效率有待提高。结合地层特点,对储层改造、钻井井型、完井方式、井身结构、钻... 延川南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南部,煤层气勘探已取得工业突破,目前正进行开发准备工作。通过前期勘探阶段实践,该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井产量较低、钻井效率有待提高。结合地层特点,对储层改造、钻井井型、完井方式、井身结构、钻井方式、储层保护工艺技术、装备配套及水平井的应用等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储层改造方面以水力压裂改造为主、在钻井井型方面以定向井井型为主、在钻井工艺方面以空气旋冲钻井工艺技术为主、在完井工艺方面以下入Φ139.7 mm套管固井为主、在储层保护方面以低固相、低渗透钻井液体系为主、在装备配套方面以采用车载全液压钻机为主等结论,同时对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钻完井工艺技术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区块 煤层气 高效开发 储层改造 钻完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K02中高温地热井钻完井工艺技术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卫 聂世均 +1 位作者 邢玉軒 范伟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5年第10期52-56,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实践表明,中高温地热井的能量品位和经济效益远高于低温地热井,但我国在中高温地热井的钻井和成井工艺方面研究和经验相对不足,无形中增加了中高温地热井...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实践表明,中高温地热井的能量品位和经济效益远高于低温地热井,但我国在中高温地热井的钻井和成井工艺方面研究和经验相对不足,无形中增加了中高温地热井钻井、建井成本,及热能数据获取不准确等问题。以DZK02中高温地热井钻完井为例,详细探讨了中高温地热井钻完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及配套解决措施,并探讨了中高温井钻完井中几个关键问题,为类似中高温地热井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DZK102 中高温 钻完井工艺 技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井眼侧钻水平井钻完井工艺在QHD32-6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金鑫 张飞 +4 位作者 王占领 苏建 李艳飞 白维昊 那宇 《海洋石油》 CAS 2011年第3期89-92,共4页
由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殊性,每个采油平台的槽口数量有限,而新建平台或者外挂槽口成本太高,因此利用低效井和关停井的槽口进行套管内开窗侧钻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QHD32-6F平台部分生产井为Φ177.8 mm生产套管,利用修井机在Φ177.8 mm生... 由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殊性,每个采油平台的槽口数量有限,而新建平台或者外挂槽口成本太高,因此利用低效井和关停井的槽口进行套管内开窗侧钻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QHD32-6F平台部分生产井为Φ177.8 mm生产套管,利用修井机在Φ177.8 mm生产套管内开窗侧钻Φ152.4 mm小井眼,直接着陆钻水平段,裸眼段最长达1 120 m,平均长1 032 m。该工艺技术可操作性较强,工期短,成本低,为延长老油田寿命,维持老油田经济开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钻完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罗家寨高含硫气田钻完井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贾静 张碧波 +7 位作者 张俊良 贾长青 陈思齐 张强 黄福良 雷震中 赵筠华 袁建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四川盆地高含硫化氢气藏储量规模较大,其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对于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高含硫气田在钻完井过程中面临漏、涌、塌、卡、毒等工程技术挑战。为加快高含硫气田的安全绿... 四川盆地高含硫化氢气藏储量规模较大,其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对于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高含硫气田在钻完井过程中面临漏、涌、塌、卡、毒等工程技术挑战。为加快高含硫气田的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梳理了高含硫气田钻完井技术难点,开展了高含硫气井优快钻井工艺、完井工艺、井控工艺技术攻关与实践,创新形成了适用于高含硫气田钻完井工艺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首次将海上成熟的Trulink不停泵测斜工艺和随钻测井工艺运用在国内陆上高含硫气井钻井中,分别实现四开一趟钻完钻和五开产层一趟钻完井,趟钻进尺、机械钻速、定向周期等指标优异,井身轨迹合格率100%;②超低密度领浆体系成功应对固井恶性井漏挑战,韧性防气窜泥浆体系配合顶部封隔器确保悬挂位置封固良好,固井合格率、优质率双达标;③两步式完井工艺降低完井过程井控风险,下入的井下永置式压力计实现气井全生命周期的井下实时动态监测;④优化后的防喷器组合及井控装备能够保证高含硫气田钻完井全过程的井控安全。结论认为,四川盆地罗家寨高含硫气田钻完井工艺技术创新在高质量建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测试获气590×10^(4)m^(3)/d,累计无阻流量3204×10^(4)m^(3)/d,所形成的钻完井优化工艺技术系列可以有效指导类似高含硫气田的安全规模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罗家寨 高含硫 钻完井工艺 不停泵测斜 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中浅层致密气藏水平井开发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丽娜 严焱诚 +1 位作者 熊昕东 林立世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1年第8期77-80,83,共5页
针对川西中浅层低孔、致密、非均质性强、连片性差和储量难动用等难点,西南油气分公司进行水平井试验。通过总结水平井实践,认识到致密气藏必须通过分段压裂建产,开发工艺与以水平井分段压裂为核心,配套完善水平井钻完井工艺。形成了适... 针对川西中浅层低孔、致密、非均质性强、连片性差和储量难动用等难点,西南油气分公司进行水平井试验。通过总结水平井实践,认识到致密气藏必须通过分段压裂建产,开发工艺与以水平井分段压裂为核心,配套完善水平井钻完井工艺。形成了适合川西的国产化的不动管柱滑套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工艺和HY241套管封隔器分段压裂工艺,完善了与分段压裂相配套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井身结构设计、钻井液优化等水平井钻井工艺以及完井方式和完井参数优选、完井管柱优化等水平井完井工艺,为今后开发类似气藏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水平 分段压裂 钻完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煤阶煤层气井抽采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金平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倪满友 陈粤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3-56,共4页
结合储层参数,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煤层气井的抽采特征,从产气潜能、构造位置、钻完井工艺及抽采制度等方面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气潜能、水平井煤层段进尺与产气量呈正相关关系,可根据产气潜能、煤层段进尺预测水... 结合储层参数,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煤层气井的抽采特征,从产气潜能、构造位置、钻完井工艺及抽采制度等方面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气潜能、水平井煤层段进尺与产气量呈正相关关系,可根据产气潜能、煤层段进尺预测水平井的产气量。构造位置不同的煤层气井抽采特征明显不同,位于构造高点的煤层气井的初期抽采效果好于构造低点的煤层气井。采用清水钻进及欠平衡钻井工艺可降低储层污染;采用高套压、低液位的抽采工艺可实现连续、稳定地抽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阶煤层气 煤层气抽采 抽采特征 钻完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凝灰岩地层油气显示特征与评价及井筒技术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方锡贤 刘锐 +3 位作者 牛卫刚 江吉顺 郭卫峰 马楼真 《录井工程》 2017年第2期78-82,共5页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的两口探井于石炭系凝灰岩地层喜获工业油流,展示了凝灰岩地层良好的勘探前景。依据两井实钻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源条件、储集层类型,认为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凝灰岩储集层以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的两口探井于石炭系凝灰岩地层喜获工业油流,展示了凝灰岩地层良好的勘探前景。依据两井实钻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源条件、储集层类型,认为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凝灰岩储集层以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为主,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进入凝灰岩地层50 m井段内。现有录、测井条件下,岩屑录井滴照分析是发现油气显示的主要手段,钻时、气测与声波时差、密度等测井资料结合是识别储集层裂缝的重要手段,据此归纳了油层与干层的评价方法。从有效识别油气显示、准确评价储集层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现有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早期探井应增加钻井取心、成像测井,并开展随钻轻烃录井和罐顶气轻烃录井。为保护油气层、增加产能,针对石炭系裂缝性凝灰岩低渗透储集层,提出采用低密度钻井液钻进、钻入石炭系凝灰岩地层290m后气测连续30m为基值完钻、采用尾管割缝防砂筛管先期完井的完井方式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裂缝 弱显示 储集层 评价方法 钻完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