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与瓦斯突出局部防突措施失效判定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成武 乔朕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24-933,共10页
打排放孔是局部防突的主要措施,但近年来发生过多起打完防突钻孔、采取局部防突措施后仍然发生突出的事故案例。究其原因,在于防突措施未实现其预期目标,处于失效状态。而如何有效判定措施是否起到防突效果是防治事故的关键一环。因此,... 打排放孔是局部防突的主要措施,但近年来发生过多起打完防突钻孔、采取局部防突措施后仍然发生突出的事故案例。究其原因,在于防突措施未实现其预期目标,处于失效状态。而如何有效判定措施是否起到防突效果是防治事故的关键一环。因此,针对此情形,以突出灾害核心要素中的地应力为着力点,提出了适用于掘进工作面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失效判定方法并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基于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推演了局部防突措施的失效判定方法。该方法分为2部分:其一,措施的采取未注意避免对破碎区煤体的破坏,致使其强度降低进而诱发突出;其二,应力集中带内的高应力与高瓦斯并未有效卸放,且打破了原有的动态平衡状态致使灾害的发生。利用应变软化与煤体扩容概念更精确地解算了破碎区、塑性区以及弹性区的应力、应变和宽度范围,并结合失效判定方法的内容确定了它的定量表征形式。以局部防突措施的技术要求为基础,应用失效判定方法确定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规定的超前钻孔、松动爆破以及水力疏松措施的钻孔最佳长度。基于失效判据列举出了典型钻孔失效类型,并针对其失效机制进行了定性定量的阐述。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合理布置与优化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增强措施防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局部防突措施 失效判定方法 应力分布特征 钻孔最佳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