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岩松动圈常用测试方法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51
1
作者 杨旭旭 王文庆 靖洪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54,共6页
为便于在不同工程背景下对现有多种松动圈测试方法进行选择应用,对获得围岩松动圈范围的理论方法和多种物理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各物理测试方法的适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声波法技术相对成熟,但对测试岩体岩性要求较... 为便于在不同工程背景下对现有多种松动圈测试方法进行选择应用,对获得围岩松动圈范围的理论方法和多种物理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各物理测试方法的适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声波法技术相对成熟,但对测试岩体岩性要求较高;多点位移计法测量数据量大,测试精度不高;地震波法与地质雷达法可实现无损检测,但成本较高,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工程;钻孔摄像方法直观、精度高,但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以及不适用于破碎程度高的岩体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圈测试 声波 多点位移计 地震波 地质雷达 钻孔摄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蔡冠楠 李忠辉 +1 位作者 杨玉龙 康俊亮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1,共4页
介绍了目前测试巷道围岩松动圈的不同方法及其测试原理,讨论和分析了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声波测试法技术成熟、方法简单,但在软岩层中很难适用;多点位移计和多点应力计法可以实时监测巷道围岩的位移或应... 介绍了目前测试巷道围岩松动圈的不同方法及其测试原理,讨论和分析了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声波测试法技术成熟、方法简单,但在软岩层中很难适用;多点位移计和多点应力计法可以实时监测巷道围岩的位移或应力变化,但其测试精度有限;地震波法测试精度高,但设备昂贵且安装复杂;地质雷达法不需钻孔,是一种无损测试方法,但测试成本较高;电阻率法对仪器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且对电极布置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钻孔摄像法的图像清晰度受限于钻孔内恶劣的环境条件及摄像头的像素。因此,每一种测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实际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巷道围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方法以便准确测定巷道松动圈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松动圈 声波 多点位移计 多点应力计 地震波 地质雷达 电阻率 钻孔摄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磊 李希建 +4 位作者 田波 周栓柱 丁飞飞 马占国 汪子鸿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107,共5页
根据顶板"三带"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采用经验计算法、钻孔摄像法、网络并行电法及关键层综合分析法对1805工作面顶板"... 根据顶板"三带"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采用经验计算法、钻孔摄像法、网络并行电法及关键层综合分析法对1805工作面顶板"三带"发育规律进行观测与分析,利用YTJ-20型岩层探测记录仪进行静态点线观测,及WBD-I型网络并行电法仪进行动态区域观测,并相互验证观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805工作面8煤顶板冒落带发育高度为7~9m,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0~37m,弯曲下沉带发育高度为37m以上。现场观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点线观测与区域观测相结合,提高了观测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三带” 点线-区域 钻孔摄像法 网络并行电 冒落带 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