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孔多参量指标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郝志勇 王率领 潘一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3-211,共9页
为准确预测预报冲击地压危险性,提出一种通过监测钻孔过程中钻杆推力、钻杆扭矩与钻屑量等钻孔多参量指标变化规律来预测冲击危险性的方法。利用自主研制的钻孔多参量一体化测试装置,在实验环境下对不同煤体应力状态下的多参量指标进行... 为准确预测预报冲击地压危险性,提出一种通过监测钻孔过程中钻杆推力、钻杆扭矩与钻屑量等钻孔多参量指标变化规律来预测冲击危险性的方法。利用自主研制的钻孔多参量一体化测试装置,在实验环境下对不同煤体应力状态下的多参量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发现钻杆扭矩与钻屑量均随着煤体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钻杆推力随着钻进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再减小,并出现波谷随后增大最后减小的规律。在相同钻机及钻具条件下,进行井下原位钻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钻进深度增大,钻杆扭矩与钻屑量变化规律呈现较好一致性,在5m深度前均先增大随后减小;钻杆推力在1~4 m内呈上升趋势,在5 m处下降至波谷位置,随后推力值再次上升,最后呈稳定趋势。对此区域应力分布带情况进行划分,可确定应力峰值点大致在孔深5m处,并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初步确定此试验点钻杆推力临界指标为7.5kN,钻杆扭矩临界指标为50.0N·m。研究结果可为冲击地压等煤矿动力灾害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基础与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钻孔多参量指标 煤体应力 临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绍华 汤庆佳 +2 位作者 杨利超 章程 苗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7-585,共9页
岩溶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地表及地下的岩溶结构形态多样。通过对钻孔结构描述、钻孔水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区域上岩溶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而且对于岩溶地下水演化过程的揭示亦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西南... 岩溶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地表及地下的岩溶结构形态多样。通过对钻孔结构描述、钻孔水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区域上岩溶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而且对于岩溶地下水演化过程的揭示亦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西南部峰丛山区与峰林平原交界处的钻孔为例,通过野外便携式多参数仪原位测试钻孔垂向水物化指标(pH值、水温T、电导率EC),探索浅部(地面以下约50m内)地下岩溶较为发育条件下钻孔水物化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揭示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垂向水物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小范围内不同钻孔间的水物化性质有所差异,且岩溶发育相似的钻孔(如ZK4/ZK5、ZK7/ZK8),其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指标(T、pH、EC)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钻孔水物化性质受到试验场区岩溶介质结构非均质性的控制,即岩溶介质结构影响了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联系而导致水物化性质的差异;在对岩溶地区地下水物化性质进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岩溶介质的非均质性特征,根据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含水段进行取样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介质 非均质性 钻孔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 水力联系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魏风清 张向阳 +1 位作者 史广山 闫刘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57,共3页
为了消除采煤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在义安矿12051采煤工作面采用了本煤层交叉网状钻孔进行抽放,并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采用钻孔指标法和残余瓦斯含量法进行消突评价。瓦斯抽放后的结果表明:吨煤钻孔量为0.198m/t,... 为了消除采煤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在义安矿12051采煤工作面采用了本煤层交叉网状钻孔进行抽放,并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采用钻孔指标法和残余瓦斯含量法进行消突评价。瓦斯抽放后的结果表明:吨煤钻孔量为0.198m/t,采前瓦斯抽排率为34.12%,采前残余瓦斯含量为0.596~3.561m^3/t,钻孔布置合理没留空白带;评价结论为该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性,可以实现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钻孔指标 残余瓦斯含量 瓦斯抽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