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6-1-平35井水平段取心钻具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邹野 李治淼 +1 位作者 赵贤初 岳欠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6,94,共4页
杏6-1-平35井取心属水平段长距离取心,取心钻具设计需满足取心和井眼轨道控制要求.考虑取心钻具结构,采用取心钻具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转盘和螺杆复合驱动的3种取心钻具组合(稳斜、降斜、增斜),优选稳定器外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3种取心... 杏6-1-平35井取心属水平段长距离取心,取心钻具设计需满足取心和井眼轨道控制要求.考虑取心钻具结构,采用取心钻具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转盘和螺杆复合驱动的3种取心钻具组合(稳斜、降斜、增斜),优选稳定器外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3种取心钻具累计进尺为339.30 m,占水平段长度为68%,其中稳斜钻具进尺为239.70 m,3种钻具的实钻造斜性能与设计性能误差均小于0.3°/(100m),满足水平段长距离取心时的井眼轨迹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取心 钻具设计 复合驱动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直井下部钻具设计与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巨保 邹野 +1 位作者 栾振忠 吴连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7-70,共4页
根据现有钻具力学分析方法和斜直井钻具的实际工作状态 ,建立了斜直井下部钻具力学分析模型 .该模型除考虑井下各种外载荷和上下边界条件外 ,还考虑了钻具与井壁的初始间隙和随机接触摩擦状态 ,用空间梁单元和多向接触摩擦间隙元进行求... 根据现有钻具力学分析方法和斜直井钻具的实际工作状态 ,建立了斜直井下部钻具力学分析模型 .该模型除考虑井下各种外载荷和上下边界条件外 ,还考虑了钻具与井壁的初始间隙和随机接触摩擦状态 ,用空间梁单元和多向接触摩擦间隙元进行求解 ,为分析斜直井钻具的受力变形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 .现场应用表明 :理论方法和所设计的稳斜钻具组合 ,能够满足斜直井井眼轨道控制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直井 下部钻具 井斜 力学分析 油井 钻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钻水平井螺杆钻具组合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巨保 张学鸿 +2 位作者 孙超 邹野 景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6,共3页
考虑侧钻水平井曲率半径大、环空间隙小等特征 ,建立下部钻具力学分析和钻具造斜率计算方法 ,通过垫块厚度、安放位置以及井眼曲率对螺杆钻具造斜率的影响规律分析 ,设计了侧钻水平井造斜钻具组合。经大庆油田 2口侧钻水平井应用表明 ,... 考虑侧钻水平井曲率半径大、环空间隙小等特征 ,建立下部钻具力学分析和钻具造斜率计算方法 ,通过垫块厚度、安放位置以及井眼曲率对螺杆钻具造斜率的影响规律分析 ,设计了侧钻水平井造斜钻具组合。经大庆油田 2口侧钻水平井应用表明 ,设计的螺杆钻具造斜率与实钻造斜率十分吻合 ,不仅满足了井眼轨道控制需要 ,还应用垫块取代了稳定器 ,为侧钻水平井设计造斜率高、井眼环空间隙大的动力钻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 水平井 螺杆钻具 造斜 钻井 钻具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式钻具组合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明 罗进元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43-1145,共3页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石油钻具组合设计的特点,针对目前钻具组合设计集成软件系统在处理复杂动态的、跨地区部门的钻具组合设计人员群体协作工作时,缺乏足够的协同性和临场感,运用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最新技术,面向石油钻井中钻具组合设计...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石油钻具组合设计的特点,针对目前钻具组合设计集成软件系统在处理复杂动态的、跨地区部门的钻具组合设计人员群体协作工作时,缺乏足够的协同性和临场感,运用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最新技术,面向石油钻井中钻具组合设计过程,研究开发基于CSCW的协同式钻具组合辅助设计软件系统,建立由计算机网络支持的多智能体钻具组合协作设计软件应用平台环境,利用网络通信和移动计算技术来实现动态钻具组合设计信息的多方传输和并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 多智能体 钻具组合设计 辅助设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塔科1井钻井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春生 冯少波 +3 位作者 张志 周波 吕晓钢 周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深地塔科1井设计井深11100 m,预测井底温度213℃,预测地层压力133 MPa,钻井作业面临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三超一高”的极端恶劣井况。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确定了火成岩、膏盐岩及碳酸盐岩内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其所带来... 深地塔科1井设计井深11100 m,预测井底温度213℃,预测地层压力133 MPa,钻井作业面临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三超一高”的极端恶劣井况。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确定了火成岩、膏盐岩及碳酸盐岩内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其所带来的工程风险,在实现地质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了井位优化,以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和五压力剖面预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深部地层地质、工程风险,设计了五开井身结构;开展了超深井套管设计及校核,除考虑套管抗拉强度、钻机承载力外,模拟计算了井口工具对超长超重套管的作用力,避免了套管下入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钻具组合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水力学参数及振动的影响,在最优钻井参数范围内实现安全钻进和提速。现场施工进展表明,深地塔科1井钻井设计关键技术能够解决面临的系列钻井技术难点,实现万米钻探工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塔科1井 地质工程一体化 井身结构 超深井 套管设计 钻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河坝区块大斜度井轨道优化设计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朱礼平 吴玉君 +2 位作者 刁素 王希勇 王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8-82,127-128,共5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川东北河坝区块大斜度定向井,在不同工况作业(如正常、滑动钻进、起下钻等)过程中都存在着造斜段轨迹控制难度大、施工摩擦阻力大等难题。为此,从井眼轨道设计入手,在系统分析常用轨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得出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川东北河坝区块大斜度定向井,在不同工况作业(如正常、滑动钻进、起下钻等)过程中都存在着造斜段轨迹控制难度大、施工摩擦阻力大等难题。为此,从井眼轨道设计入手,在系统分析常用轨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得出除了查图法和作图法外,一般应采用解析法进行设计的认识,设计思路:首先根据给定设计条件求出不同轨迹关键参数,然后求出轨道节点数据,最后求出轨道分点数据。结合该区块大斜度定向井的特点,对轨道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轨道剖面类型等进行优化,优化设计原则:①轨迹设计必须满足地质靶点、中靶方位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如钻机型号、定向仪器等)的要求;②井眼轨迹几何形状最优化设计首先须满足常规导向钻具组合造斜率的要求、特定套管柱和井眼轨迹的相互适应性,其次要求轨迹最短、管柱的摩擦阻力相对最小,最后要求轨迹光滑过渡和井眼曲率均匀。优化设计的步骤:先根据地质参数(如靶点垂深、水平位移等)和工艺水平(如定向工具型号、性能等),对造斜点以下井段进行钻井方式和钻具组合设计,然后才能对大斜度井井眼轨道进行优化设计。将所形成的大斜度定向井轨道优化设计技术成果应用于HB1-1D等多口大斜度井钻井设计和施工作业中,均顺利实现了地质中靶和完井作业,为该区块后续部署井的轨道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河坝区块 大斜度井 轨迹控制 摩擦阻力 扭矩 轨道优化设计 钻具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柱动力学的平磨优化设计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宝振 张中国 +4 位作者 石义 邹明 李方园 王学迎 倪红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在原有井眼基础上,进行小井眼加深作业可以加快开发进度,降低开发成本。在小井眼加深井作业时需要先用平底磨鞋磨穿人工井底,由于井底中心研磨线速度小限制了整个平磨作业的机械钻速。为了提高井底中心处的研磨速度,建立了磨鞋—钻柱动... 在原有井眼基础上,进行小井眼加深作业可以加快开发进度,降低开发成本。在小井眼加深井作业时需要先用平底磨鞋磨穿人工井底,由于井底中心研磨线速度小限制了整个平磨作业的机械钻速。为了提高井底中心处的研磨速度,建立了磨鞋—钻柱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磨鞋直径、钻铤直径和转速等因素对井底研磨线速度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磨鞋直径对磨鞋中心在井底的运动轨迹影响最大,进而影响平磨线速度分布,适当缩小磨鞋尺寸将极大地提高井底中心处的线速度和最终的平磨机械钻速,存在一个最佳的磨鞋直径;钻铤的影响较小,但没必要使用大尺寸钻铤;地面转速大小影响平磨的均匀度,转速越大研磨越均匀,转速过小容易导致井周磨损不到,增加后期修复井眼的时间,在设备允许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平磨转速。最后根据数值模拟结果重新设计了平磨钻具组合,并开展了3口井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改进的设计可以大幅地提高平磨机械钻速,实验确定的最佳磨鞋尺寸和数值模拟结果相近,研磨机械钻速是原设计的3倍;磨鞋尺寸较小时,研磨机械钻速也远高于原设计,但此时后期修复井眼的时间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磨作业 磨鞋尺寸 钻柱动力学 钻具组合设计 加深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