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水下井口全钻井过程波激疲劳精细化评估
1
作者 李家仪 刘秀全 +4 位作者 许亮斌 邱娜 畅元江 陈国明 赵苏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105,共8页
传统的水下井口波激疲劳评估没有考虑不同钻井阶段水下井口结构组成变化,导致水下井口波激疲劳评估精度有限。为此,提出基于整体-局部交互分析的全钻井过程水下井口波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建立钻井全过程复杂结构水下井口局部精细... 传统的水下井口波激疲劳评估没有考虑不同钻井阶段水下井口结构组成变化,导致水下井口波激疲劳评估精度有限。为此,提出基于整体-局部交互分析的全钻井过程水下井口波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建立钻井全过程复杂结构水下井口局部精细模型及平台-隔水管-水下井口-导管耦合系统整体模型,研究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交互机制,并构建整体模型与局部应力传递关系,精细化评估水下井口全钻井过程波激疲劳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全钻井过程水下井口结构组成变化对隔水管系统和远离泥线导管处的波激疲劳几乎无影响,但对水下井口局部及泥线附近导管的波激疲劳存在较大影响;钻井第二阶段水下井口波激疲劳损伤最为严重,且水下井口底端始终为疲劳极限位置。所得结论有助于判断钻井过程中水下井口疲劳状态,保证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井口 钻井过程 整体-局部交互分析 波激疲劳 疲劳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内不稳定流动与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贵 孟英峰 +1 位作者 王存新 舒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7,共3页
气体钻井过程中钻进参数的改变将引起井内气体的不稳定流动,这种现象在用气体钻井方式打开产层时尤为明显,这些情况用常规气体钻井稳定流动理论不能准确模拟。通过对井内气体不稳定流动的分析,还可以实现钻井过程中的动态地层评价,因此... 气体钻井过程中钻进参数的改变将引起井内气体的不稳定流动,这种现象在用气体钻井方式打开产层时尤为明显,这些情况用常规气体钻井稳定流动理论不能准确模拟。通过对井内气体不稳定流动的分析,还可以实现钻井过程中的动态地层评价,因此,井内气体不稳定流动也是欠平衡钻井随钻试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可压缩流体不稳定流动理论,文章建立了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内瞬态流动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模型的数值解法。针对井内水动力体系的复杂特点,文章讨论了定解条件的确定方法。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伊朗 TBK-14 井,对开启压风机和增大压风机排量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现场试验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井内的实际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过程 现场试验 欠平衡钻井 不稳定流动 试井理论 随钻 钻井方式 内气 气体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综合录井信息实时监控钻井过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瑞文 管志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详细介绍了利用综合录井计算机实时联机系统在钻井过程中地层压力、钻头工况和钻井事故实时监控的方法,并给出了有关的计算模型和步骤。该方法可以及时、准确地预报可能发生的井下复杂情况和钻井事故,对快速、安全钻井具有十分重要意... 详细介绍了利用综合录井计算机实时联机系统在钻井过程中地层压力、钻头工况和钻井事故实时监控的方法,并给出了有关的计算模型和步骤。该方法可以及时、准确地预报可能发生的井下复杂情况和钻井事故,对快速、安全钻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建议研制新型扭矩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井曲线 录井仪 监视控制 钻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过程中井壁热应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林 冯文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8-42,共5页
井壁热应力对于井壁稳定性、水力压裂、水泥环胶结强度、热采套管的损害等都有影响。文中根据热弹性力学理论,将地层假设成均匀连续弹性介质,推导建立了井壁热应力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井内流体流动和静止过程中井壁温度场的变化,采用... 井壁热应力对于井壁稳定性、水力压裂、水泥环胶结强度、热采套管的损害等都有影响。文中根据热弹性力学理论,将地层假设成均匀连续弹性介质,推导建立了井壁热应力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井内流体流动和静止过程中井壁温度场的变化,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出了井壁热应力的瞬态分布,包括井壁热应力随井深、径向距以及时间的变化。文中的理论模型和计算结果对于研究由于热应力引起的现场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稳定 热应力 井壁 数值模拟 钻井过程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过程一种小型化信息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卫 宾鸿赞 +1 位作者 戴永寿 马西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9-52,3,共4页
针对钻井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开发了钻井过程一种小型化信息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总线技术和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的小型化,并开发了用于现场的信息评价和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利用数据远程联网技术,实现了钻井现场与基地的... 针对钻井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开发了钻井过程一种小型化信息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总线技术和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的小型化,并开发了用于现场的信息评价和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利用数据远程联网技术,实现了钻井现场与基地的数据信息共享。系统不仅能够随钻监测钻井过程、录取准确齐全的钻井参数,还能够及时准确地对钻井过程进行状态判断;作为钻井现场的一个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钻井现场的信息交流,对数字化油田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过程 小型化信息监测系统 专家系统 远程传输 信息监测系统 小型化 气体检测技术 生产过程 总线技术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过程中的页岩稳定性问题 被引量:7
6
作者 卢拥军 胡星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57-363,共7页
依据近年防塌钻井液的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页岩水化分散的原因和各种化学抑制剂尤其是钾盐、聚合物等的作用原理,介绍了阳离子交换容量、水化容量、液体比重、毛细管吸吮时间等研究页岩稳定性的方法;综述了页岩抑制剂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 钻井过程 面岩 稳定性问题 井塌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浑沌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铭震 王燕霞 于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6,共6页
前全苏钻井所A.H.Mirzajanzade近来提出用Duffing方程作为油井涡轮枢轴运行的数学模型,并用它说明钻井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浑沌现象。本文详细分析了Duffing方程的近似解、周期解的稳定性、分频、倍频共振、振幅突变现象及系统进入... 前全苏钻井所A.H.Mirzajanzade近来提出用Duffing方程作为油井涡轮枢轴运行的数学模型,并用它说明钻井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浑沌现象。本文详细分析了Duffing方程的近似解、周期解的稳定性、分频、倍频共振、振幅突变现象及系统进入浑沌状态的条件。 本文还分析了非线性系统浑沌状态的几个性质,并根据仿真结果及理论分析对Mirzajanznde等人提出的钻井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修正:在Duffing方程中增加具有浑沌状态的随机扰动项,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更能说明油井涡轮枢轴运动进入浑沌状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钻井过程 数学模型 浑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在井浅2井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大鹏 石晓兵 +3 位作者 王蓉先 杨国懿 李烈明 郑家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就是在钻开产层前采用天然气作为钻井介质,替换普通泥浆进行钻井作业,在钻井过程中井筒气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允许地层流体进入井筒,没有钻井液滤液和有害固相微粒进入地层。它与其它欠平衡钻井作业方式相比,具有鲜明... 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就是在钻开产层前采用天然气作为钻井介质,替换普通泥浆进行钻井作业,在钻井过程中井筒气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允许地层流体进入井筒,没有钻井液滤液和有害固相微粒进入地层。它与其它欠平衡钻井作业方式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和独特的技术优势,是一种对于产层少污染的非常规钻井方式,是真实评价和最好保护油气层的最佳钻井方法。文章结合井浅 2 井,重点介绍了有关天然气欠平衡钻井的一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储层特征、井身结构、钻具组合、气举、天然气钻进技术、不压井带压起下钻技术、不压井带压下油管技术等,并列举了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在该井所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井浅 2 井首次在南井构造须家河组获得油气储量,实现了该构造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为勘探开发川南水敏伤害严重的低压碎屑岩储层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技术 压井 天然气 保护油气层 钻井过程 水敏 钻井方式 油气储量 油气勘探开发 技术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低密度充(氮)气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景利 薛玉志 +6 位作者 王军义 施德友 谷凯 刘从军 马桂清 张斌 乔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30,共4页
常规钻井液由于密度较大 ,已经不适合在诸如火成岩和碳酸盐岩等地层压力系数小于 1的低压油藏的开发中应用。针对胜利油田低压地层用常规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常发生井漏和不利于油层保护的问题 ,开展了低密度充 (氮 )气钻井液的研究。室... 常规钻井液由于密度较大 ,已经不适合在诸如火成岩和碳酸盐岩等地层压力系数小于 1的低压油藏的开发中应用。针对胜利油田低压地层用常规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常发生井漏和不利于油层保护的问题 ,开展了低密度充 (氮 )气钻井液的研究。室内确定了充 (氮 )气多元醇防塌钻井液体系配方为 :(1%~ 2 % )MMH +(2 %~ 3% )PPG 1+(2 %~ 3.5 % )SMP +(0 .4 %~ 0 .6 % )PAM +辅助处理剂。对该钻井液进行了性能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 ,该钻井液防塌、抑制性能好 ,抗温 ,抗油污染 ,具有很好的保护油气层效果。同时介绍了充 (氮 )气钻井液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情况。现场 11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 ,该项技术为解决低压钻井井漏及油层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行之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井漏 常规钻井 油层保护 胜利油田 保护油气层 钻井过程 低密度 多元醇 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新区复杂地层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培志 牛新明 +1 位作者 苏长明 吴文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2,共4页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等42个新勘探区块,总面积为220000 km2。这些区块由于构造运动剧烈,断层多,地层倾角大,易井斜。三叠系地层疏松易垮塌,并存在大段含不等径砾石或砾石夹层,钻井过程中极易出现井斜、漏失、井壁垮塌...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等42个新勘探区块,总面积为220000 km2。这些区块由于构造运动剧烈,断层多,地层倾角大,易井斜。三叠系地层疏松易垮塌,并存在大段含不等径砾石或砾石夹层,钻井过程中极易出现井斜、漏失、井壁垮塌和卡钻等复杂事故;由于井壁垮塌严重,造成井径扩大,极易发生埋钻具事故,严重影响了钻井速度,致使钻井周期长,套管磨损严重。为了更好地满足钻井工程的需要,在分析西部新区地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巨厚砾石层和大段盐膏层井段钻井液技术难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钻井液体系选择及钻井液性能推荐数据以及钻井液技术处理要点与措施,最后,还对钻井液技术管理与研发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技术 井斜 区块 井径扩大 套管磨损 钻井过程 盐膏层 构造运动 复杂地层 垮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组分对气体水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白小东 黄进军 +1 位作者 徐赋海 彭斌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50-52,122-123,共5页
海洋深水钻井过程中容易遇到气体水合物堵塞井筒、环空、防喷器等钻井事故。用THF/SSW测试法对部分钻井液组分做了评价试验,包括粘土、NaCl、MgCl2、CaCl2、XY-27、FCLS、CMC、PSC、PEG等。结果表明,钻井液无机组分中,粘土对气体水合物... 海洋深水钻井过程中容易遇到气体水合物堵塞井筒、环空、防喷器等钻井事故。用THF/SSW测试法对部分钻井液组分做了评价试验,包括粘土、NaCl、MgCl2、CaCl2、XY-27、FCLS、CMC、PSC、PEG等。结果表明,钻井液无机组分中,粘土对气体水合物的形成起促进作用,而NaCl、MgCl2、CaCl2等无机盐则起抑制作用;大部分有机处理剂对气体水合物的形成起抑制作用。在了解了备组分对气体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后,可以调节组分的用量,以达到抑制气体水合物形成的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水合物 钻井 MGCL2 CaCl2 水合物形成 NaCl 抑制作用 钻井过程 钻井事故 评价试验 无机组分 最佳状态 防喷器 测试法 THF CMC PSC PEG 无机盐 处理剂 粘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神经网络技术诊断钻井事故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江萍 孟祥芹 鲍泽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
针对钻井过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钻井事故预测与诊断模型.以钻井过程工况参数构成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以钻井过程正常运行模式及常见事故模式的监测数据作为训练及检验样本,根据钻井事故诊断特点,确... 针对钻井过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钻井事故预测与诊断模型.以钻井过程工况参数构成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以钻井过程正常运行模式及常见事故模式的监测数据作为训练及检验样本,根据钻井事故诊断特点,确定了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参数,采用改进算法和学习规则,实现对神经网络系统的训练和模拟,建立能够准确预测事故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方案的提出可使现场工作人员及时监测钻井过程,降低事故发生率,节约钻井成本,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钻井过程 工况识别 事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抑制性KCl/硅酸盐钻井液体系及其在苏丹六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郭健康 鄢捷年 +5 位作者 王奎才 刘德军 范维旺 赵健 张洪静 肖金裕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解决苏丹六区Abu Gabra层在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井壁失稳问题,在对坍塌层位岩样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KCl/硅酸盐钻井液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组成简单,硅酸盐的模数适中,具有较高的pH值,抑制岩屑水化膨胀能... 为解决苏丹六区Abu Gabra层在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井壁失稳问题,在对坍塌层位岩样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KCl/硅酸盐钻井液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组成简单,硅酸盐的模数适中,具有较高的pH值,抑制岩屑水化膨胀能力强。硅酸盐稳定井壁的实质是一种化学封堵、固结作用,而沥青类、聚合醇类封堵型井壁稳定剂主要是通过物理作用来达到稳定井壁的目的,因而抑制能力相对较弱。另外,硅酸钠对环境无影响、无荧光、使用温度范围宽、价格较其它两类处理剂低。介绍了该体系在Moga-8井和FN-29井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满足了苏丹六区的钻井施工要求,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钻井 抑制性 钻井过程 钻井施工 井壁稳定 聚合醇 封堵 硅酸钠 液体 使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随钻堵漏钻井液体系的研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新民 隋跃华 +1 位作者 高建礼 周益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80,共2页
针对平方王油田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的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随钻堵漏钻井液体系。介绍了新型随钻堵漏钻井液体系的配方优选,探讨了该体系的最佳流变性能、防塌抑制性和悬浮稳定性,研究了该体系的承压能力和封堵能力。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平方王油田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的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随钻堵漏钻井液体系。介绍了新型随钻堵漏钻井液体系的配方优选,探讨了该体系的最佳流变性能、防塌抑制性和悬浮稳定性,研究了该体系的承压能力和封堵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强的抗温抗污染能力,悬浮稳定性好,密度调节范围广,封堵填充加固能力强,具有常规钻井液及随钻堵漏钻井液的性能特点,易操作、可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体系 随钻堵漏 研制 悬浮稳定性 抗污染能力 钻井过程 配方优选 流变性能 封堵能力 承压能力 调节范围 性能特点 多功能 抑制性 可调整 防塌 抗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泡沫钻井技术在核桃1井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徐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2-64,共3页
对于井漏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先堵漏再恢复钻井作业,对堵漏无效的井则采用清水强钻等技术措施。核桃1井444.5mm井眼井段发生井漏,通过多次堵漏无效果,又不具备清水强钻的条件,该井位于半山腰,钻井过程中漏失的部分钻井液从钻机基础下方流出... 对于井漏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先堵漏再恢复钻井作业,对堵漏无效的井则采用清水强钻等技术措施。核桃1井444.5mm井眼井段发生井漏,通过多次堵漏无效果,又不具备清水强钻的条件,该井位于半山腰,钻井过程中漏失的部分钻井液从钻机基础下方流出,严重影响了钻机的安全,通过采用空气/空气泡沫钻井工艺技术,解决了该井出现的各种复杂难题,快速安全成功钻达固井井深,取得了444.5mm井眼段纯空气钻井经验和地层出水时的空气泡沫钻井经验,同时对纯空气/空气泡沫钻井的钻头使用情况有了了解,并掌握了空气钻井设备的配套和使用,现场配制的泡沫基液性能满足了空气泡沫钻井的要求。采用空气钻井技术后缩短了复杂井段的钻井作业周期,大大提高了钻井机械钻速,降低了钻井作业综合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对于发生恶性井漏的井,采用空气钻井工艺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钻井作业 空气钻井 钻井技术 井眼 复杂井 钻井过程 空气泡 地层 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钻井系统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仕俊 张仲宜 赵京坤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C00期7-10,共4页
数字化钻井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集成后,通过在钻井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实现最优化钻井的成套综合技术,数字化钻井系统是完成钻井工程作业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和可以实施的一种技术手段。数字化钻井系统的构建包... 数字化钻井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集成后,通过在钻井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实现最优化钻井的成套综合技术,数字化钻井系统是完成钻井工程作业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和可以实施的一种技术手段。数字化钻井系统的构建包括现场设备层、井队操作层、专家决策层和油田管理层等4个信息层次,以及对应4个信息层次的钻井工程设计与管理、钻井数据库与专家决策、钻井操作监控管理、钻完井机电设备与测试仪器和钻井信息网络等5个子系统。目前数字化钻井系统尚需研究其网络化、信息资源、自动化钻井设备与测试仪器和智能化井下工具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系统 钻井工程 钻井过程 井下工具 钻井信息 钻井设备 完井 信息层 操作层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分布式钻井事故诊断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英卓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4,91,共3页
针对石油钻井作业的特点 ,提出引用多Agent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分布环境下的钻井事故诊断系统。研究了系统中多Agent协同工作的组织结构、通信机制 。
关键词 石油钻井过程 分布式钻井事故诊断系统 组织模型 AGENT 专家系统 信息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南油田用JGN钻井液完井液体系
18
作者 范振中 任学军 刘庆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7,共5页
萨南油田东部过渡带成岩性差,胶结疏松,钻井过程中易发生坍塌.试验区开采层位为萨尔图组和葡萄花组,萨尔图组具有较强水敏性,葡萄花组具有一定速敏性.采用JGN钻井液体系钻井.该体系主处理剂为JGN、JN、FTD,它们的最佳配比为JGN∶JN∶FTD... 萨南油田东部过渡带成岩性差,胶结疏松,钻井过程中易发生坍塌.试验区开采层位为萨尔图组和葡萄花组,萨尔图组具有较强水敏性,葡萄花组具有一定速敏性.采用JGN钻井液体系钻井.该体系主处理剂为JGN、JN、FTD,它们的最佳配比为JGN∶JN∶FTD=6∶3∶4,3种处理剂复配物加量大于0.6%时,钻井液滤失量小于7.0 mL,粘度为20~25 s,切力小于1.0 Pa,并具有良好的造壁性和降滤失能力,抗NaCl、CaCl2和岩屑的污染能力为6%、2%和7%,较好地解决了萨南过渡带钻井、固井、电测遇阻的问题.通过将JGN加量提高到0.8%,并加入0.2%防膨剂FP-1,将钻井液改造为完井液.JGN完井液体系的滤失量小于6.0mL,静态膨胀率小于3%,岩屑回收率大于75%,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大于70%.通过应用JGN完井液,与相邻区的井对比,试验井采液强度提高了14.5%,注水压力降低了6%,表皮系数降低了0.74,地层完善程度提高了31.3%,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油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萨南油田 完井液体系 滤失量 岩屑 表皮系数 钻井过程 层位 岩心 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钻具在充气欠平衡钻井中的输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赟 林元华 +3 位作者 付建红 孟英峰 成愈 吴先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69,共4页
欠平衡钻井在低压油藏中已得到较好的应用。在充气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气体的注入量对马达的输出特性影响较大。因此,了解气体注入量对马达输出特性的影响显得异常重要。充气欠平衡钻井时,钻井液在充入气体前密度、粘度等变化导致了充气... 欠平衡钻井在低压油藏中已得到较好的应用。在充气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气体的注入量对马达的输出特性影响较大。因此,了解气体注入量对马达输出特性的影响显得异常重要。充气欠平衡钻井时,钻井液在充入气体前密度、粘度等变化导致了充气欠平衡钻井中在不同气液比情况下马达输出特性发生改变。通过建立马达等效模型求出环空当量直径,从而求出不同气液比时马达的压力降,并得到不同气液比情况下马达压降、扭矩、转速、功率等输出特性。并且对这些输出特性进行比较,得出了马达的各种输出特性随气液比增加的变化规律:马达压降减少,扭矩减小,转速增加。该研究成果为提高欠平衡钻井马达的工作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钻具 容积式马达 两相流 欠平衡钻井 压降 输出特性 充气 特性研究 气液比 钻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地层长水平段钻井井筒温度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欧彪 董波 +2 位作者 严焱诚 江波 肖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8-1016,共9页
为克服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长水平段钻井作业过程中的井下高温问题,结合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长水平段钻井过程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多源项、非牛顿流体螺旋流动、变热物性参数的钻井井筒瞬态温度分布数值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水... 为克服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长水平段钻井作业过程中的井下高温问题,结合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长水平段钻井过程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多源项、非牛顿流体螺旋流动、变热物性参数的钻井井筒瞬态温度分布数值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水平段长度、循环时间、钻井液排量、入口温度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井底温度会显著增加;增加循环时间、增加循环排量、降低钻井液入口温度等措施对降低深层长水平段井底温度的作用有限。可见,为保障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须提高旋转导向工具的耐温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 长水平段 钻井过程 瞬态传热 井筒温度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