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心禄 李旭毅 +3 位作者 池忠志 王少华 杨福明 郑家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48-1552,共5页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通过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插秧后调查了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通过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插秧后调查了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是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超过40 d时,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这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 钵苗插秧 秧龄 插秧质量 返青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对秧苗生长和插秧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姜心禄 李旭毅 +4 位作者 池忠志 王少华 叶利 杨福明 郑家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对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的机插秧秧苗和机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秧龄为20 d时3种...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对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的机插秧秧苗和机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秧龄为20 d时3种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3种秧苗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或更长时间,钵苗穴盘育秧插秧质量好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这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 钵苗插秧 秧龄 插秧质量 返青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敏娟 张文毅 +3 位作者 浦毅 张敏 纪要 卢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移栽 钵苗插秧 秧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茬薄地机插粳稻产量750kg/667m^2以上攻关技术
4
作者 刘仁泰 石广跃 +3 位作者 孙则华 张长兵 王玉琴 漆光荣 《北方水稻》 CAS 2015年第4期46-47,51,共3页
针对淮安市稻麦两熟季节矛盾突出、灌溉水源偏紧、稻田地力低下等制约条件以及麦茬机插稻普遍存在返青活棵慢、麦秸还田易致僵苗、穗数难足、穗型较小等技术难题,以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为技术指导,连续2年在盱眙县官滩镇开展技术攻关且产... 针对淮安市稻麦两熟季节矛盾突出、灌溉水源偏紧、稻田地力低下等制约条件以及麦茬机插稻普遍存在返青活棵慢、麦秸还田易致僵苗、穗数难足、穗型较小等技术难题,以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为技术指导,连续2年在盱眙县官滩镇开展技术攻关且产量都在750 kg/667 m2以上。要获得理想的产量,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选用早熟大穗型杂粳组合,采用钵苗机插秧技术且注重培育长秧龄机插壮秧,定位浅施基肥,有效实施氮肥后移,湿润灌溉,全程专业化服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甬优2640 插秧 秸秆还田 氮肥后移 湿润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麦稻轮作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5
作者 邹余冬 郭垸成 杨斌员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41-42,共2页
屈家岭管理区从2012年开始在管理区范围内结合小麦、水稻高产创建和超级稻推广,连续3年开展了麦稻轮作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和推广工作。该文介绍了麦稻轮作栽培制度下小麦和超级稻超高产栽培集成配套技术主要技术环节和要点,以及3年来中... 屈家岭管理区从2012年开始在管理区范围内结合小麦、水稻高产创建和超级稻推广,连续3年开展了麦稻轮作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和推广工作。该文介绍了麦稻轮作栽培制度下小麦和超级稻超高产栽培集成配套技术主要技术环节和要点,以及3年来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管理区示范推广结果,以期为麦稻轮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稻轮作 粮食产量 小麦机械条播 水稻插秧 配套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