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54
1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徐一成 《中国稻米》 2009年第3期5-7,共3页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水稻研究首创的,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水稻研究首创的,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2008年在浙江各地示范比对照平均增产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形毯状秧苗 机插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天津的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文琴 刘浩 +3 位作者 陈惠哲 高增尚 于福安 朱德峰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18-120,共3页
2010年天津市引进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宝坻、蓟县、宁河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该技术表现出取秧准确、漏秧率低、机插苗数均匀、秧苗带土多、伤秧率低、秧苗早发等特点,一般示范产量9 750 ... 2010年天津市引进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宝坻、蓟县、宁河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该技术表现出取秧准确、漏秧率低、机插苗数均匀、秧苗带土多、伤秧率低、秧苗早发等特点,一般示范产量9 750 kg/hm2,比普通机插技术增产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钵形毯状秧苗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文孝荣 王奉斌 +6 位作者 袁杰 唐福森 赵志强 张燕红 朱德峰 陈慧哲 徐一成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116,共3页
以新疆水稻主栽品种新稻11号为试材,通过田间比较试验,探讨了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常规普通平盘秧苗机插增产7.74%,比传统人工育秧手插增产13.04%;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生育期... 以新疆水稻主栽品种新稻11号为试材,通过田间比较试验,探讨了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常规普通平盘秧苗机插增产7.74%,比传统人工育秧手插增产13.04%;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生育期比其余两种育插秧方式短;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普通平盘秧苗机插纯效益增加177.99元/667 m^2,比传统的人工育苗手插秧纯效益增383.04元/667 m^2,节本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形毯状秧苗 机插技术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先荣 宋述元 +1 位作者 周国斌 杨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012-4015,共4页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解决了普通塑料盘毯状秧苗插秧植伤重、秧苗本田缓苗期长、返青分蘖慢的技术缺陷。通过对该技术的引进、研究、示范与推广,总结出了江汉平原水稻生产应用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水稻 钵形毯状秧苗 机械插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应用效果及品种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铁忠 陈惠哲 +1 位作者 朱德峰 贾仁叨 《中国稻米》 2010年第3期44-46,共3页
以中嘉早32为材料,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机插秧盘相比,在相同播种量下,钵形毯状秧盘吸水性好,秧苗成苗率高、素质好;机插后秧苗伤秧轻、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每丛分蘖多,有效穗足,平均增产7.1... 以中嘉早32为材料,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机插秧盘相比,在相同播种量下,钵形毯状秧盘吸水性好,秧苗成苗率高、素质好;机插后秧苗伤秧轻、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每丛分蘖多,有效穗足,平均增产7.1%。另据不同早稻品种机插比较试验结果,桂996和中嘉早32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可作为乐清市双季稻机插早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钵形毯状秧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形毯状秧苗和常规毯状秧苗机插对水稻产量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凯迪 陈跃武 +5 位作者 孙良和 陈守军 穆加才 蔡发宽 孟庆东 陶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探讨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在淮北黏土地区的适应性,为在该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该农机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毯状秧盘与钵形毯状秧盘机插对比试验的方法,于2013年在东辛分公司选择试验面积10 hm2,当年统计两种育秧盘... [目的]探讨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在淮北黏土地区的适应性,为在该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该农机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毯状秧盘与钵形毯状秧盘机插对比试验的方法,于2013年在东辛分公司选择试验面积10 hm2,当年统计两种育秧盘的秧苗素质、栽插均匀度、茎蘖和叶龄状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状况,进行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钵形毯状秧盘育的秧苗其根量、主茎高、茎基宽、白根数、百株干重和质量高比均优于常规毯状秧盘育的苗,当年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平均产量达11 640 kg/hm2,比常规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增产4.6%。[结论]试验证明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水稻机械种植技术,适合在淮北黏土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钵形毯状秧苗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试验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祥田 王旭辉 +2 位作者 曾孝元 何贤彪 季朝兵 《中国稻米》 2012年第2期61-63,共3页
利用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发的钵形机插秧盘,在早稻上培育钵形毯状秧苗,与常规毯状秧苗进行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钵形毯状秧苗素质略优于常规毯状秧苗,漏插率比常规低1.1~1.4个百分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略低,每穗总粒数增加4.1~7.6粒,结... 利用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发的钵形机插秧盘,在早稻上培育钵形毯状秧苗,与常规毯状秧苗进行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钵形毯状秧苗素质略优于常规毯状秧苗,漏插率比常规低1.1~1.4个百分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略低,每穗总粒数增加4.1~7.6粒,结实率与千粒重没有显著性差异,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每667 m2增产13.3~20.4kg,增幅在2.8%~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钵形毯状秧苗 机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