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钴铁双金属氧化物多孔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析氧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旭升 刘光 +4 位作者 史沁芳 王开放 许丽娟 贺冬莹 李晋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3-629,共7页
通过简单的钴铁前躯体热分解法制备了系列一维Co_(1-x)Fe_xO_y(0≤x≤1)多孔纳米材料,并在1 mol·L^(-1) KOH溶液中研究了其电解水析氧催化性能。研究发现不同Fe掺杂量对材料的结构与电解水析氧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16%(n/n)F... 通过简单的钴铁前躯体热分解法制备了系列一维Co_(1-x)Fe_xO_y(0≤x≤1)多孔纳米材料,并在1 mol·L^(-1) KOH溶液中研究了其电解水析氧催化性能。研究发现不同Fe掺杂量对材料的结构与电解水析氧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16%(n/n)Fe掺杂量的Co_(1-x)Fe_xO_y具有最优的析氧催化性能。在10 m A·cm^(-2)电流密度下其析氧过电位为345 mV,塔菲尔斜率为54 mV·dec^(-1),并表现出优异的析氧稳定性能。廉价、高效的Co_(1-x)Fe_xO_y多孔纳米棒材料有望成为优良的析氧催化剂用于电解水制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析氧反应 钴铁氧化物 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构筑及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2
作者 黄雅荣 于润泽 关丽丽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25-11131,共7页
由于与日俱增的能源污染以及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探寻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载体迫在眉睫。二维结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但是导电性差、比表面小阻碍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 由于与日俱增的能源污染以及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探寻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载体迫在眉睫。二维结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但是导电性差、比表面小阻碍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功构筑了独特形貌的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Fe-LDHs),考察了催化剂电催化分解水性能。在1 mol/L KOH中,CoFe-LDHs-1∶1同时作为阴极和阳极在达到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仅需要施加1.62 V电压,在电催化分解水稳定性测试中也表现出卓越的催化稳定性,50 h的稳定性测试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 活性位点 电催化分解水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碌式”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成矿模式初探 被引量:30
3
作者 许德如 王力 +4 位作者 肖勇 刘朝露 符启基 蔡周荣 黄居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94,共14页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讨和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该矿床严格受层位(主要为青白口纪石碌群第6层)、岩性(钙镁质矽卡岩等)、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片理和劈理)和/或岩性界面等控制;并强调石碌铁矿所经历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侵位所导致的伸展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密切相关,而岩浆热扰动则是导致深部含矿热卤水形成、上升并渗滤、交代矿源层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将该矿床称之为"石碌式"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初步将其归属为IOCG(即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型层控式钙镁质矽卡岩矿床,并初步构建了该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成矿地质条件 控矿因素 成岩成矿模式 “石碌式”热液氧化物-铜(金)-矿床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钴铁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胡文胜 刘斌 李亚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5-1057,共3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钴铁复合氧化物粉末,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充放电和循环性能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粒度分布...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钴铁复合氧化物粉末,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充放电和循环性能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粒度分布较集中、尺寸为25 nm的钴铁复合氧化物;充放电过程中从40周到50周,钴铁复合氧化物放电比容量由268.9 mAh/g衰减到250.2 mAh/g,放电容量保持率较高(93%),说明纳米钴铁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氧化物 沉淀法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高电流下的电催化全解水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穆伟娜 王力霞 +3 位作者 王琼 蔡艳荣 常春 包德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4026-24031,共6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通过在高传导泡沫镍(Nickel foam,NF)表面原位生长制备的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被证明是一种在高电流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高效双功能全解水电催化剂。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0 mA/cm^(2)、200 mA/cm^(2... 采用一步水热法,通过在高传导泡沫镍(Nickel foam,NF)表面原位生长制备的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被证明是一种在高电流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高效双功能全解水电催化剂。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0 mA/cm^(2)、200 mA/cm^(2)、250 mA/cm^(2)时,其析氧过电位分别为216 mV、269 mV和284 mV,塔菲尔斜率仅为49.79 mV/dec;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50 mA/cm^(2)、100 mA/cm^(2)和200 mA/cm^(2)时,其析氢过电位分别为137 mV、221 mV、256 mV和297 mV,塔菲尔斜率为113.15 mV/dec。全水解只需要一个超低的电压(1.532 V),就可以获得200 mA/cm^(2)的电流。在200 mA/cm^(2)运行20 h后,电流密度仅下降8.86%;维持200 mA/cm^(2)运行20 h,电压仅上浮2.12%。可见,所制备的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具有高效、稳定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结构 高电流 催化剂 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对孔雀石绿的吸附
6
作者 吴春来 彭传云 +2 位作者 苗亚磊 曹嘉翔 高欣雨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5,共7页
通过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离子液体改性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IL@Co/Fe-LD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率分析仪(BET)对其微观结构和官能团特... 通过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离子液体改性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IL@Co/Fe-LD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率分析仪(BET)对其微观结构和官能团特性进行表征。离子液体的改性增加了LDH表面活性位点,同时,由于离子液体的作用,部分LDH层板被破坏,呈孔状结构,增大了比表面积。孔雀石绿吸附试验显示,IL@Co/Fe-LDH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最大吸附量为282.48mg/g,高于常见吸附剂。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IL@Co/Fe-LDH对孔雀石绿的吸附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5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材料对孔雀石绿的去除率仍高达87%,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离子液体 改性 孔雀石绿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2O4-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艺 杜明伟 +2 位作者 田晓莉 徐东永 李召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钴铁氧化物CoFe2O4的氧析出(OER)电催化活性和电流密度,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钴铁氧化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CoFe2O4-CNTs);通过热重分析(TG),得出CNTs的含量为40.2%,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为了提高钴铁氧化物CoFe2O4的氧析出(OER)电催化活性和电流密度,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钴铁氧化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CoFe2O4-CNTs);通过热重分析(TG),得出CNTs的含量为40.2%,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复合材料的晶型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Fe2O4颗粒被均匀的附着在CNTs的表面;在1 mol/L KOH中测试了Co Fe2O4-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催化OER活性与稳定性,并且与没有加入CNTs的CoFe2O4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NTs的加入能够提高CoFe2O4的OER活性和电流密度,在催化剂中起到模板的作用和加速电子传输作用,增加了水分解OER反应的动力学速度。因此,CoFe2O4-CNTs纳米复合材料是优良的OER电催化剂,有望用于水分解制备氢气体系和燃料电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铁氧化物 纳米复合材料 电催化 氧气析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超细微粒催化剂的制备、性能与表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常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铁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用TG-DTA、TEM、XRD等手段考察了加入聚乙二醇200对其粉体特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金属量3%的聚乙二醇200,可显著改善粒子团聚,得到平均粒径为...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铁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用TG-DTA、TEM、XRD等手段考察了加入聚乙二醇200对其粉体特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金属量3%的聚乙二醇200,可显著改善粒子团聚,得到平均粒径为30nm、分散均匀的超细粒子,在350℃下焙烧2h,可得到前驱体分解完全,非完整晶态的CoFe2O4,其对对甲酚催化氧化制取对羟基苯甲醛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超细微粒 催化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Co_(3)O_(4)异质结的熔盐法制备及其析氢性能
9
作者 李宇航 王银斌 魏强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58,共8页
氧化物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NaF和KNO_(3)的混合盐为反应介质,以CoCl_(3)和FeCl_(3)为原料,通过熔盐法于350℃煅烧2 h便可制得Fe_(2)O_(3)-Co_(3)O_(4)异质结构,并将其用于绿色制氢。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 氧化物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NaF和KNO_(3)的混合盐为反应介质,以CoCl_(3)和FeCl_(3)为原料,通过熔盐法于350℃煅烧2 h便可制得Fe_(2)O_(3)-Co_(3)O_(4)异质结构,并将其用于绿色制氢。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和电子结构信息,验证了Fe_(2)O_(3)和Co_(3)O_(4)之间存在有效耦合。Fe_(2)O_(3)可使催化剂表面粗糙,大幅增加活性比表面积。此外,Fe_(2)O_(3)和Co_(3)O_(4)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Fe_(2)O_(3)向Co_(3)O_(4)提供电子,降低Co原子的价态,大大提升了Fe_(2)O_(3)-Co_(3)O_(4)的催化活性。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探究该催化剂碱性析氢性能得出,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其过电位为302 mV、塔菲尔斜率为60.9 mV/dec,均低于Co_(3)O_(4)。同时,Fe_(2)O_(3)-Co_(3)O_(4)在碱性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异质结构 钴铁氧化物 电解水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气氛对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混合导体SrFeCo_(0.5)O_y的影响
10
作者 杜庆洋 胡婉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0-723,共4页
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SrFeCo_(0.5)O_7混合导体,研究了焙烧气氛对合成过程的影响。利用XRD和SEM研究了粉体样品的晶体结构组成和形貌,利用阿基米德法测定了块体样品的密度。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中焙烧可以得到以钙钛矿相为主晶相的Sr... 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SrFeCo_(0.5)O_7混合导体,研究了焙烧气氛对合成过程的影响。利用XRD和SEM研究了粉体样品的晶体结构组成和形貌,利用阿基米德法测定了块体样品的密度。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中焙烧可以得到以钙钛矿相为主晶相的SrFeCo_(0.5)O_y,粉体为片状,颗粒较小,而在氩气中焙烧得到的样品以正交相为主要成分,粉体为圆形球状,颗粒较大;在氧气中低温烧结的块状样品的密度低于在氩气中烧结的样品的密度。探讨了样品在不同气氛下焙烧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合成 氧化物 溶胶-凝胶 焙烧 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原位电活化阴极实现·OH定向转化用于磺胺甲(口恶)唑降解研究
11
作者 乔羽 周华晶 《现代化工》 2025年第10期154-161,共8页
通过构建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LDH)作为电催化剂实现了原位电催化产活性自由基(·OH),具有高氧化电位的羟基自由基能够有效地攻击污染物分子。LDH基催化剂的二维稳定结构可以减少金属浸出,实现可重复使用。表面—OH基团的存在... 通过构建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LDH)作为电催化剂实现了原位电催化产活性自由基(·OH),具有高氧化电位的羟基自由基能够有效地攻击污染物分子。LDH基催化剂的二维稳定结构可以减少金属浸出,实现可重复使用。表面—OH基团的存在优化了氧还原(ORR)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促进ORR反应中O—O键的断裂。即CoFe-LDH在电解过程中更容易产生·OH,避免了电子经过传统2e^(-)—ORR传输通道的技术屏障。因此,通过不同金属原子活性对于活性氧物种(ROS)的转化途径和O_(2)活化机制,并利用磺胺甲唑(SMX)做为有机污染物探针分子,考察了该材料的ORR效率。此外,利用现代谱学分析,对该材料表面的ORR机理进行解析。研究成果可为在温和条件下利用CoFe-LDH催化·OH的原位产生并高效作用于水中高难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矿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双金属氢氧化物 氧还原 羟基自由基 金属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