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钴对尖晶石LiMn_2O_4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可龙 熊奇 +1 位作者 刘素琴 吕正中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1-342,366,共3页
通过溶融浸渍、分段烧结的方法制得尖晶石型LiMn2 O4 、Li1+xMn2 -xCoyO4 ( 0≤x <0 .33 ,0≤y≤ 0 .2 5 )材料 ,并对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质、晶格参数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元素钴的参与使得纯尖晶石型LiMn2 O4 电极对... 通过溶融浸渍、分段烧结的方法制得尖晶石型LiMn2 O4 、Li1+xMn2 -xCoyO4 ( 0≤x <0 .33 ,0≤y≤ 0 .2 5 )材料 ,并对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质、晶格参数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元素钴的参与使得纯尖晶石型LiMn2 O4 电极对锂离子的反复脱嵌有了更强的承受能力 ,且循环稳定性能有明显提高 ,这归因于掺杂后 3价钴离子进入尖晶石结构的16c位 ,使结构趋于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尖晶石 熔融浸渍法 掺杂 LI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上生长纳米片ZnCo_2O_4负极材料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豆豆 汝强 +1 位作者 郭凌云 胡社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水热法和烧结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钴酸锌(ZnCo_2O_4),用XRD、SEM分析物相结构与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测试电化学性能。合成的ZnCo_2O_4纳米薄片呈横竖交错的叶状。ZnCo_2O_4/泡沫镍复合电极可缓冲充放... 采用水热法和烧结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钴酸锌(ZnCo_2O_4),用XRD、SEM分析物相结构与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测试电化学性能。合成的ZnCo_2O_4纳米薄片呈横竖交错的叶状。ZnCo_2O_4/泡沫镍复合电极可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改善体系的循环性能。以100 m A/g的电流在0.01~3.00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301.7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5.5%,循环50次,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1 249.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o2o4) 泡沫镍 纳米薄片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蜂窝状ZnCo_2O_4/rGO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朕 汝强 +1 位作者 侯贤华 胡社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9-262,共4页
以石墨烯为基底,用水热法制备蜂窝状钴酸锌(ZnCo2O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微球复合材料。用XRD、SEM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法测试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石墨烯的加入,可改变ZnCo2O4颗粒的形貌,并改善复... 以石墨烯为基底,用水热法制备蜂窝状钴酸锌(ZnCo2O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微球复合材料。用XRD、SEM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法测试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石墨烯的加入,可改变ZnCo2O4颗粒的形貌,并改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性能。以500 m A/g的电流在0.013.00 V循环,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326.7 m Ah/g,第7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 212.4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o2o4)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制备绒球状ZnCo2O4/CNT多孔微球
4
作者 刘鹏 汝强 +1 位作者 王朕 侯贤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用溶剂热法制备绒球状钴酸锌(ZnCo_2O_4)/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用XRD、SEM技术分析物相和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法测试电化学性能。添加CNT使ZnCo_2O_4呈多孔结构,可提高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500 mA/g的电流... 用溶剂热法制备绒球状钴酸锌(ZnCo_2O_4)/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用XRD、SEM技术分析物相和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法测试电化学性能。添加CNT使ZnCo_2O_4呈多孔结构,可提高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500 mA/g的电流在0.01~3.00 V循环,ZnCo_2O_4/CNT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002.3 mAh/g、1 284.9 mAh/g,首次库仑效率达78.00%;第50次循环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197.2 mAh/g、1 209.8 mAh/g,库仑效率达9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o2o4) 碳纳米管(CNT)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纳米粒子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蒋治良 刘绍璞 +2 位作者 赵保刚 陈飒 李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5-618,共4页
液相纳米粒子CoFe2 O4在 4 0 0 ,4 70 ,510 ,80 0和 94 0nm产生五个共振散射峰。它是一种非线性光散射介质。当激发波长为 330nm时 ,CoFe2 O4纳米粒子分别在于 330 ,6 6 0和 990nm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一个 1/2分频散射峰和一个 1/3分... 液相纳米粒子CoFe2 O4在 4 0 0 ,4 70 ,510 ,80 0和 94 0nm产生五个共振散射峰。它是一种非线性光散射介质。当激发波长为 330nm时 ,CoFe2 O4纳米粒子分别在于 330 ,6 6 0和 990nm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一个 1/2分频散射峰和一个 1/3分频散射峰 ;当激发波长为 80 0nm时 ,在 80 0nm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 ,而在4 0 0nm产生一个较该共振散射峰更强的 2倍频散射峰。分频散射和倍频散射与共振散射有相似的散射行为。根据建立的灰白粒子体系共振散射光谱原理定性解析了CoF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2o4 纳米粒子 灰白粒子 非线性共振散射 共振散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nFe_2O_4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9
6
作者 焦正 李民强 +2 位作者 边历峰 刘锦淮 钱逸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1-635,共5页
对化学共沉淀法加以改进称为喷射共沉淀法。采用喷射共沉淀法制备了ZnFe2O4纳米粉末材料。采用XRD、SEM和TEM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喷射共沉淀法制备的ZnFe2O4纳米粉末颗粒细小均匀形状完整。由于纳米尺寸效应的存在纳米ZnFe2O4粉末材料... 对化学共沉淀法加以改进称为喷射共沉淀法。采用喷射共沉淀法制备了ZnFe2O4纳米粉末材料。采用XRD、SEM和TEM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喷射共沉淀法制备的ZnFe2O4纳米粉末颗粒细小均匀形状完整。由于纳米尺寸效应的存在纳米ZnFe2O4粉末材料具有铁磁性。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了喷射共沉淀法中物质的输运和反应过程并解释了试验结果。认为喷射共沉淀法是一种较好的制备氧化物纳米粉末材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 纳米材料 ZNFE2o4 喷射共沉淀 结构表征 软磁材料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钴酸锌材料的制备及嵌锂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宋雄 汝强 +2 位作者 莫玉迪 胡社军 安柏楠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9-352,共4页
以草酸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得前驱体,再在氧气气氛中、500℃下煅烧2h,制备纳米多孔钴酸锌(ZnCo2O4)材料。XRD、SEM、透射电镜(TEN)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是由纳米颗粒(20—50nm)组成的纯相多孔ZnCo... 以草酸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得前驱体,再在氧气气氛中、500℃下煅烧2h,制备纳米多孔钴酸锌(ZnCo2O4)材料。XRD、SEM、透射电镜(TEN)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是由纳米颗粒(20—50nm)组成的纯相多孔ZnCo2O4,前驱体的热分解有2个明显的热失重过程。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01—3.00V充放电,当电流为100mA/g时,首次、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43.2mAh/g和1275.1mAh/g;当电流为500mA/g、1000mA/g和1500mA/g,平均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39mAh/g、854mAh/g和636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znco2o4)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xFe_(3-x)O_4-α-Fe_2O_3纳米多晶材料中的隧道磁电阻效应与微结构(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健民 朱信华 +5 位作者 杨科 刘治国 都有为 邢定钰 李齐 冯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在具有纳米绝缘层的多晶锌铁氧体体系中 ,当晶界为α Fe2 O3纳米量级的绝缘层时 ,则构成 (ZnxFe3 xO4) α Fe2 O3非均匀体 ,电子显微分析证实了这种微结构。该体系在 0 5T磁场、4 2K温度下 ,磁电阻效应可达 1 2 80 %,30 0K下为 1 58%
关键词 ZnxFe3-xo4-α-Fe2o3 纳米多晶材料 隧道磁电阻效应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钴纳米微粒的共沉淀法制备和磁性质(英文)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莉 张洪涛 +3 位作者 洪健民 邹文琴 周志萍 陈学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1-743,共3页
The cobalt ferrit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ly (N-vinylpyrrolidone) (PVP)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EDX and magnetometry. XRD results suggest the formation of pure cobal... The cobalt ferrit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ly (N-vinylpyrrolidone) (PVP)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EDX and magnetometry. XRD results suggest the formation of pure cobalt ferrite. The mean particle sizes of CoFe2O4 samples annealed at 400 ℃ and 600 ℃ were ca. 6 and 25 nm, respectively as obta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magnetic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nano-particles obtained at 400 ℃ were superparamagnetic while that prepared at 600 ℃ were ferrimagne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纳米微粒 磁性质 PRESENCE cobalt CoFE2o4 制备 and The poly PURE the XRD 600 TEM EDX 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酸盐类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邢学玲 闵新民 张文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49,53,共4页
氧化物热电材料是半导体热电材料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优点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与其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讨论了改善热电性能的途径。钴酸盐类氧化物中的NaCo2O4、Ca3Co4O9和Ca3Co2O6处于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前沿,综述了它们的晶体... 氧化物热电材料是半导体热电材料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优点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与其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讨论了改善热电性能的途径。钴酸盐类氧化物中的NaCo2O4、Ca3Co4O9和Ca3Co2O6处于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前沿,综述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制备方法、元素掺杂、热电性能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氧化物 热电材料 热电性能 半导体热电材料 盐类 氧化物热电材料 氯化物 NaCo2o4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钴氧化物及复合氧化物光催化降解活性染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娄向东 韩珺 +3 位作者 楚文飞 赵晓华 王学锋 成庆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9,共4页
研究了柠檬酸法制备的ZnO和Co_3O_4的单一氧化物,物理、简单化学复合氧化物和尖晶石型ZnCo_2O_4的光催化性能,及不同煅烧温度下ZnCo_2O_4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活性顺序为物理复合氧化物>简单化学复合氧化物>单一氧化物>... 研究了柠檬酸法制备的ZnO和Co_3O_4的单一氧化物,物理、简单化学复合氧化物和尖晶石型ZnCo_2O_4的光催化性能,及不同煅烧温度下ZnCo_2O_4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活性顺序为物理复合氧化物>简单化学复合氧化物>单一氧化物>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150 mg物理复合氧化物对20 mg/L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氧化 尖晶石型znco2o4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纳米强化氨水发生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彦军 杜垲 +2 位作者 李舒宏 陈向阳 江巍雪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8,共8页
本文提出一种可直接测试有、无纳米氨水溶液氨气发生量的氨水纳米降膜发生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0%~0.5%质量浓度的纳米和分散剂、25%~40%质量浓度的氨水以及加热水温度对氨气发生率和相对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合适质... 本文提出一种可直接测试有、无纳米氨水溶液氨气发生量的氨水纳米降膜发生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0%~0.5%质量浓度的纳米和分散剂、25%~40%质量浓度的氨水以及加热水温度对氨气发生率和相对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合适质量分数的铁酸锌(ZnFe2O4)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配制的氨水纳米流体可以增加氨气发生率。当氨水基液质量浓度为25%~40%时,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的ZnFe2O4和0.05%的SDBS,氨气发生率比原相应浓度的氨水基液约增加60%。但只添加分散剂SDBS会对氨气发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选择分散剂用量时需兼顾分散稳定性和对发生起正或副作用,以达到最优效果。因此将纳米应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提高系统的COP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纳米流体 降膜发生率 (ZnFe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碳酰肼类配合物的比热容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小晶 郝志坚 +1 位作者 樊帆 孙翠娜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高氯酸碳酰肼类配合物的比热容。测定了在50~140℃温度区间高氯酸碳酰肼合钴(Ⅱ)的比热容,以及在50~200℃温度区间高氯酸碳酰肼合锰(Ⅱ)、高氯酸碳酰肼合锌(Ⅱ)、高氯酸碳酰肼合镍(Ⅱ)的比热容,回归出比...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高氯酸碳酰肼类配合物的比热容。测定了在50~140℃温度区间高氯酸碳酰肼合钴(Ⅱ)的比热容,以及在50~200℃温度区间高氯酸碳酰肼合锰(Ⅱ)、高氯酸碳酰肼合锌(Ⅱ)、高氯酸碳酰肼合镍(Ⅱ)的比热容,回归出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方程式,R≥0.985,标准方差SD≤0.060。在50.1~131.2℃温度区间,高氯酸碳酰肼合锰、高氯酸碳酰肼合锌的比热容方程符合二次函数,在50.1~142.9℃高氯酸碳酰肼合镍的比热容方程符合四次函数,在其余温度范围高氯酸碳酰肼合锰、高氯酸碳酰肼合锌和高氯酸碳酰肼合镍的比热容方程符合三次函数;高氯酸碳酰肼合钴(Ⅱ)比热容方程符合三次函数。对高氯酸碳酰肼合钴和高氯酸碳酰肼合镍进行了热重和红外分析。热重图谱显示仅[Co(CHZ)3](ClO4)2在140℃时开始失重,而加热前后它们各自的红外图谱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比热容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高氯碳酰肼合([Co(CHZ)3](Clo4)2) 高氯碳酰肼合锰([MnCo(CHZ)3](Clo4)2) 高氯碳酰肼合([znco(CHZ)3](Clo4)2) 高氯碳酰肼合镍[Ni(CHZ)3](Cl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