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BS插层与吸附协同增强片状镍钴氢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刘志伟 武婵 +1 位作者 遆鑫森 刘有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8,共8页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 LDH)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与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但片状Ni-Co LDH存在比容量偏低、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状Ni-Co LDH电极材料,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插层...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 LDH)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与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但片状Ni-Co LDH存在比容量偏低、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状Ni-Co LDH电极材料,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插层剂,重点探究液相插层改性前后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DBS插层与吸附双重作用能够扩大Ni-Co LDH的层间距,并增强电极材料的表面活性,进而加快电解质离子的扩散,提升其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改性后的Ni-Co LDH比容量为677 C/g(1504 F/g,2 A/g),其容量保持率为72%(1~30 A/g),明显优于未改性的材料。此外,电化学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表明,SDBS插层与吸附作用显著提升Ni-Co LDH电池型电极材料的容量贡献占比。最后,以改性Ni-Co LDH为正极材料,活性炭(AC)为负极材料,组装混合电容器,其在功率密度为363 W/kg时,具有46 Wh/kg的能量密度。本工作提出SDBS插层与吸附增强Ni-Co LDH电化学性能的思路,可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插层与吸附 电化学性能 混合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亭亭 田国兴 +4 位作者 赵欣 余新勇 毛超 于雪寒 陈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本工作采用化学还原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预还原,再将其与Ni(NO_(3))_(2)·6H_(2)O、Co(NO_(3))_(2)·6H_(2)O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的量获得电化学性能最佳的... 本工作采用化学还原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预还原,再将其与Ni(NO_(3))_(2)·6H_(2)O、Co(NO_(3))_(2)·6H_(2)O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的量获得电化学性能最佳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NiCo-OH/GH_(100)),镍钴氢氧化物纳米片均匀分布在石墨烯表面。0.5 A/g电流密度下NiCo-OH/GH_(100)的比容量为590 F/g,电流密度增加到10 A/g时比容量保持率为76.1%,展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性能。组装的NiCo-OH/GH_(100)//碳纳米管复合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NCGH)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在20 A/g下充放电循环10 000次,比容量保持率达92.9%,功率密度为375 W/kg时的能量密度达23.9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氢氧化物 石墨烯水凝胶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态与晶型对镍钴氢氧化物超级电容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高云芳 钟小红 +1 位作者 宋利 李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71,共8页
镍钴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的金属价态和晶型结构均具有多变性,研究金属价态和晶型结构对其超级电容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控强氧化剂过硫酸铵((NH_(4))_(2)S_(2)O_(8)),制备一系列不同价态(Ni^(2+),Ni^(3+),Co^(2+),Co^(3+))... 镍钴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的金属价态和晶型结构均具有多变性,研究金属价态和晶型结构对其超级电容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控强氧化剂过硫酸铵((NH_(4))_(2)S_(2)O_(8)),制备一系列不同价态(Ni^(2+),Ni^(3+),Co^(2+),Co^(3+))比例和晶型结构的镍钴氢氧化物活性材料。采用XRD,TEM,Raman,XPS等方法对材料价态、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明确其结构和价态性质。在1 A/g电流密度下,NiOOH-Co(OH)_(2)活性材料比容量高达260 C/g,远优于其他价态比例和晶型结构的3种电极材料性能。在2 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测试2000次后,比容量保持率为70.7%。经分析发现,NiOOH-Co(OH)2性能较优可归结于γ-NiOOH优良的导电性和α-Co(OH)_(2)较高的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钴氢氧化物 羟基氧化物 价态比例 晶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钴氢氧化物膜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4
作者 侯宏卫 张小涛 +3 位作者 陈欢 刘彤 唐纲岭 胡清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文章将纳米金与钴氢氧化物膜的催化作用有效结合,制备了GNPs/CoOOH复合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支持电解质酸度及纳米金沉积时间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选取0.... 文章将纳米金与钴氢氧化物膜的催化作用有效结合,制备了GNPs/CoOOH复合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支持电解质酸度及纳米金沉积时间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选取0.1 mol/L PBS(pH 10.0)作为支持电解质,纳米金的最佳沉积时间为4 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进行选择性检测:当两者浓度同时改变时,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7~100μmol/L和6~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9、0.8μmol/L(S/N=3)。该复合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 纳米金 钴氢氧化物 复合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体咪唑骨架衍生镍钴氢氧化物的微波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王淼 冯宇 +3 位作者 张燕 武蒙蒙 赵佳辉 米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5-1182,共8页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以类沸石二甲基咪唑钴(ZIF-67)为模板和钴源,快速制备了三维中空结构的镍钴氢氧化物(Ni-Co LDH)。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以类沸石二甲基咪唑钴(ZIF-67)为模板和钴源,快速制备了三维中空结构的镍钴氢氧化物(Ni-Co LDH)。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探究了微波反应时间对材料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法(CV)、恒电流充放电(GCD)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Ni-Co LDH-15 min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在0.5 A/g时,比电容高达2371.0 F/g;电流密度扩大20倍,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78.5%)。以镍钴氢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炭为负极组装成非对称式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448.05 W/kg时,能量密度高达19.17 W·h/kg,且循环5000圈后电容保持率高达88.7%,表明镍钴氢氧化物是一种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和实际应用潜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氢氧化物 立方体咪唑骨架 微波法 电化学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表面原位生长纳米花锌钴氢氧化物电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豪 王立艳 +3 位作者 李英奇 肖姗姗 毕菲 赵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65,共5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由于其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双金属的协同效应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制备具有高倍率性能、低电阻的新颖LDH电极材料仍是一个挑战。通过共沉淀法,在泡沫镍(NF)集流体上原位生长三维纳米花层状锌钴氢氧化物(ZnCo...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由于其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双金属的协同效应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制备具有高倍率性能、低电阻的新颖LDH电极材料仍是一个挑战。通过共沉淀法,在泡沫镍(NF)集流体上原位生长三维纳米花层状锌钴氢氧化物(ZnCo LDHs)电极材料。ZnCo LDHs@NF有较大的可及表面积以及较低的固有电阻(0.56Ω)。同时该电极材料有较高的比容量(1 A/g的电流密度下为1583 F/g),并且在20 A/g的电流密度下仍能保持81%的比容量(1280 F/g)。这些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表明制备的ZnCo LDHs@NF电极材料在储能设备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层状锌钴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均相沉淀剂和形貌导向剂水热一步合成层状镍钴氢氧化物(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立伟 阎云海 +1 位作者 贾慧 梁润芬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2-416,共5页
本文利用在反应过程中同时添加均相沉淀剂六次甲基四胺和形貌导向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结合水热反应的方法一步合成了镍钴氢氧化物.随着六次甲基四胺的水解,层状镍钴氢氧化物可以被合成而且避免了额外碱源的使用.同时,由于反应过程... 本文利用在反应过程中同时添加均相沉淀剂六次甲基四胺和形貌导向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结合水热反应的方法一步合成了镍钴氢氧化物.随着六次甲基四胺的水解,层状镍钴氢氧化物可以被合成而且避免了额外碱源的使用.同时,由于反应过程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参与的孔径调节,合成出来的镍钴氢氧化物具有可控的介孔尺寸13.4 nm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93.6 m2·g-1.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合成出来的镍钴氢氧化物构型是α-Ni(OH)2-β-Co(OH)2.扫描电镜表明合成出来的镍钴氢氧化物具有层状的结构.正是因为层状介孔结构的存在,合成出来的镍钴氢氧化物在1 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以高达1902 F·g-1.即使电流密度提高到8 A·g-1,镍钴氢氧化物的比电容仍然可以保持在1250 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材料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钴氢氧化物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镍钴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阳昌英 宋方祥 陈前林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4-10020,共7页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由于丰富的金属活性中心、较高的比电容和能量密度,是理想的赝电容电极材料。以ZIF-67前体作为钴源,使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NiCo-LDH纳米片。在溶剂热过程中,Ni^(2+)和Co^(2+)进行阳离子交换构建的纳米片不仅可以...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由于丰富的金属活性中心、较高的比电容和能量密度,是理想的赝电容电极材料。以ZIF-67前体作为钴源,使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NiCo-LDH纳米片。在溶剂热过程中,Ni^(2+)和Co^(2+)进行阳离子交换构建的纳米片不仅可以促进电子迁移,还可以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利于电解质离子的快速转移及法拉第反应速率。此外,通过调控镍源添加量改善其电化学性能。优化的NiCo-LDH-(1∶2)具有快速的离子传输能力和出色的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获得了1356.8 F/g的高比电容,30 A/g时,比电容保持率为68.7%。组装的非对称储能器件在功率密度为750 W/kg时,表现出34.31 Wh/kg的高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氢氧化物 溶剂热法 倍率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安露露 米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9-586,共8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片状镍钴氢氧化物,并探究了不同镍钴物质的量比对样品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BET)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片状镍钴氢氧化物,并探究了不同镍钴物质的量比对样品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BET)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Ni)∶n(Co)=4∶1的样品直接用作电极材料时,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拥有1852 F/g的高比容量;电流密度增大20倍时,仍拥有1330 F/g的高比容量。以镍钴氢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炭为负极组装的非对称式超级电容器在346 W/kg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达52 Wh/kg,在循环10000圈之后电容保持率为92%。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表明,片状镍钴氢氧化物是很有应用潜力的电极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钡双金属氢氧化物对水中铀的去除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益硕 吕欣怡 +4 位作者 龚逸 马梦月 辛燕 石瀚晋 李小燕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采用吸附技术处理含铀废水具有操作简单、绿色清洁、去除性能优异等优点,开发高效且制备简单的新型吸附材料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合成简单、吸附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高效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的潜在吸附材料,但文... 采用吸附技术处理含铀废水具有操作简单、绿色清洁、去除性能优异等优点,开发高效且制备简单的新型吸附材料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合成简单、吸附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高效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的潜在吸附材料,但文献报道的钴镁双金属氢氧化物对铀的最大吸附量仅为9.84 mg·g^(-1)且成本昂贵。本研究采用一步合成法简易制备出新型铁钡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材料,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并进行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以下主要结论:Fe-Ba双金属氢氧化物为不规则的类颗粒结构并存在一定的孔隙,主要由Fe(OH)_(3)、Ba(OH)_(2)和BaCO_(3)所组成,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碳酸根,羟基和碳酸根对铀的络合为主要的吸附机理;该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U(VI)的较优条件为温度25℃、pH=5.5、固液比0.2 g·L^(-1)、时间50 min,该条件下对含U(VI)10 mg·L^(-1)废水中铀去除率为96.52%;该吸附材料受干扰离子和腐殖酸的影响较小,处理含U(VI)10 mg·L^(-1)废水对铀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附模型分析表明,该吸附材料对铀的去除以单层和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量可达163.93 mg·g^(-1)。该吸附材料适合处理含铀5~10 mg·L^(-1)废水,且具有制备简单、无二次污染及成本低的优势,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废水 吸附材料 双金属氢氧化物 铁钡双金属氢氧化物 镁双金属氢氧化物 吸附机理 干扰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电控分离膜排异性回收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11
作者 刘堰 过嘉鑫 +4 位作者 杨颂 徐世娴 杨言言 余钟亮 郝晓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CoNi-LDH/G杂化膜进行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杂化膜在不同吸附电压、不同初始浓度、共存离子及不同pH值条件下对PO_(4)^(3-)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即使在低浓度下,杂化膜对PO_(4)^(3-)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在较宽的pH值(4~10)范围内使用,同时受共存离子及其浓度变化影响甚小。此外,G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0 mg·g^(-1),CoNi-LDH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74 mg·g^(-1),二者吸附容量之和小于CoNi-LDH/G对PO_(4)^(3-)的吸附容量(16.25 mg·g^(-1))。同时,结合O1s的XPS数据分析发现,CoNi-LDH/G杂化膜对PO_(4)^(3-)的吸附过程除了层间阴离子交换、PO_(4)^(3-)与层板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交换外,还存在G与CoNi-LDH之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 电控离子交换 排异性 低浓度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构筑及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12
作者 黄雅荣 于润泽 关丽丽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25-11131,共7页
由于与日俱增的能源污染以及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探寻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载体迫在眉睫。二维结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但是导电性差、比表面小阻碍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 由于与日俱增的能源污染以及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探寻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载体迫在眉睫。二维结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但是导电性差、比表面小阻碍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功构筑了独特形貌的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Fe-LDHs),考察了催化剂电催化分解水性能。在1 mol/L KOH中,CoFe-LDHs-1∶1同时作为阴极和阳极在达到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仅需要施加1.62 V电压,在电催化分解水稳定性测试中也表现出卓越的催化稳定性,50 h的稳定性测试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 活性位点 电催化分解水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表面构建层状双氢氧化物仿紫光檀颜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穆雨晴 何林韩 +3 位作者 王浏浏 罗玉芬 陈瑶 高建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目的】针对人工林速生桉木材色较浅、表面色调单一的问题,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对其进行材色调控,仿制名贵木材紫光檀的黑棕色效果。【方法】将与木材高度亲和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Co-MOF)作为模板和前驱体,利用MnCl_(2)在木材... 【目的】针对人工林速生桉木材色较浅、表面色调单一的问题,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对其进行材色调控,仿制名贵木材紫光檀的黑棕色效果。【方法】将与木材高度亲和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Co-MOF)作为模板和前驱体,利用MnCl_(2)在木材表面发生水解反应,在桉木单板表面制备钴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Mn-LDH);探究桉木单板分别在0.016、0.032、0.064 mol/L MnCl_(2)溶液和20、40、60、80℃条件下表面颜色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究LDHs与桉木单板表面的结合机理;通过接触角和耐光老化测试评估改色木材的耐水性和耐光老化性。【结果】(1)在40℃下,利用0.032 mol/L MnCl_(2)溶液制得的钴锰双氢氧化物涂层桉木单板实现了紫光檀颜色效果,两者的色度值和紫外光谱均相近。(2)MnCl_(2)水解诱导Co-MOF和木材的OH−交换形成金属氢氧化物,生成CoMn-LDH;SEM显示CoMn-LDH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XRD和XPS分析表明钴和锰分别以Co^(2+)和Mn^(2+)的形式存在,CoMn-LDH为典型的钴锰双氢氧化物;其红外光谱呈金属–羟基振动模式。(3)调色木材的接触角由36.2°增大至49.5°;光照120 h后色差在3~6范围内,属于中质量分辨率下可见色差;表明制备的钴锰双氢氧化物涂层桉木单板表面疏水能力和耐光老化性能均得到提升。【结论】本研究所用调色处理条件温和,能有效改善桉木颜色,提高产品装饰效果和附加值,促进人工林木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锰层状双氢氧化物 紫光檀颜色 调色机理 耐光老化性 木材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钴镍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小青 曹杰 +2 位作者 胡忠山 冯晓娟 韩玉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3-590,共8页
采用氧化石墨(GO)还原法制备石墨烯(GNS),以氨水为沉淀剂,在石墨烯存在的情况下,通过Co2+和Ni2+化学共沉积的方法合成了石墨烯/钴镍双氢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比表... 采用氧化石墨(GO)还原法制备石墨烯(GNS),以氨水为沉淀剂,在石墨烯存在的情况下,通过Co2+和Ni2+化学共沉积的方法合成了石墨烯/钴镍双氢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比表面积测试(BET)等技术手段表征了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散在钴镍双氢氧化物中,改善了钴镍双氢氧化物的传导性和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比电容高达2770 F/g,且循环500次后,比电容仍能保持93.4%,呈示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镍双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氯离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春峰 章连香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4年第4期4-6,共3页
建立了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合适的测定波长,并对硝酸用量、沉淀剂用量、稳定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确定了较优的分析条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103.3%,氯离子浓度在0-4μg/m... 建立了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合适的测定波长,并对硝酸用量、沉淀剂用量、稳定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确定了较优的分析条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103.3%,氯离子浓度在0-4μg/mL与浊度值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为控制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氯离子提供了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银比浊法 锰三元素氢氧化物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钴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宁 刘志伟 刘有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3,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钴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Mn-LDH)。在制备过程中,考察了钴锰摩尔比、碱浓度、晶化时间对材料形貌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锰摩尔比为2∶1、碱浓度为2 mol/L、晶化时间为21 h时,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CoMn-LD...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钴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Mn-LDH)。在制备过程中,考察了钴锰摩尔比、碱浓度、晶化时间对材料形貌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锰摩尔比为2∶1、碱浓度为2 mol/L、晶化时间为21 h时,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CoMn-LDH的比容量为952 F/g;经过1 000次充放电,比容量保持在92. 7%;电流密度从0. 5 A/g增加至10 A/g,比容量保持在79.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共沉淀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镍钴锰氢氧化物中硫酸根离子含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春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3年第B10期29-30,共2页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镍钴锰氢氧化物中硫酸根含量的方法。试样以盐酸溶解,挥发除去过量盐酸,经阳离子树脂柱去除金属离子,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样品测定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镍钴锰氢氧化物中硫酸根含量的方法。试样以盐酸溶解,挥发除去过量盐酸,经阳离子树脂柱去除金属离子,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样品测定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为97%~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氢氧化物 硫酸根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铅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先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研究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元素测定的质量数,进行了基体元素的干扰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测定下限小于0.0000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 研究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元素测定的质量数,进行了基体元素的干扰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测定下限小于0.0000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2%~101.0%。方法的建立为控制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铅提供了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锰三元素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镍钴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析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穆伟娜 王琼 +3 位作者 王力霞 蔡艳荣 常春 包德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9,共7页
通过水热法,在泡沫镍表面原位生长镍钴金属氢氧化物。所合成泡沫镍负载纳米草状钴氢氧化物在1mol/LK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50、100、200mA/cm^(2)时的析氧过电位分别为316、341和369mV,塔菲尔斜率为78.57mV/dec。泡沫镍负载钴氢氧化物... 通过水热法,在泡沫镍表面原位生长镍钴金属氢氧化物。所合成泡沫镍负载纳米草状钴氢氧化物在1mol/LK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50、100、200mA/cm^(2)时的析氧过电位分别为316、341和369mV,塔菲尔斜率为78.57mV/dec。泡沫镍负载钴氢氧化物电极的C_(dl)值为193.77mF/cm^(2),远高于其他泡沫镍负载镍钴氢氧化物电极,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200mA/cm^(2)运行24h,电流密度下降13.78%;维持100mA/cm^(2)运行24h,电压上浮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镍 金属氢氧化物 电催化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高电流下的电催化全解水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穆伟娜 王力霞 +3 位作者 王琼 蔡艳荣 常春 包德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4026-24031,共6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通过在高传导泡沫镍(Nickel foam,NF)表面原位生长制备的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被证明是一种在高电流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高效双功能全解水电催化剂。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0 mA/cm^(2)、200 mA/cm^(2... 采用一步水热法,通过在高传导泡沫镍(Nickel foam,NF)表面原位生长制备的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被证明是一种在高电流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高效双功能全解水电催化剂。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0 mA/cm^(2)、200 mA/cm^(2)、250 mA/cm^(2)时,其析氧过电位分别为216 mV、269 mV和284 mV,塔菲尔斜率仅为49.79 mV/dec;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50 mA/cm^(2)、100 mA/cm^(2)和200 mA/cm^(2)时,其析氢过电位分别为137 mV、221 mV、256 mV和297 mV,塔菲尔斜率为113.15 mV/dec。全水解只需要一个超低的电压(1.532 V),就可以获得200 mA/cm^(2)的电流。在200 mA/cm^(2)运行20 h后,电流密度仅下降8.86%;维持200 mA/cm^(2)运行20 h,电压仅上浮2.12%。可见,所制备的钴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具有高效、稳定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结构 高电流 催化剂 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