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碳包覆二硫化钴多面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白京陇 元丽华 +3 位作者 戴怡乐 赵继威 贺艳霞 魏智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8,共8页
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结合高温硫化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正十二面体结构的CoS_(2)/C复合材料。通过表征手段揭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展示了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在三电极系统测试中,CoS_(2)/C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伏安特... 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结合高温硫化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正十二面体结构的CoS_(2)/C复合材料。通过表征手段揭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展示了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在三电极系统测试中,CoS_(2)/C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伏安特性、高比电容(126.2 mAh/g,即1135.6 F/g@1 A/g)、低阻抗及优异的长循环性能。CoS_(2)/C复合材料与活性炭组装的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同样表现出色,在1 A/g下比容量达93.6 F/g。该超级电容器装置在800 W/kg功率密度下实现了33.3 Wh/kg的能量密度。研究结果表明,CoS_(2)/C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碳包覆 二硫化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氨基烟酸的锰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传感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江涛 梁晓彤 +4 位作者 廖思燕 刘小慧 余嘉俊 邹霖 邱燕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321,共9页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具有双节点(2,8)-c配位网络结构,其中[Mn_(2)(CO_(2))_(2)(H_(2)O)]二聚单元作为8-连接节点,5-ana-配体作为2-连接节点。分子范德瓦耳斯表面静电势(ESP)分析表明,5-ana-配体的第一反应位点在羧基氧原子附近,ESP最小值为-143.37 kcal·mol^(-1),第二和第三反应位点分别位于吡啶环和氨基氮原子附近。Mn-MOF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测试显示配合物在256 nm光激发下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02 nm。更重要的是,Mn-MOF可以通过荧光猝灭实现对Fe^(3+)的选择性识别,且猝灭效率达到98.71%,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探针分析水溶液中的F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烟酸 Mn() 晶体结构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传感器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研究溶剂和温度对形成三种钴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影响:结构和气体吸附性质(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左从玉 卢治拥 +2 位作者 白俊峰 郑柏树 李一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9-1808,共10页
通过调控DMSO/DMF/H2O混合溶剂中溶剂成分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合成出3种基于1,3,5-三(4′-羧甲基苯基)苯(H3BTB)和氯化钴的钴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2Me2)2[Co3O(BTB)2(H2O)].2H2O.4.5DMF.7.5DMSO(1),(NH2Me2)2[Co4O(BTB)8/3].6... 通过调控DMSO/DMF/H2O混合溶剂中溶剂成分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合成出3种基于1,3,5-三(4′-羧甲基苯基)苯(H3BTB)和氯化钴的钴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2Me2)2[Co3O(BTB)2(H2O)].2H2O.4.5DMF.7.5DMSO(1),(NH2Me2)2[Co4O(BTB)8/3].6H2O.13DMSO(2)和(NH2Me2)2[Co6O3(BTB)8/3(H2O)4].5H2O.5DMF.13DMSO(3),它们分别含有三核Co3O簇、四核Co4O簇和六核Co6O3簇。这种六核簇为我们首次发现。研究表明,相对中等的温度105℃和较多DMF的使用有利于三核簇的形成;125℃高温和溶剂DMSO有利于四核簇的构建;与形成1的条件相比,较低的温度95℃和更多水的存在则有利于六核簇的生成。2和3虽然由不同的金属簇构成,但具有相同的框架结构,Schlfli符号为(43)8(48.64.812.104)3。此外,还研究了2和3抽出溶剂后产物的气体吸附性质,它们均具有较高的氢气吸附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溶剂和温度效应 -氧簇 吸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杂环和羧酸配体的三维镉(Ⅱ)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唐静 杨轶 +3 位作者 徐梦鸽 乔子洋 余思冀 黄秋颖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540,共6页
以含有柔性基团的苯并咪唑衍生物2-(1H-咪唑-1-甲基)-6-甲基-1H-苯并咪唑(immb)和芳香二羧酸对苯二甲酸(H2bdic)为配体,以CdCl2·2.5H2O为金属源,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Cd(bdic)(immb)]n(1)。单晶X-射线衍... 以含有柔性基团的苯并咪唑衍生物2-(1H-咪唑-1-甲基)-6-甲基-1H-苯并咪唑(immb)和芳香二羧酸对苯二甲酸(H2bdic)为配体,以CdCl2·2.5H2O为金属源,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Cd(bdic)(immb)]n(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MOF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桥联配体immb和bdic2-同时与Cd(Ⅱ)离子配位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2·63·8)。红外光谱以及热分析的结果与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一致。室温固态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标题MOF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热分析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非晶态硫化钴及电催化分解水性能
5
作者 余凡 胡冰倩 +2 位作者 熊芯 鲁望婷 李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73-1880,共8页
利用含氮配体制备了新型钴基金属有机框架,以其为模板通过改变硫源种类、硫化时间及硫化温度,制备了系列无定型硫化钴样品,结合各种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以硫化钠为硫源,控制硫化温度及硫化时间分别为60℃、6 h时,得到的样品在... 利用含氮配体制备了新型钴基金属有机框架,以其为模板通过改变硫源种类、硫化时间及硫化温度,制备了系列无定型硫化钴样品,结合各种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以硫化钠为硫源,控制硫化温度及硫化时间分别为60℃、6 h时,得到的样品在1.0 mol·L^-1 KOH溶液且电流密度在10 mA·cm^-2时,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的过电位分别为178和246 mV,并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硫化 氢能 电解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整合了三联吡啶钌和卟啉锌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全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慧滢 朱浩林 +1 位作者 廖培钦 陈小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共7页
利用源源不断的太阳能,将CO_(2)和水转化为增值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与能源危机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由于催化体系中的不同功能性部分难以实现氧化与还原反应的耦合,使用水作为还原剂实现光催化CO_(2)还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金... 利用源源不断的太阳能,将CO_(2)和水转化为增值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与能源危机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由于催化体系中的不同功能性部分难以实现氧化与还原反应的耦合,使用水作为还原剂实现光催化CO_(2)还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多样化的活性位点和结构可调性,是CO_(2)光催化还原全反应的良好备选材料。本文中,我们首先整合了具有光活性的锌(Ⅱ)卟啉基元与联吡啶钌(Ⅱ)基元,构建了一种MOF光催化剂,记作PCN-224(Zn)-Bpy(Ru)。为了进行比较,还合成了两种仅具有锌(Ⅱ)卟啉或联吡啶钌(Ⅱ)基元的同构MOF,分别记作PCN-224(Zn)-Bpy和PCN-224-Bpy(Ru)。由测试结果可知,PCN-224(Zn)-Bpy(Ru)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中表现出对CO_(2)还原可观的光催化活性(CO产率为7.6μmol·g^(-1)·h^(-1)),无需额外添加助催化剂、光敏剂或牺牲剂。通过质谱仪观测到^(13)CO(m/z=29)、^(13)C^(18)O(m/z=31)、^(16)O^(18)O(m/z=34)和^(18)O_(2)(m/z=36)信号,表明CO_(2)和H_(2)O分别作为CO和O_(2)的碳源和氧源,这进一步证实了光催化CO_(2)还原与H_(2)O氧化的耦合。然而,在相同条件下对PCN-224-Bpy(Ru)与PCN-224(Zn)-Bpy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CO产率分别仅为1.5与0μmol·g^(-1)·h^(-1)。机理研究表明,PCN-224(Zn)-Bpy(Ru)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电位比CO_(2)/CO的氧化还原电位更负,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电位比H_(2)O/O_(2)的氧化还原电位更正,在热力学上满足了光催化CO_(2)还原全反应的要求。相比之下,不含联吡啶钌(Ⅱ)基元的PCN-224(Zn)-Bpy的HOMO电位更负于H_(2)O/O_(2)的氧化还原电位,这表明联吡啶钌(Ⅱ)基元在热力学上是光催化CO_(2)还原全反应所必需的。此外,光致发光光谱中,荧光几乎被PCN-224(Zn)-Bpy(Ru)猝灭,且平均光致发光寿命比PCN-224(Zn)-Bpy和PCN-224-Bpy(Ru)更长,这表明PCN-224中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较低。与PCN-224(Zn)-Bpy和PCN-224-Bpy(Ru)相比,PCN-224的光电流更高,这一现象也支持了中后者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较低这一结论。总而言之,在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中,锌卟啉(Ⅱ)配体既作为光敏单元,又作为CO_(2)还原活性位点,而联吡啶钌(Ⅱ)基元与锌(Ⅱ)卟啉基元的结合可以优化光催化剂的能带结构,进而促进光催化CO_(2)还原与H_(2)O氧化的耦合,从而实现了高效光催化CO_(2)还原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锌()卟啉衍生物 联吡啶()钌配合物 光生电荷 光催化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i双金属-有机框架物及其衍生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红莉 王香亭 +2 位作者 张曼 杨建东 王晓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9,33,共5页
概述了Co/Ni双金属-有机框架物材料(Co/Ni-MOFs)及其衍生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对Co/Ni-MOFs材料的处理分类,可以分为原始Co/Ni-MOFs以及Co/Ni-MOFs衍生物材料(包括多孔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硼酸... 概述了Co/Ni双金属-有机框架物材料(Co/Ni-MOFs)及其衍生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对Co/Ni-MOFs材料的处理分类,可以分为原始Co/Ni-MOFs以及Co/Ni-MOFs衍生物材料(包括多孔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硼酸盐、硫化物、磷化物)。重点综述了Co/Ni-MOFs和Co/Ni-MOFs衍生物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讨论了Co/Ni-MOF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概述了不同合成策略对提升比电容、循环稳定性和速率性能的贡献。最后,总结并展望了Co/Ni-MOFs在储能应用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钴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党明安 钟元昊 +1 位作者 郜瑞敏 李纲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使六水合氯化钴与多功能有机配体2-(间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m-BrPhH3IDC)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得了网状金属有机框架{[Co3(m-BrPhIDC)2(H2O)7]·H2O}n(配合物1).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 使六水合氯化钴与多功能有机配体2-(间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m-BrPhH3IDC)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得了网状金属有机框架{[Co3(m-BrPhIDC)2(H2O)7]·H2O}n(配合物1).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钴离子在配体m-BrPhIDC^3-的桥联作用下,形成了新颖的复杂三维固态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在空气气氛下的热稳定性以及在2~300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发现相邻的钴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二羧酸 () 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条件对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负载钴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甲强 郑申棵 陈建刚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1-1297,共7页
通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介导的合成策略制备了负载钴催化剂(Co@C-ZnZrO_(2)和Co/ZnZrO_(2))并进行费托合成性能评价,重点研究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热解对负载钴催化剂结构和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高分辨率透射... 通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介导的合成策略制备了负载钴催化剂(Co@C-ZnZrO_(2)和Co/ZnZrO_(2))并进行费托合成性能评价,重点研究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热解对负载钴催化剂结构和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N_(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负载钴催化剂的晶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费托合成性能研究显示,Co/ZnZrO_(2)的CO转化率为18.1%,C_(5+)选择性为77.4%,而Co@C-ZnZrO_(2)的CO转化率为8.5%,C_(5+)选择性为35.2%。Co/ZnZrO_(2)较高的CO转化率是由于暴露了较多的活性钴位点。而在Co@C-ZnZrO_(2)催化剂上活性Co位点的作用受到碳层的限制,抑制了合成气在Co位点上的吸附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金属有机框架 负载催化剂 费托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三维Zn(Ⅱ)金属-有机框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百丽 贺鹏珍 +1 位作者 王清华 崔术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1-1477,共7页
以1,3,5-苯三甲酸(H_(3)BTC)为配体,与Zn(Ⅱ)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配合物{[Zn(BTC)2/3]·[HCON(CH_(3))_(2)]·[C_(2)H_(5) OH]}n(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S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粉末X射线衍射分... 以1,3,5-苯三甲酸(H_(3)BTC)为配体,与Zn(Ⅱ)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配合物{[Zn(BTC)2/3]·[HCON(CH_(3))_(2)]·[C_(2)H_(5) OH]}n(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S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PXRD)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1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Zn(Ⅱ)离子通过羧基上的氧原子与BTC 3-离子配位,形成了具有孔道的三维Zn(Ⅱ)金属有机框架(MOF)结构。并且通过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将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子封装进平行四边形的孔道中。室温下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当激发波长为297 nm时,配合物1在601 nm处具有最强的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配合物 溶剂热合成 1 3 5-苯三甲酸 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废水中Hg(Ⅱ)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清丽 党璐童 +2 位作者 武凯莉 段松 康永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5-211,共7页
以γ-CD为配体,KOH作为金属离子,通过KH580偶联合成环境友好型的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γ-CD-MOFs-SH)用于吸附水环境中痕量Hg(Ⅱ)。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 以γ-CD为配体,KOH作为金属离子,通过KH580偶联合成环境友好型的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γ-CD-MOFs-SH)用于吸附水环境中痕量Hg(Ⅱ)。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实验参数对γ-CD-MOFs-SH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模型,可以很好地阐明Hg(Ⅱ)的吸附过程,理论上最大吸附能力高达208mg/g。此外,γ-CD-MOFs-SH在经过5次循环再生实验,吸附率仍达第一次的80%以上,具有优异的可再生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Hg()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配体构筑的两个锌(Ⅱ)和镉(Ⅱ)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吸附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玉玲 赵越 孙为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6-1184,共9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由1,3,5-三(1-咪唑基)苯(tib)和3,4′,5-联苯三羧酸(H3BPT)或1,3,5-三(4-羧基苯基)苯(H3BTB)与镉的硝酸盐或锌的硝酸盐反应,得到2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d3(tib)2(BPT)2(H2O)2]·DMA·6H2O(1)和[Zn2(tib)(HB... 在溶剂热条件下,由1,3,5-三(1-咪唑基)苯(tib)和3,4′,5-联苯三羧酸(H3BPT)或1,3,5-三(4-羧基苯基)苯(H3BTB)与镉的硝酸盐或锌的硝酸盐反应,得到2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d3(tib)2(BPT)2(H2O)2]·DMA·6H2O(1)和[Zn2(tib)(HBTB)2(H2O)]·2H2O(2),并对其结构和吸附及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具有4节点的三维框架化合物,其简化后的拓扑符号为{83}4{85·12}{86}2;而2是一个具有二维网格结构的化合物,该二维网格结构可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气体和蒸汽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和2都可以选择性吸附CO2和Me OH,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机理在甲醇、乙醇、2-异丙醇、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选择性识别丙酮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镉()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吸附性能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砖头状钴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对松香基醇酸树脂清漆防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新萍 余会成 +4 位作者 石展望 黄增尉 刘苏妮 韦贻春 黄文球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2,20,共6页
为提高醇酸树脂清漆耐腐蚀性,添加水热法制备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o-MOF)作为缓蚀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o-MOF进行表征,借助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技术、盐雾腐蚀试验等,研究Co-MOF的添加量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 为提高醇酸树脂清漆耐腐蚀性,添加水热法制备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o-MOF)作为缓蚀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o-MOF进行表征,借助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技术、盐雾腐蚀试验等,研究Co-MOF的添加量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MOF的添加量为0.15%时,涂层的耐腐蚀性提升效果最佳,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由21.02μA/cm^(2)降低至1.83μA/cm^(2),盐雾试验与电化学测试结果一致,硬度提升至4H。说明Co-MOF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涂层的防腐性,且最佳添加量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防腐 醇酸树脂 清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N’-双(3-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和1,3,5-苯三甲酸的二维Co(Ⅱ)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结构和磁性
14
作者 王琦 仝玉章 +3 位作者 贾晓普 杨春 王庆伦 廖代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7-1405,共9页
摘要在水热条件下,基于配体N,N’-双(3-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3-bptpa)和1,3,5-苯三甲酸(1,3,5-H3btc),合成了一例具有二维格子结构的钴(Ⅱ)MOF[Co(3-bptpa)(1,3,5-Hbtc)]·2H2O(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DS)、差热-... 摘要在水热条件下,基于配体N,N’-双(3-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3-bptpa)和1,3,5-苯三甲酸(1,3,5-H3btc),合成了一例具有二维格子结构的钴(Ⅱ)MOF[Co(3-bptpa)(1,3,5-Hbtc)]·2H2O(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DS)、差热-热重分析(DTA-TG)、X射线单晶衍射(XRD)和磁学表征。结果表明,每个1,3,5-Hbtc2-提供1个螯合配位羧基和1个桥连配位羧基与Co(Ⅱ)离子配位。中心对称的二聚体[Co(3-bptpa)(1,3,5-Hbtc)]2通过桥连配位的羧基连接成1D梯形链,相邻的梯形链通过3-bptpa与Co(Ⅱ)的配位作用连接为2D格子,从而形成Co N2O4变形八面体的配位构型。对配合物1在16~300 K的磁化率数据,使用八面体场下旋轨耦合的各向同性的单离子近似和分子场理论进行分析,Co(Ⅱ)离子表现强的旋轨耦合作用(λ=-100.4 cm^-1),相邻的Co(Ⅱ)离子之间通过桥连配位的羧基传递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zj’=-0.618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吡啶二酰胺配体 水热合成 () 金属-有机骨架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修饰的QCM湿度传感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倩 徐芬 +2 位作者 孙立贤 焦成丽 张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0,143,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自行合成的钴金属框架化合物Co2(oda)2(4,4’-bipy)修饰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的新型湿度传感器,研究了其制备条件、不同溶剂和不同修饰量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在1.2×10-6~20×10-6范围内与频率... 提出一种基于自行合成的钴金属框架化合物Co2(oda)2(4,4’-bipy)修饰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的新型湿度传感器,研究了其制备条件、不同溶剂和不同修饰量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在1.2×10-6~20×10-6范围内与频率变化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03,检测灵敏度可达到87.40 Hz/10-6,检测限为0.16×10-6(信噪比为3∶1)。将此传感器在实际环境中对11%~95%RH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频率对数变化logΔf与%RH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logΔf=1.414 2+0.018 18%RH,R=0.999 65。该湿度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体积小、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为湿度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石英晶体微天平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4 4'-联吡啶 一缩二乙醇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生物相关单一手性二维金属有机鲱骨形分子网格:双-3-氨基-(S)-酪氨酸钴(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小勇 邢立新 +6 位作者 陈振锋 包燕雏 杨际虹 吴美芳 熊仁根 游效曾 范洪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02-806,共5页
The first example of homochiral two dimensional neutral cobalt? 3 amino (S) tyrosine (ATYR) coordination polymer, bis(3 amino (S) tyrosinato )cobalt? 1 was synthesized under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Co(ClO4)2 ... The first example of homochiral two dimensional neutral cobalt? 3 amino (S) tyrosine (ATYR) coordination polymer, bis(3 amino (S) tyrosinato )cobalt? 1 was synthesized under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Co(ClO4)2 ·6H2O with ATYR in which 1 displays modest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response. CCDC: 214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关 单一手性 二维金属有机鲱骨形分子网格 双-3-氨基-(S)-酪氨酸() 二价离子 配位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含钴MOFs材料协同催化双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
17
作者 张望 鲁新环 +4 位作者 董妍红 郭昊天 严姗 周丹 夏清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3,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由于具有酸性和表面结构可调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相催化反应.本文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含金属Co的梭形双金属MOF材料(ZnCo-MOFs),其可直接用于常规水热反应促进双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解决了双烯烃使用常规水热法...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由于具有酸性和表面结构可调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相催化反应.本文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含金属Co的梭形双金属MOF材料(ZnCo-MOFs),其可直接用于常规水热反应促进双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解决了双烯烃使用常规水热法反应困难的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该材料.ZnCo-MOFs能够在无还原剂和引发剂的情况下催化双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相比单烯烃其效率明显提升.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反应溶剂,仅90℃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 h,双烯烃环辛烯和苯乙烯的转化率分别达97.0%和98.8%,环氧选择性分别为98.4%和92.7%.该催化剂在多次循环使用后依然没有失活,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含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协同催化 双烯烃 空气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稳性的Zn基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对铁离子及2,6⁃二氯⁃4⁃硝基苯胺的荧光识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晴 马学慧 +2 位作者 冯豆豆 唐婧 吴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以3,5⁃双(4⁃羧基苯氧基)吡啶(H_(2)bcpp)和1,4⁃双(1⁃咪唑基)苯(1,4⁃bib)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构筑了一个新型的热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Zn􀃭基金属-有机框架:[Zn_(2)(bcpp)_(2)(1,4⁃bib)_(2)]·1.5H_(2)O(1)。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 以3,5⁃双(4⁃羧基苯氧基)吡啶(H_(2)bcpp)和1,4⁃双(1⁃咪唑基)苯(1,4⁃bib)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构筑了一个新型的热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Zn􀃭基金属-有机框架:[Zn_(2)(bcpp)_(2)(1,4⁃bib)_(2)]·1.5H_(2)O(1)。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具有一维管状结构。相邻的一维结构通过相互穿插形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配合物1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够对水溶液中的铁离子及农药2,6⁃二氯⁃4⁃硝基苯胺实现高灵敏及高选择的荧光猝灭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Zn() 荧光检测 铁离子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钡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张文谦 孙威 +3 位作者 曹铎 牛亚杰 吴文荣 王东飞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0-1377,共8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在晶体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中的潜在应用而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MOFs都以过渡金属为中心,而具有特殊构型的第Ⅱ主族金属(碱土金属)受到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采用溶剂热法,以异烟酸氮氧化物(HI...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在晶体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中的潜在应用而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MOFs都以过渡金属为中心,而具有特殊构型的第Ⅱ主族金属(碱土金属)受到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采用溶剂热法,以异烟酸氮氧化物(HINO)为有机配体,与二水合氯化钡(BaCl_(2)·2H_(2)O)金属盐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维Ba(Ⅱ)-MOF材料[Ba(INO)_(2)]_(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荧光光谱等测试对该Ba-MOF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Ba(INO)_(2)]_(n)为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63614(7)nm,b=1.12635(4)nm,c=0.74240(3)nm,中心离子Ba(Ⅱ)为高配位数的九配位变形三帽三角棱柱体几何构型。[Ba(INO)_(2)]_(n)结构中的Ba—O一维链由B型INO配体连接形成二维平面层结构,再由A型INO配体沿着4个方向延伸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然而有趣的是,当Ba—O一维链直接由A型INO配体连接时即可形成三维微孔框架,而B型INO配体则进一步撑起该三维框架形成坚实稳定的柱撑结构。[Ba(INO)_(2)]_(n)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固态荧光测试显示,在330 nm紫外光激发下,[Ba(INO)_(2)]_(n)发出395 nm的蓝光,相比于HINO配体的437 nm最大发射峰,出现了明显的蓝移,这是由INO配体与Ba(Ⅱ)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转移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金属有机框架 高配位数金属几何构型 柱撑结构 热稳定性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二维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水中荧光识别性能研究
20
作者 陈文涛 庄杏宜 +5 位作者 安航宜 来中杰 王爱荣 罗亚妮 史忠丰 李家明 《人工晶体学报》 2025年第9期1642-1653,共12页
本文以间苯二甲酸(H_(2)IPA)和1,3,5-三(1-咪唑基)苯(TIB)为混合配体,硝酸钴为金属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新型二维钴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o(IPA)(TIB)]·2H_(2)O}_(n)(Co-MOF)。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 本文以间苯二甲酸(H_(2)IPA)和1,3,5-三(1-咪唑基)苯(TIB)为混合配体,硝酸钴为金属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新型二维钴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o(IPA)(TIB)]·2H_(2)O}_(n)(Co-MOF)。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Co-MOF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为a=0.96428(7)nm,b=1.28298(10)nm,c=1.78332(14)nm。其不对称单元结构包含1个Co(Ⅱ)离子、1个脱质子的IPA^(2-)配体、1个TIB中性配体和2个结晶水分子。IPA^(2-)配体和TIB配体都通过μ_(2)-η^(1):η^(1)桥联方式键合2个Co^(2+),形成一四配位的扭曲四面体CoN_(2)O_(2)构型。这些CoN_(2)O_(2)次小结构单元,进一步由倒反对称相关联的IPA^(2-)和TIB配体连接,形成二维梯状钴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拓扑结构分析表明该二维Co-MOF可简化为Schläfli符号为(4^(4).6^(2))的(4,4)-连接的sql网格结构。此外,Co-MOF层与层之间存在由TIB配体中对称相关联咪唑环间所形成的强π-π堆积作用,将二维Co-MOF层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实验研究表明,该Co-MOF对水中的3种多氧酸根阴离子Cr_(2)O_(7)^(2-)、CrO_(4)^(2-)、S_(2)O_(8)^(2-)和Fe^(3+)展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的荧光猝灭响应,其检测限分别为2.007×10^(-4)、2.514×10^(-4)、8.331×10^(-4)和2.709×10^(-4)mol/L。得益于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其中未参与配位的咪唑基团,该Co-MOF兼具优异的热稳定性与荧光传感性能,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荧光传感 猝灭常数 多氧酸根离子 铁(Ⅲ)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