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研究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查定军 王智明 +3 位作者 薛涛 林颖 邱建华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耳蜗螺旋神经节(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点,本研究首先成功培养了急性分离的大鼠SG神经元,然后采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了培养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可从培养的SG神经元记录到动作电位,且不同的SG... 为了深入了解耳蜗螺旋神经节(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点,本研究首先成功培养了急性分离的大鼠SG神经元,然后采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了培养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可从培养的SG神经元记录到动作电位,且不同的SG神经元具有异质性的放电特征。上述结果提示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可用于体外培养耳蜗SG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研究,为开展听觉信息传导和调控的功能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 细胞培养 穿孔细胞膜片记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对豚鼠单离耳蜗外毛细胞全细胞电流的影响
2
作者 周建波 孔维佳 +1 位作者 顾凤明 王继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uterhaircells,OHC)全细胞电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急性分离的OHC和特异性的离子通道阻断剂作为工具药,通过膜片钳电压钳记录技术观察了SNP对豚鼠耳蜗OHC... 目的研究并探讨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uterhaircells,OHC)全细胞电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急性分离的OHC和特异性的离子通道阻断剂作为工具药,通过膜片钳电压钳记录技术观察了SNP对豚鼠耳蜗OHC全细胞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在以+40mV的指令电压刺激时,10^(-3)mol/L的SNP抑制15.34±6.59%的细胞电流(n=5);②SNP对全细胞电流的抑制作用有电压依赖性,在刺激高于0mV时作用明显,10^(-2)mol/L的SNP在+10mV时抑制率为4.97±1.74%,而在+40mV时的抑制率为33.82±1.61%;③SNP对全细胞电流的抑制呈量效关系,在浓度大于10^(-3)mol/L时,抑制作用逐渐明显,10^(-1)mol/L的SNP时接近达到最大抑制效应;④分离离子电流成分后,SNP仅对Ca^(2+)电流有抑制作用。结论SNP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全细胞电流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外Ca^(2+)的内流,进而影响Ca^(2+)依赖性K^(+)通道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细胞 细胞膜片记录 钙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参与调控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
3
作者 周家国 丘钦英 +5 位作者 贺华 庞瑞萍 朱邦豪 黎小妍 周圆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在胚胎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A10细胞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 ①在A10细胞 ,低渗溶液激活一外向整流电流 ,该电流在正电位 (≥ 6 0mV)时缓慢失活。其反转电位为...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在胚胎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A10细胞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 ①在A10细胞 ,低渗溶液激活一外向整流电流 ,该电流在正电位 (≥ 6 0mV)时缓慢失活。其反转电位为 (- 1 5± 3 4 )mV ,接近Cl-平衡电位 (Ecl=0mV)。降低胞外Cl-浓度其反转电位随之变化。高渗溶液可抑制该电流。②DIDS(10 0 μmol·L-1)电压依赖性抑制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 ,在 +80mV和 - 80mV的抑制率分别为 5 3 7%± 6 2 %和 2 9 8%± 4 9%。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 (30 μmol·L-1)抑制该电流 ,在 +80mV和 - 80mV对其抑制率分别为6 2 3%± 11 3%和 6 6 9%± 10 5 % ,其抑制作用无电压依赖性。④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sodiumorthovanadate(Na3 VO4,5 0 0 μmol·L-1)增强该电流 ,其作用无电压依赖性 ,在 +80mV和 - 80mV电流幅度分别增加了 4 4 8%±14 5 %和 4 7 1%± 13 6 %。结论 A10细胞上存在有容积调节性氯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电流 膜片 钳全细胞记录 蛋白酪氨酸激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P2X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昌水 徐文苑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1pyrazine,TMP)对嘌呤2X(P2X)受体介导反应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川芎嗪对P2X受体激动剂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 外...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1pyrazine,TMP)对嘌呤2X(P2X)受体介导反应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川芎嗪对P2X受体激动剂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 外加ATP(1~1 000 μmol·L^-1)可引起DRG神经元产生激活电流(n=102),ATP-激活电流(IATP)显示快失敏和慢失敏两种形式的内向电流。预加川芎嗪(0.1~10 mmol· L^-1)后,大部分(89.2%,91/102)受检细胞可观察到ATP(100 μmol·L^-1)-激活电流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川芎嗪 (1 mmol· L^-1)使α,β-meATP (10 μmol·L^-1)-激活电流减小。预加川芎嗪(1 mmol·L^-1)后ATP(1~1 000 μmol·L^-1)激活电流的剂量-效应曲线明显下移。预加川芎嗪(1 mmol·L^-1)前后ATP(100 μmol·L^-1)的I-V曲线反转电位值不变,均接近0 mV.川芎嗪(1 mmol·L^-1)可明显抑制被前列腺素E2(100 μmol·L^-1)或P物质(0.1 μmol·L^-1)增大的ATP激活电流。通过微电极胞内透析注入PKA抑制剂H89(10 μmol·L^-1)至胞内,使川芎嗪(1 mmol· L^-1)抑制ATP(100 μmol·L^-1)激活电流的作用减小。结论 川芎嗪可能是通过PKA系统以及P2X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细胞外环的变构调制点影响P2X受体激动剂在大鼠DRG神经元的激活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背根神经节 嘌呤2X受体 细胞膜片记录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戴天阳 周清华 +6 位作者 曾晓荣 贺军 杨艳 李成文 任德莲 刘伦旭 廖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 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肺部良性病变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检测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结果 ( 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K+ 通道表达的K+ 电流... 目的 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肺部良性病变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检测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结果 ( 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K+ 通道表达的K+ 电流具有电压依赖性 ,能被K+ 通道阻断剂TEA阻断。鳞癌细胞膜电流具有失活趋势和内向整流特点 ;腺癌细胞膜电流具有不失活特性 ,无内向整流特点。TP =5 0~ 90mV时 ,时间常数 (τ值 )为 3.6~ 9.8ms。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电容为 ( 15 .35± 0 .65 )pF ,K+ 电流密度为 ( 12 1.0 8±8.35 )A/F。 ( 2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K+ 电流幅度、电流密度和膜电容较支气管上皮细胞明显增高 (P <0 .0 0 1) ,癌细胞τ值显著小于支气管上皮细胞的τ值 (P <0 .0 0 1)。结论  ( 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存在与延迟整流性类似的钾离子通道 ,且表达明显增加 ,活动明显增强。 ( 2 )检测肺癌细胞膜K+ 通道可为研究肺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膜片记录 钾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能动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建波 孔维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研究硝普钠 (sodiumnitroprusside,SNP)对耳蜗OHC在电压刺激下的能动性的改变情况。方法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电压钳技术 ,在正常细胞内外液的条件下 ,观察不同浓度SNP对电压性刺激引起OHC能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 在SNP浓度低于 10... 目的 研究硝普钠 (sodiumnitroprusside,SNP)对耳蜗OHC在电压刺激下的能动性的改变情况。方法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电压钳技术 ,在正常细胞内外液的条件下 ,观察不同浓度SNP对电压性刺激引起OHC能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 在SNP浓度低于 10 0 μMol L时 ,SNP对OHC能动性的影响不明显 ,但当SNP浓度高于 10 0μMol L时 ,SNP对OHC的能动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NP对OHC的能动性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外毛细胞 细胞膜片记录 L-型钙通道 细胞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腺癌A549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与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李向楠 戴天阳 +3 位作者 曾晓荣 杨艳 潘雪 王琼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1-26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均受肺癌相关基因的调控,而相关基因的表达、缺失或/和突变常是通过细胞膜信号传导系统和细胞膜离子通道实现的。本研究观察了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特性,以探讨应用钾通道阻断剂...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均受肺癌相关基因的调控,而相关基因的表达、缺失或/和突变常是通过细胞膜信号传导系统和细胞膜离子通道实现的。本研究观察了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特性,以探讨应用钾通道阻断剂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可行性。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膜离子通道特性;通过细胞体外增殖试验,观察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对细胞增殖影响。结果A549细胞在保持电压为-70mV,测试电压-30^+110mV时,记录到一种跨膜电流,该跨膜电流具有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特性,并且500ms内不失活,可被钾通道阻断剂TEA阻断;细胞体外增殖试验显示,20、40和60mmol/L的TEA作用24h能明显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外增殖,而0.2和2mmol/L的TEA对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中存在外向性电压门控性钾通道,该钾通道可被TEA阻断;钾通道阻断剂TEA能抑制A549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与TEA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钾离子通道 细胞膜片记录 四乙胺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思宇团队揭示高级皮层和高级丘脑差异化调控初级视皮层局部微环路新机制
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2-772,共1页
2024年5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张思宇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Organization of corticocortical and thalamocortical top-down input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的研究论文。... 2024年5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张思宇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Organization of corticocortical and thalamocortical top-down input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光遗传学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系统性地解析了来自次级视皮层内侧区、扣带回皮层、眶额叶皮层和丘脑外侧后核的4条自上而下的输入对初级视皮层各亚层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特征和机制,阐明了多条自上而下输入采取的差异化信息处理及相互作用的策略,为研究多样的自上而下调控信号在行为中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初级视皮层 细胞膜片记录 丘脑 扣带回 光遗传学 微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在海马CA1区对突触前GABA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丛红群 岳旺 +2 位作者 杨志宏 钱秋海 迟焕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观察琥珀酸在大鼠海马CA1区对突触前GABA释放的影响,我们采用红外可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了琥珀酸对γ-氨基丁酸(GABA)能自发性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IPSCs)的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 为了观察琥珀酸在大鼠海马CA1区对突触前GABA释放的影响,我们采用红外可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了琥珀酸对γ-氨基丁酸(GABA)能自发性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IPSCs)的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琥珀酸(10-6mol/L、10-5mol/L、10-4mol/L和10-3mol/L)在海马CA1区均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GABA能mIPSCs的频率,而对其电流幅度没有影响。10-4mol/L琥珀酸组GABA能mIPSCs的频率为2.25±0.99Hz,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n=8,P<0.01),而其电流幅度为31.63±6.16p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n=8,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琥珀酸能通过增强突触前GABA的自发性释放,对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超极化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琥珀酸抑制癫痫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海马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细胞膜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对海马神经元“癫痫样”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长征 董秀芳 +5 位作者 孔艳莉 陈尧 赵磊 李哲 赵文清 李文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海马神经元"癫痫样"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原代培养12 d的海马神经元3 h,诱导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建立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用全细胞膜片钳电流钳模式检测神...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海马神经元"癫痫样"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原代培养12 d的海马神经元3 h,诱导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建立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用全细胞膜片钳电流钳模式检测神经元动作电位,分别给予0.1μmol/L和1μmol/L NPY各1μL,给药时间10 s,观察其对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及波幅的影响。结果无镁细胞外液处理神经元3 h,可以形成稳定的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频率16~23 Hz,波幅75~96 mV。模型组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为(18.00±2.32)Hz,而0.1μmol/L和1μmol/L NPY组分别为(4.75±1.04)Hz和(1.50±0.75)Hz。与模型组相比较,两种浓度NPY组均降低了动作电位发放的频率(P<0.05)。模型组神经元动作电位波幅为(82.25±5.17)mV,而0.1μmol/L和1μmol/L NPY组分别为(49.75±2.49)mV和(40.00±2.20)mV。与模型组相比较,两种浓度NPY组均降低了动作电位发放的波幅(P<0.05)。两种浓度NPY之间相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1μmol/LNPY明显抑制了动作电位发放的频率和波幅。结论 NPY能够抑制无镁细胞外液诱发的神经元癫痫样电活动,为应用NPY抑制癫痫发作提供了细胞电生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癫痫 神经元动 作电位 细胞膜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羟色胺激活电流及其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旺平 李之望 +1 位作者 茹立强 樊友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3-556,共4页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羟色胺激活电流(I5-HT)及其特征。在大多数受检细胞(64/87,73.6%)特别是中、小型细胞,外加5-HT可引起一快去敏感的内向电流,此内向电流可被5-HT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甲基-5-羟色胺所模...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羟色胺激活电流(I5-HT)及其特征。在大多数受检细胞(64/87,73.6%)特别是中、小型细胞,外加5-HT可引起一快去敏感的内向电流,此内向电流可被5-HT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甲基-5-羟色胺所模拟,被5-HT3受体拮抗剂ICS 250-930可逆性阻断。I5-HT浓度-反应曲线的阈浓度为3×10-7mol/L,饱和浓度约为3×10-3mol/L,EC50为21.4+2.2μmol/L,Hill系数为0.96。I5-HT的翻转电位在-2.5 mV左右。胞内透析GDP-β-S证明I5-HT不依赖于G蛋白而存在。本研究结果为了解5-HT3受体介导电流及其特征提供了有关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三叉神经节 神经元 5-羟色胺 受体 特异性激动剂 细胞膜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对海马神经元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艳玲 李峰 +2 位作者 邢长虹 李菁锦 谢佐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96-599,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在10~14d时用于实验。电生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GF-1处理组(实验前24h加入IGF-1,终浓度...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在10~14d时用于实验。电生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GF-1处理组(实验前24h加入IGF-1,终浓度为10μmol/L)。细胞免疫化学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IGF-1处理组和MAPKS转导通路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组(IGF-1处理前1h加入PD98059,终浓度为10μmol/L)。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观察IGF-1对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的影响,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观察其对γ-氨基丁酸能细胞数目影响。结果:IGF-1能够显著降低IPSC的频率,但与对照组比较其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F-1能够明显减少GABA阳性细胞数目,应用PD98059后可阻断这种作用。结论:IGF-1的上述作用可能参与海马对学习记忆功能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海马神经元 Γ-氨基丁酸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细胞膜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对急性分离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英文)
13
作者 李韶 孙长凯 +3 位作者 张健 李爱萍 朴花 李之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1-255,共5页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大鼠新鲜分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观察咖啡因对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大部分受检细胞(97.4%,113/116)对外加GABA敏感。1-1000μmol/LGABA引起一剂量依赖性、有明显去敏感作用...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大鼠新鲜分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观察咖啡因对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大部分受检细胞(97.4%,113/116)对外加GABA敏感。1-1000μmol/LGABA引起一剂量依赖性、有明显去敏感作用的内向电流。预加咖啡因(0.01-100μmol/L)30s后再加GABA能明显抑制GABA(100μmol/L)激活电流的幅值。预加咖啡因后GABA量效曲线明显下移;GABA-激活电流的最大值较之对照下降约57%;而Kd值(30μmol/L)几乎不变。该结果提示此种抑制为非竞争性的。预加氨茶碱(theophylline)亦可明显抑制GABA激活电流,同一浓度(10μmol/L)下氨茶碱的抑制作用较咖啡因的抑制作用强。预加安定(diazepam,1μmol/L)对GABA(10μmol/L)激活电流有增强作用,而预加咖啡因(10μmol/L)有拮抗安定增强IGABA的作用。胞内透析H-8后,几乎可以完全消除咖啡因对IGABA的抑制作用。本结果表明咖啡因在初级传入末稍可能产生对抗突触前抑制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GABAA受体 细胞膜片记录 背根神经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rine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HT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
14
作者 郑少萍 罗加烈 +3 位作者 刘长金 郑少江 樊友珍 李之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他可林(tacrine)对急性分离的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HT。受体的调制作用,探讨tacrin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的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5-HT。受体介导的电流。结果 83.75%(67... 目的 研究他可林(tacrine)对急性分离的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HT。受体的调制作用,探讨tacrin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的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5-HT。受体介导的电流。结果 83.75%(67/80)受检细胞对胞外加5-HT(10^-6~10^-3mol/1,)敏感,引起一快去敏感的内向电流,同时应用tacrine(10^-6~10^-4mol/L),5-HT激活电流被不同程度抑制,抑制作用随tacrine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3×10^-5mol/L。结论 Tacrine可抑制5-HT诱导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电流,这可能是其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可林 5 -HT3受体 细胞膜片记录 三叉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去极化反跳参与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凌超 朱梦叶 +1 位作者 吴艳盈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索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阐明疼痛的脊髓调控机理,为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n=22):模型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 目的:探索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阐明疼痛的脊髓调控机理,为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n=22):模型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SNL)、假手术组(sham)和对照组(control)。测量三组大鼠机械痛阈,膜片钳记录去极化反跳等电生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模型组术后7~14d机械痛阈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2)每组SG神经元均有50%以上出现去极化反跳现象,而且模型组去极化反跳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3)模型组S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阈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输入阻抗和动作电位频率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部分结扎术后去极化反跳现象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出现机械痛敏,提示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可能参与慢性疼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极化反跳 慢性疼痛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 细胞膜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凌超 张达颖 +3 位作者 彭斯聪 吴静 蒋昌宇 柳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以期对去极化反跳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接受超极化刺激后的反应,...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以期对去极化反跳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接受超极化刺激后的反应,并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CN)通道阻断剂和T型钙(Cav3)通道阻断剂对去极化反跳的作用。结果共记录了63个SG神经元的电活动,其中23个无去极化反跳,19个为去极化反跳无放电,21个为去极化反跳伴放电。无去极化反跳组S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阈值(-28.7±1.6 m V)明显高于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组(-36.0±2.0 m V)(P<0.05)。HCN通道阻断剂氯化铯和ZD7288可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的潜伏期,分别从45.9±11.6 ms增加到121.6±51.3 ms(P<0.05)和从36.2±10.3 ms增加到73.6±13.6 ms(P<0.05);ZD7288也能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不伴放电的潜伏期,从71.9±35.1 ms增加到267.0±68.8 ms(P<0.05),而T型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镍和米贝地尔可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的振幅,分别从19.9±6.3 m V降到9.5±4.5 m V(P<0.05)和从26.1±9.4 m V降到15.5±5.0 m V(P<0.05),米贝地尔同样能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不伴放电的振幅,从14.3±3.0 m V降低至7.9±2.0 m V(P<0.05)。结论近2/3的SG神经元有去极化反跳,其潜伏期和振幅分别受HCN通道和T型钙通道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极化反跳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T型钙通道 细胞膜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