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接受进程中的钱牧斋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望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3,共7页
作为明清之际公认的文坛盟主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 ,钱谦益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该文通过对牧斋身前身后各家评论的梳理 ,分析了在三百余年的文学接受进程中 ,接受者心目中牧斋地位的变化 ,以及国人在面对一个身为“贰...
作为明清之际公认的文坛盟主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 ,钱谦益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该文通过对牧斋身前身后各家评论的梳理 ,分析了在三百余年的文学接受进程中 ,接受者心目中牧斋地位的变化 ,以及国人在面对一个身为“贰臣”的文坛巨匠时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钱牧斋
贰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柳如是别传》的醒世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雷戈
《安徽史学》
1998年第3期70-77,共8页
关键词
《柳如是别传》
东君
悲剧意识
人性
陈氏
知识分子
王国维
钱牧斋
醒世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纯相返 万派归源(1)——明代著名武术家石电考辨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伟良
《体育文化导刊》
1987年第5期49-53,共5页
一、生卒年限及其生平事迹 石电,字敬岩,江苏常熟人。其人“身长赤髭,能挽强超距”,是明代末期一位造诣极深的武坛宗师。关于他的卒年,无论是他的学生吴殳、陆桴椁,还是皇人钱牧斋及地方史志等,均记述他死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二月...
一、生卒年限及其生平事迹 石电,字敬岩,江苏常熟人。其人“身长赤髭,能挽强超距”,是明代末期一位造诣极深的武坛宗师。关于他的卒年,无论是他的学生吴殳、陆桴椁,还是皇人钱牧斋及地方史志等,均记述他死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二月十二日。关于他的生年却无准确的记述。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卒年
明代末期
钱牧斋
崇祯
宗师
考辨
生平事迹
公元
史志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庞石帚先生遗著《养晴室笔记》序言
4
作者
屈守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83-85,91,共4页
《养晴室笔记》三卷,是成都庞石帚先生的遗著。 庞石帚先生名俊,原籍四川省綦江县。他的父亲是厨师,以贫,流徙到成都。石帚先生一八九五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阴历八月)生于成都新街后巷子(后来迁住少城斌升街)。 石帚先生是自学成材...
《养晴室笔记》三卷,是成都庞石帚先生的遗著。 庞石帚先生名俊,原籍四川省綦江县。他的父亲是厨师,以贫,流徙到成都。石帚先生一八九五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阴历八月)生于成都新街后巷子(后来迁住少城斌升街)。 石帚先生是自学成材的。他幼年贫困,又加体弱,清末考入商业学堂,十七岁时(一九一二年)即辍学。不得已为私塾教师,靠束脩以糊口。年二十(一九一五)丧父,家益贫。因病求治于名医沈绍九,遂与相识,大为沈绍九所赏,乃教沈氏之子,专馆于沈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言
成都
沈氏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手稿
钱牧斋
专馆
商业学
后巷
李易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答蔡贵华同志
5
作者
丁晓山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114-114,共1页
蔡贵华同志此文要点有二:其一,“在钱氏的眼中,读书好古与藏书二者乃是一脉相通的。”(见第二页),故王欣夫先生以此语补之;其二,“王欣夫先生舍黄丕烈之语不用而以钱谦益语作补,其重要原因在于钱牧斋‘有志于斯事’的时间要比顾涧(?)葵...
蔡贵华同志此文要点有二:其一,“在钱氏的眼中,读书好古与藏书二者乃是一脉相通的。”(见第二页),故王欣夫先生以此语补之;其二,“王欣夫先生舍黄丕烈之语不用而以钱谦益语作补,其重要原因在于钱牧斋‘有志于斯事’的时间要比顾涧(?)葵早得多,”(见第4页)。读后确有启迪,但说服力似还不够:第一,仅从蔡贵华同志的引文看,似难得出第一点结论。读书与藏书是有共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
引文
王欣夫
钱谦益
藏书
黄丕烈
钱牧斋
好古
读书
说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孔尚任诗
6
作者
刘叶秋
《学术论坛》
1979年第Z1期74-80,共7页
在清初的诗坛中,钱牧斋(谦益)盛称宋、元,王渔洋(士祯)崇尚神韵,尊唐宗宋,门户各分;作者既多,论见互异。孔尚任于其间,并没有提出过什么主张和论述,可是他不仅在传奇的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象《桃花扇》那样的优秀作品,...
在清初的诗坛中,钱牧斋(谦益)盛称宋、元,王渔洋(士祯)崇尚神韵,尊唐宗宋,门户各分;作者既多,论见互异。孔尚任于其间,并没有提出过什么主张和论述,可是他不仅在传奇的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象《桃花扇》那样的优秀作品,而且一生所写的诗歌,也相当的丰富。他的朋友刘廷玑就很推崇他,在《长留集》的序言中说:"海内之重东塘者,不仅诗也。即以诗言,而‘湖海’、‘岸堂’、‘石门’诸集,盈尺等身,亦洋洋当代之大家矣。"我们虽然不能只由创作的数量方面来肯定他是大家,但从他写的一些好诗中,却可以看出他是能当大家之称而无愧的。不过,他的诗名被"戏剧家"的声誉所掩,知道的人较少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尚任
湖海
封建社会
诗歌
现实性
桃花扇
不合理现象
创作
王渔洋
钱牧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接受进程中的钱牧斋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望南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3,共7页
文摘
作为明清之际公认的文坛盟主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 ,钱谦益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该文通过对牧斋身前身后各家评论的梳理 ,分析了在三百余年的文学接受进程中 ,接受者心目中牧斋地位的变化 ,以及国人在面对一个身为“贰臣”的文坛巨匠时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
文学接受
钱牧斋
贰臣
Keywords
literary acceptance
Qian Mu-zhai
official in two imperial court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柳如是别传》的醒世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雷戈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安徽史学》
1998年第3期70-77,共8页
关键词
《柳如是别传》
东君
悲剧意识
人性
陈氏
知识分子
王国维
钱牧斋
醒世
阶级斗争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纯相返 万派归源(1)——明代著名武术家石电考辨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伟良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7年第5期49-53,共5页
文摘
一、生卒年限及其生平事迹 石电,字敬岩,江苏常熟人。其人“身长赤髭,能挽强超距”,是明代末期一位造诣极深的武坛宗师。关于他的卒年,无论是他的学生吴殳、陆桴椁,还是皇人钱牧斋及地方史志等,均记述他死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二月十二日。关于他的生年却无准确的记述。首先。
关键词
生卒年
明代末期
钱牧斋
崇祯
宗师
考辨
生平事迹
公元
史志
江苏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庞石帚先生遗著《养晴室笔记》序言
4
作者
屈守元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83-85,91,共4页
文摘
《养晴室笔记》三卷,是成都庞石帚先生的遗著。 庞石帚先生名俊,原籍四川省綦江县。他的父亲是厨师,以贫,流徙到成都。石帚先生一八九五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阴历八月)生于成都新街后巷子(后来迁住少城斌升街)。 石帚先生是自学成材的。他幼年贫困,又加体弱,清末考入商业学堂,十七岁时(一九一二年)即辍学。不得已为私塾教师,靠束脩以糊口。年二十(一九一五)丧父,家益贫。因病求治于名医沈绍九,遂与相识,大为沈绍九所赏,乃教沈氏之子,专馆于沈氏。
关键词
序言
成都
沈氏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手稿
钱牧斋
专馆
商业学
后巷
李易安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答蔡贵华同志
5
作者
丁晓山
出处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114-114,共1页
文摘
蔡贵华同志此文要点有二:其一,“在钱氏的眼中,读书好古与藏书二者乃是一脉相通的。”(见第二页),故王欣夫先生以此语补之;其二,“王欣夫先生舍黄丕烈之语不用而以钱谦益语作补,其重要原因在于钱牧斋‘有志于斯事’的时间要比顾涧(?)葵早得多,”(见第4页)。读后确有启迪,但说服力似还不够:第一,仅从蔡贵华同志的引文看,似难得出第一点结论。读书与藏书是有共性的一面,
关键词
读后
引文
王欣夫
钱谦益
藏书
黄丕烈
钱牧斋
好古
读书
说服力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孔尚任诗
6
作者
刘叶秋
出处
《学术论坛》
1979年第Z1期74-80,共7页
文摘
在清初的诗坛中,钱牧斋(谦益)盛称宋、元,王渔洋(士祯)崇尚神韵,尊唐宗宋,门户各分;作者既多,论见互异。孔尚任于其间,并没有提出过什么主张和论述,可是他不仅在传奇的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象《桃花扇》那样的优秀作品,而且一生所写的诗歌,也相当的丰富。他的朋友刘廷玑就很推崇他,在《长留集》的序言中说:"海内之重东塘者,不仅诗也。即以诗言,而‘湖海’、‘岸堂’、‘石门’诸集,盈尺等身,亦洋洋当代之大家矣。"我们虽然不能只由创作的数量方面来肯定他是大家,但从他写的一些好诗中,却可以看出他是能当大家之称而无愧的。不过,他的诗名被"戏剧家"的声誉所掩,知道的人较少而已。
关键词
孔尚任
湖海
封建社会
诗歌
现实性
桃花扇
不合理现象
创作
王渔洋
钱牧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接受进程中的钱牧斋
陈望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柳如是别传》的醒世作用
雷戈
《安徽史学》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杂纯相返 万派归源(1)——明代著名武术家石电考辨
周伟良
《体育文化导刊》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庞石帚先生遗著《养晴室笔记》序言
屈守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答蔡贵华同志
丁晓山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孔尚任诗
刘叶秋
《学术论坛》
197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