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钱歌川教授商榷——关于《西厢记》中“西风紧”一句,意译或直译,孰宜?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兴甲 《安康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1-52,64,共3页
钱歌川教授在其所著《翻译的基本知识》第七章〈直译和意译举例〉中 ,以熊式一先生所译《西厢记》中一名句“碧云天 ,黄叶地 ,西风紧 ,塞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尽是离人泪。”认为把“西风紧”译为“Bitteristhewestwind” ,似乎有... 钱歌川教授在其所著《翻译的基本知识》第七章〈直译和意译举例〉中 ,以熊式一先生所译《西厢记》中一名句“碧云天 ,黄叶地 ,西风紧 ,塞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尽是离人泪。”认为把“西风紧”译为“Bitteristhewestwind” ,似乎有点犯了直译的毛病 ,而且前面的形容词bitter在英国人的观念中发生矛盾。并以英国的桂冠诗人JohnMasefield的《西风歌》出面说明。钱老提出“最好还是意译。”笔者不敢苟同 ,遂从地学因素观点出发 ,分析阐明《西风歌》与《西厢记》中同为thewestwind ,缘何两者情景迥异的因果原由。若为符合英国人的观念 ,采取“入乡随俗”方式意译西风 ,似嫌欠妥。笔者赞同以“直译加注”方式以译西风 ,较为恰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歌川 商榷 《西厢记》 "西风紧" 意译 直译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海外十年散文印象
2
作者 吴跃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3-56,共4页
作为古老文体的散文,在近十年(1976~1987)大陆与台港海外的趋近中体现出浓厚的同胞情谊。我们看到,台港海外作家对散文又是十分钟爱的,尽管他们之中年龄有老少,所受的我国散文传统之浚发有深浅,所浸染的西方文化色彩有浓淡,以及因此导... 作为古老文体的散文,在近十年(1976~1987)大陆与台港海外的趋近中体现出浓厚的同胞情谊。我们看到,台港海外作家对散文又是十分钟爱的,尽管他们之中年龄有老少,所受的我国散文传统之浚发有深浅,所浸染的西方文化色彩有浓淡,以及因此导致心理上习俗上的倾向性又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在运用中国散文并使其适于传达作者对当代的以城市为主体的文明生活的发现和感受上,他们是认真而有探索的。这,推动了我国当代散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 散文 杂文 作家 报导文学 祖国大陆 聂华苓 钱歌川 散文语言 近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名詞放在主句,代名詞放在副句”一说的商榷
3
作者 袁华滨 《外国语文》 1985年第Z1期112-115,共4页
问题是从一个汉译英句子开始的。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钱歌川先生解答:他说他不懂为什么要将“我哥哥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出洋深造了”一句译为:
关键词 汉译英 钱歌川 大学毕业 代名 主句 句译 句子 惯用法 美国英语 民间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人笔下的北京老城
4
作者 马智 《城市与减灾》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对于有着850年辉煌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都北京,每个人,久居的、第一次感触的,都会通过自己的视角作出一番描述。而本文所辑录的中外名人笔下的北京,不仅美丽,而且有着别具一格的韵致与风采。而在他们的笔墨中,更有对古都优秀历史文化遗... 对于有着850年辉煌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都北京,每个人,久居的、第一次感触的,都会通过自己的视角作出一番描述。而本文所辑录的中外名人笔下的北京,不仅美丽,而且有着别具一格的韵致与风采。而在他们的笔墨中,更有对古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拳拳之情,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张恨水 钱歌川 梁思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