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付建明 李祥能 +3 位作者 程顺波 徐德明 马丽艳 陈希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1-1339,共9页
粤北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采用云母Ar-Ar法和石英包裹体Rb-Sr法,分别获得锯板坑含钨锡石英脉中的云母Ar-Ar坪年龄为(139.2±1.5)Ma(等时线年龄为143.6±3.9Ma,MSWD=0.30);鸡啼石含钨石英脉中石英包裹体Rb... 粤北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采用云母Ar-Ar法和石英包裹体Rb-Sr法,分别获得锯板坑含钨锡石英脉中的云母Ar-Ar坪年龄为(139.2±1.5)Ma(等时线年龄为143.6±3.9Ma,MSWD=0.30);鸡啼石含钨石英脉中石英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55.4±5.1)Ma(MSWD=2.1)。结果表明该区存在燕山早期和燕山早晚过渡期两期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并且认为(1)鸡啼石钨矿为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150~160Ma)的产物;(2)南岭地区140Ma左右也有大型钨锡多金属矿的形成。这一成果为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重要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型 钨锡多金属矿床 云母Ar-Ar法 石英包裹体Rb-Sr法 连平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床矽卡岩中碱交代脉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细音 祝新友 +2 位作者 王艳丽 李顺庭 韩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3-1033,共11页
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床地处南岭中段,矿种多、规模大、共生组分丰富,是世界罕见的超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区内发育有大量不同类型的脉体,包括酸性岩浆岩脉、云英岩脉、碱交代脉等,其中发育于矽卡岩中的碱交代脉是矿区规模最大、分布... 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床地处南岭中段,矿种多、规模大、共生组分丰富,是世界罕见的超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区内发育有大量不同类型的脉体,包括酸性岩浆岩脉、云英岩脉、碱交代脉等,其中发育于矽卡岩中的碱交代脉是矿区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矿体。本文通过详实的野外地质调研、显微镜下岩相学鉴定以及电子探针测试分析,发现大部分碱交代脉中以钾长石、斜长石、石英、萤石为主,白云母含量较少,一般小于3%,含少量黄玉、电气石等矿物,并非前人所称的"云英岩脉"或"云英岩网脉",脉体外侧发育较多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等矽卡岩类矿物,脉体及其两侧含有较多的白钨矿、磁铁矿等氧化物。从矿物组合和矿化特点上分析,碱交代脉总体碱质成分含量较高,发生了较强的碱交代作用,脉体的形成与矽卡岩演化关系密切,可进一步分为:早期阶段碱交代脉,富斜长石、黑钨矿,形成矽卡岩,对应矽卡岩演化的矽卡岩阶段,是黑钨矿的主成矿期;晚期阶段碱交代脉,富钾长石、白钨矿、磁铁矿,表现为交代矽卡岩,对应矽卡岩演化的退变质阶段,是白钨矿的主成矿期。综上,柿竹园矿床矽卡岩中碱交代脉,制约和影响着矽卡岩的形成与成矿,贯穿矽卡岩演化过程的矽卡岩阶段和退变质阶段,其形成的矿体为矽卡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竹园 钨锡多金属矿床 矽卡岩演化 碱交代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组合、矿化蚀变特征及成矿流体组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厚民 李立兴 +3 位作者 余金杰 马收先 李小赛 沈宏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27-3145,共19页
采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湘南地区多个钨锡多金属矿床的矿化蚀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湘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化蚀变矿物组成复杂,但各矿区普遍存在锡石、黄铜矿、黑钨矿(或白钨矿)、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矿物,... 采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湘南地区多个钨锡多金属矿床的矿化蚀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湘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化蚀变矿物组成复杂,但各矿区普遍存在锡石、黄铜矿、黑钨矿(或白钨矿)、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矿物,萤石和黄玉常见,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尖晶石化等热液蚀变普遍,表明成矿流体具有类似或相同的来源及组分;各矿田(或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富含B和F等挥发分及Fe和Mn,钨、锡和铜矿化密切共生,钨锡多金属矿石中可见Nb和Be矿化,表明Li、Be、Nb、Ta、W、Sn、Bi、Cu、Pb、Zn等矿化为类似成矿流体的产物;初步研究认为湘南地区的钨锡多金属矿化是同一岩浆房分异演化的成矿流体的产物,提出了成矿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合 矿化蚀变 成矿流体 钨锡多金属矿床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阳春多金属矿集区锡山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伟 毛景文 +3 位作者 范志伟 赵海杰 赵财胜 欧阳荷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43-344,共2页
阳春多金属矿集区是粤西地区多金属矿床(点)的集中发育地区之一,既存在铁铜、铜铅锌和铜钼等多金属矿床,又发育钨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多与区内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如岗美花岗闪长岩岩体侵入到上泥盆统天子岭组而形成众多的铁铜多金... 阳春多金属矿集区是粤西地区多金属矿床(点)的集中发育地区之一,既存在铁铜、铜铅锌和铜钼等多金属矿床,又发育钨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多与区内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如岗美花岗闪长岩岩体侵入到上泥盆统天子岭组而形成众多的铁铜多金属矿床:芒饿岭、茶地、陂头面、地豆岗和马鞍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时代 地质 钨锡多金属矿床 金属矿集区 阳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8
5
作者 龙宝林 伍式崇 徐辉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4,共6页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在南岭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矿床产于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岩体内部,其形成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岩体接触面及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明显。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在南岭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矿床产于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岩体内部,其形成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岩体接触面及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明显。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云英岩脉型等。论文通过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找矿实践,提出了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垄上-狮子岩、东部的碉堡山-黄沙冲一带及地表云英岩脉带发育地段,外围找矿方向分布在南西部的花里泉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曼 邱华宁 +2 位作者 白秀娟 肖明 何立言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998,共18页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钨锡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针对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钨矿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流体包裹体分为4类: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L型)、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钨锡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针对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钨矿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流体包裹体分为4类: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L型)、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V型)、Vco2-Lco2-LH2O三相包裹体(C型)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S型)。石英脉型钨锡矿均一温度为240~440℃,w(NaCLm)为1.4%~9.5%,云英岩型钨矿均一温度为370~470℃,且富锡石样品均一温度(th:310~420℃,w(NaCleq)为4.3%~9.5%)略高于富黑钨矿样品(th:240~340℃,w(NaCleq)为1.4%~7.7%)。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02、C地、№。结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和野外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中N2、CH4的源区、w和Sn的赋存状态以及其成矿机制。W以一系列钨酸、钨酸根离子、碱金属钨酸盐赋存于流体中,Sn主要赋存状态为Sn(+2价)-Cl络合物。石英脉型钨锡矿因流体上升至花岗岩体或围岩的构造裂隙中,成矿流体与围岩相互反应以及与地壳流体与大气水混合,其小t急剧下降以及流体pH值变化,导致黑钨矿沉淀,成矿流体从还原环境转为氧化环境致使锡石沉淀成矿。云英岩型钨矿有效成矿机制是流体沸腾或不混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石英脉型 云英岩型 钨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浆液过渡态熔体类型成因联系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宏飞 李厚民 +4 位作者 余金杰 李立兴 马收先 孙燕 李小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岩浆液态不混溶形成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是与高度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流体的重要形式。湘南地区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富钠富挥发分,以芙蓉矿田矿化蚀变碱长花岗岩中的钠长石电气石石英囊为代表... 岩浆液态不混溶形成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是与高度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流体的重要形式。湘南地区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富钠富挥发分,以芙蓉矿田矿化蚀变碱长花岗岩中的钠长石电气石石英囊为代表;另一种富钾富挥发分,以界牌岭矿床矿化蚀变花岗斑岩中的锂白云母萤石囊(团块)为代表。两种浆液过渡态熔体可形成于同一矿床,为同期岩浆活动产物,成分上K2O与Na2O负相关,表明它们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熔体-流体包裹体发育,为高度分异的花岗质岩浆液态不混溶产物。两种浆液过渡态熔体富含成矿物质,与成矿关系密切,湘南地区多数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云英岩型、构造蚀变带型、钾化花岗岩型钨锡多金属成矿可能与富钾富挥发分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关,钠化花岗岩型铌钽矿化与富钠富挥发分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床 浆液过渡态熔体 熔体-流体包裹体 液态不混溶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燕山早期钨锡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柏道远 周亮 +2 位作者 王先辉 张晓阳 马铁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38-1247,共10页
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与花岗岩体相关的矿床总体可分为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和中低温的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结合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别对两类矿床组合的温度条件以及矿床、构造、岩浆岩之间的相关性产生的原... 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与花岗岩体相关的矿床总体可分为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和中低温的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结合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别对两类矿床组合的温度条件以及矿床、构造、岩浆岩之间的相关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两类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①茶郴断裂南东隆起区和断裂北西拗陷区内的局部隆起地带岩石圈厚度较大,由于更强烈的岩石圈拆沉引发更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规模较大的中深成岩体,提供长时间高温条件,造成W、Sn等亲花岗岩元素的高程度、大规模富集,从而导致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②茶郴断裂北西拗陷区因岩石圈较薄,岩石圈拆沉及其引起的热扰动作用较弱,产生小规模岩浆活动,因而缺乏W、Sn等元素的大规模富集,而Pb、Zn、Cu等元素则源源不断地运移到地表,加之缺乏长时间高温条件,导致大规模的中低温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而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缺乏。上述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成矿过程的差异,导致湘东南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早期 钨锡多金属矿床 铅锌多金属矿床 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 湘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错那洞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32
9
作者 李光明 张林奎 +8 位作者 焦彦杰 夏祥标 董随亮 付建刚 梁维 张志 吴建阳 董磊 黄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3-1008,共6页
经过地质调查工作在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扎西康矿集区南部新识别出由花岗片麻岩、强变形片岩和弱变质板岩组成的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系统。穹隆核部侵入的淡色花岗岩主体为含电气石和石榴子石的二云母花岗岩,具多期侵入的特征,... 经过地质调查工作在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扎西康矿集区南部新识别出由花岗片麻岩、强变形片岩和弱变质板岩组成的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系统。穹隆核部侵入的淡色花岗岩主体为含电气石和石榴子石的二云母花岗岩,具多期侵入的特征,其中与成矿有关的中细粒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6.64±0.38)Ma。在岩体边部强变形的片岩带中新发现了环穹隆展布,层位稳定的矽卡岩带和厚大的铍多金属工业矿体。预查工作通过稀疏地表工程控制,证实铍达到超大型规模,共生的锡、钨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揭示出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除原有的铅锌、金锑等矿种外,铍锡钨多金属还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该首次发现和报道的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对再认识喜马拉雅成矿带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超大型铍多金属矿床 新发现 错那洞 喜马拉雅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田野鸡尾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悟辉 徐文炘 +1 位作者 戴塔根 李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17-2524,共8页
湖南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田野鸡尾矿床产于千里山花岗岩岩体东南缘与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和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灰岩接触带附近。是一个富含钨、锡、铅锌等多种金属的矽卡岩-云英岩-硫化物复合型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研究表明... 湖南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田野鸡尾矿床产于千里山花岗岩岩体东南缘与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和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灰岩接触带附近。是一个富含钨、锡、铅锌等多种金属的矽卡岩-云英岩-硫化物复合型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花岗岩造岩矿物的ε^(18)O 值在-1.7‰~+12.1‰之间,其中石英的δ^(18)O 值较高,变化范围为8.4‰~12.1‰,钾长石为3.8‰~8.6‰,黑云母为-1.7‰~-1.4‰。石英-钾长石和钾长石-黑云母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平衡温度为350℃~630℃,低于一般花岗岩的结晶温度。石英包裹体的δD为-56‰~-62‰,位于正常岩浆水的范围之内。矽卡岩期流体的δ^(18)OH_2O 为8.2‰~9.2‰,δD为-100‰~-156‰;云英岩流体的δ^(18)O_(H_2O)为4.9‰~6.7%e,δD为-69‰;硫化物期流体的δ^(18)O_(H_2O)为2.5‰~-36.1‰,δD为-54‰;晚期石英脉流体的δ^(18)O_(H_2O)为-7.3‰,δD为-58‰。从矽卡岩到晚期石英脉,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可以用沸腾去气作用和岩浆水与雨水混合作用来解释。矿区围岩灰岩和大理岩的占δ^(18)O_(SMOW)值为4.2‰~20.0‰,δ^(13)C_(PDB)为-6.0‰~0.3‰,灰岩与大理岩的δ^(18)O 和δ^(13)C 显著不同,用矿化和蚀变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和同位素交换反应可以圆满地解释。矿床硫化物的δ^(34)S 值为+2.8‰~+8.9‰,其中矽卡岩硫化物的δ^(34)S 在+2.8‰~+8.9‰之间;云英岩中硫化物δ^(34)S 在+3.4‰~+6.9‰之间;硫化物阶段的δ^(34)S 在+3.7‰~+6.3‰之间。估算的成矿流体总硫δ^(34)S_(∑S)约为3‰,表明硫的主要来源可能来自千里山花岗岩岩浆。综合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研究,本文认为野鸡尾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千里山花岗岩,也可能有少部分物质来源于围岩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床 稳定同位素 野鸡尾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乐昌市和尚田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付建明 李华芹 +4 位作者 马丽艳 程顺波 卢友月 李祥能 刘重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9-1358,共10页
粤北乐昌市和尚田钨锡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五层楼"成矿特征的大型(云英岩)-石英脉型矿床。因其主要矿体的围岩是碳酸盐岩而不是碎屑岩且矿区离出露的花岗岩体较远而受到关注。测年结果显示:一条含矿(云英岩)-石英... 粤北乐昌市和尚田钨锡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五层楼"成矿特征的大型(云英岩)-石英脉型矿床。因其主要矿体的围岩是碳酸盐岩而不是碎屑岩且矿区离出露的花岗岩体较远而受到关注。测年结果显示:一条含矿(云英岩)-石英脉中的白云母Ar-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8.91±0.96 Ma(MSWD=0.68)和157.8±1.8Ma(MSWD=1.80)、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66±7Ma(MSWD=1.01);另一条含矿(云英岩)-石英脉中的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8.8±2.6Ma(MSWD=0.74)。它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粤北乃至整个南岭地区成岩成矿高峰期150~160Ma的产物。通过石英包裹体氢及石英氧同位素组成的初步分析,本文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在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花岗岩体。上述成果为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类似无岩体出露的碳酸盐岩分布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英岩)-石英脉 钨锡多金属矿床 白云母Ar-Ar法 石英矿物Rb-Sr法 和尚田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化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阳永棚 夏庆霖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31-332,共2页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产地,分布有个旧锡铜多金属矿、白牛厂银锡多金属矿、都龙锡锌铜多金属矿等一系列超大型—大型矿床。近年来,随着官房钨矿、麻栗坡钨矿的系统勘探,新增WO3储量60余万吨,展现了巨大的资源潜力。本文在...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产地,分布有个旧锡铜多金属矿、白牛厂银锡多金属矿、都龙锡锌铜多金属矿等一系列超大型—大型矿床。近年来,随着官房钨矿、麻栗坡钨矿的系统勘探,新增WO3储量60余万吨,展现了巨大的资源潜力。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对滇东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成岩与成矿年代学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来探讨该地区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地区 成岩 成矿物质来源 薄竹山 花岗岩体 钨锡多金属矿床 燕山期 个旧铜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奇异值分解技术提取滇东南锡-钨多金属矿化航磁异常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旭 陈永清 赵彬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4-771,共8页
滇东南锡-钨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扬子陆块、华夏陆块及印支陆块的交汇处,区内分布一系列与晚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锡、钨、铜、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对滇东南1200000航磁数据化极处理后,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提取航磁数据... 滇东南锡-钨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扬子陆块、华夏陆块及印支陆块的交汇处,区内分布一系列与晚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锡、钨、铜、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对滇东南1200000航磁数据化极处理后,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提取航磁数据中与锡-钨多金属矿化有关的深部地质结构和地质体特征分量。通过定义不同的滤波器,选择相应的特征分量进行重构,获得反映深部及浅层的地质结构和地质体空间分布的图像。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深部存在2种磁性特征的基底,即强磁性基底(哀牢山岩群、大红山岩群和瑶山岩群)和弱磁性基底(昆阳群和猛硐岩群);②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花岗岩体显示为环绕负磁异常发育正磁异常,环形正磁异常可能反映了接触交代矿化蚀变带的空间分布;③环绕负磁异常发育正磁异常区域是进一步找寻锡-钨多金属矿床的最佳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值分解(SVD) 航磁致矿异常 -多金属矿床 花岗岩体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南岭地区花岗岩岩体含矿性判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花旗 夏庆霖 刘奇锋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2-345,共14页
花岗岩作为成矿作用的重要参与者,对它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钨锡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并区分岩体的含矿性。收集了南岭地区含钨花岗岩、含钨锡花岗岩和不含矿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数据,共42个岩体466组数据。总结对比了3类岩体的地... 花岗岩作为成矿作用的重要参与者,对它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钨锡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并区分岩体的含矿性。收集了南岭地区含钨花岗岩、含钨锡花岗岩和不含矿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数据,共42个岩体466组数据。总结对比了3类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数据驱动和机器学习的角度区分了3类岩体的含矿性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之间的关联,运用受限玻尔兹曼机来训练自编码神经网络以消除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之间量级的差别,并且提取中间特征,再将中间特征输入随机森林和多层BP神经网络,建立AE-RF和AE-BP岩体含矿性分类模型。通过随机森林输出了分类特征重要性。结果表明,含钨花岗岩的演化程度最高,含钨锡花岗岩次之,不含矿花岗岩最低。2种模型在测试集上都有很高的正确率(平均>90%),并且在盲测试集上AE-BP模型的实际运用效果更好。随机选择了6组岩体作为盲测试集,20个岩体中有13个岩体正确率>80%,有2个岩体正确率为[70%,80%],有2个岩体正确率为[50%,70%]。还有4个岩体正确率<50%。铁锰磷钙镁等主量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是区分3类岩体的重要特征。机器学习能够很好地反映出3类花岗岩的含矿性。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会导致模型错误分类,陂头岩体有一定的成矿潜力。铁锰磷钙镁等主量元素决定了岩体能否含矿,而轻稀土元素是区分含钨岩体和含钨锡岩体的重要指标,表明岩浆的分异演化程度决定了岩体能否含矿,而幔源物质的加入是区别岩体含钨还是含钨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数据驱动模型 机器学习 南岭钨锡多金属矿床 岩体含矿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带侏罗纪与铜和锡矿有关的两类花岗岩对比及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29
15
作者 郭春丽 许以明 +1 位作者 楼法生 郑佳浩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3-484,共22页
钦杭成矿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自新元古代以来的碰撞拼接带,后来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相关的岩石。在侏罗纪形成两套成岩成矿系列,一套为中侏罗世(180~170Ma)与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 钦杭成矿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自新元古代以来的碰撞拼接带,后来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相关的岩石。在侏罗纪形成两套成岩成矿系列,一套为中侏罗世(180~170Ma)与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另一套为晚侏罗世(160~150Ma)与云英岩-石英脉-矽卡岩钨锡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钙碱性-碱性花岗岩类。本文对比了上述两个系列成矿花岗质母岩的空间分布、年代、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二者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差异:前者可能是由于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沿钦杭断裂带发生局部重熔形成的,后者形成于华南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环境下,两者的形成过程均有地幔物质参与,但是晚侏罗世与钨锡有关的花岗岩地幔贡献可能少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斑岩-矽卡岩-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 晚侏罗世云英岩-石英脉-矽卡岩钨锡多金属矿床 花岗岩类 钦杭成矿带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贵才 葛良胜 陈晓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5-56,共2页
<正>华南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成矿集中区之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是我国东部中生代成矿最具代表性的区带。近年来大量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已基本建立起对华南地区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限及其动力学背景的初步框架,即:... <正>华南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成矿集中区之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是我国东部中生代成矿最具代表性的区带。近年来大量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已基本建立起对华南地区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限及其动力学背景的初步框架,即: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出现于3个阶段:晚三叠世(230~210 Ma)、中晚侏罗世(170~150 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 Ma)(华仁民等,2005;毛景文等,200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床 成矿时代 晚三叠世 三叠纪 二云母花岗岩 华南 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 赋矿围岩 热液型铀矿 毛景文 中生代 中生界 地质年代 斑岩铜矿 金银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兴蒙造山带叠生成矿作用--以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聂凤军 曹毅 +1 位作者 丁成武 刘翼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63-2080,共18页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以含有大量锡、钨和钼为特征。这些矿床独特的成矿元素组合(如铜-锡、铁-锡、铜-锡-铅-锌-银、铜-银-锡和铁-钨-钼)及其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花岗岩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均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深源岩浆再造和古陆块体活化相互联动(叠生)作用的产物。所谓的叠生作用主要指地壳浅部构造形迹活化和地壳深部物质再造,前者为成岩(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空间条件,后者为岩(矿)体的形成的奠定了物质基础。钕和铪同位素数据表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含锡、钨和钼花岗岩分别具有完全不同的εNd(t)值和εHf(t)值,成岩(矿)物质分别属于壳源和幔源,其中后者对前者的叠加改造是导致铜-锡、铁-锡和铜-银-锡等多元素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叠生成矿作用概念的提出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兴蒙造山带含锡、钨和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因,而且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钼多金属矿床 再造 活化 叠生成矿作用 中生代花岗岩 林浩特地块 额尔古纳地块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地区云英岩化作用及云英岩体型矿床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廖兴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2,共5页
介绍了湘南地区云英岩的产出类型以及云英岩体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和云英岩体型铷多金属矿床的矿床特征。
关键词 云英岩化作用 矿床特征 湘南地区 钨锡多金属矿床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锡田晚侏罗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宏星 周云 +2 位作者 付伟 蔡永丰 杜宇晶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563,共19页
为探讨湘东锡田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本文对锡田垄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矿物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形成于~150 Ma,为晚侏罗世,与锡田钨锡... 为探讨湘东锡田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本文对锡田垄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矿物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形成于~150 Ma,为晚侏罗世,与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具有一致的形成时代。锆石原位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锡田晚侏罗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同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花岗岩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的含铁指数和低的氧逸度,暗示其有利于钨锡成矿。综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表明锡田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中生代时期华南发生的岩石圈伸展与减薄作用有关,本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与区内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矿物成分 钨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岩成矿的时限 被引量:61
20
作者 彭建堂 胡瑞忠 +2 位作者 袁顺达 毕献武 沈能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7-625,共9页
位于南岭中段的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广泛分布;该区W、Sn、Pb、Zn、Mo、Bi等金属矿床密集产出,很多钨、锡矿床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且找矿潜力巨大,构成一个世界级的有色金属矿集区。最近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南岭中段钨... 位于南岭中段的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广泛分布;该区W、Sn、Pb、Zn、Mo、Bi等金属矿床密集产出,很多钨、锡矿床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且找矿潜力巨大,构成一个世界级的有色金属矿集区。最近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南岭中段钨、锡、铅锌等金属的成矿是一个爆发性、区域性的地质事件,成矿时间高度集中,成矿时限主要在150~160 Ma之间,与该区主要花岗岩的成岩时间相当吻合;对单个钨、锡矿床而言,其矿区的成岩、成矿存在着一种准同期性,即成矿与矿区花岗岩的成岩基本上是同时的、或稍晚于花岗岩的成岩作用。因此,该区中生代的花岗岩与钨锡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南岭中段花岗岩大规模的侵入和钨、锡等金属的爆发性成矿均形成于一种岩石圈伸展减薄、地壳拉张的构造环境,可能与华南中生代第二幕岩石圈伸展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钨锡多金属矿床 成矿时限 地球动力学背景 南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