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钨离子液体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得环己酮的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晓云 岳爽 +3 位作者 李静 王雪 房大维 臧树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8-591,共4页
该反应体系是以钨离子液体[(CH3)N(n-C8H17)3]2W2O11为催化剂,H2O2(30%)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得环己酮。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以及温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确定的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环己醇用量5 mmol,催... 该反应体系是以钨离子液体[(CH3)N(n-C8H17)3]2W2O11为催化剂,H2O2(30%)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得环己酮。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以及温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确定的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环己醇用量5 mmol,催化剂用量50μmol,H2O2用量15 mmol。在最佳条件下反应8 h,环己酮的产率可达99%以上。反应过程无副产物,选择性好(>99%),体系异相催化,催化剂简单处理后可循环使用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离子液体 环己醇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离子注入多晶不锈钢引发亚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岩 黑祖昆 +1 位作者 宫泽祥 李国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9-203,226,共6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弱束成像技术研究了钨离子注入经1150℃固溶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横截面样品,发现离子辐照引发被注入材料亚结构变化的深度远大于离子本身的注入深度,钨离子注入多晶奥氏体不锈钢中位...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弱束成像技术研究了钨离子注入经1150℃固溶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横截面样品,发现离子辐照引发被注入材料亚结构变化的深度远大于离子本身的注入深度,钨离子注入多晶奥氏体不锈钢中位错密度沿注入深度有一个峰值.位错密度峰值处的亚结构,在多个晶体学倒易矢量显现.其他区域位错显像有方向性;在最密排面上易于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不锈钢 亚结构 位错 钨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离子沉积聚酯薄膜表面抗磨损特性
3
作者 吴瑜光 张通和 +1 位作者 张旭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2-355,共4页
采用钨离子束磁过滤技术 ,对引出的钨离子束中大颗粒离子进行过滤后 ,再注入和沉积到聚酯薄膜 (PET)表面 ,可获得抗磨损特性优异的沉积的金属钨膜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大颗粒已被过滤 ,表面结构致密 .测量表明 ,镀膜的硬度、弹性... 采用钨离子束磁过滤技术 ,对引出的钨离子束中大颗粒离子进行过滤后 ,再注入和沉积到聚酯薄膜 (PET)表面 ,可获得抗磨损特性优异的沉积的金属钨膜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大颗粒已被过滤 ,表面结构致密 .测量表明 ,镀膜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抗磨损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与基体的黏合特性有了明显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离子沉积 聚酯薄膜 表面抗磨损特性 磁过滤弧源沉积 纳米硬度测量 表面结构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钨离子注入导致的空洞效应
4
作者 杨建华 张通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3-404,411,共3页
 采用由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vaporvacuumarc,简称MEVVA)离子源引出的强束流脉冲钨离子对H13钢进行了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在注入剂量为1×1017cm-2,温度为200℃以下,观察到强束流脉冲钨离子注入导致的空洞和空洞的硬化及脆化效...  采用由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vaporvacuumarc,简称MEVVA)离子源引出的强束流脉冲钨离子对H13钢进行了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在注入剂量为1×1017cm-2,温度为200℃以下,观察到强束流脉冲钨离子注入导致的空洞和空洞的硬化及脆化效应,分析了空洞对注入钨元素浓度深度分布的影响,基于热峰效应(spike),讨论了空洞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材料耐磨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束流脉冲钨离子 H13钢 离子注入 表面改性 空洞效应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离子团簇与N_2分子的反应性
5
作者 金明星 丁大军 +1 位作者 Mats ANDERSSON Arne R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37-740,共4页
利用激光蒸发团簇源产生Wn 团簇束 ,团簇束通过一个充有N2 气体分子的低压反应池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探测反应产物 ,在类单次碰撞条件下研究了W+10 -W+50 和N2 分子的反应性 ,在室温条件下测量了N2 分子与W+n 团簇反应的反应几率。团簇... 利用激光蒸发团簇源产生Wn 团簇束 ,团簇束通过一个充有N2 气体分子的低压反应池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探测反应产物 ,在类单次碰撞条件下研究了W+10 -W+50 和N2 分子的反应性 ,在室温条件下测量了N2 分子与W+n 团簇反应的反应几率。团簇尺寸在 10~ 2 6原子的团簇与N2 分子的反应几率与团簇尺寸有很强的相关性 ,对n =16,2 2 ,2 3的团簇具有比较高的反应性。W+n 与N2 分子的反应性与Wn 与N2 分子的反应性显示出相似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分子 反应性 钨离子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驱动NiFeMn LDH/CNTs/PVDF膜电极选择性提取钨酸根离子
6
作者 高凤凤 程慧峰 +1 位作者 杨博 郝晓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0-3360,共11页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是将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EXIMs)沉积或涂覆在导电基底上,通过电化学控制导电基底上活性材料氧化还原状态实现目标离子置入与释放,从而实现离子的分离。该技术具有痕量...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是将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EXIMs)沉积或涂覆在导电基底上,通过电化学控制导电基底上活性材料氧化还原状态实现目标离子置入与释放,从而实现离子的分离。该技术具有痕量提取、无二次污染、速率可控、高选择性等优点。通过共沉淀法制备Ni Fe Mn LDH,并将其与碳纳米管(CNTs)、聚偏二氟乙烯(PVDF)混合涂覆到石墨板上,制得NiFeMn LDH/CNTs/PVDF膜电极。NiFeMn LDH层板上具有丰富的羟基官能团,可与W(Ⅵ)发生羟基配位;层间的阴离子与W(Ⅵ)进行离子交换,可为W(Ⅵ)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在ESIX系统中,膜电极对W(Ⅵ)的吸附容量可达122.10 mg·g^(-1),且W(Ⅵ)与Mo(Ⅵ)、Cl^(-)、■分离因子(■)分别为1.25、19.60、35.80,实现了W(Ⅵ)选择性分离。此外,该膜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为钨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 酸根离子提取 NiFeMn LDH/CNTs/PVDF膜电极 电化学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ALDI-FTICRMS技术研究气相中含钨系列离子簇
7
作者 徐锐锋 白云鹏 +4 位作者 连文慧 刘舒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6-1110,共5页
以Keggin型磷钨酸为原料,2,5-二羟基苯乙酮(DHAP)和2,4,6-三羟基苯乙酮(THAP)为基质,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MALDI-FTICRMS)技术研究气相中金属相关簇的稳定性及气相离子-分子反应.在气相中获得不同系列... 以Keggin型磷钨酸为原料,2,5-二羟基苯乙酮(DHAP)和2,4,6-三羟基苯乙酮(THAP)为基质,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MALDI-FTICRMS)技术研究气相中金属相关簇的稳定性及气相离子-分子反应.在气相中获得不同系列的-1价含钨离子簇,准确确定各系列离子簇的组成及Magic Numbers物种,并发现基质与钨相互作用生成有机-无机杂化离子簇系列.结果表明,MALDI-FTICRMS技术适用于研究气相中团簇离子的稳定性及气相离子-分子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离子 MALDI-FT质谱 MAGIC NUMBERS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系列三元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其酸碱催化性能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军 孙铁 +3 位作者 沈剑平 刘丹 蒋大振 闵恩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6-350,共5页
从NO_3-LDH出发,通过直接交换反应合成了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阴离子SiW_(11)M·(H_2O)O (M为第一系列过渡金属)柱撑水滑石,用元素分析、XRD、IR和DTA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 从NO_3-LDH出发,通过直接交换反应合成了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阴离子SiW_(11)M·(H_2O)O (M为第一系列过渡金属)柱撑水滑石,用元素分析、XRD、IR和DTA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进入水滑石层间,使水滑石的层间距从0.92nm增加到1.47nm,且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柱撑产物在异丙醇反应中表现出酸碱双功能催化作用,但酸催化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阴离子 柱撑水滑石 合成 表征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根离子在银、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凤丽 王浩然 +3 位作者 谢宝如 赖晓晖 王君 杨少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9-13,共5页
在电化学工作站中以三电极体系研究WO_4^(2-)在金、银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298 K时,在0.05 mol/L Na_2WO_4的水溶液体系,研究分析知钨酸根离子在银、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不可逆,计算得出钨酸根离子在银、金电极上的转移电... 在电化学工作站中以三电极体系研究WO_4^(2-)在金、银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298 K时,在0.05 mol/L Na_2WO_4的水溶液体系,研究分析知钨酸根离子在银、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不可逆,计算得出钨酸根离子在银、金电极上的转移电子数分别为3、4.以银作阴电极,溶液中钨酸根离子发生WO_4^(2-)+2e→WO_3^(2-)+O和WO_3^(2-)+e→WO_2^-+O电化学反应;以金作阴电极,溶液中钨酸根离子发生WO_4^(2-)+2e→WO_3^(2-)+O和WO_3^(2-)+2e→WO_2^(2-)+O电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根离子 转移电子数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朱玲旭 燕青芝 +2 位作者 郎少庭 徐磊 葛昌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22-3528,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广泛研究的W-La2O3和W-TiC合金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和辐照性能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向钨基体中加入La2O3弥散相,虽然能够显著改善钨的强度和韧性,但使钨的抗辐照性能降低,氢泡密度和氢滞留量明显增加;当采用TiC纳米颗粒... 综述了国内外广泛研究的W-La2O3和W-TiC合金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和辐照性能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向钨基体中加入La2O3弥散相,虽然能够显著改善钨的强度和韧性,但使钨的抗辐照性能降低,氢泡密度和氢滞留量明显增加;当采用TiC纳米颗粒作为弥散相,经过热等静压烧结和塑性加工后,钨合金的抗弯强度达到4.4 GPa,再结晶温度高于2 473K,韧脆转变温度(DBTT)比纯钨的低100 K;TiC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钨的抗辐照性能,与纯钨相比,氚滞留量减小,没有明显的辐照硬化,材料表面没有裂纹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弥散强化 辐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P2W18O6-62的电化学性质和对O2还原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崇太 华英杰 +4 位作者 孙振范 韦吉崇 李天略 童叶翔 刘晓旸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3-478,共6页
用循环伏安、交流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P2W18O66-2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循环伏安结果显示,P2W18O66-2在pH2.52的0.1mo·lL-1Na2SO4+NaHSO4溶液中有两对可逆的单电子还原-氧化波和两对可逆的双电子还原-... 用循环伏安、交流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P2W18O66-2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循环伏安结果显示,P2W18O66-2在pH2.52的0.1mo·lL-1Na2SO4+NaHSO4溶液中有两对可逆的单电子还原-氧化波和两对可逆的双电子还原-氧化波.单电子波的峰电位和电流与溶液的pH无关,双电子波的峰电位则随溶液pH的增加而负移,峰电流降低,表明双电子电极过程完全受扩散控制,实验测定其扩散系数(DO)为2.5×10-6cm2-1.循环伏安结果表明P2W18O6-62的第III对波对O2还原为H2O2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催化效率约达300%.将P2W18O6-62应用于PW11O39Fe(III)(H2O)4-构成的类电-芬顿过程,使该过程对硝基苯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wson型磷杂多阴离子 电催化 氧还原 过氧化氢 硝基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钨的镀锌钢板点焊电极寿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志生 廉金瑞 +1 位作者 胡绳荪 程方杰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37,共3页
通过分析镀锌钢板点焊电极寿命降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镀锌钢板点焊电极寿命的离子注入钨的方法。采用离子注入钨方法在点焊电极工作端面注入钨以改善电极性能。进行了离子注入钨前、后的点焊电极寿命试验研究,测试了离子注入钨前、后的... 通过分析镀锌钢板点焊电极寿命降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镀锌钢板点焊电极寿命的离子注入钨的方法。采用离子注入钨方法在点焊电极工作端面注入钨以改善电极性能。进行了离子注入钨前、后的点焊电极寿命试验研究,测试了离子注入钨前、后的点焊电极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钨的电极寿命由原来的600点左右提高到800点左右,点焊飞溅现象减少,改善了焊点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镀锌钢板 点焊 电极寿命试验 汽车 车体装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gin型铬取代的磷钨杂多阴离子/二氧化钛纳米膜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晓梅 陈艳 +7 位作者 朱兴旺 刘高鹏 郭心玮 雷琴 柯小雪 李帅星 华英杰 王崇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以钛酸四丁酯Ti(OC4H9)4为Ti O2前驱体,Keggin型铬取代的杂多阴离子PW11Cr为可见光活性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在玻片表面制备了PW11Cr/Ti O2纳米膜光催化剂,并用UV-Vis DRS、IR、XRD、SEM和TEM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质、化学... 以钛酸四丁酯Ti(OC4H9)4为Ti O2前驱体,Keggin型铬取代的杂多阴离子PW11Cr为可见光活性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在玻片表面制备了PW11Cr/Ti O2纳米膜光催化剂,并用UV-Vis DRS、IR、XRD、SEM和TEM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质、化学组成、晶相和表面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膜中PW11Cr和Ti O2相互作用的方式;以染料模型污染物Rh 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为探针,评估了PW11Cr/Ti O2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讨论了光催化反应机理,并与Ti O2的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比较;考察了焙烧温度、PW11Cr剂量和溶液p H值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最后用Rh B的循环降解实验评估了催化剂的光催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W11Cr/Ti O2光催化剂对可见光有明显吸收,较低焙烧温度(100℃)下得到的膜为无定形结构,而较高焙烧温度(500℃)为纳晶结构;前者的光催化活性较高,在200 W金卤灯照射下降解10μmol/L Rh B,120 min的降解率为95%,4 h的COD去除率为72%;羟基自由基是导致Rh B降解的主要氧活性物质;低的膜处理温度,高的PW11Cr负载量和溶液酸性有利于提高PW11Cr/Ti O2膜的光催化活性;经循环重复使用10次,PW11Cr/Ti O2膜的光催化活性仅有较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型铬取代磷杂多阴离子 二氧化钛 可见光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辉光离子渗钨渗碳阀门密封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汇源 陈学东 郑津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9-231,共3页
对经双层辉光离子渗钨、渗碳和淬火回火处理的2Cr13不锈钢的渗层深度、渗层组织、硬化层硬度分布以及2Cr13阀门密封面的加工量、硬度、静压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双层辉光离子渗钨、渗碳和淬火回火处理的2Cr13阀门密封面加工量小... 对经双层辉光离子渗钨、渗碳和淬火回火处理的2Cr13不锈钢的渗层深度、渗层组织、硬化层硬度分布以及2Cr13阀门密封面的加工量、硬度、静压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双层辉光离子渗钨、渗碳和淬火回火处理的2Cr13阀门密封面加工量小、硬度高、静压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离子 渗碳 阀门密封面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gin型缺位硅钨杂多阴离子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催化还原H_2O_2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希龙 吴春燕 +4 位作者 周方 刘红生 华英杰 王崇太 刘晓旸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应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Keggin型缺位硅钨杂多阴离子SiW11O398-(SiW11)在0.1mol.L-1NaHSO4+Na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H2O2还原的间接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SiW11的酸性水溶液在玻碳(GC)电极上显示两对可逆的还原... 应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Keggin型缺位硅钨杂多阴离子SiW11O398-(SiW11)在0.1mol.L-1NaHSO4+Na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H2O2还原的间接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SiW11的酸性水溶液在玻碳(GC)电极上显示两对可逆的还原-氧化波,对应的电荷迁移数均为1,且有2个质子参与反应.根据第1对波的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关系得到SiW11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DO为8.92×10-6cm2.s-1.SiW11对H2O2的还原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活性,催化峰电位随溶液pH的降低而正移,峰电流增大.质子H+在催化反应中起协同促进作用.实验测定该电催化过程的均相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30 s-1.SiW11电催化还原H2O2的机理被认为是经过形成所谓"七配位过氧化物"而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位硅杂多阴离子 电催化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H2O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硅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烯酸环氧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红 何沐光 +1 位作者 岳淑美 刘景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3-36,共4页
从硝酸镁铝水滑石出发,通过直接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具有Keggin结构的三取代SiW9M3O37(M=Mn2+,Co2+,Cr3+)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粘土,用元素分析、IR、XRD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从硝酸镁铝水滑石出发,通过直接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具有Keggin结构的三取代SiW9M3O37(M=Mn2+,Co2+,Cr3+)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粘土,用元素分析、IR、XRD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确已进入水滑石层中并保持Keggin结构.这类化合物对烯酸环氧化反应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杂多阴离子 柱撑水滑石 环氧化 烯酸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等离子体平均离化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华 姜明 +3 位作者 马波 吴双 杨志坚 苟富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用SHML模型计算了在局域热力学平衡条件下钨等离子体在温度为0.3~10keV、密度为0.001~O.1g·cm-3范围内的平均离化度,研究了钨等离子体平均离化度随温度、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钨等离子体的平均离化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 用SHML模型计算了在局域热力学平衡条件下钨等离子体在温度为0.3~10keV、密度为0.001~O.1g·cm-3范围内的平均离化度,研究了钨等离子体平均离化度随温度、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钨等离子体的平均离化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在增大的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平台。研究了电离势对离化度的影响,解释了出现平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平均离化度 电离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辉光离子渗钨钼金相组织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小萍 高原 +2 位作者 李忠厚 苏永安 徐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8-81,共4页
对双层辉光离子渗钨钼的合金层中析出物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从理论及试验上指出其析出的原因。
关键词 双层辉光放电 离子 金相组织 渗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层铁基阴离子黏土去除水中钨
19
作者 孙伟浩 曹耀武 +1 位作者 郭清海 Georgii AChelnokov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9-135,共7页
文章通过快速沉淀继以超声处理和丙酮分散的方法制备了超薄层铁基阴离子黏土,并利用其实现了水溶液中钨酸根离子的高效去除,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01.01 mg/g。室温条件下,当钨的初始浓度小于36 mg/L时,去除率在99%以上。反应动力学和等温... 文章通过快速沉淀继以超声处理和丙酮分散的方法制备了超薄层铁基阴离子黏土,并利用其实现了水溶液中钨酸根离子的高效去除,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01.01 mg/g。室温条件下,当钨的初始浓度小于36 mg/L时,去除率在99%以上。反应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试验数据指示,超薄层铁基阴离子黏土去除水中的钨的速度受控于化学吸附过程,吸附方式则以层间离子交换为主,同时存在钨与层板上铁的络合。溶液中共存阴离子对除钨影响的顺序为Cl^(-)<HCO_(3)-<SO_(4)^(2-)<PO_(4)^(3-)。由于超薄层铁基阴离子黏土具有p H缓冲效应,其除钨能力在溶液初始p H变化较大的范围(2~11)内均保持稳定,仅在p H=12时对钨的吸附容量稍有降低。超薄层铁基阴离子黏土是去除水中钨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阴离子黏土 超薄层 丙酮 酸根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钨硅杂多阴离子二聚体的合成及其表征
20
作者 吴乃钧 王占文 方景礼 《南京化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5-29,共5页
合成了新型杂多阴离子二聚体K_(12)(SiMW_(11)O_(39))_2O·29H_2O(简写为(SiMW_(11))_2O,M=Fe~Ⅱ,Cr~Ⅱ,Al~Ⅲ),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及电子光谱等进行了表征。其中(SiCrW_(11))_2O及(SiAlW_(11))_2O未见文献报导。用XPS测定了M_(2p)... 合成了新型杂多阴离子二聚体K_(12)(SiMW_(11)O_(39))_2O·29H_2O(简写为(SiMW_(11))_2O,M=Fe~Ⅱ,Cr~Ⅱ,Al~Ⅲ),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及电子光谱等进行了表征。其中(SiCrW_(11))_2O及(SiAlW_(11))_2O未见文献报导。用XPS测定了M_(2p)的结合能,结果表明:与SiMW_(11)相比,(SiMW_(11))_2O中M_(2p)结合能偏低0.7~0.9ev,结合红外及紫外光谱,可以推测,二聚体中两个杂多阴离子以M-O-M桥氧相连。其中氧的2p轨道与M的3d轨道重叠形成了d-pπ键。二聚体(SiFeW_(11))_2O及(SiCrW_(11))_2O中Fe~Ⅱ,Cr~Ⅱ的有效磁矩比单体明显偏低,表明铁、铬桥氧键中两个金属原子M~Ⅱ的d电子通过桥氧发生了反磁性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杂多离子 二聚体 桥氧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