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包来呼都格地区晚三叠世钨成矿作用的精确厘定及其意义
1
作者 宋世伟 刘东晓 +4 位作者 潘少龙 刘敏 简伟 李玉鹏 姚连福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3-1940,共18页
肃北包来呼都格地区地表广泛出露钨矿化,包括本文首次报道的白钨矿化,以及红尖兵山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该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甘肃北山地区代表性的钨矿床之一,其成矿时代存在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争论。白钨矿化成因机制和... 肃北包来呼都格地区地表广泛出露钨矿化,包括本文首次报道的白钨矿化,以及红尖兵山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该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甘肃北山地区代表性的钨矿床之一,其成矿时代存在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争论。白钨矿化成因机制和红尖兵山黑钨矿床成矿时代的不明确,严重制约着对该地区钨成矿作用的全面认识、阻碍着该地区的钨矿找矿工作的科学部署、限制着对北山地区钨成矿规律的客观总结。本文通过黑钨矿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精确限定了红尖兵山钨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约215Ma);并结合晚三叠世北山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以及红尖兵山矿区及外围的成钨流体具有富F、低氧逸度的特征——发育与大量黄玉和(或)萤石、钾长石共生的黑钨矿或贫Mo白钨矿,推断包来呼都格地区的钨成矿作用与壳源高分异S型花岗岩相关的还原型钨矿床类似,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鉴于石英大脉型钨矿体在红尖兵山老矿区已大量出露,说明该矿化系统根部已经接近地表,在老矿区继续开展找矿勘探已意义不大。该地区钨矿找矿勘查应当围绕老矿区南部约800m处呈东西向展布长达10余千米的石英脉两侧进行,因为该石英脉内及附近多处发育有后期还原性成矿流体形成的贫钼白钨矿,且碳酸盐岩沿该石英脉具有稳定的出露。一方面,该东西向展布石英脉沿深大断裂出露、该断裂有利于晚三叠世成钨岩浆侵位和(或)成矿流体的迁移;另一方面,沿石英脉稳定分布的碳酸盐岩能提供大量的Ca^(2+),有利于热液流体中的WO_(4)^(2-)与Ca^(2+)结合,高效地沉淀白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成矿作用 包来呼都格 甘肃北山 成矿时代 找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钨锡成矿作用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53
2
作者 袁顺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6-749,共14页
南岭地区中生代多期次、大规模的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造就了全球最为重要的钨锡成矿带。本文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找矿突破,系统综述了南岭地区成岩成矿作用时空分布格局、成矿花岗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及... 南岭地区中生代多期次、大规模的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造就了全球最为重要的钨锡成矿带。本文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找矿突破,系统综述了南岭地区成岩成矿作用时空分布格局、成矿花岗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该区深部找矿方向,以期推动区域找矿勘查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时空分布格局 成矿花岗岩 锡矿床模型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夏雅岩体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长昊 林艳海 +1 位作者 于涛 樊炳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9-663,共15页
对夏雅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夏雅岩体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活动时限为晚白垩世—古近纪(73.6±0.8~60.6±1.6Ma),岩石普遍亏... 对夏雅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夏雅岩体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活动时限为晚白垩世—古近纪(73.6±0.8~60.6±1.6Ma),岩石普遍亏损Ba、Nb、Sr、P、Ti等元素,相对富集Rb、Th、U等元素,既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又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部分特征,属于I-A型过渡特征的高分异钙碱性花岗岩。花岗质岩浆晚期高分异演化形成的富F、B流体是该区域主要的含钨流体,钨成矿作用时限为晚白垩世—古近纪(73.6~60.6 Ma),岩体对外围的Pb、Zn、Ag等矿床的形成仅提供了热能,并未提供成矿物质。夏雅岩体的形成环境经历了碰撞环境向板内环境转变的过程,这种构造环境机制的转变与澜沧江岛弧、昌都微陆块的晚造山、同碰撞构造环境向陆内裂谷转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雅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 岩石成因 钨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印支期(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及相关的Nb-Ta-W成矿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恩农 谢磊 +3 位作者 王汝成 张文兰 陈琪 胡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6-395,共20页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基是一个多时代复式岩体,出露有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花岗岩相关有多个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大型W矿床,如牛塘界钨(锡)、界牌钨铜、云头界钨钼矿床等,另外越城岭的戈洞坪地区还发现了燕山期铌...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基是一个多时代复式岩体,出露有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花岗岩相关有多个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大型W矿床,如牛塘界钨(锡)、界牌钨铜、云头界钨钼矿床等,另外越城岭的戈洞坪地区还发现了燕山期铌钽成矿作用。豆乍山岩体位于苗儿山岩体中部,主要由二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在豆乍山钻孔样品中发现富含Nb-Ta-W氧化物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为进一步全面认识苗儿山-越城岭地区的多时代成矿信息,查明不同类型成矿过程,对钻孔内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开展了详细的研究。钻孔样品主要包含二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其中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穿插了主岩体。详细的矿物学工作显示(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中含有多样的稀有金属副矿物,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中有铌铁矿族矿物、铌铁金红石、锡石等氧化物,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则包含了复杂的Nb-Ta-W的氧化物矿物集合体,主要为铌铁矿族矿物、钨铌铁矿、骑田岭矿和黑钨矿等;另外还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发现一些富含白钨矿的电气石细脉。白云母花岗岩中岩浆锡石U-Pb定年结果为219±4 Ma,属于印支期成矿作用。结合岩相学观察结果和云母的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含电气石的白云母花岗岩中钨富集程度更明显,形成更多铌钽钨的氧化物,后期随着含B流体的进一步聚集,在白云母花岗岩晚期穿插的电气石细脉中形成了大量的W的独立矿物,黑钨矿和白钨矿。相对于二云母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全岩成分具有较高的Na和P含量和较低的K、Ti和Fe含量,较低的稀土总量,且四分组效应更明显,它们还含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Nb、Ta、W、Sn等(最高分别可达56×10-6、40×10-6、547×10-6和89×10-6)和较低的Nb/Ta和Zr/Hf比值(分别低至1.4和11.2)。这些全岩地球化学参数显示了(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更高的演化特征。通过与苗儿山-越城岭岩基中多个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对比,云头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具有与豆乍山(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相似的特征,推测该W矿床也可能具有Nb-Ta富集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钨成矿作用 岩浆演化 岩浆-热液过程 富硼流体 锡石U-Pb年龄 豆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佐民 刘晓阳 +9 位作者 王惠初 胡鹏 吴兴源 龚鹏辉 任军平 贺福清 孙凯 何胜飞 左立波 张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9-1173,共15页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卢旺达超群组成,少量新近纪火山岩,其中以卢旺达超群最为重要,从底至顶依次由四个群组成:基可勒群、平杜拉群、乔霍哈群和卢各支群。侵入岩主要形成于中-新元古代,以四期花岗岩为代表(G1~G4期),其中G4花岗岩与钨锡铌钽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岩浆作用与区内构造活动频繁有关,在元古代经历了四阶段挤压-伸展更替的构造岩浆演化。根据对已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次研究认为,岩浆作用更可能形成于"汇聚俯冲+板片拆沉(或弧后伸展)"的动力学背景,即俯冲汇聚大背景下的局部伸展体制。铌钽钨锡矿是卢旺达最为典型和最重要的矿种,主要受G4花岗岩和区域构造的控制,表现为伟晶岩型铌钽锡矿、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成岩成矿过程的先后关系总结为:G4花岗岩上涌侵位,形成于986~976Ma→分异演化形成伟晶岩和铌钽矿±锡矿,铌钽矿形成于975~962Ma→形成石英脉和锡矿,锡矿形成于951±18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旺达 基巴拉带 元古代 构造-岩浆演化 锡铌钽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油麻岭钨矿区成矿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6
作者 杨振 张文兰 +3 位作者 王汝成 陆建军 谢磊 车旭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72,共14页
油麻岭钨矿位于桂北苗儿山复式岩体最南缘,矿化类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白钨矿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本文对矿区成矿母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 油麻岭钨矿位于桂北苗儿山复式岩体最南缘,矿化类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白钨矿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本文对矿区成矿母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2~215Ma,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3.73%~78.68%)、富碱(ALK=6.99%~8.36%)、贫Ca(CaO=0.13%~0.96%)、贫Ti(TiO2=0.05%~0.27%)、弱过铝-强过铝质(ACNK=1.03~1.28)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偏低(∑REE=61.39×10-6~161.22×10-6),富集Rb和Cs大离子亲石元素及Th,U,Ta等高场强元素,富成矿元素W(平均含量6.55×10-6),贫Ba和Sr,强烈的Eu亏损(δEu=0.04~0.20)。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母岩与南岭地区典型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相似。该岩体具备为钨矿的形成提供物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麻岭 印支期花岗岩 钨成矿作用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涛发 聂利青 +2 位作者 王世伟 汪方跃 张千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92-3608,共17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钨成矿作用 长江中下游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大湖塘矿床的含铌钽与含钨花岗岩成岩成矿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莹 谢磊 +4 位作者 王汝成 胡欢 车旭东 田恩农 向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20-2137,共18页
大湖塘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北部三县(武宁、修水、靖安)交界处,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钨矿床,与燕山期含钨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该区还存在含铌钽花岗斑岩,利用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的结构和主微量元素成分、以... 大湖塘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北部三县(武宁、修水、靖安)交界处,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钨矿床,与燕山期含钨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该区还存在含铌钽花岗斑岩,利用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的结构和主微量元素成分、以及锆石和铌铁矿族矿物U-Pb同位素年代学,对比含铌钽花岗斑岩和含钨似斑状花岗岩成岩成矿特征,以探讨两类不同成矿花岗岩的成因及成矿联系。研究得出:!含铌钽花岗斑岩的U-Pb LA-ICP-MS锆石和铌铁矿族矿物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46±2Ma和144±5Ma,与含钨似斑状花岗岩的成岩成矿年龄(150~140Ma)接近;(2)含铌钽花岗斑岩全岩的Nb/Ta和Zr/Hf比值分别为1.7和13,云母为含锂白云母,Li_2O和F含量最高可达2.1%和3.8%,K_2O/Rb_2O比值24,而含钨似斑状花岗岩中具有相对较高的Nb/Ta(~4.8)和Zr/Hf(~30)比值,云母也以白云母为主,含有0.32%Li_2O和1.5%F,K_2O/Rb_2O比值88,表明含铌钽花岗斑岩的演化程度比含钨似斑状花岗岩更高;(3)两类花岗岩中的成矿指示性矿物有明显差异,含铌钽花岗斑岩中包括具有岩浆成因特征的铌铁矿族矿物、钨铌锰矿、锡锰钽矿、含铌钽黑钨矿、含铌钽金红石和富集稀有金属元素的含锂白云母;而含钨似斑状花岗岩中主要体现为热液期形成的黑钨矿、白钨矿、金红石和锡石。本次研究认为,含铌钽花岗斑岩的原始岩浆中富含铌钽钨等元素,高挥发组分和岩浆流体的作用有利于岩浆期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发生;而含钨似斑状花岗岩中钨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作用的后期,与后期流体作用相关性更大,这些信息也验证了大湖塘矿床发生了多期多阶段钨锡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成矿作用 钨成矿作用 花岗岩 岩浆热液过程 大湖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关县都龙花石头矿区钨锡矿化特征与成矿远景 被引量:4
9
作者 叶勤富 张所清 +2 位作者 刘云峰 杨飞祥 陶志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5,共9页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滇东南—桂西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石头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南侧,老君山燕山两期花岗岩均有出露,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点)众多,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化、接...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滇东南—桂西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石头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南侧,老君山燕山两期花岗岩均有出露,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点)众多,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化、接触蚀变带铜钨锡矿化、强硅化带中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等。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其次包括硅化、钾长石-高岭土化和黄铁矿化等。结合近期地质勘探所揭露的新信息,本文对该区锡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老君山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以第2期为主)密切,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特别是第2期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对成矿作用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其中,2期岩体接触带、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是有利成矿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石头矿区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燕山晚期花岗岩 老君山成矿 花石头矿区 云南都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达克岩来自高压背景——一个科学的、可靠的、有预见性的科学发现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旗 焦守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75-1683,共9页
国内对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含义认识不同,已经争论20年了。虽然不同见解争论激烈,但是,笔者经过20年不懈的研究指出:埃达克岩的确与高压背景有关并可上升为理论了。虽然关于埃达克岩的形成和演化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虽然埃达克岩仍存... 国内对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含义认识不同,已经争论20年了。虽然不同见解争论激烈,但是,笔者经过20年不懈的研究指出:埃达克岩的确与高压背景有关并可上升为理论了。虽然关于埃达克岩的形成和演化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虽然埃达克岩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止埃达克理论的逐渐形成和完善。"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压背景"已经可以被证明是一个近似正确的理论。笔者强调指出,埃达克岩的高锶低钇特点不能用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解释,只能用残留相理论解释,说明埃达克岩与榴辉岩(是榴辉岩,不是石榴石)处于平衡。埃达克理论之所以能够称为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本文提出埃达克理论的三个预言是:(1)埃达克岩不与南岭型花岗岩共生;(2)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原和山脉;(3)埃达克岩与金铜成矿作用有关。笔者欢迎全球科学家对上述三个预言进行检验。文中还重新提出了"中国东部高原"问题,指出国内外已经消失的高原和山脉肯定不少。但如何恢复它们、识别它们?国外没有现成的实例、方法和思路。而"中国东部高原"的提出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这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还建议根据埃达克理论部署区域性和战略性找矿工作,开展全球、全国的中酸性岩大普查,重点查明埃达克岩和南岭型花岗岩的时代和分布,划分地壳加厚和地壳减薄的区域,在埃达克岩发育区部署金铜找矿工作,在南岭型花岗岩发育区开展钨锡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埃达克理论 高压 科学的预见性 金铜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 中国东部高原 花岗岩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花山岩体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蔡永丰 麻艺超 +4 位作者 周云 苏小倩 冯佐海 马莲花 胡荣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0-956,共17页
中生代时期华南地区发育几乎同时期的强烈花岗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为阐明两者的联系,本文以桂东北花山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成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岩成矿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花山岩体... 中生代时期华南地区发育几乎同时期的强烈花岗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为阐明两者的联系,本文以桂东北花山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成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岩成矿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花山岩体黑云母的含铁指数为0. 68~0. 80,属于铁叶云母,具有低的氧逸度;长石的端元组分主要为Ab,Or和An组分含量较低,斜长石主要为奥长石。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花山岩体形成于162±1Ma,为中侏罗纪晚期,与区域上钨锡成矿时代一致。花山岩体具有高硅富碱、贫CaO、MgO、Sr、Ba等特征,其FeOT/MgO和Ga/Al比值较高,同时富含Sn、Rb、Y、Zr、Nb和REE(除Eu外),表现出与A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上述数据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花山地区花岗岩的侵位时代主要为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期次,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三个期次,其形成可能与岩石圈的拉张减薄有关;本区花岗岩低氧逸度、较高含铁指数及成岩温度等特征均有利于W-Sn矿床的形成,是本区钨锡矿床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矿物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成矿作用 花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