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贯通式中低速磁浮一体轨道梁钢-混结合部试验研究
1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5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较高富裕量;竖向荷载主要通过钢板承压作用传递至混凝土梁体,焊钉对竖向荷载的传递作用较小;设计参数分析表明,适量提高钢连接件钢板厚度有利于竖向荷载的平顺传递。研究结果可以为梁轨一体轨道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梁 梁轨一体轨道梁 钢-混结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桥钢-混结合部的应用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邢昕 冯克岩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第7期126-128,13,共3页
混合梁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在纵向通过连接件、承压板、预应力筋或锚杆等结合在一起。由于钢和混凝土刚度相差大,钢-混凝土结合部设计不当容易造成刚度过渡不平顺、局部应力集中等问题。收集整理国内外混合梁桥钢... 混合梁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在纵向通过连接件、承压板、预应力筋或锚杆等结合在一起。由于钢和混凝土刚度相差大,钢-混凝土结合部设计不当容易造成刚度过渡不平顺、局部应力集中等问题。收集整理国内外混合梁桥钢-混凝土结合部设计成果,并较系统地介绍钢-混凝土结合部的构造形式及其在桥梁结构中应用的新进展,以及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合梁 钢-混结合部 连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长江公路大桥主拱钢-混结合部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奇芬 叶文海 《现代交通技术》 2017年第5期30-33,共4页
基于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混凝土拱座与钢箱拱结合部为受压构件的特点,采用改进的承压板方式进行连接设计,阐述了结合部的设计思路及局部设计细节,确保结构安全可行;通过钢-混结合部的有限元计算,对各个构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结... 基于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混凝土拱座与钢箱拱结合部为受压构件的特点,采用改进的承压板方式进行连接设计,阐述了结合部的设计思路及局部设计细节,确保结构安全可行;通过钢-混结合部的有限元计算,对各个构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结合部进行了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混结合部 有限元分析 承压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肋节间钢-混结合部接头剪力钉剪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 王波 王亚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89,共6页
为准确且简便地计算拱肋节间钢-混结合部接头剪力钉剪力,以某特大跨度拱桥为背景进行研究。针对该桥拱肋E_(20)-E_(21)节间下弦杆的钢-混结合部接头(设前承压板),基于钢材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的微分方程,考虑合适的边界条件,推导轴力... 为准确且简便地计算拱肋节间钢-混结合部接头剪力钉剪力,以某特大跨度拱桥为背景进行研究。针对该桥拱肋E_(20)-E_(21)节间下弦杆的钢-混结合部接头(设前承压板),基于钢材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的微分方程,考虑合适的边界条件,推导轴力从钢结构段传递给钢-混结合段时剪力钉剪力的理论求解方法,并进行数值模拟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钢-混结合部接头中多排多列剪力钉的受力规律表现较大差异性,侧面剪力钉传递总剪力的70%;当不设承压板时,理论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最大剪力分别为244 kN和234 kN;当设承压板时,剪力钉最大剪力出现位置远离承压板,有限元计算的最大剪力为51 kN,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拱肋节间 钢-混结合部接头 剪力钉 剪力 理论计算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部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守峰 方诗圣 郝笛笛 《工程与建设》 2022年第5期1398-1403,共6页
为研究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机理和变形特性,依托某混合梁大跨斜拉桥工程,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混结合部细化三维模型,通过位移边界结合刚性面域加载技术,对四组关键工况下的结合部受力变形进行计算分析。计算... 为研究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机理和变形特性,依托某混合梁大跨斜拉桥工程,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混结合部细化三维模型,通过位移边界结合刚性面域加载技术,对四组关键工况下的结合部受力变形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的多组不同工况下,此类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部能够良好传递主梁内力,模型钢梁过渡段、结合段和混凝土过渡段传力顺畅,沿纵桥向结构各部位应力变化匀顺,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设计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合梁 钢-混结合部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非对称V形钢塔-混凝土基座结合部传力机理分析
6
作者 肖逸鹏 周朝阳 +2 位作者 何畅 陈世杰 刘一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缓解塔柱到基座的刚度陡变,提出了在钢塔底部箱形截面内设置U形加劲肋的局部构造优化方式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混凝土承台、基座、钢锚箱及钢塔临底区域的应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塔底-承压板连接处应力以及箱内焊缝缺陷的影响,... 为缓解塔柱到基座的刚度陡变,提出了在钢塔底部箱形截面内设置U形加劲肋的局部构造优化方式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混凝土承台、基座、钢锚箱及钢塔临底区域的应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塔底-承压板连接处应力以及箱内焊缝缺陷的影响,研究了承压板与混凝土基座之间的界面应力,探讨了各部件对结合部内力传递的贡献。结果表明:在钢塔底部箱内设置U形加劲肋可有效降低钢塔底部应力峰值,在典型最不利荷载组合下,钢-混结合部各部分应力均未超限;在最小轴力和最大弯矩工况下,柱底壁板、肋板与承压板之间焊缝沿线以受压为主,且满足焊缝强度要求;当柱底箱内焊接存在质量缺陷时,附近壁板和承压板应力增加,但肋板与承压板连接处仍能传递部分压力;两种工况下承压板与混凝土基座之间均无脱开风险;塔底竖向压力主要依靠承压板直接传给混凝土,而剪力大多通过锚箱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混结合部 有限元分析 界面应力 传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V形钢塔-混凝土基座结合构造方式比选 被引量:2
7
作者 肖逸鹏 周朝阳 +3 位作者 何畅 孙秀贵 胡迎新 王兴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7-1057,共11页
某人行景观桥为空间异型钢塔斜拉桥,主塔中2根箱型钢柱在四棱台混凝土基座上方交汇呈非对称V形,钢柱轴线与其底端钢-混连接面不垂直,基座尺寸严格受制于河道防洪要求,使塔根-基座结合部构造方式设计具有挑战性。按照造价相当的标准初步... 某人行景观桥为空间异型钢塔斜拉桥,主塔中2根箱型钢柱在四棱台混凝土基座上方交汇呈非对称V形,钢柱轴线与其底端钢-混连接面不垂直,基座尺寸严格受制于河道防洪要求,使塔根-基座结合部构造方式设计具有挑战性。按照造价相当的标准初步拟定3种结合方案,采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塔底支座反力中平面内外弯矩绝对值相加最大的组合进行模拟计算及其结果比较和对标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承压-传剪组合式结合部可以大幅度减小桥塔根部、基座及其中锚箱的应力,使其合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就塔根最大位移和应力幅而言,均为传剪式最大、组合式最小。组合式方案中承压板厚度较承压式减小1/3,应力虽有上升却未超限,材料利用率提高。承压式、特别是传剪式构造方案中,混凝土基座最大主拉应力远超规范限值,无法满足抗裂要求。传剪式方案中锚箱钢板Mises应力也超限22%,且与其竖向压应力和混凝土主拉应力的最大值处于同一位置。传剪式方案不适用的原因是,锚箱中侧面竖板间距太小,矩形板与柱壁连接屈从于不利构造特点,形成大转折。无论应力大小还是变形控制,组合式方案都值得优先选择。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本工程,对类似工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斜拉桥 钢-混结合部 结构连接 构造方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梁轨一体轨道梁钢混接头试验研究
8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7-876,共10页
针对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建筑高度较大、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孔钢板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并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首先,介绍了梁轨一体轨道梁工程背景以及钢-混结... 针对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建筑高度较大、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孔钢板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并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首先,介绍了梁轨一体轨道梁工程背景以及钢-混结合部的结构特征;其次,设计了钢-混结合部静载模型试验,测试F轨、钢连接件和混凝土等构件在各级荷载下的应力和位移;最后,建立了钢-混结合部实体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了钢-混结合部的受力性能、传力机理以及设计参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1.50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连接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荷载继续增大时,F轨的荷载-应力曲线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5.47倍设计荷载下,混凝土梁体发生开裂破坏.2)F轨内外磁极位移均较小,钢-混结合部刚度较大;F轨内外磁极位移差在设计荷载下满足设计限值;1.58倍设计荷载下内外磁极位移差达到0.54 mm,开始超过位移差限值;表明钢混结合部刚度的富裕量小于强度,钢连接件应以刚度控制设计.3)在正常运营状态,磁浮列车荷载主要由钢连件的钢板承压传递,焊钉与开孔钢板传力比例较小;钢连接件中开孔直径、贯穿钢筋直径对传力影响较小,钢连接件腹板厚度增加使得钢混结合部处传力更加平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梁 梁轨一体轨道梁 钢-混结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山大桥通航孔桥钢箱梁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磊 王昌将 +1 位作者 陈向阳 白雨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鱼山大桥通航孔桥为(70+140+180+260+180+140+70) m的钢-混凝土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该桥主梁主跨中部85 m采用钢箱梁,其余位置采用混凝土箱梁,两者之间通过5 m的钢-混结合段连接。主梁除墩顶块外,均采用节段预制拼装工艺。为保证预制混... 鱼山大桥通航孔桥为(70+140+180+260+180+140+70) m的钢-混凝土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该桥主梁主跨中部85 m采用钢箱梁,其余位置采用混凝土箱梁,两者之间通过5 m的钢-混结合段连接。主梁除墩顶块外,均采用节段预制拼装工艺。为保证预制混凝土梁节段与钢箱梁节段的高精度、高可靠性连接,该桥钢-混结合部采用部分截面连接承压传剪式结构,钢箱梁采用有格室的后承压板形式,并在钢-混结合段与混凝土梁的交接位置设置90 cm湿接缝作为悬臂拼装施工调整空间。为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采用厚边U肋技术,对U肋边缘进行局部加厚,在材料用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将U肋与桥面板连接处70 MPa疲劳细节的等效加载次数提高到常规U肋的1.63倍。为提高钢桥面铺装的耐久性,该桥采用极限拉伸应变≥2%的高韧性混凝土+沥青的铺装方案,实现了钢桥面与铺装的协调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合梁 节段预制拼装 钢-混结合部 正交异性桥面板 厚边U肋 高韧性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