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混组合桥面混凝土层横向受力的弹性地基梁比拟模型
1
作者 叶华文 何建希 +2 位作者 潘威洲 周渝 邓雪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109,共9页
钢-混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多由工程经验确定,针对因缺乏明确的受力机制分析而容易导致其结构开裂或不经济的问题,根据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构造特点,将混凝土铺装层横桥向受力比拟为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建立了轮载下... 钢-混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多由工程经验确定,针对因缺乏明确的受力机制分析而容易导致其结构开裂或不经济的问题,根据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构造特点,将混凝土铺装层横桥向受力比拟为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建立了轮载下混凝土层横桥向效应的理论分析模型,推导了混凝土层横桥向弹性变形、受力和有效作用范围的解析式。以实际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构造为原型,设计和实施了足尺模型静载试验,还进行了空间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弹性地基梁比拟模型的合理性。因横隔板和刚性混凝土层约束,偏载下U肋扭转变形可忽略不计;轮载横桥向有效作用范围不超过5个U肋中心距。基于有限元的参数分析表明:栓钉布置和横隔板对混凝土层横桥向受力影响很显著。在所提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内,提出的横桥向受力计算公式适用于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桥面 轮载作用 弹性地基梁 凝土铺装层 横向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LSTM混合模型的钢-混组合桥面系空间温度场及温度效应实时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扬 向胜涛 王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7-70,78,共15页
考虑到传统健康监测系统与有限元方法的不足,为实现钢-混组合桥面系温度及温度效应的实时评估及预测,提出基于多层前馈--长短期记忆(BP-LSTM)混合模型的实时评估及预测方法。研究过程中,以某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其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并利... 考虑到传统健康监测系统与有限元方法的不足,为实现钢-混组合桥面系温度及温度效应的实时评估及预测,提出基于多层前馈--长短期记忆(BP-LSTM)混合模型的实时评估及预测方法。研究过程中,以某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其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并利用有限元法热力耦合分析扩充数据,构建包含"结构特征、时间特征、环境特征--温度、温度效应"映射的样本库,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有限元计算的准确性;设计BP-LSTM混合模型结构,对LSTM网络以考虑时间权重的均方误差(MSE)损失函数加以改进,读入样本库数据进行训练、验证、测试,从而获得输出精度较高的混合模型;最后,分别给出利用BP-LSTM混合模型进行温度及温度效应实时评估与预测的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气象数据的结构温度场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一致,"结构特征、时间特征、环境特征--温度、温度效应"映射具有高度非线性,单独BP网络或LSTM网络效果不佳,而BP-LSTM混合模型精度较高;根据本文提出的实时评估及预测方法,混合模型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决定系数最低为0.930,最高为0.993,精度较高,可用于钢-混组合桥面系空间温度场及温度效应实时评估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混组合桥面 BP LSTM 温度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正交异性板组合桥面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田启贤 高立强 周尚猛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8,共6页
针对柔性铺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存在的钢板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极易损坏的问题,提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正交异性板组合桥面体系。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为背景,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该组合桥面体系正交异性板相对于柔性铺装正交异... 针对柔性铺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存在的钢板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极易损坏的问题,提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正交异性板组合桥面体系。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为背景,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该组合桥面体系正交异性板相对于柔性铺装正交异性板受力性能的改善情况,并通过单U肋2跨连续梁足尺模型试验对UHPC层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桥面后正交异性板各构造细节的应力大幅下降,其中面板应力降幅最大,加劲肋次之,横隔板最小;采用UHPC-钢正交异性板组合桥面体系后正交异性板主要构造细节最不利热点应力幅降至常幅疲劳极限以下,理论上具有无限疲劳寿命;模型试验显示在实桥最不利应力作用下,UHPC层未发现可见裂纹,当名义应力达到18.79 MPa时在模型中支撑板顶部UHPC上发现0.05mm宽的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桥面 钢-混组合桥面 受力性能 疲劳开裂 有限元法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UHPC组合桥面板试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赵秋 陈平 +1 位作者 陈宝春 陈孔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9,共6页
针对钢-UHPC组合桥面板使用传统机械剪力连接件的不足,提出一种装配式钢-UHPC组合桥面板。为给该装配式组合桥面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以国内某大跨度扁平钢箱梁桥为依托,将该桥钢桥面板改为装配式钢-UHPC组合桥面板进行试设计,并采用... 针对钢-UHPC组合桥面板使用传统机械剪力连接件的不足,提出一种装配式钢-UHPC组合桥面板。为给该装配式组合桥面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以国内某大跨度扁平钢箱梁桥为依托,将该桥钢桥面板改为装配式钢-UHPC组合桥面板进行试设计,并采用ANSYS建立主梁节段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试设计的装配式组合桥面板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组合桥面板中,UHPC层的横桥向拉应力和粘结层的横桥向剪应力是结构计算的控制指标;在装配式组合桥面板结构中,UHPC层受到的最大拉应力为10.87 MPa,粘结层受到的最大剪应力为0.97 MPa,材料均能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装配式组合桥面板的钢面板最不利构造细节的最大应力幅仅为纯钢桥面板的1/5,说明装配式组合桥面板结构可满足实际桥梁需求且可有效地避免纯钢桥面疲劳开裂等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桥面 装配式结构 超高性能凝土 试设计 受力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gradient-induced thermal stress for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 in suspension bridges 被引量:7
5
作者 WANG Da DENG Yang +1 位作者 LIU Yong-ming LIU 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85-195,共11页
A3D finite element model(FEM)with realistic field measurement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stress variation in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 system.First,a brief lit... A3D finite element model(FEM)with realistic field measurement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stress variation in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 system.First,a brief literaturereview indicates that traditional thermal stress calculation in suspension bridges is based on the2D plane structure with simplified temperature profiles on bridges.Thus,a3D FEM is proposed for accurate stress analysis.The focus is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full field arbitrary temperature profile for the stress analysis.Following this,the effect of realistic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n the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d an example using field measurements of Aizhai Bridge is integrated with the proposed3D FEM model.Parametric studi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therm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bridge structure.Next,the discuss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nd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in the standard is given.The calculation difference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structure are shown in detail.Finally,som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bridge analysis and design are given based on the proposed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sion bridg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 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rmal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