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合杭高铁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欣然 左家强 万明 《中国铁路》 2020年第6期82-87,共6页
商合杭高铁跨越茨谷河采用5×50 m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该型梁应用于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属我国首次。在静力计算方面,主要对活载动力系数、计算模型及内力放大系数、混凝土桥面板及钢梁有效宽度、负弯矩区处理等进行分析;... 商合杭高铁跨越茨谷河采用5×50 m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该型梁应用于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属我国首次。在静力计算方面,主要对活载动力系数、计算模型及内力放大系数、混凝土桥面板及钢梁有效宽度、负弯矩区处理等进行分析;在动力性能方面,通过对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各项指标进行把控,保证了5×50 m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具有良好的静动力性能,可为类似结构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合杭高铁 高速铁路 古城特大桥 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运专线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施工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余刚 陈少怀 周迎选 《铁道标准设计》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新建铁路西安南京线合肥至南京工程襄滁河特大桥采用双线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直线)跨越滁河,其跨度组合为32 m+40 m+32 m,主跨为40 m跨滁河主河道。介绍该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中所采用的分段膺架拼装及滑板式液压顶推法技术要点。
关键词 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 分段膺架拼装 滑板式液压顶推装置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连接件优化设计
3
作者 张吉仁 刘孟靓 +3 位作者 李金频 封周权 卜建清 王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5,135,共8页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开裂问题较为突出,采用S型抗拔不抗剪连接件(URSPC)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板拉应力,但同时会产生零弯矩界面处混凝土拉应力与普通栓钉应力集中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内S型URSPC的设计方案,首先...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开裂问题较为突出,采用S型抗拔不抗剪连接件(URSPC)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板拉应力,但同时会产生零弯矩界面处混凝土拉应力与普通栓钉应力集中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内S型URSPC的设计方案,首先研究一种用于S型URSPC的简化模拟方法,进一步提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非线性快速建模方法。其次,以某三跨连续梁为研究对象,采用S型URSPC的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组合连续梁模型的混凝土拉应力和普通栓钉应力等力学性能。最后,提出一种“抗剪过渡段”的概念,并以过渡段长度(L_(st))为参数,对比分析L_(st)为0.36、0.24和0.12倍负弯矩区长度(L_(s))等3种不同抗剪过渡段布置方案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型URSPC连接件将导致零弯矩界面附近的普通栓钉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其Mises应力值显著高于周围栓钉应力水平,且混凝土拉应力由支座截面向跨中区域呈递减趋势,但在零弯矩界面附近又局部异常增大。增设“抗剪过渡段”可缓解零弯矩界面处的普通栓钉应力集中现象,并能够解决混凝土拉应力集中现象。3种方案均可有效降低普通栓钉的Mises应力,降低幅度最大可达34.2%。增设过渡段后零弯矩界面混凝土拉应力应力集中现象消失,拉应力下降明显,最高可达40.88%。综合不同方案的效果,以0.24L_(s)方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混凝土组合连续 负弯矩区 抗拔不抗剪连接件 抗剪过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混合连接预制装配式梁-柱子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光伟 刘中存 +6 位作者 黄华 冯德成 张海林 潘贤林 刘玮 刘彦生 钱凯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1,共12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混合连接(HSCC)预制装配式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1/2缩尺梁-柱子结构试件,包括1个现浇钢筋混凝土试件和2个带HSCC的预制混凝土(PC)试件,并进行拟静力Pushdown试验;基于ANSYS/LS-DYNA进行有限元模拟... 为研究钢-混凝土混合连接(HSCC)预制装配式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1/2缩尺梁-柱子结构试件,包括1个现浇钢筋混凝土试件和2个带HSCC的预制混凝土(PC)试件,并进行拟静力Pushdown试验;基于ANSYS/LS-DYNA进行有限元模拟与参数分析,进一步研究连接参数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现浇试件破坏由梁受拉钢筋断裂主导;PC试件破坏主要由边柱-梁端连接处的螺栓受剪断裂或滑牙控制;平齐端板混合连接(HSCC-FEP)试件的初始峰值荷载最高,但因螺栓滑牙导致悬链线机制未充分发展;顶底腹板角钢连接(HSCC-TSWA)试件通过顶底腹板角钢和螺栓的抗剪作用显著提升了抗拉承载力,可以有效发展悬链线机制,获得更高的极限承载力;提高螺杆强度会改变破坏模式,使破坏模式从螺栓剪断转变为梁纵筋断裂,显著增强子结构的变形能力,促进悬链线机制发展;减小跨高比有利于小变形阶段压拱机制的发展,但会显著降低结构的延性;预紧力为额定扭矩时结构的变形能力最优,过大的预紧力会抑制结构的变形能力,不利于悬链线机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混合连接 装配式结构 Pushdown方法 有限元分析 连续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组合体系桥梁关键参数研究
5
作者 孙伟良 李金凯 +1 位作者 孙立鹏 景铁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2-80,共9页
为明确高速铁路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组合体系桥梁结构关键参数对其力学性能和工程经济性的影响规律,以新建平顶山至漯河至周口高速铁路漯商特大桥为依托工程,采用有限元法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边中跨比、矢跨比和拱-梁刚度... 为明确高速铁路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组合体系桥梁结构关键参数对其力学性能和工程经济性的影响规律,以新建平顶山至漯河至周口高速铁路漯商特大桥为依托工程,采用有限元法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边中跨比、矢跨比和拱-梁刚度比对桥梁结构内力、变形、支座反力及工程量的影响规律,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边中跨比对拱脚和拱顶弯矩影响显著,当边中跨比从0.3增加到0.6时,拱脚负弯矩减少32.6%,但超过0.6后主梁边跨的竖向变形显著增大67.4%;矢跨比对主梁受力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拱肋弯矩分布,当矢跨比为1/5时,较1/7时拱顶正弯矩降低93.4%,支反力系数达到最低,结构整体受力最合理;拱梁刚度比对结构受力和工程量影响最大,当刚度比大于1∶22时结构内力显著增大,小于1∶45时主梁变形迅速增加;拱梁刚度比对桥梁工程量的敏感性最高,占总影响的62.5%。因此,为兼顾结构性能和经济性,推荐边中跨比取0.4~0.6、矢跨比取1/5、拱梁刚度比取1∶45~1∶22,且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拱梁刚度比以降低工程造价。以漯商特大桥实际工程条件(边中跨比0.54)为背景,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拱梁刚度比1∶35、矢跨比1/5,此方案工程量最低,经济效益最佳,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连续-拱组合体系 参数优化 混凝土 边中跨比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合建(60+100+60)m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设计
6
作者 王蒙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上层采用钢弦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下层采用密横梁体系的肋板式混凝土梁,结构刚度大,施工灵活多变,在双层桥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与温瑞快速路共线段跨温瑞塘河特大桥主桥为(60+100+60) m... 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上层采用钢弦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下层采用密横梁体系的肋板式混凝土梁,结构刚度大,施工灵活多变,在双层桥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与温瑞快速路共线段跨温瑞塘河特大桥主桥为(60+100+60) m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采用节段预制+早强超高性能混凝土湿接缝拼接技术施工,是目前首座公铁合建的结构类型桥梁。介绍该桥的工程概况、结构设计、整体受力情况、钢混节点局部受力情况及施工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结构整体受力满足要求,刚度较大,挠跨比为1/7 634,最大梁端转角为0.387‰rad;(2)钢混节点局部受力合理,应力集中效应不明显;(3)采用预制悬拼法施工,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可为后续双层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建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合建双层桥 -混凝土组合连续 结构设计 湿接缝拼接 节段预制拼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韩强 王佳畅 +1 位作者 张轩 张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的力学性能,文中基于某相关节点的循环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精细化三维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后续通过构造措施在试验试件基础上设计了多组“强构件、弱节点”式节...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的力学性能,文中基于某相关节点的循环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精细化三维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后续通过构造措施在试验试件基础上设计了多组“强构件、弱节点”式节点模型,对比分析了桁架梁倾斜角、结构柱轴压比、钢管柱宽厚比对节点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发生核心区破坏时,破坏部位主要为下弦杆范围内的节点域及桁架梁端部。桁架梁倾斜角对节点域力学性能及破坏状态影响较小。结构柱轴压比较大时,节点域抗剪承载力及延性系数下降明显,建议结构柱轴压比不宜大于0.3。钢管柱宽厚比为敏感参数,随着钢管柱宽厚比的减小,节点域的抗剪承载力、初始刚度及延性系数均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桁架复杂节点 有限元分析 抗剪承载力 初始刚度 结构柱轴压比 管柱宽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建兵 单加一 +1 位作者 陈雨薇 翟慕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6,共9页
研究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找到结构内力传递规律,为该类桥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混合段模型,进行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构造参数对剪力件受力影响的... 研究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找到结构内力传递规律,为该类桥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混合段模型,进行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构造参数对剪力件受力影响的研究。结构整体受压局部受拉,纵向应力在锚固横隔板及承压板附近发生突变,横向应力由桥梁中心处向锚固腹板处逐渐减小;结合段内31.73%的轴力直接传递至混凝土,68.27%的轴力通过承压板传递至钢格室内各纵向板件,轴力传力比为21.64%;剪力件应力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规律。钢混结合段结构连接能力强,传力效果好,混合段结构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宽幅混合 -结合 剪力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组合桥面混凝土层横向受力的弹性地基梁比拟模型
9
作者 叶华文 何建希 +2 位作者 潘威洲 周渝 邓雪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109,共9页
钢-混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多由工程经验确定,针对因缺乏明确的受力机制分析而容易导致其结构开裂或不经济的问题,根据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构造特点,将混凝土铺装层横桥向受力比拟为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建立了轮载下... 钢-混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多由工程经验确定,针对因缺乏明确的受力机制分析而容易导致其结构开裂或不经济的问题,根据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构造特点,将混凝土铺装层横桥向受力比拟为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建立了轮载下混凝土层横桥向效应的理论分析模型,推导了混凝土层横桥向弹性变形、受力和有效作用范围的解析式。以实际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构造为原型,设计和实施了足尺模型静载试验,还进行了空间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弹性地基梁比拟模型的合理性。因横隔板和刚性混凝土层约束,偏载下U肋扭转变形可忽略不计;轮载横桥向有效作用范围不超过5个U肋中心距。基于有限元的参数分析表明:栓钉布置和横隔板对混凝土层横桥向受力影响很显著。在所提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内,提出的横桥向受力计算公式适用于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组合桥面 轮载作用 弹性地基 混凝土铺装层 横向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轨耦合的混凝土强度对跨座式单轨钢-混轨道梁工作性能影响探究
10
作者 申彦利 吕怀洋 韩建棒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评定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C40、C50、C60、C70、C80)在车轨耦合作用下,对钢-混组合轨道梁、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拟通过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车轨动力响应,探究车... 为评定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C40、C50、C60、C70、C80)在车轨耦合作用下,对钢-混组合轨道梁、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拟通过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车轨动力响应,探究车轨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轨道梁横向挠度几乎无影响;竖向挠度随混凝土等级的增大而减小。在低速运行时,混凝土等级对轨道梁和车体振动加速度影响较小;在高速运行时,混凝土等级对轨道梁和车体振动加速度影响显著,且轨道梁竖向振动加速度与混凝土等级呈正相关,车体振动加速度与混凝土等级呈负相关,该研究对工程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强度等级 新型跨座式单轨交通 -混组合轨道 车轨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珊瑚混凝土单向板受弯性能研究
11
作者 梁莹 覃伟恒 +1 位作者 陈宗平 李志彬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3-1716,共14页
兼顾钢筋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优势,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可与珊瑚混凝土结合,在远海岛屿的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研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珊瑚混凝土单向板的受弯力学性能,以钢筋类型、纵筋配筋率和混凝土类型为变化参数,... 兼顾钢筋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优势,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可与珊瑚混凝土结合,在远海岛屿的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研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珊瑚混凝土单向板的受弯力学性能,以钢筋类型、纵筋配筋率和混凝土类型为变化参数,对6块单向板试件进行静力单调受弯试验,观察了单向板的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受力全过程的弯矩-挠度曲线和材料应变分布,分析了变化参数对单向板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CB试件的破坏模式与普通钢筋试件相似,属于正截面弯曲破坏,在混凝土开裂后具有更强的抗弯刚度,裂缝发展得到有效限制,与普通钢筋试件相比,极限弯矩提升了8.4%,但延性降低了12.7%;SFCB试件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随配筋率减小而降低,但延性有所提升,最大提升幅度为71.2%;珊瑚骨料的表面多孔、微泵效应和脆性等特征导致SFCB珊瑚混凝土板试件的承载能力较高,变形能力较差,但其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板试件相似;最后基于平截面假定,推导出SFCB混凝土单向板的极限弯矩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复合筋 珊瑚混凝土 单向板 受弯性能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
12
作者 何知明 李英铭 +1 位作者 张莹 施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6,150,共9页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结合段结构优化前后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在最大正、负弯矩工况下应力沿纵向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原结合段前承压板传力作用并不显著;除部分应力集中点外,优化前后结合段应力差异并不显著,均小于17%。两种工况下,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均以承压板的直接承压为主要传力路径(R1),传递62.72%~66.65%钢梁轴力至混凝土;原结合段顶底板及腹板通过剪力钉传力(R2)、PBL钢板及PBL剪力键传力(R3)分别传递19.79%/22.54%、13.56%/12.68%的钢梁轴力,传力相对均匀;优化后结合段通过R3路径仅传递6%左右钢梁轴力至混凝土,R2路径传力比显著高于R3路径。优化后结合段在保证合理受力的条件下缩减了结合段的长度,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合斜拉桥 -结合 构造优化 有限元分析 受力特性 传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钢-混凝土结合梁桥负弯矩区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邢佶慧 陈爱国 杨庆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6-979,共4页
北京地铁5号线立水桥-立水桥北站段第2联结合梁桥首次综合施加强迫位移、预加静荷载和张拉高强钢筋三种方法对负弯矩区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施工工序复杂.为判别该施工方法能否有效控制裂缝开展,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分别采用ANSYS数值模... 北京地铁5号线立水桥-立水桥北站段第2联结合梁桥首次综合施加强迫位移、预加静荷载和张拉高强钢筋三种方法对负弯矩区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施工工序复杂.为判别该施工方法能否有效控制裂缝开展,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分别采用ANSYS数值模拟和施工监测手段对其各施工阶段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现有通用有限元软件可很好地对实际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施加强迫位移、预加静荷载和张拉高强钢筋三种方法综合使用可有效为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其中预加静荷载法最有效,但对钢梁内力及变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混凝土结合 负弯矩区 混凝土开裂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5×50m钢箱-混凝土连续结合梁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63,共5页
连续结合梁作为将钢与混凝土相组合共同参与工作的体系,受力十分复杂,应用中要确保结构具有良好的静力、动力性能。以某高速铁路5×50 m钢箱-混凝土连续结合梁为工程背景,介绍设计时对负弯矩区处理、桥面板预应力施加、混凝土徐变... 连续结合梁作为将钢与混凝土相组合共同参与工作的体系,受力十分复杂,应用中要确保结构具有良好的静力、动力性能。以某高速铁路5×50 m钢箱-混凝土连续结合梁为工程背景,介绍设计时对负弯矩区处理、桥面板预应力施加、混凝土徐变和活载效应、动力性能等重点问题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调整施工顺序、采用合理的徐变及活载计算方法、底板铺设混凝土等措施,可使结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连续 结合 负弯矩区处理 混凝土徐变 动力性能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玉骥 叶梅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在静定钢 混凝土结合梁温度响应的基础上,求出了单跨超静定结合梁的劲度系数和温度变化时的固端弯矩;根据力矩分配法,并考虑混凝土的受拉区开裂而不能承载的特点,分析了连续结合梁在温度作用下的响应。以京沪高速铁路三跨钢 混凝土连续... 在静定钢 混凝土结合梁温度响应的基础上,求出了单跨超静定结合梁的劲度系数和温度变化时的固端弯矩;根据力矩分配法,并考虑混凝土的受拉区开裂而不能承载的特点,分析了连续结合梁在温度作用下的响应。以京沪高速铁路三跨钢 混凝土连续结合梁为例,计算了在存在温度梯度、温差和骤然降温时的应力、挠度及剪力钉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大于钢梁的温度变化时,混凝土中的应力均为压应力,钢梁中的应力均为拉应力;当温度变化较大时,连续结合梁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应力;在计算连续结合梁的温度响应时若设钢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等,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 温度效应 应力 挠度 剪力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珊瑚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16
作者 赵林 周川川 +1 位作者 陈爽 韦丽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87-4701,共15页
为研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teel-FRP composite bar,SFCB)珊瑚混凝土梁抗弯性能,以配筋率为变化参数,对3根SFCB筋珊瑚混凝土梁及1根连续玄武岩纤维筋(basalt-fiber-reinforced polymer,BFRP)珊瑚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加载试验,分析试件... 为研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teel-FRP composite bar,SFCB)珊瑚混凝土梁抗弯性能,以配筋率为变化参数,对3根SFCB筋珊瑚混凝土梁及1根连续玄武岩纤维筋(basalt-fiber-reinforced polymer,BFRP)珊瑚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加载试验,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弯矩-挠度曲线、SFCB筋应变变化规律、截面平均应变等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精细化模型,基于此模型对梁的抗弯性能进行深入的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试件破坏类型均属于正截面弯曲破坏,过程表现为受拉区混凝土开裂、SFCB筋内芯钢筋屈服和SFCB筋外包纤维断裂;试件在受力过程中,外包纤维与内芯钢筋黏结性能良好,可以协同工作;采用SFCB筋后,弯矩-跨中挠度曲线具备明显的“三阶段、两拐点”特征,与BFRP筋珊瑚混凝土梁相比,二次刚度特征明显,试件的延性显著改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随配筋率的提高,SFCB筋珊瑚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不断提升;随着珊瑚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抗弯承载力提升约28%,而延性降低约23%,脆性破坏特征更加显著;随SFCB筋内芯钢筋面积比的增大,试件的二次刚度有显著的提升,而极限承载力及延性分别下降约20%和370%。最后,基于基本假定和材料本构模型,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均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混凝土 -连续纤维筋 抗弯性能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口断面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特性及颤振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华旭刚 陈鲁深 +2 位作者 李瑜 王甜 陈政清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准确评估开口断面双边箱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性能和多模态参与效应,以典型的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怀化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为背景,开展风洞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制作加劲梁节段缩尺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测试原桥梁结构的颤振性能,分析... 为准确评估开口断面双边箱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性能和多模态参与效应,以典型的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怀化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为背景,开展风洞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制作加劲梁节段缩尺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测试原桥梁结构的颤振性能,分析调整阻尼比、采用气动措施及结构措施对结构颤振特性的影响,采用三维和二维两种颤振分析方法分析设置中央扣结构的颤振模态及多模态参与效应。结果表明:该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存在较明显的颤振起振点,且颤振是以扭转为主的弯扭耦合振动,同时其扭转和竖向振动存在较大的相位差(相差近18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与三维和二维颤振分析一致得到设置中央扣后,频率较高的正对称扭转模态先于反对称模态发生颤振,且三维与二维颤振分析结果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结合 开口断面 中央扣 颤振性能 颤振形态 风洞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涡激振动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永乐 朱金 +2 位作者 万田保 李涵 秦顺全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保证已建桥梁发生涡激振动后桥梁结构的安全以及桥上行车和行人安全,提出综合考虑人员舒适性、结构受力和停车线形三方面的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涡激振动控制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9项指标,分别为驾乘人员舒适度、驾乘人员晕动症、... 为保证已建桥梁发生涡激振动后桥梁结构的安全以及桥上行车和行人安全,提出综合考虑人员舒适性、结构受力和停车线形三方面的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涡激振动控制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9项指标,分别为驾乘人员舒适度、驾乘人员晕动症、行人舒适度(狄克曼指标)、加劲梁强度、加劲梁应力、加劲梁挠度、桥面纵坡、竖曲线半径和停车视距。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为背景,分别计算了“限速”和“封桥”2个交通管制措施下9项指标对应的涡激振动振幅限值。在此基础上,将9项指标对应的涡激振动振幅限值的最小值作为涡激振动限值建议取值。结果表明:当该桥发生低阶竖弯涡激振动(VS1、VAS1)时,涡激振动的控制因素为加劲梁挠度指标;当大桥发生VAS2模态的竖弯涡激振动时,涡激振动由驾乘人员晕动症指标和行人舒适度指标共同控制;当大桥发生高阶竖弯涡激振动(VAS3、VAS4)时,涡激振动由行人舒适度指标控制。涡激振动控制指标体系及限值标准的计算框架可适用于不同桥型涡激振动限值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结合 涡激振动 控制指标体系 人员舒适性 结构受力 行车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贯通式中低速磁浮一体轨道梁钢-混结合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5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较高富裕量;竖向荷载主要通过钢板承压作用传递至混凝土梁体,焊钉对竖向荷载的传递作用较小;设计参数分析表明,适量提高钢连接件钢板厚度有利于竖向荷载的平顺传递。研究结果可以为梁轨一体轨道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 轨一体轨道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桥面连续结构横向应力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志坚 杜威 +1 位作者 樊文胜 周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5,共12页
针对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桥面连续结构开裂等病害,围绕桥面连接板的横桥向应力问题,采用线弹性理论和板的偏微分方程进行分析,得出了桥面连接板挠度和应力的分布函数,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实桥荷载试验.通过比较理论解、有限元... 针对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桥面连续结构开裂等病害,围绕桥面连接板的横桥向应力问题,采用线弹性理论和板的偏微分方程进行分析,得出了桥面连接板挠度和应力的分布函数,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实桥荷载试验.通过比较理论解、有限元解和实测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解和有限元的有效性.根据得到的分布函数,发现横桥向和纵桥向上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钢梁端部位置的连接板的上缘.此外,还分析了连接板区域尺寸变化对横桥向应力峰值的影响,包括纵梁端部距支座的长度、纵梁的间距以及连接板区域整体尺寸变化.结果表明:较小的纵梁间距和较长的纵梁端部与支撑之间的距离会导致连接板中的横向拉应力峰值增加,并提高横向拉应力在总应力中的占比,从而导致桥面连接板早于设计荷载开裂.因此对于纵梁间距较小、梁端长度较长的钢-混组合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结构,仅计算其纵桥向受力性能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危险,建议按照本文方法考虑横桥向应力对桥面连接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桥(SCCBs) 桥面连接板 横桥向应力分析 有限元法(FEM) 连续桥面简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