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滞回耗能的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丽忠 董立冬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对某三层两跨钢-混凝土组合框架进行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根据现有实验得出的简化适合组合结构刚度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建立组合框架的能量反应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组合框架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综合考... 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对某三层两跨钢-混凝土组合框架进行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根据现有实验得出的简化适合组合结构刚度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建立组合框架的能量反应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组合框架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综合考虑地震动三要素和结构的自身动力特性,通过对结构的地震反应能量计算,分析组合框架在地震荷载下滞回耗能层间的滞回能量分配及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具体变化耗散规律。对比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滞回耗能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框架具有更强承受大震的耗能能力,同时为组合框架在预测地震可能发生时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 滞回耗能 抗震性能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的稳定设计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蒋丽忠 汤裕坤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在已有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和钢框架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组合梁负弯矩区转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组合梁连续和钢柱连续两种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节点塑性极限转角的求解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及一种简化的组合框架梁稳定设计方... 在已有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和钢框架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组合梁负弯矩区转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组合梁连续和钢柱连续两种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节点塑性极限转角的求解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及一种简化的组合框架梁稳定设计方法,并得出了组合梁负弯矩极限调幅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可以使组合框架塑性铰处的内力充分重分布,使梁柱连接的转动刚度合理,也能使组合梁的设计达到充分利用组合效应及节点延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 塑性角 半刚性连接 调幅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蒋丽忠 王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1,共5页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由钢柱和钢-混凝土组合梁构成的组合框架结构进行三维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研究该类结构在地震反应全过程中各个时刻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反应及内力,从而确定结构屈服的时间和顺序...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由钢柱和钢-混凝土组合梁构成的组合框架结构进行三维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研究该类结构在地震反应全过程中各个时刻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反应及内力,从而确定结构屈服的时间和顺序,发现应力和塑性变形集中的部位,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薄弱环节以及可能的破坏类型。将分析结果与同刚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 弹塑性地震响应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戚菁菁 武霞 谢献忠 《建筑技术开发》 2016年第12期46-49,共4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动力性能及破坏形式,为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区的使用提供依据,进行了1/3比例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组合框架结构的动力特...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动力性能及破坏形式,为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区的使用提供依据,进行了1/3比例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组合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应用SAP2000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位移反应,分析结构的地震损伤破坏过程及损伤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 抗震性能 振动台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力 闫世杰 +1 位作者 郑圆 张成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进行了3个1/2缩尺的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节点类型(2个中柱节点、1个边柱节点)、混凝土板宽度等对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进行了3个1/2缩尺的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节点类型(2个中柱节点、1个边柱节点)、混凝土板宽度等对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强度和刚度退化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组合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弹塑性性能进行分析,对比可知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组合节点的变形能力以及耗能能力较强,强度与刚度退化不明显,节点位置和混凝土板有效宽度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框架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主厂房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洁 刘未 马震岳 《水电能源科学》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水电站厂房的特点是跨度和高度大、吊车起吊重量大,吊车立柱的基础为机组的钢筋混凝土支承结构,机组振动对厂房结构影响明显。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吊车刹车力、震动等动荷载作用下柱顶与轨顶位移,以及吊车梁强度和竖向位移的复... 水电站厂房的特点是跨度和高度大、吊车起吊重量大,吊车立柱的基础为机组的钢筋混凝土支承结构,机组振动对厂房结构影响明显。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吊车刹车力、震动等动荷载作用下柱顶与轨顶位移,以及吊车梁强度和竖向位移的复核验算,探讨此种结构形式在水电站厂房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厂房 混凝土结构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拆装钢-混凝土组合楼板承载力试验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溯 李济民 《建筑技术》 2014年第12期1097-1099,共3页
为掌握实际工程中预选用的组合楼板的承载性能,以钢框架-混凝土组合楼板为研究对象,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并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中组合楼板进行承载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组合楼板的槽钢和压型钢板发生塑性变形前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 为掌握实际工程中预选用的组合楼板的承载性能,以钢框架-混凝土组合楼板为研究对象,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并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中组合楼板进行承载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组合楼板的槽钢和压型钢板发生塑性变形前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得到的荷载-挠度曲线吻合很好,基于简化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可用于钢框架-组合楼板弹性范围内的承载性能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混凝土组合楼板 承载力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滨轻轨先铰接后刚接的钢-混凝土混合框架墩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郝丽维 《铁道标准设计》 2003年第8期72-73,77,共3页
结合跨疏港公路立交桥下部结构采用钢横梁钢筋混凝土墩柱组合框架墩结构 ,主要介绍框架墩的构造形式、计算模式。
关键词 轻轨铁路 立交桥 下部结构 横梁-混凝土墩柱组合框架 结构设计 桥墩 计算模式 铰接 刚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跨受火时两层两跨钢框架火灾行为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宝荣 董毓利 李晓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24-2028,共5页
为对不同跨受火时的两榀两层两跨钢框架足尺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受火工况有一层两跨梁柱同时受火,节点被保护不受火和一层两跨梁单独受火,节点被保护不受火两种形式.分析宏观试验现象、温度场以及变形情况,得出钢框架各个构件的温度场分... 为对不同跨受火时的两榀两层两跨钢框架足尺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受火工况有一层两跨梁柱同时受火,节点被保护不受火和一层两跨梁单独受火,节点被保护不受火两种形式.分析宏观试验现象、温度场以及变形情况,得出钢框架各个构件的温度场分布和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钢框架的整体变形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考虑了内力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框架各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破坏特征与单个构件在火灾行为下的破坏特征有所不同;框架柱的变形对不同跨的组合梁挠度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有些影响是有利的,而有些影响却是负面的;内力重分布和造成内力重分布的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当两种不同的因素交替起主导作用时,便发生位移拐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框架 火灾试验研究 不同跨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措施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郑文忠 刘铁 +2 位作者 谭军 解恒燕 李忠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76,共9页
结合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改造工程实践,提出了在施工阶段只在原房屋结构顶侧实现新增套(扩)建框架与原房屋框架的类链杆连接,待新增套(扩)建结构沉降充分后,再实现新旧结构在各层的链杆连接的设计思路。通过在原结构顶与外套框架柱... 结合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改造工程实践,提出了在施工阶段只在原房屋结构顶侧实现新增套(扩)建框架与原房屋框架的类链杆连接,待新增套(扩)建结构沉降充分后,再实现新旧结构在各层的链杆连接的设计思路。通过在原结构顶与外套框架柱间设置混凝土垫块,并在二外套框架柱间布置并张拉预应力筋,来实现施工阶段外套框架柱与原结构顶的类链杆连接。在新增结构施工完成后,将原结构顶上皮标高处二外套框架柱中预埋钢筋焊接连通,并浇筑一定厚度混凝土,来实现在原结构顶标高处新旧结构间的永久性可靠连接。将原框架节点的后植钢筋与外套框架柱的预埋钢筋焊接连接,来实现新旧结构在各层的链杆连接。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原房屋的正常使用,提出了用挂模钢桁架来承托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施工阶段荷载,用挂模钢箱来承托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次梁施工阶段荷载,用垂直于次梁内置钢箱焊接的型钢主楞来承托楼板荷载的施工阶段自承重混凝土楼盖设计与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扩)建工程 预应力 内置桁架-混凝土组合框架 内置-混凝土组合次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结构体系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唐宏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32期125-128,共4页
以湖州市第二中学的食堂重建工程为例,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重点对材料选择、主体结构设计、连接节点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工程的总体装配率为76.3%... 以湖州市第二中学的食堂重建工程为例,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重点对材料选择、主体结构设计、连接节点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工程的总体装配率为76.3%,同时满足了《湖州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行)》与《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相关技术要求,项目评价结果为AA级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 装配式建筑 装配率 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