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加筋板-钢板连接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璩媛媛 高燕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中面临着材料老化、强度衰减等问题,这不仅威胁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还影响其使用寿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为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推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建筑用复合材料加筋板-钢板... 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中面临着材料老化、强度衰减等问题,这不仅威胁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还影响其使用寿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为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推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建筑用复合材料加筋板-钢板连接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将加筋板和钢板用两种不同方式连接成1、2两种结构样品,再分别用粘接+螺栓(结构1-A、2-A)、焊接+螺栓(结构1-B、2-B)加固连接,得到4个试样。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其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并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对试样的剪切强度与弯曲强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结构2-B的载荷-位移曲线更高,拉伸强度更优,剪切强度相对更高。相比于结构1-A、结构2-A,1-B、2-B由于用焊接+螺栓加固,在高温下的剪切强度与弯曲强度较好,且结构2-B优势更大,力学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复合材料 加筋板- 连接结构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泥结构Ti/(Al_(3)Ti-AlTi_(3))微叠层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2
作者 景栋 孟令刚 +2 位作者 刘运峰 许金琛 张兴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74,共5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砖-泥结构Ti/(Al_(3)Ti-AlTi_(3))微叠层复合材料。利用XRD、EPMA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相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与层状结构Ti/(Al_(3)Ti-AlTi_(3))微叠层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研究了组元复合结构对微叠层...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砖-泥结构Ti/(Al_(3)Ti-AlTi_(3))微叠层复合材料。利用XRD、EPMA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相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与层状结构Ti/(Al_(3)Ti-AlTi_(3))微叠层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研究了组元复合结构对微叠层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砖-泥结构Ti/(Al_(3)Ti-AlTi_(3))微叠层复合材料中,Al_(3)Ti和AlTi_(3)形成了多边形薄片组织,薄片在复合材料中交错堆叠分布,薄片中心为Al3Ti层,层厚76μm;薄片外层为AlTi_(3),层厚40μm,薄片长度1~2mm,相邻薄片间通过韧性的Ti连接。相比于层状结构微叠层复合材料,砖-泥结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失效应变分别提升了82%和25%,弯曲强度为675.6MPa,弯曲失效应变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微叠层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二氧化硅改性环氧胶对复合材料-钢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梦晴 吉新柱 方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8,98,共9页
为了提升复合材料-钢界面黏结性能,采用表面功能化纳米蒙脱土(MMT)和二氧化硅(SiO2)对环氧胶进行改性,研究纳米粒子含量、胶层厚度、搭接长度等参数对复合材料-钢双搭接接头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MMT和SiO2质量比为7... 为了提升复合材料-钢界面黏结性能,采用表面功能化纳米蒙脱土(MMT)和二氧化硅(SiO2)对环氧胶进行改性,研究纳米粒子含量、胶层厚度、搭接长度等参数对复合材料-钢双搭接接头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MMT和SiO2质量比为7∶3、总添加含量为1%时,试件的拉伸强度、剪切强度达到最高,分别为46.13 MPa、12.79 MPa,相比于纯环氧胶试件,提升了53.2%和44.85%。胶层厚度的增加能够提高试件承载力和最大应变值;搭接长度的增加对于改善应变的分布梯度和提升最大剪应力、极限滑移量有明显效果,由于有效黏结长度的存在,搭接长度对试件承载力的增加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相比于纯环氧胶,采用表面功能化纳米MMT/SiO2改性的环氧胶内部粒子分布均匀,断面粗糙度明显,能够减少应力集中,促进复合材料-钢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其黏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纳米改性环氧胶 双搭接接头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沙漠砂水泥基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车雅丽 何明胜 +1 位作者 夏多田 吴声宏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22,共9页
为研究钢纤维沙漠砂水泥基复合材料(SFDM)在高温环境下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质量检测、相对动弹性模量、力学性能和SEM等试验,分析温度、钢纤维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对SFDM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高温条件下SFDM强度变化的内在机... 为研究钢纤维沙漠砂水泥基复合材料(SFDM)在高温环境下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质量检测、相对动弹性模量、力学性能和SEM等试验,分析温度、钢纤维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对SFDM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高温条件下SFDM强度变化的内在机理,试验及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试件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少,其抗压和抗折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与普通水泥基材料相比,适量沙漠砂和钢纤维的加入可有效改善试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强度,并且当沙漠砂替代率为20%,钢纤维掺量为1.5%时,高温力学性能达到最优。从微观形貌分析可知:200℃以下时,温度的升高可促进试件内部的水化反应,整体结构没有显著变化;200℃以上时,温度的升高将导致试件内部水化产物逐渐分解,微观结构逐渐变成多孔蜂窝结构,纤维-基底界面粘结程度降低,最终导致宏观力学性能降低。最后通过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且拟合出温度-抗压强度、温度-抗折强度损伤模型,这2个模型公式的相关系数R 2均在0.95以上,表明拟合的结果优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纤维沙漠砂水泥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温度-强度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巴沙木芯钢——复合材料接头性能优化设计
5
作者 柴东廷 刘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9,共7页
为提高船用巴沙木芯钢—复合材料接头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模拟对其进行性能优化。首先利用Abaqus软件中的VUMAT子程序构建了巴沙木材料失效准则,随后建立胶接巴沙木夹芯钢—复合材料连接接头的模型,经由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的对比来证实... 为提高船用巴沙木芯钢—复合材料接头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模拟对其进行性能优化。首先利用Abaqus软件中的VUMAT子程序构建了巴沙木材料失效准则,随后建立胶接巴沙木夹芯钢—复合材料连接接头的模型,经由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的对比来证实仿真的精准性。同时分析原始结构失效原因,并对其进行钢板末端改为完全延伸的形式和增加木芯转角的初步形状优化,接着通过ISIGHT软件集成实验设计(DOE)模块中的最优拉丁超立方算法进行设计采样,根据采样点构建响应面模型,最终将结构质量、极限承载力和刚度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基于NCGA遗传算法对巴沙木芯钢-复合材料接头开展了多目标优化。优化后的结构比初始方案的质量下降17.4%,极限承载力提高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接头 巴沙木夹芯结构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一体化异种复合材料壁板优化与验证
6
作者 钟小平 刘斌 +3 位作者 张纯 李斐 陈子昂 刘彦诚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0,共8页
基于航空壁板结构承载-电气功能的一体化需求,对适用于智能蒙皮的异种复合材料壁板开展了优化设计与试验验证。通过在高模量碳纤维蒙皮的外侧增加玻璃纤维层,进行了以碳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结构单元阵列-玻璃纤维复合顺序的壁板承载-电... 基于航空壁板结构承载-电气功能的一体化需求,对适用于智能蒙皮的异种复合材料壁板开展了优化设计与试验验证。通过在高模量碳纤维蒙皮的外侧增加玻璃纤维层,进行了以碳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结构单元阵列-玻璃纤维复合顺序的壁板承载-电气功能一体化设计。针对异种复合材料结构的铺层优化需要考虑共胶接的分区域及铺层连续性的工艺要求,发展了基于丢层序列的优化方法,并对于加筋壁板的几何外形、筋条数量、筋条几何参数以及筋条与蒙皮的铺层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压缩稳定性试验验证了该结构在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方面的收益,明晰了其压缩载荷下的屈曲模态及后屈曲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板 结构-电气功能一体化 屈曲 失效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控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李静 张希 +2 位作者 沈斌 李金环 段诗雨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为解决航空领域现存在的热控系统质量重、体积大的问题,本文以室温硫化硅橡胶为基体,炭黑(CB)、碳纳米管(CNTs)和镍(Ni)为导电填料,并且添加一系列助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室温硫化硅橡胶基PTC材料,并对其进行阻-温性能测试和自控温性... 为解决航空领域现存在的热控系统质量重、体积大的问题,本文以室温硫化硅橡胶为基体,炭黑(CB)、碳纳米管(CNTs)和镍(Ni)为导电填料,并且添加一系列助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室温硫化硅橡胶基PTC材料,并对其进行阻-温性能测试和自控温性能测试,验证了复合材料的PTC效应及温控能力;并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交链-膨胀结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当CB/CNTs/Ni混合填充量为16 wt%时,复合材料的室温电阻率较低,为19.95Ω·cm,PTC强度较高,为4.73,并且在经过300次冷热循环后,仍表现出较好的升温能力和控温能力。TG分析可以看出CB/Ni/CNTs的加入提高了硅橡胶的耐热性能;通过SEM分析可以看出,极大长径比的CNTs具有一定抑制CB团聚的作用;通过XRD分析可以得出导电填料在硅橡胶基质中分散较为均匀的结论。基于微观结构的分析,对内部导电网络通道和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影响PTC效应的因素分析模型,为解决航空领域的热控系统减重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温复合材料 硅橡胶 正温度系数 交链-膨胀结构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外骨骼关节一体化设计及力学行为研究
8
作者 谢军虎 赵英豪 +1 位作者 郝自清 陈磊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60,共12页
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结构-关节一体化构型方案,利用板壳的屈曲与后屈曲现象,设计了复合材料结构-关节一体化的基本构型,通过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复合材料结构-关节一体化构型在弯曲过程中的回复弯矩,建立了一体化关节几何参数-材料力学... 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结构-关节一体化构型方案,利用板壳的屈曲与后屈曲现象,设计了复合材料结构-关节一体化的基本构型,通过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复合材料结构-关节一体化构型在弯曲过程中的回复弯矩,建立了一体化关节几何参数-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与助力效果(回复力矩)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非接触式全场变形测量系统,搭建了试验平台,验证了助力效果的理论结果,并结合有限元渐进损伤失效分析方法,研究了准静态折叠情况下复合材料结构一体化关节的力学行为与材料损伤演化模式,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几何参数对一体化关节稳定支撑和助力效果的影响。该探索性研究在满足无动力背负外骨骼结构-关节体系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可大幅减少零件数量、减轻结构重量、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关节 复合材料 结构-关节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用高性能热轧钛-钢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鑫轲 李俊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以钢板和钛板为原材料,经预处理、组胚、焊接、热轧等制备建筑用高性能热轧钛-钢复合材料。用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不同变形量、不同钛含量、不同卷曲温度下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变形量为30%时,热轧钛-... 以钢板和钛板为原材料,经预处理、组胚、焊接、热轧等制备建筑用高性能热轧钛-钢复合材料。用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不同变形量、不同钛含量、不同卷曲温度下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变形量为30%时,热轧钛-钢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适宜,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钛的质量分数为0.6%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曲强度均最高;卷曲温度为60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继续升高卷曲温度,力学性能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热轧钛- 建筑结构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结构监测一体化响应
10
作者 钟之豪 刘帅 +1 位作者 王首浩 戴宏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7,共9页
为了避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C)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局部分层损伤造成灾难性整体失效,采用高孔隙率、薄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织造纤网构筑PET-碳纳米管(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再将插层嵌入玻纤增强体层间一体成型,在改善G... 为了避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C)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局部分层损伤造成灾难性整体失效,采用高孔隙率、薄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织造纤网构筑PET-碳纳米管(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再将插层嵌入玻纤增强体层间一体成型,在改善GFRC层间性能的同时,对其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原位、实时、在线的无损监测。结果表明:PET-CNT复合纤网改性GFRC的起始断裂韧性和扩展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86%和48%,有效提升了GFRC的I型层间断裂韧性。另外,在裂纹扩展阶段,PET-CNT复合纤网插层的电阻变化率增益因子高达270%,表现出了极高的层间裂纹监测敏感性。研究结果为提升GFRC力学性能并实现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集成结构增韧-监测功能一体化的新型非织造复合纤网插层,也为提升GFRC全寿命周期稳健性提供了一种结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纤网 自感应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插层增韧 增韧-监测一体化响应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热-力耦合模拟的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
11
作者 董灏 崔俊芝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对于具有复杂随机细观构造的复合材料结构的非线性热-力耦合问题的随机多尺度建模和计算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个新的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克服了随机多尺度问题直接模拟时巨大的计算量,实现了具有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 对于具有复杂随机细观构造的复合材料结构的非线性热-力耦合问题的随机多尺度建模和计算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个新的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克服了随机多尺度问题直接模拟时巨大的计算量,实现了具有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热-力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借助统计多尺度渐近分析和泰勒级数方法,本文严格推导了可以精确分析随机复合材料结构宏-细观尺度非线性热-力耦合响应的统计高阶多尺度计算模型。然后,通过局部误差分析证明了统计高阶多尺度计算模型中高阶校正项在保持计算模型局部能量和动量守恒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建立了可以高效模拟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热-力耦合行为的具有离线和在线两阶段的时空多尺度算法。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的计算高效率和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复合材料结构 非线性热-力耦合模拟 统计高阶多尺度计算模型 时空多尺度算法 局部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存静 王晓旭 +2 位作者 刘晓东 杨文韬 张典堂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设计性强和耐极端环境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深入了解应用于高温环境中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力学行为,本文从三维纺织结构出发,综述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结构类型及其在...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设计性强和耐极端环境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深入了解应用于高温环境中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力学行为,本文从三维纺织结构出发,综述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结构类型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上的应用;总结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结构特征;分析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新一代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耐高温/承载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 结构类型 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阻尼夹嵌结构复合材料的弯曲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笛 梁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75,181,共6页
为了研究连续阻尼夹嵌结构复合材料(CDSSC)的弯曲疲劳特性,采用120℃共固化工艺制备了CDSSC试件并进行了静载三点弯曲试验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在静载三点弯曲试验中,运用ANSYS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共同求解出CDSSC外载荷与弯曲应力的线... 为了研究连续阻尼夹嵌结构复合材料(CDSSC)的弯曲疲劳特性,采用120℃共固化工艺制备了CDSSC试件并进行了静载三点弯曲试验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在静载三点弯曲试验中,运用ANSYS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共同求解出CDSSC外载荷与弯曲应力的线性公式;在三点弯曲疲劳试验中,采用线性公式求解出不同等级的应力水平并对CDSSC施加等效的疲劳循环载荷,试验结束后通过拟合得到CDSSC的疲劳-寿命(S-N)曲线。采用相同疲劳循环载荷研究了阻尼层厚度对CDSSC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CDSSC疲劳失效的主要形式是层间滑移,且不会发生脆性断裂;疲劳寿命主要受材料中阻尼层的影响,当阻尼层厚度达到0.3mm时,疲劳寿命明显缩短,此后疲劳寿命趋于平稳;当阻尼层厚度为0.1mm时,CDSSC的疲劳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阻尼夹嵌结构复合材料 疲劳特性 三点弯曲 疲劳-寿命(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阻尼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倪楠楠 温月芳 +3 位作者 贺德龙 益小苏 郭妙才 许亚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101,共12页
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高速、轻质和多功能化的发展,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应用及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对传统结构材料的减重和降噪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比重的迅速提升,开发兼具高力学性能和高振动... 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高速、轻质和多功能化的发展,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应用及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对传统结构材料的减重和降噪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比重的迅速提升,开发兼具高力学性能和高振动阻尼性能的新型结构-阻尼多功能材料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结构-阻尼复合材料阻尼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结构阻尼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包括开发新的多功能阻尼插层材料、引入新的阻尼耗能机制、开发多层次结构模型和对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多尺度模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阻尼 功能化插层 复合材料 结构阻尼 阻尼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床熔融-反应烧结碳化硅复合材料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长顺 杨庆春 +3 位作者 胡雨梦 由化营 闫春泽 史玉升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2-101,共10页
本文通过高速搅拌制备了适用于粉末床3D打印的酚醛包覆原料,采用粉末床熔融制备了碳化硅和碳纤维坯体,并结合后续浸渍增密和反应烧结获得了分别含碳化硅粉末和碳纤维粉末的两种碳化硅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特征... 本文通过高速搅拌制备了适用于粉末床3D打印的酚醛包覆原料,采用粉末床熔融制备了碳化硅和碳纤维坯体,并结合后续浸渍增密和反应烧结获得了分别含碳化硅粉末和碳纤维粉末的两种碳化硅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特征及力学性能,并对其介电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吸波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具备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吸波性能,其抗弯强度达到了(289±22.4)MPa,体积密度为(2.69±0.05)g/cm^(3),开孔率低至0.472%。当材料厚度为2.77 mm时,CF-S复合材料的最小反射损耗(RL_(min))值在11.14 GHz处达到了-40.7 dB;当厚度增加至6 mm时,RL_(min)值在5.77 GHz处达到了-35.1 dB。该材料可以在高温氧化工况下维持良好的吸波性能。研究结果为吸波-结构一体化碳化硅复合材料构件的制备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床熔融 反应烧结 碳化硅复合材料 吸波 结构-功能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_2的制备与显微结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邹小平 张良莹 +2 位作者 姚熹 王丽坤 张福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利用水解-聚合反应由正硅酸乙脂(TEOS)合成SiO2溶胶,乙醇作溶剂,盐酸作催化剂。将P(VDF/TeFE)溶于丙酮,并与SiO2溶胶均匀...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利用水解-聚合反应由正硅酸乙脂(TEOS)合成SiO2溶胶,乙醇作溶剂,盐酸作催化剂。将P(VDF/TeFE)溶于丙酮,并与SiO2溶胶均匀混合。凝胶后经干燥和热处理得到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对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进行了显微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 显微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铝-钢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发臣 刘富国 肖浪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经不同温度加热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50℃以下温度加热复合界面基本上无变化,而在400℃以上温度加热复合界面上有FeAl金属间化合物生成,且化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界面结合强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 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经不同温度加热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50℃以下温度加热复合界面基本上无变化,而在400℃以上温度加热复合界面上有FeAl金属间化合物生成,且化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界面结合强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350℃以上温度加热后,侧弯曲角度均达不到90°即发生界面开裂;高温拉脱强度在350℃时已降至爆炸态的10%以下。因此铝-钢复合材料的加热温度不要超过350℃,以防止界面化合物的生成,保证铝-钢复合材料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合界面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对改善铅-钢层状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及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方 竺培显 +2 位作者 周生刚 孙德林 马会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94-3099,共6页
通过引入锡元素作为过渡组元来解决铅-钢界面的结合问题。借助于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形貌及界面处元素分布;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及线性伏安扫描曲线分别研究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电化学性能。结果... 通过引入锡元素作为过渡组元来解决铅-钢界面的结合问题。借助于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形貌及界面处元素分布;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及线性伏安扫描曲线分别研究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真空热压扩散烧结法可制备界面冶金式结合的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铅-锡-钢层状复合电极与传统二元Pb-1%Ag电极相比,其析氧电位负移80 mV,催化活性提高了8倍,抗弯强度提高了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过渡组元 界面 真空热压扩散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健 张雄福 涂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1,23,共7页
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在很多领域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功能,也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分析和讨论了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自组装技术、微乳液法、模板法和超声合成法等;然后总结了核-壳结构复合... 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在很多领域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功能,也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分析和讨论了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自组装技术、微乳液法、模板法和超声合成法等;然后总结了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在生物医药、催化、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合成三维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及其超高导电性(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军 马瑜 付金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4-370,共7页
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具有超高导电性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仍未成功开发和应用。本研究利用铜粉烧结内部形成三维微孔,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石墨烯-铜异质结构。将其挤压成直径为4 mm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 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具有超高导电性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仍未成功开发和应用。本研究利用铜粉烧结内部形成三维微孔,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石墨烯-铜异质结构。将其挤压成直径为4 mm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测量了其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电导率,获得了导电率(101.0%IACS)高于国际退火铜(100%IACS)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且石墨烯-铜复合导线的高温载流量比纯铜线高5.45%。本研究为获得超高导电性铜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复合材料 电导率 三维微孔结构 载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