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唐兴荣 蒋永生 +3 位作者 孙宝俊 樊德润 郭泽贤 李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A11期6-11,共6页
结合南京新世纪广场工程,进行了一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变形能力、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及其破坏机制作了研究.
关键词 转换结构 桁架 预应力 高强混凝土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试验研究和设计建议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兴荣 蒋永生 丁大钧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40,共9页
结合南京新世纪广场工程 ,进行了一榀 1∶10比例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 ,对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变形能力、延性系数等抗震耗能以及其破坏机制等进行了研... 结合南京新世纪广场工程 ,进行了一榀 1∶10比例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 ,对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变形能力、延性系数等抗震耗能以及其破坏机制等进行了研究。文中还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和构造要求 ,为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转换结构 桁架 拟动力试验 模型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兴荣 何若全 +2 位作者 蒋永生 丁大钧 孙宝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4-19,共6页
通过一榀1:10比例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框架模型的拟动力试验和理论分析,对带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拟动力试验中隐式数值积分方法。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带桁架转换层框架呈局部弯剪型的变形特性。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 转换 弹性地震反应 变形特性 中国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层采用箱形梁与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研究
4
作者 杨泽群 徐忠根 +2 位作者 陈长平 周福霖 周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介绍了采用箱形梁和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高位转换的高层建筑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采用微粒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1/25高层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证实了这种转换层上、下的抗侧移刚度突变不显著,抗震性能较好,该结构设计达到了... 介绍了采用箱形梁和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高位转换的高层建筑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采用微粒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1/25高层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证实了这种转换层上、下的抗侧移刚度突变不显著,抗震性能较好,该结构设计达到了要求的抗震性能,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 箱形梁 格构式钢骨混凝土 建筑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SRC桁架转换层及钢加强层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沈朝勇 黄襄云 +4 位作者 周福霖 罗学海 任珉 陈建秋 温健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88,共6页
本文对一座设置钢骨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及两道钢桁架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Ⅶ度小震和中震阶段在下部转换层和中部加强层加速度突变较大,而上部加强层突变较小;在Ⅶ度大震阶段由于转换层及其附近楼层... 本文对一座设置钢骨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及两道钢桁架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Ⅶ度小震和中震阶段在下部转换层和中部加强层加速度突变较大,而上部加强层突变较小;在Ⅶ度大震阶段由于转换层及其附近楼层裂缝的出现,地震能量转嫁到中部加强层,致使中部加强层加速度突变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该层及附近楼层核心筒墙肢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采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对该结构模型进行了小震阶段三维分析,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从动力特性来看,前几阶周期比较吻合,高阶周期误差较大;从动力反应来看,侧移曲线、加速度包络图、地震作用包络图在整体上符合较好,但在中部加强层和转换层处突变幅度计算值偏小;从层间剪力包络图来看,试验值与有限元计算值都呈现近似直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混凝土桁架转换层 桁架加强 振动台试验 有限单元法 动力特性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及水平地震作用下PSRC空腹桁架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勇 简斌 龚春玉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2,共9页
在“强转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称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多道防线的划分和内力调整的具体方法:空腹桁架下弦梁和转换柱为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是转换层桁架中腹杆、上弦梁以及与其相连的上层框架柱;首道防线... 在“强转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称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多道防线的划分和内力调整的具体方法:空腹桁架下弦梁和转换柱为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是转换层桁架中腹杆、上弦梁以及与其相连的上层框架柱;首道防线是转换层其他上抬框架梁柱。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多榀有限元算例模型,进行水平与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以及竖向水平分量变化(V/H=0、0.65、1.2)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及极罕遇地震水准下(V/H=0.65),结构可以避免整体和局部破坏,结构形成以上抬框架梁为主的混合耗能机制,总体实现了多道防线设防的设计思想。随着地震动竖向分量的增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桁架下弦挠度显著增加,当竖向地震动较大时,其对上抬构件内力的附加影响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 空腹桁架转换 竖向地震动 抗震性能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