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深梁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许斌 曾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3,39,共9页
为了探讨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深梁的动力性能,利用大型落锤试验机对两组具有不同静载破坏特性的简支钢筋混凝土深梁进行了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力性能试验研究,并考虑了二次冲击的影响。通过对高速摄像机所记录的各试件在冲击过程... 为了探讨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深梁的动力性能,利用大型落锤试验机对两组具有不同静载破坏特性的简支钢筋混凝土深梁进行了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力性能试验研究,并考虑了二次冲击的影响。通过对高速摄像机所记录的各试件在冲击过程中裂缝的发生、发展直至试件破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不同荷载下裂缝形态差异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的冲击速度下试件裂缝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裂缝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二次冲击下的主要裂缝基本遵循一次冲击产生的裂缝路径发展。详细分析了冲击力和跨中位移时程曲线以及冲击力-跨中位移曲线的特征,发现冲击力峰值与冲击速度、最大跨中位移和跨中残余位移与冲击速度在不发生严重剪切破坏时均满足近似线性关系。分析还表明,具有较好延性的深梁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冲击力、支座反力和惯性力时程曲线,得出采用冲击力峰值和支座反力峰值作为深梁的抗冲击承载力均不准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抗冲击行为 裂缝形式 裂缝发展 惯性效应 抗冲击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宏 胡立黎 +1 位作者 刘源 肖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7-802,共6页
为了使钢结构初始刚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渐变,且增加的构件安装或拆卸方便,设计一种新型的抗震加固结构体系即钢筋混凝土深梁。通过1个纯钢框架和2个缩尺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内填混凝土深梁钢框架结构的滞... 为了使钢结构初始刚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渐变,且增加的构件安装或拆卸方便,设计一种新型的抗震加固结构体系即钢筋混凝土深梁。通过1个纯钢框架和2个缩尺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内填混凝土深梁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深梁对纯钢框架的承载能力、延性、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填深梁大幅度提高了钢框架的初始刚度和承载能力;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且骨架曲线有明显的塑性流动阶段;钢框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都得到增强,证明内填深梁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因此,混凝土深梁可作为结构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钢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钢框架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的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立黎 郑宏 肖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4,共6页
为了提高钢结构初始刚度和抗震性能,实现结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渐变,可把深梁作为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形式。本文介绍这种新型的高层抗震加固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深梁。通过水平低周反复荷载模型试验,得到内填钢筋混凝土深梁钢框架结... 为了提高钢结构初始刚度和抗震性能,实现结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渐变,可把深梁作为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形式。本文介绍这种新型的高层抗震加固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深梁。通过水平低周反复荷载模型试验,得到内填钢筋混凝土深梁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试验结果显示: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且骨架曲线有明显的塑性流动阶段和荷载下降阶段,证明内填混凝土深梁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试验过程中,首先钢筋混凝土深梁破坏退出工作,随后钢框架发生破坏。因此,钢筋混凝土深梁可作为结构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钢框架作为结构的第二道防线。同时,利用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该结构恢复力模型,可用于填充钢筋混凝土深梁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钢框架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位移边界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深梁拓扑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鹄志 马哲霖 +2 位作者 黄海林 金浩 彭玮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1-699,共9页
为了探讨位移边界条件对钢筋混凝土深梁拓扑优化的影响,同时为深梁设计提供有效的力学理论依据,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利用其参数化设计语言的二次开发功能,并借助具有直观高效拓扑寻优能力的渐进演化类算法,分别对4根支座约束... 为了探讨位移边界条件对钢筋混凝土深梁拓扑优化的影响,同时为深梁设计提供有效的力学理论依据,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利用其参数化设计语言的二次开发功能,并借助具有直观高效拓扑寻优能力的渐进演化类算法,分别对4根支座约束条件不同的双侧开洞深梁、4根开洞情形不同的两端固定铰支深梁以及3根支座约束与开洞情形均有一定差别的连续深梁进行拓扑优化,并对不同拓扑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中力作用下深梁的拓扑解均近似为杆系结构,提高支座约束程度可以使传力路径增加,传力方式更直接;当深梁因工程原因或功能需求而不得不设置洞口时,洞口位置离原传力路径越远则越有利于结构内部的传力;连续深梁与单跨深梁的拓扑解的主要差别体现在中支座处的梁顶拉杆上,这些拉杆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针对不同位移边界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可以根据它们拓扑解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力学机理,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包括支座约束、开洞情形以及配筋方式等的选取。研究结果可为深梁这类复杂受力构件的设计提供力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位移边界 拓扑优化 约束条件 开洞情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荷载工况下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鹄志 王熙 +2 位作者 谢献忠 杨彤麟 范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72,共7页
为探讨不同荷载工况对钢筋混凝土深梁拓扑优化的影响,同时改进当前深梁设计方法,采用渐进演化类拓扑优化算法寻求钢筋混凝土开洞深梁在不同集中加载工况和荷载集度工况下的最优拓扑结构,再依据这些最优拓扑结构建立相应的压杆-拉杆模型... 为探讨不同荷载工况对钢筋混凝土深梁拓扑优化的影响,同时改进当前深梁设计方法,采用渐进演化类拓扑优化算法寻求钢筋混凝土开洞深梁在不同集中加载工况和荷载集度工况下的最优拓扑结构,再依据这些最优拓扑结构建立相应的压杆-拉杆模型,并分析这些最优拓扑结构和压杆-拉杆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压杆-拉杆模型均为较符合满应力分布的Michell结构;集中荷载作用在梁顶时,荷载从加载点通过最短直线压杆以压力的形式向支座传递;集中荷载作用梁腹和梁底时,荷载则通过伞状拉杆悬吊在主压拱上,再向支座传递;随着荷载集度降低,最优拓扑结构向拱或拱-组合压杆的组合体系演化。在工程设计中,对于不同荷载工况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可以参照最优拓扑结构在内部有针对性地设计隐藏的受压加强构件或受拉钢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荷载工况 拓扑优化 集中荷载 荷载集度 结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工况多目标下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拓扑拉压杆模型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鹄志 黄垚森 +1 位作者 郭原草 徐文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3-440,共8页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深梁构件配筋设计方法的合理性,选用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并延伸出荷载工况多目标下的应用方式,同时基于拓扑解构建拉压杆模型,衔接拓扑优化与工程设计环节,建立荷载工况多目标拓扑拉压杆模型。采用两个深梁数值算...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深梁构件配筋设计方法的合理性,选用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并延伸出荷载工况多目标下的应用方式,同时基于拓扑解构建拉压杆模型,衔接拓扑优化与工程设计环节,建立荷载工况多目标拓扑拉压杆模型。采用两个深梁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从建立拉压杆模型的角度以其力学特性出发,将荷载工况多目标优化的拓扑解分别与各荷载工况单目标优化解、其弹性叠加结果,以及所有荷载工况共同作用下的单目标优化解进行比较,证实了新模型更契合深梁类构件的受力特性,具有更佳的全局寻优能力。荷载工况多目标遗传演化结构优化可以有效解决多目标优化中的病态荷载问题,依据其建立的拉压杆模型直观可行,可以为钢筋混凝土深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荷载工况多目标 拓扑优化 遗传演化结构优化 拉压杆模型 荷载病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协同工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立黎 郑宏 +1 位作者 宋晓强 肖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实现钢结构房屋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渐变调幅,并提高钢结构房屋在地震区的使用范围,介绍一种新型的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加固体系—钢筋混凝土深梁.通过对填充了钢筋混凝土深梁的钢框架和纯框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 为了实现钢结构房屋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渐变调幅,并提高钢结构房屋在地震区的使用范围,介绍一种新型的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加固体系—钢筋混凝土深梁.通过对填充了钢筋混凝土深梁的钢框架和纯框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内填钢筋混凝土深梁可以大幅度提高纯钢结构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它能够作为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防第一道防线.通过对结构的适当简化,提出有效的计算钢筋混凝土深梁与钢框架协同分析模型,可用来分析深梁承担的水平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钢框架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深梁抗冲击性能及其损伤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项长生 孙伟 周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1,共9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深梁在低速冲击下的抗冲击性能和损伤机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不同冲击速度下深梁动力响应进行模拟.分析深梁的动态损伤过程及横截面的损伤分布,采用截面损伤因子对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深梁在低速冲击下的抗冲击性能和损伤机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不同冲击速度下深梁动力响应进行模拟.分析深梁的动态损伤过程及横截面的损伤分布,采用截面损伤因子对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进一步分析边界条件、冲击位置对深梁抗冲击性能和损伤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模拟低速冲击下深梁的动力响应;低速冲击下深梁先在局部范围内形成损伤,再向整体扩展,在回弹变形阶段冲击位置处局部损伤二次增大;冲击速度对深梁冲击位置附近的截面损伤程度影响显著;增强边界约束条件,能够提高低速冲击下深梁承载力,降低损伤程度;冲击位置对深梁的竖向变形和破坏位置有明显影响,但对损失程度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低速冲击 损伤评估 边界条件 冲击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连续深梁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勇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求解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深梁的内力时 ,用有限元法可获得精度高的计算结果 .为方便手算 ,本文中采用五弯矩方程计算其内力 .方程中考虑了深梁轴线与刚性支座间的弹性压缩和梁的剪切变形的影响 ,文中还给出了计算边支座和中间支座不同弹... 求解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深梁的内力时 ,用有限元法可获得精度高的计算结果 .为方便手算 ,本文中采用五弯矩方程计算其内力 .方程中考虑了深梁轴线与刚性支座间的弹性压缩和梁的剪切变形的影响 ,文中还给出了计算边支座和中间支座不同弹性压缩变形的经验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连续 计算方法 五弯矩方程 内力 有限元法 弹性压缩 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RC深梁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磊 张仁波 +2 位作者 兰钰昌 金浏 杜修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36,41,共6页
钢筋混凝土(RC)深梁的传力机制与一般梁不同。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以及二者之间黏结强度的应变率效应,借助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冲击荷载作用下RC深梁的动力响应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探讨了跨高比、冲击质量和受拉钢筋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RC)深梁的传力机制与一般梁不同。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以及二者之间黏结强度的应变率效应,借助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冲击荷载作用下RC深梁的动力响应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探讨了跨高比、冲击质量和受拉钢筋配筋率对RC梁破坏模式、跨中挠度、冲击力和支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RC深梁主要发生冲剪破坏;随着跨高比增大,破坏模式由剪切为主转变为弯曲为主,跨中挠度与净跨的比值减小;RC梁的跨中挠度、冲击力持续时间和支反力作用时间随冲击质量增大而线性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受拉钢筋配筋率可减轻RC梁的损伤并减小跨中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冲击荷载 动力响应 配筋率 冲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n construction of strut-and-tie model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s 被引量:2
11
作者 仇一颗 刘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685-1692,共8页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rete and steel,three solutions using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re presented to automatically develop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 for de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rete and steel,three solutions using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re presented to automatically develop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 for deep beams.I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first method,the concrete and steel rebar are modeled by a plane element and a bar element,respectively.In the second method,the concrete and steel are assigned to two different plane elements,whereas in the third method only one kind of plane element is used with no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materials.A simply supported beam under two point loads was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three proposed methods.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all the three methods can generate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s and the third algorithm has powerful capability in searching more optimal results with less computational effor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II has also been demonstrated by other two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 topology optimization strut-and-tie model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