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反应能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坤 史庆轩 +2 位作者 王朋 王南 王秋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119,124,共6页
通过对9个不同结构特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选用一定数量的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研究了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总输入能及其在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之间的分配规律,以及滞回耗能在构件及层间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地震动幅值... 通过对9个不同结构特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选用一定数量的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研究了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总输入能及其在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之间的分配规律,以及滞回耗能在构件及层间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地震动幅值的增大,滞回耗能比也随之增加;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滞回耗能影响较大;刚度特征值对结构总滞回耗能影响不大,但对构件的耗能分配具有较大影响;结构滞回耗能主要集中于底层剪力墙和中部连梁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 能量反应 滞回耗能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竖向变形差异补偿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绪红 黄湘湘 +2 位作者 王毅红 狄谨 刘永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9,共5页
经过多种补偿方案的比较,提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竖向变形差异的楼层组优化补偿方案,并研究竖向变形差异补偿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进行结构分析,在分析中分层施加竖向荷载,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 经过多种补偿方案的比较,提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竖向变形差异的楼层组优化补偿方案,并研究竖向变形差异补偿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进行结构分析,在分析中分层施加竖向荷载,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分析表明,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竖向变形差异楼层组优化补偿方案,既能保证补偿的精度,又经过优化使施工更为方便,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补偿方案。采用楼层组优化补偿方案可以使楼层的最大累积变形差异明显减小,保证水平构件的水平度。在补偿结构中,只有位于平面四角处的连系梁内力减小较多,其他梁或柱的内力变化很小。与原结构类似,在补偿结构中,钢框架柱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异远远小于柱-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体系 楼层组优化补偿方案 竖向变形差异 结构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陆铁坚 许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在弹性阶段,芯筒承担绝大部分的水平力,一旦芯筒开裂,钢框架开始承担大部分水平力,且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强,承担比例不断加大... 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在弹性阶段,芯筒承担绝大部分的水平力,一旦芯筒开裂,钢框架开始承担大部分水平力,且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强,承担比例不断加大,钢框架起到了抗震第2道防线的作用;芯筒在地震往复作用下首先在底部开裂;随着损伤的不断积累,底层几乎全部开裂,中部沿楼板四周也开裂;框架在中震与大震作用下均处于弹性阶段;在特大震作用下,先底柱后中部梁出现塑性绞;楼板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了较大变形,在与芯筒和钢框架梁相连部位均产生了大量裂缝;该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是双重抗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混合结构 受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尧国皇 王卫华 郭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37-142,151,共7页
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超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性能,包括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损伤演化。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 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超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性能,包括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损伤演化。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了核心筒和楼板的损伤演化过程、顶点位移时程曲线、基底剪力时程曲线、楼层位移角包络曲线以及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的能量反应规律。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最大损失出现在这类结构体系中核心筒底部,为保证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更好的工作性能,建议在核心筒底部加强区域增设型钢和提高剪力墙配筋率等措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可较为清晰的揭示这类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特性,有关方法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框架-核心结构 弹塑性分析 时程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尧国皇 陈宜言 +1 位作者 郭明 赵群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性能,包括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损伤演化。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 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性能,包括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损伤演化。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了核心筒和楼板的损伤演化过程、顶点位移时程曲线、基底剪力时程曲线以及楼层位移角包络曲线。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最大损伤出现在这类结构体系中核心筒底部和中上部,为保证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更好的工作性能,建议在相关区域增设型钢或提高剪力墙配筋率等措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可较为清晰地揭示这类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特性,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结构 弹塑性分析 时程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摩擦耗能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内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婧 周立超 +1 位作者 潘文 徐卫宾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对某框架-核心筒结构实际工程在两个不同的部位加设耗能支撑,采用ETABS软件,计算钢筋混凝土摩擦耗能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了耗能器在地震作用下能否启动耗能和其耗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下耗能器不启动,在... 对某框架-核心筒结构实际工程在两个不同的部位加设耗能支撑,采用ETABS软件,计算钢筋混凝土摩擦耗能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了耗能器在地震作用下能否启动耗能和其耗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下耗能器不启动,在罕遇地震下耗能器启动耗能,能够较好的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支撑 框架-核心结构 时程分析法 内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轴压比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 被引量:21
7
作者 贾鹏 杜修力 赵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的抗震性能和影响因素,在国内外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2个较大比例、大高宽比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轴压比下核心筒的破坏机理、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的抗震性能和影响因素,在国内外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2个较大比例、大高宽比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轴压比下核心筒的破坏机理、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剪力滞后等方面的抗震性能.研究发现,核心筒试件最后均为底部发生整体弯曲破坏,随着轴压比值从0.2增加到0.5,核心筒试件的刚度和承载能力有明显提高,但同时延性性能显著下降.分析表明:轴压比对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压 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吕西林 李俊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50,共9页
本文对两组五个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研究了不同轴压比和剪跨比的核心筒破坏机理、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 反复荷载 轴压比 抗震性能 延比 剪跨比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地震损伤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山锁 徐强 +2 位作者 杨丰 孙龙飞 杨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68-73,89,共7页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损伤,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连梁的损伤模型,通过加权系数法合理地考虑局部损伤向整体损伤迁移转化的多尺度效应,建立了能够反映构件损伤、楼层损伤以及整体结构损伤三者...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损伤,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连梁的损伤模型,通过加权系数法合理地考虑局部损伤向整体损伤迁移转化的多尺度效应,建立了能够反映构件损伤、楼层损伤以及整体结构损伤三者之间迁移演化规律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地震损伤模型。结合试验结果,对损伤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损伤状态及相应的损伤指数范围。结果表明,该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地震损伤发展过程与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该类结构的地震损伤评估以及基于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 损伤分析 整体损伤模型 多元增量动力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俊兰 吕西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2-108,共7页
本文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分析程序的基础上,对影响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的三个重要参数,即高宽比、轴压比、连梁刚度比,进行了一系列模型的非线性计算分析,得出了各参数对核心筒的承载力、破坏形式、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 本文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分析程序的基础上,对影响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的三个重要参数,即高宽比、轴压比、连梁刚度比,进行了一系列模型的非线性计算分析,得出了各参数对核心筒的承载力、破坏形式、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为参数影响的定量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 抗震性能 非线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剪切滞变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令心 郭丰雨 李小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6,共7页
通过对比评价现有可用于剪力墙的剪切滞变模型,并结合现有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试验结果,选取了带捏缩的修正Takeda模型作为核心筒的剪切滞变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细部滞变规则。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 剪切滞变模型 试验 滞变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增量动力分析(IDA)是目前分析和评估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最为先进的方法。框架-核心筒结构及混合结构广泛应用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核心筒。应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一个20层混凝土核心筒在不同... 增量动力分析(IDA)是目前分析和评估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最为先进的方法。框架-核心筒结构及混合结构广泛应用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核心筒。应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一个20层混凝土核心筒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和损伤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需求能力系数法(DCFM法)对该核心筒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结构满足不同设防目标的可靠水平均达到90%以上,同时给出了基于IDA分析的核心筒在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4个性能水平极限状态的层间位移角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 增量动力分析 需求能力系数法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混合暗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弹塑性性能分析
13
作者 汪梦甫 沈敦桂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3,共7页
运用ABAQUS软件分别对普通和带混合暗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两者的弹塑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相比,带混合暗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显著提高,刚度... 运用ABAQUS软件分别对普通和带混合暗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两者的弹塑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相比,带混合暗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显著提高,刚度分布更为均匀,表现出更好的整体性。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连梁跨高比、角柱含钢率以及墙肢斜撑布置形式等因素对带混合暗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弹塑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梁高度的增大,带混合暗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承载力显著增大,而变形能力则逐渐降低;随着角柱含钢率的增加,带混合暗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承载力同样逐渐增大;与每层仅有一组墙肢斜撑的布置形式相比,每层两组墙肢斜撑的布置形式承载力更高、布置形式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 混合暗支撑 动力弹塑性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形框架核心筒结构楼房爆破拆除技术研究
14
作者 夏治园 杨帆 +5 位作者 王刚 马立飞 杨翎 陈欢 罗国安 高朋飞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针对某地18层椭圆形框架-核心筒结构楼房爆破拆除工况,通过系统分析楼房受力特征发现:椭圆形框筒结构楼房高宽比小、跨度长等特点,易发生后座甚至塌而不倒现象,核心筒内部剪力墙分布不规则,倒塌时易出现应力分布不均现象,导致楼体偏移... 针对某地18层椭圆形框架-核心筒结构楼房爆破拆除工况,通过系统分析楼房受力特征发现:椭圆形框筒结构楼房高宽比小、跨度长等特点,易发生后座甚至塌而不倒现象,核心筒内部剪力墙分布不规则,倒塌时易出现应力分布不均现象,导致楼体偏移设计方向。针对上述工程难点,设计时采用延期爆破、辅助弱化方式进行爆破拆除,首先通过拆分切割、化筒为墙等预处理方式破坏楼房抗侧移结构属性,避免楼体倒塌时发生偏移,再将爆破切口细致划分成4个爆破分区并逐步增大各区延期时间,尤其是将最后两分区延期时间提高至1 s,实现余留区域支撑点前移,避免塌而不倒现象,同时适当增大最末段起爆区域的支撑面积以控制后座,设计中选用上下双切口折叠爆破方法,控制楼房触地振动幅度,提高楼房整体解离效果。现场爆破拆除时,椭圆形楼房倒塌过程历时约5 s,基本沿设计方向倒塌,存在轻微后座,支柱失效明显,各层楼板依次折叠,爆堆集中,拆除爆破效果良好,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形楼房 框架-核心 爆破参数设计 控制爆破 倒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分析
15
作者 汪金磊 解恒燕 +1 位作者 郑鑫 琚铭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灵活的内部空间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但与筒中筒结构相比,其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减少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响应,首先采用MIDAS Gen有限...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灵活的内部空间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但与筒中筒结构相比,其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减少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响应,首先采用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杆系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确定结构薄弱层位置;然后,分别对不同方向、不同位置及不同方式布置粘滞阻尼器的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对比各减震结构与原结构的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得到了最优的阻尼器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在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薄弱层处布置粘滞阻尼器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对于本结构,在薄弱层最外环框架采用单斜交替方式布置阻尼器方案能够满足减震、经济、实用三重目标,故将这一方案作为该三角形框架-核心筒结构减震设计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框架-核心结构 粘滞阻尼器 PUSHOVER分析 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颖 刘涛 孙健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2,共12页
共设计了5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研究了相同轴压比、低周反复加载作用下配筋率、高宽比和加载角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的裂缝都呈竖向弯曲状、萌生于腹板墙体中部的连梁角落处... 共设计了5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研究了相同轴压比、低周反复加载作用下配筋率、高宽比和加载角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的裂缝都呈竖向弯曲状、萌生于腹板墙体中部的连梁角落处,滞回曲线和层间位移滞回曲线都呈现出捏拢特征;HXT-1、HXT-2、HXT-3和HXT-5试件呈现出弯曲破坏形态,而HXT-4试件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5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的侧移曲线形状相似,楼层侧移随着楼层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都呈现“弯剪型”变形特征,其中,HXT-5试件的整体侧移相较其它试件更大,这主要与试件的剪切变形较为充分有关。增大配筋率或减小连梁跨高比会一定程度提高极限承载力,但是延性会相对降低;增大高宽比会降低极限承载力,而延性相对更好;加载方向从0°转变为45°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增大,且极限承载力对应的位移明显增加。跨高比对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连梁配筋率,而高宽比和加载角度对强度衰减影响较小,HXT-4试件的强度衰减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 低周反复 轴压比 抗震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非线性分析
17
作者 雷健 史庆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3期815-818,共4页
应用有限条法对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正截面弯矩-曲率(M-φ)、荷载-顶点位移(P-Δ)关系曲线进行计算,提出一个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从加载到破坏的非线性分析模式,把非线性问题化为短区间的线性问题,推导计算公式,建立计算模型。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 弯矩-曲率关系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端铰接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震研究
18
作者 柳博哲 汪梦甫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梁端铰接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双重抗侧体系由于节点焊接而带来的系列问题,但不可避免地对结构抗震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亟需针对此类结构的消能减震研究。本文以30层梁端铰接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 梁端铰接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双重抗侧体系由于节点焊接而带来的系列问题,但不可避免地对结构抗震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亟需针对此类结构的消能减震研究。本文以30层梁端铰接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不同构造形式的消能黏滞阻尼伸臂形成减震层,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优选出最佳构造形式,并据此对比设置一道及两道减震层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减震性能及黏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速度指数变化对设置一道减震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竖向斜撑型减震层对结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的控制效果及自身的耗能效果最佳,而两道减震层结构的综合性能要略优于一道减震层结构,但一道减震层结构对减震层位置变化更敏感,且当减震层位于结构1/3 H层高时减震效果最佳;阻尼系数与速度指数过大或过小均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而速度指数能有效降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但应注意所带来的位移突变和基底剪力增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结构 梁端铰接 减震层布置 阻尼系数 速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分布双段摇摆芯筒-核心筒体系调谐减震机理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浩祥 陈易飞 +1 位作者 程时涛 兰炳稷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3-1605,共13页
为了减小传统框架-核心筒(FCT)结构体系筒体围合面积,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提出框架-分布芯筒-核心筒(FDCT)高层结构体系;将分布芯筒与摇摆体系相结合形成框架-分布摇摆芯筒-核心筒(FDRCT)结构体系,旨在控制结构的变形模式。为了降... 为了减小传统框架-核心筒(FCT)结构体系筒体围合面积,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提出框架-分布芯筒-核心筒(FDCT)高层结构体系;将分布芯筒与摇摆体系相结合形成框架-分布摇摆芯筒-核心筒(FDRCT)结构体系,旨在控制结构的变形模式。为了降低高阶振型对高层结构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出具有调谐减震性能的框架-分布双段摇摆芯筒-核心筒(FDBRCT)结构体系。建立各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进行平稳随机振动分析,初步证明FDBRCT结构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对比FCT,FDCT,FDRCT以及FDBRCT结构的时程分析结果,FDCT结构由于刚度被削弱导致抗震能力下降,FDRCT改善了结构变形的不均匀程度,上部楼层加速度有所减小但顶层位移会增大。相较于FDRCT结构,FDBRCT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明显减小,变形更加均匀,适当降低了顶层位移响应以及内力需求,具备调谐能力的分布双段摇摆芯筒使FDBRCT结构在提高经济性的同时兼具更为优越的抗震、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结构 分布摇摆芯 分布双段摇摆芯 高阶振型 调谐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拟静力试验对抗震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40
20
作者 徐培福 薛彦涛 +1 位作者 肖从真 王翠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共8页
介绍一个30层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拟静力试验的理论分析结果,并研讨这种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结构因柱和剪力墙拉断造成的整体倾覆破坏模式、框架及核心筒的双重抗震作用及所承受的剪力、倾覆力矩、... 介绍一个30层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拟静力试验的理论分析结果,并研讨这种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结构因柱和剪力墙拉断造成的整体倾覆破坏模式、框架及核心筒的双重抗震作用及所承受的剪力、倾覆力矩、轴力的调整分配、结构的变形控制、抗震能力设计法遇到的结构设计不尽合理的问题。阐述了高宽比较大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的性能水准设计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框架-核心结构 带转换层结构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