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外包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龚国芝 张伟 +1 位作者 伍鹤皋 马善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6,共6页
基于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在设计荷载下外包混凝土将带裂缝工作的基本承载特性,以缓解开裂与限裂间的矛盾为指导思想,将减小坝后背管外包混凝土裂缝宽度和提高开裂管道的耐久性作为研究目的,结合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了一些裂缝控... 基于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在设计荷载下外包混凝土将带裂缝工作的基本承载特性,以缓解开裂与限裂间的矛盾为指导思想,将减小坝后背管外包混凝土裂缝宽度和提高开裂管道的耐久性作为研究目的,结合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了一些裂缝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以及有效的计算内水压力下钢衬外包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公式。结果表明:总用钢量相同时,减薄钢衬,加大钢筋用量,减小裂缝宽度效果明显;减薄钢衬外包混凝土厚度,也可减小裂缝宽度;性能可靠的防水涂料具备黏接性强和变形能力高的基本性质,可进一步研究其对提高管道耐久性的长期作用;采用П-780-83规范中的裂缝宽度公式,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模型试验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 裂缝控制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模量缩减法的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极限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3
2
作者 付传雄 张伟 张瑾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0,共5页
针对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SLRCP)的体形和承载特性,在弹性模量缩减法基础上引入变截面拱和弹性中心法,建立了表征管道结构截面承载状态的单元承载比表达式,提出了SLRCP极限承载力分析的新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通过弹... 针对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SLRCP)的体形和承载特性,在弹性模量缩减法基础上引入变截面拱和弹性中心法,建立了表征管道结构截面承载状态的单元承载比表达式,提出了SLRCP极限承载力分析的新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通过弹性迭代模拟结构损伤演化过程,进而结合极限分析定理得出管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具有原理简单和应用方便的特点,能够准确高效地求解SLRCP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极限承载力 弹性模量缩减法 弹性中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弹性迭代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 付传雄 +1 位作者 杨绿峰 王健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0,共4页
针对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结合弹性模量缩减法和梁系有限元法,建立了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弹性迭代法。弹性迭代法继承了弹性模量调整法原理简单、应用方便的优点;同时,利用梁系有限元能大大减少单元和自由度数,在保持精度的同时能... 针对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结合弹性模量缩减法和梁系有限元法,建立了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弹性迭代法。弹性迭代法继承了弹性模量调整法原理简单、应用方便的优点;同时,利用梁系有限元能大大减少单元和自由度数,在保持精度的同时能显著提高计算效率。算例分析表明,弹性迭代法计算精度良好,可应用于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极限承载力 曲梁模型 弹性模量缩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幸 方梅 +2 位作者 陈震 王蕴 高睿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7,共5页
在总结三峡电站坝后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现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随机有限元的方法对该管道进行了计算 。
关键词 钢衬 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可靠性 三峡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比尺马蹄形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化南 秦杰 黄承逵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9年第1期4-9,12,共7页
以三峡大坝背管压力管道为原型,按照1∶10进行几何缩尺,制作了内径达1.24 m的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使用新型内水压力施加方法,进行了模型试验,掌握了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在内水压力作用下的工作机理。通过与同系列模型试验的比较... 以三峡大坝背管压力管道为原型,按照1∶10进行几何缩尺,制作了内径达1.24 m的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使用新型内水压力施加方法,进行了模型试验,掌握了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在内水压力作用下的工作机理。通过与同系列模型试验的比较,对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模型试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针对常规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参照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比较选择了符合试验结果的初裂荷载计算公式、裂缝间距最大缝宽计算公式以及管道强度设计公式,以供设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模型试验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镇凯 盛明强 《江西水利科技》 2003年第4期190-194,共5页
简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常用模型.针对工程中大型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结构设计分析的特点,分析了弥散/分层加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式,提出在大型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采用弥散/分层加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式... 简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常用模型.针对工程中大型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结构设计分析的特点,分析了弥散/分层加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式,提出在大型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采用弥散/分层加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式,较能符合管道结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结构设计 弥散/分层加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断裂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安 祁顺彬 《建筑技术开发》 2005年第11期76-77,共2页
工程上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表面通常会出现裂缝,传统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抗裂计算是建立在连续体的假设基础上的.现以假设构件在开裂前存在宏观表面裂缝为基础,抗裂度定义为抵抗发生穿透裂缝进而引起裂缝失稳扩展,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钢... 工程上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表面通常会出现裂缝,传统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抗裂计算是建立在连续体的假设基础上的.现以假设构件在开裂前存在宏观表面裂缝为基础,抗裂度定义为抵抗发生穿透裂缝进而引起裂缝失稳扩展,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断裂分析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应力强度因子 断裂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受拉软化特性对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海林 朱良才 +2 位作者 冉红洲 李群 覃事河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5,共4页
分别采用课题组试验所得的混凝土软化曲线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混凝土软化曲线,对三峡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将压力管道外围混凝土的裂缝分布、裂缝宽度、钢衬和钢筋的应力状态、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 分别采用课题组试验所得的混凝土软化曲线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混凝土软化曲线,对三峡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将压力管道外围混凝土的裂缝分布、裂缝宽度、钢衬和钢筋的应力状态、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等与模型试验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试验所得软化曲线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所得背管混凝土的初裂荷载、损伤区域、裂纹条数以及钢材应力与模型试验的结果更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承载性能 混凝土软化 非线性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水压试验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明刚 李均虎 高仁虎 《江苏水利》 2009年第12期27-28,共2页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以造价低、抗震性能强、管壁光滑、水力条件好、耐腐蚀性好、爆管率低等诸多优点被广泛采用。在大口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过程中,水压试验是管道安装工序验收和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南水北调截污导...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以造价低、抗震性能强、管壁光滑、水力条件好、耐腐蚀性好、爆管率低等诸多优点被广泛采用。在大口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过程中,水压试验是管道安装工序验收和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水压试验方法进行了一些摸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预应力混凝土 水压试验 试验方法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抗震性能 水力条件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体中有表面半椭圆片状裂缝计算模型的管道抗拉强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鑫焱 严新军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43,共3页
基于有限体中有表面半椭圆片状裂缝(seslcits)计算模型,应用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断裂强度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实例对比可知,推导公式与规范建议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当,说明推导公式的准确性,可用于计算。同时利用回... 基于有限体中有表面半椭圆片状裂缝(seslcits)计算模型,应用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断裂强度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实例对比可知,推导公式与规范建议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当,说明推导公式的准确性,可用于计算。同时利用回弹无损检测法得到实测值,经过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可知该管道强度符合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 断裂分析 应力强度因子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