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恺泽 李兰欣 +1 位作者 邢国华 陈韵如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损失量化关系,提出根据建筑功能损失控制构件损伤及工程需求参数的方法。依据BRB-RC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提出其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设计流程。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幢5层的BRB-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预期的抗震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韧性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单层平面框架火灾行为的尺寸效应
2
作者 张海燕 李广洲 +1 位作者 李绮玉 吴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8,共14页
为探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行为的尺寸效应,对6榀几何相似但比例不同的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开展标准升温条件下的明火试验,然后进行有限元模拟和参数分析,考察柱荷载比和梁荷载比对不同比例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变形发展... 为探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行为的尺寸效应,对6榀几何相似但比例不同的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开展标准升温条件下的明火试验,然后进行有限元模拟和参数分析,考察柱荷载比和梁荷载比对不同比例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变形发展以及耐火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受火条件下,几何尺寸和荷载水平相似的不同比例框架的耐火极限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随试件尺寸增大,耐火极限增加,但增幅小于按文献中构件的耐火极限相似(或等效)关系推测出的增幅;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受梁荷载比、柱荷载比的相对大小影响,当柱荷载比较小、梁荷载比较大时,易发生梁破坏,反之易发生柱破坏;由于混凝土柱的高温性能尺寸效应比混凝土梁的更显著,当小尺寸框架发生柱破坏时,几何和荷载水平相似的大尺寸框架可能发生梁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明火试验 有限元模拟 耐火极限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新方法
3
作者 吕西林 卜凡夫 +1 位作者 姜淳 蒋欢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5,F0002,共12页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变形能力强、震后残余变形和损伤小的特点,结构在震后往往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本文针对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了“小震完好、中震基本完好、大震可修、巨震不倒”的四水准抗震...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变形能力强、震后残余变形和损伤小的特点,结构在震后往往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本文针对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了“小震完好、中震基本完好、大震可修、巨震不倒”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并提出一种性能化抗震设计新方法,即第一水准地震作用下基于力进行弹性设计,第三水准地震作用下基于位移进行弹塑性设计.然后,应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幢5层自复位框架结构,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对结构进行了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角钢 四水准抗震设防 抗震设计方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加速度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成都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
4
作者 昌毅 杨仁镪 +1 位作者 杨子健 李革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043-9051,共9页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和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θ_(max)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针对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方法利用层间剪切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得各地震响应下的θ_(max),再对θ_(max)及其相对应的地震动进行对数线性拟合得到两者的关系式;针对成都市区域,该方法以成都市历史地震动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PGA计算公式,得到成都市各个工程场地位置的PGA。进而,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结构在充分运行、基本运行、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4个不同性能水准下的结构失效概率最高分别为94.1%、89.1%、74.7%和40.8%,且结构各性能水准的结构失效概率的总体变化趋势都是由西部向东部递减,因此可以适当加强西部地区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适当放宽东部地区的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以便节约经济成本。所提出的方法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加速度 最大层间位移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失效概率 网格化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拟静力有限元分析及损伤定量评估
5
作者 罗靓 黄菁恒 +1 位作者 王月敏 吕辉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8,共7页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拟静力分析,在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位移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拟静力分析,在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位移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平面框架结构的塑性耗能分配机制。轴压力的作用使得该框架结构以柱耗能为主,梁耗能为辅。结合柱底混凝土的纵向受压应变,提出了基于“刚度损伤”和“能量损伤”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确定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处于“小震弹性”、“中震弹塑性”、“大震小塑性”、“极大震大塑性”和“失效破坏”5个状态所对应的“刚度损伤”和“能量损伤”阈值,可精确地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当柱的轴压比增大,框架结构的损伤发展越快,延性变差,破坏位移角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拟静力 塑性耗能 刚度损伤 能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锈蚀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小娟 黄哲烜 +3 位作者 刘阳 郭子雄 蒋欢军 陈玉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206,277,共11页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一个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中不同部位钢筋锈蚀率往往不一致,在弯曲受拉侧和受压侧的纵向钢筋锈蚀对RC柱压弯性能的影响机理也不同。为研究纵向钢筋锈蚀对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一个未锈蚀R...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一个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中不同部位钢筋锈蚀率往往不一致,在弯曲受拉侧和受压侧的纵向钢筋锈蚀对RC柱压弯性能的影响机理也不同。为研究纵向钢筋锈蚀对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一个未锈蚀RC柱和五个锈蚀RC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钢筋锈蚀率、锈蚀位置和轴压比等参数对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侧锈蚀RC柱的损伤分布和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当轴压比为0.1时,锈蚀侧纵筋受拉断裂是导致RC柱力学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当轴压比较大时,锈蚀侧混凝土的受压损伤和锈蚀纵筋受压屈曲是引起RC柱力学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未锈蚀RC柱相比,纵筋锈蚀率不超过15.00%的单侧纵筋锈蚀RC柱正向承载力降幅不超过10.00%,反向承载力降幅不超过5.00%,在极限状态时的累积耗能降幅约6.48%~15.21%。与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相比,钢筋锈蚀对RC柱变形能力的影响最显著。随着钢筋锈蚀率的增大,RC柱的弯曲变形占比减小,剪切变形和滑移变形占比增大。当受拉侧钢筋因锈蚀而提前断裂时,RC柱正向极限变形降低约30.00%~37.00%,反向极限变形降低约10.00%~17.00%。进行锈蚀RC柱抗震性能评估时,需合理考虑受拉和受压纵筋锈蚀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筋混凝土(rc)柱 抗震性能 单侧钢筋锈蚀 锈蚀率 轴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双向加载下钢筋混凝土空间梁柱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翼 李宏男 李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20-230,280,共12页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柱边节点在不同水平双向加载路径下的抗震性能。构建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模拟了十字形、方形、菱形、环形和花形五种典型双向加载路径,并与单向加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损伤演化、滞...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柱边节点在不同水平双向加载路径下的抗震性能。构建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模拟了十字形、方形、菱形、环形和花形五种典型双向加载路径,并与单向加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损伤演化、滞回特性、峰值承载力和延性系数等方面系统评估了各加载路径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加载显著削弱节点的抗震性能,最大承载力下降1.03%~14.80%,延性系数降低7.15%~47.76%,其中方形和环形路径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同时,不同加载路径下滞回曲线普遍呈现逆时针旋转,反映出加载相互作用、结构不对称性及剪切损伤累积的综合效应。研究建议在抗震性能评估中优先采用复杂度较高的双向加载路径,以更真实反映节点在地震中的受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梁柱边节点 双向加载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案评选模型研究
8
作者 李倩 胡洪波 +2 位作者 张荣强 李霞 王欣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共9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阶段转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建设并存的新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既有存量建筑的改造加固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界的热点问题。既有建筑改造加固方法并不唯一,现阶段缺少对...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阶段转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建设并存的新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既有存量建筑的改造加固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界的热点问题。既有建筑改造加固方法并不唯一,现阶段缺少对加固方案从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实施性强等多维度系统科学评选的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加固方案评选方法为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加固方案评选模型。首先,分析了各种常用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其次,从施工可行性、技术性和经济性三个维度构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案评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选指标权重,之后通过理想点法(TOPSIS)对加固方案进行打分,从而评选出综合效益最优的方案;最后,本文以改造加固工程项目为例,验证了评选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加固方法 方案评选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加载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震损分级及损伤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昊东 张亮泉 +1 位作者 李明 张昊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目前已有的RC框架柱震损划分原则及对应损伤指标计算方法主要基于水平单向受力下的研究成果。相比单向受力,相同加载位移下水平双向受力RC框架柱的抗震性能明显退化,损伤加剧,因此RC框架柱的震损分级量化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本文基于... 目前已有的RC框架柱震损划分原则及对应损伤指标计算方法主要基于水平单向受力下的研究成果。相比单向受力,相同加载位移下水平双向受力RC框架柱的抗震性能明显退化,损伤加剧,因此RC框架柱的震损分级量化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本文基于已开展的RC柱双向滞回试验,提出了双向受力下RC柱基于骨架曲线的震损分级原则;基于8个典型双向损伤模型,对7个双向受力RC试验柱不同损伤级别对应的损伤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推荐了适用于双向地震作用下RC柱震损分级判定的2个损伤模型以及对应的震损分级指数区间建议值,并对2个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讨论。之后采用该损伤模型和震损分级评价指标对典型双向受力柱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损伤评价结果与试验结果和试验现象吻合较好,该方法可较好地适用于双向滞回加载RC柱的损伤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双向地震作用 损伤指数 震损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尾波法的钢筋混凝土腐蚀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铎 徐嘉豪 +2 位作者 胡宏伟 易善昌 王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0,共7页
针对现有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腐蚀损伤评价方面存在的传播速度偏差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尾波干涉(coda wave interference,CWI)表征RC腐蚀情况的监测方法。在混凝土超声传播多重散射基础上,建立CWI腐蚀... 针对现有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腐蚀损伤评价方面存在的传播速度偏差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尾波干涉(coda wave interference,CWI)表征RC腐蚀情况的监测方法。在混凝土超声传播多重散射基础上,建立CWI腐蚀损伤评价指标。搭建快速电化学试验监测了RC在0,1%,2%腐蚀率下的腐蚀过程,通过逐步CWI分析了相对速度变化Δv/v及去相关系数K_(d)的变化规律,探究了换能器布置方式对尾波腐蚀监测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Δv/v随着腐蚀时间而逐渐减小,K_(d)随着腐蚀时间而逐渐增大;CWI方法能够有效地监测RC结构腐蚀裂纹的扩展过程,并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换能器采用垂直、对侧和同侧三种不同布置方式均能检测出RC结构腐蚀开裂,垂直布置方式对RC腐蚀检测的敏感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尾波干涉(CWI) 钢筋混凝土(rc) 腐蚀 多重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结构地震能量分布及耗散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鲍文博 付亮华 +1 位作者 徐广洋 白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7,共7页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输入能量的分布及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8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波,运用Perform-3D软件,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能量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了钢...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输入能量的分布及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8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波,运用Perform-3D软件,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能量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了钢混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下的地震总输入能量、滞回耗能、阻尼耗能以及滞回耗能占总耗能的比例时程,分析了地震能量在各分量中的分布及分配规律;分析了阻尼比和延性比对地震输入能量的影响,确定了滞回耗能随阻尼比和延性比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构造和竖向侧移刚度变化对地震输入能及其分量的影响,确定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耗能沿竖向的分布规律及沿横向在框架构件中的分配,研究了框架结构存在薄弱层情况下的滞回耗能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布规律,可为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抗震设计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分布 能量平衡原理 耗能机制 钢筋混凝土(rc)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害及震后修复建议 被引量:44
12
作者 孙治国 王东升 +3 位作者 李宏男 郭迅 司炳君 王清湘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介绍了汶川大地震中几座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重点总结了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以及楼梯间的震害情况,发现除较为常见的梁柱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弯剪破坏以及框架节点的破坏外,框架梁柱中的粘结破坏、施工缝处的破坏及楼梯... 介绍了汶川大地震中几座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重点总结了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以及楼梯间的震害情况,发现除较为常见的梁柱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弯剪破坏以及框架节点的破坏外,框架梁柱中的粘结破坏、施工缝处的破坏及楼梯间破坏也较为严重。部分新建结构尚未完工也遭到严重破坏,且表现为"强梁弱柱""强构件弱节点"的破坏形态。总结了国内外对损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震后修复和加固的研究进展,并对汶川地震后结构的震后修复和抗震加固工作提出了建议,强调应从结构整体角度进行震后修复和加固工作,考虑各种修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重视结构整体和构件的相互关系,避免修复后的结构出现刚度不均,并注重形成多道抗震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钢筋混凝土框架 震害分析 震后修复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曹万林 王光远 +2 位作者 欧进萍 吴建有 魏文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2-82,共11页
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是新型住宅结构。本文以粉煤灰砌块填充墙异型柱框架试验研究及异型柱试验研究为基础,分析了结构动力计算模型问题、控制薄弱层问题和异型柱工作性能问题,提出了若干供抗震设计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异型柱 框架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设计与展望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希茂 苏三庆 +1 位作者 赵明 张先扬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8,共6页
当今国内外建筑物加固改造业发展非常迅速,建筑业重心也在发生着转变,增大截面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且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对我国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看... 当今国内外建筑物加固改造业发展非常迅速,建筑业重心也在发生着转变,增大截面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且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对我国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 增大截面 加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现象 被引量:35
15
作者 温增平 徐超 +6 位作者 陆鸣 杜修力 李鸿晶 熊立红 刘爱文 李小军 周正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3-760,共8页
介绍了5·12四川汶川地震近震源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现象,从房屋整体跨塌、房屋整体严重歪斜、房屋部分集中垮塌、房屋部分楼层垮塌、房屋底层侧移过大等方面总结了震害现象,从剪切、剪压、压屈、压弯、塑性铰等破坏方面分... 介绍了5·12四川汶川地震近震源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现象,从房屋整体跨塌、房屋整体严重歪斜、房屋部分集中垮塌、房屋部分楼层垮塌、房屋底层侧移过大等方面总结了震害现象,从剪切、剪压、压屈、压弯、塑性铰等破坏方面分析了梁柱震害现象.从结构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震害 倒塌 抗震构造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火灾反应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陆洲导 朱伯龙 姚亚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8-27,共10页
本文对五榀单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同温度、不同加热形式下的火灾试验,对火灾中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非线性直接刚度法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火灾全过程的结构反应分析程序,对火灾进程中框架的位移、刚... 本文对五榀单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同温度、不同加热形式下的火灾试验,对火灾中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非线性直接刚度法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火灾全过程的结构反应分析程序,对火灾进程中框架的位移、刚度及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并由试验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框架 火灾 结构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耗能减震装置修复震后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欧进萍 李洪泉 +1 位作者 邱法维 吴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文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用耗能减震装置修复震后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效果和可行性。文中制作了两层和三层两座钢筋混凝土剪切型框架,首先进行了地震损伤模拟试验;其次提出了震后有损伤结构的参数识别方法、修复准则和修复用... 本文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用耗能减震装置修复震后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效果和可行性。文中制作了两层和三层两座钢筋混凝土剪切型框架,首先进行了地震损伤模拟试验;其次提出了震后有损伤结构的参数识别方法、修复准则和修复用耗能减震装置的设计准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了软钢屈服型耗能器对两座试验框架在地震损伤后进行修复,并再次对修复后的框架模型进行地震模拟试验,证实了采用这种修复措施可以恢复震后有损伤结构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地震 损伤 耗能装置 修复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拱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苏幼坡 王兴国 +3 位作者 宋晓胜 陈明辉 倪楠 王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利用专门的试验装置进行了24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试验,对梁中拱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不同加载速度下梁中轴力、支座约束弯矩和荷载与挠度关系曲线.试验证明拱效应可显著提高框架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按塑性铰理论计算值比值的平... 利用专门的试验装置进行了24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试验,对梁中拱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不同加载速度下梁中轴力、支座约束弯矩和荷载与挠度关系曲线.试验证明拱效应可显著提高框架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按塑性铰理论计算值比值的平均值为1.94.影响框架梁中拱效应的主要因素是纵向钢筋配筋率、跨高比和支座约束刚度,其中配筋率的影响最显著.快速加载情况下框架梁中拱效应与静载条件下相同,随加载速率提高承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效应 钢筋混凝土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反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32
19
作者 顾祥林 黄庆华 +2 位作者 汪小林 林峰 彭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45,共10页
制作一个1/4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倒塌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现浇楼板的加强作用结构呈弱柱型的倒塌模式,倒塌过程中构件间的碰撞作用非常明显。基于离散单元方法,将结构离散为板单元和柱单元组成的... 制作一个1/4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倒塌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现浇楼板的加强作用结构呈弱柱型的倒塌模式,倒塌过程中构件间的碰撞作用非常明显。基于离散单元方法,将结构离散为板单元和柱单元组成的板-柱体系或由梁单元、节点单元和柱单元组成的梁-柱-节点体系。在单元连接界面处构建由混凝土弹簧和钢筋弹簧组成的能反映构件空间受力性能的三维拉压弹簧组,引入任意加载路径下混凝土弹簧和钢筋弹簧单轴本构关系。采用动态松弛法求解结构的反应。借助于C++语言、MFC类库和OpenGL三维图形库,开发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数值仿真系统。用素混凝土柱的变形分析及结构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数值仿真系统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离散单元法 倒塌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端剪切破坏震害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昊宇 陈洪富 +2 位作者 林旭川 陈浩 毛晨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3-50,共8页
为避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震中因填充墙附加剪力导致剪切破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破坏性地震中出现的典型柱端剪切破坏震害,采用ABAQUS对典型填充墙框架进行了水平推覆模拟,据此分析了框架柱端剪切破坏的受力机理,并以鲁甸地震中... 为避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震中因填充墙附加剪力导致剪切破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破坏性地震中出现的典型柱端剪切破坏震害,采用ABAQUS对典型填充墙框架进行了水平推覆模拟,据此分析了框架柱端剪切破坏的受力机理,并以鲁甸地震中的一栋严重震损的实际结构为例,采用ABAQUS对典型填充墙框架进行了水平推覆模拟和受剪承载力计算.分析表明,填充墙附加剪力是造成框架柱端剪切破坏的主要原因.依据分析结果和已有试验成果给出了考虑填充墙附加剪力的柱端剪力荷载计算公式.震损结构案例分析表明,忽略填充墙附加剪力可能导致结构的抗倒塌能力严重下降,本文填充墙附加剪力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实际震害符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调查 钢筋混凝土框架 框架 剪切破坏 填充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