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疲劳应力幅下部分抗剪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疲劳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涛 刘诗媛 +1 位作者 覃炳贤 林广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5,共8页
为了研究部分抗剪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高疲劳应力幅下的疲劳性能,对5根组合梁试件开展了等幅疲劳加载试验,以研究栓钉直径、抗剪连接程度和疲劳应力幅对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组合梁中的钢梁承受200 MPa疲劳应力幅作用... 为了研究部分抗剪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高疲劳应力幅下的疲劳性能,对5根组合梁试件开展了等幅疲劳加载试验,以研究栓钉直径、抗剪连接程度和疲劳应力幅对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组合梁中的钢梁承受200 MPa疲劳应力幅作用时,按照EC3规范计算所得的组合梁疲劳细节的疲劳寿命偏于保守;在经历最初的若干万次疲劳加载后,组合梁的跨中残余挠度可达初始跨中最大挠度的26.0%;100万次疲劳加载后,疲劳损伤引起的组合梁跨中附加挠度可达初始跨中最大挠度的25.0%;与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相比,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的疲劳受力性能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正弯矩作用下,组合梁中的混凝土板按照静力计算方法配筋满足疲劳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疲劳性能 附加变形 疲劳应力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火涂层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雪松 方廷勇 郑鑫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4-1146,共3页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防火涂料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防火涂料时,组合梁尤其是腹板的温度迅速上升;随着防火涂层厚度的增加,组合梁的温度降低,升温速率减缓;随着防火涂层厚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幅度减小。
关键词 防火涂层 钢混凝土组合梁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薛伟辰 李昆 李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70,共6页
本文基于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抗震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变形恢复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钢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抗震性能 延性 耗能 破坏形态 滞回曲线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弯扭下钢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少伟 聂建国 朱林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8-32,共5页
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 ,把受弯扭的直梁等效为受弯扭的圆弧曲梁 ,经过理论推导 ,提出了复合受扭作用下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简化设计计算方法 ,并用实际组合梁的设计算例 ,指出了目前仅采用受弯设计的不足。本文方法概念清晰且便于实用。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复合弯扭 连接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性能
5
作者 潘建荣 霍达 滕海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50-1655,共6页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和半刚性特性,制作了4个比例为1∶3的节点模型进行试验,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节点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别进行了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的相应测点的应变、位移等结果...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和半刚性特性,制作了4个比例为1∶3的节点模型进行试验,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节点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别进行了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的相应测点的应变、位移等结果的对比分析.通过试验与数值计算彼此校核,得到了与试验相符的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组合梁柱节点只含几何参数的相对弯矩-转角曲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 混凝土 -混凝土组合梁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面分类的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外包钢板件宽厚比限值
6
作者 程睿 余元林 +1 位作者 章珈瑜 张青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7,共12页
为研究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U形钢组合梁)基于截面分类的外包钢板件宽厚比限值,对5根U形钢组合梁试件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不同外包钢腹板受压区高厚比及受压翼缘宽厚比情况下U形钢组合梁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及塑性变形能力... 为研究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U形钢组合梁)基于截面分类的外包钢板件宽厚比限值,对5根U形钢组合梁试件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不同外包钢腹板受压区高厚比及受压翼缘宽厚比情况下U形钢组合梁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及塑性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外包钢板件宽厚比对U形钢组合梁的屈曲变形和塑性变形能力有直接影响,所有试件在达到峰值承载力前均发生了局部屈曲,破坏模式为弯曲塑性破坏。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外包钢腹板与受压翼缘之间的非线性行为相互影响,板件的屈曲时刻随着相邻板件宽厚比的增大而提前,增大外包钢板件宽厚比会降低U形钢组合梁的塑性发展程度。基于试验与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提出U形钢组合梁的Ⅱ类截面(Class 2)外包钢板件宽厚比限值建议,并将提出的限值与规范限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限值更符合U形钢组合梁的真实受力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结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混凝土组合梁 截面分类 宽厚比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作用下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剪力滞效应研究
7
作者 刘小伟 杨霞林 +1 位作者 王方旭 李胜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为分析预应力作用对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基于能量变分原理,考虑钢桁腹杆剪切变形,结合预应力等效荷载法,建立了腹杆斜向布置的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在直线、折线和曲线预应力布束方式下的剪力滞效应解析解。同时... 为分析预应力作用对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基于能量变分原理,考虑钢桁腹杆剪切变形,结合预应力等效荷载法,建立了腹杆斜向布置的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在直线、折线和曲线预应力布束方式下的剪力滞效应解析解。同时,利用ANSYS有限元数值仿真验证本文公式的正确性并分析了不同线形单独布束及3种布束方式综合作用下梁体的剪力滞效应。结果表明,本文解析解与ANSYS有限元数值解吻合良好,相对误差绝对值在8.0%以内,利用本文公式可有效计算腹杆斜向布置的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桥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偏心直线束在跨中位置剪力滞系数为1,不产生剪力滞效应;折线与曲线布束情况下跨中位置剪力滞效应较为明显,最大剪力滞系数分别约为1.23和1.06;综合布束下梁体剪力滞效应可通过单独布束叠加求得,其跨中截面剪力滞系数最高为1.17,预应力作用引起的剪力滞效应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桁腹式混凝土组合梁 预应力等效荷载 剪力滞效应 能量变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钉初始损伤后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时变特性
8
作者 都方竹 张世博 +1 位作者 邱大鹏 张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12601-12612,共12页
为研究栓钉初始损伤与混凝土收缩、徐变耦合效应对组合梁力学性能及时变特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抗剪栓钉,构建了钢-混凝组合梁实体滑移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与理论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考虑不同损伤工况,从承载能力、刚... 为研究栓钉初始损伤与混凝土收缩、徐变耦合效应对组合梁力学性能及时变特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抗剪栓钉,构建了钢-混凝组合梁实体滑移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与理论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考虑不同损伤工况,从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和界面滑移分布等方面揭示了损伤后组合梁力学性能的退化规律。研究了不对称初始损伤与混凝土收缩、徐变耦合作用对组合梁竖向变形、界面滑移、应力重分布及栓钉剪力等的影响,揭示了栓钉及其附近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和组合梁变形及截面应力增长规律。结果表明:栓钉不对称损伤会造成组合梁界面滑移分布不对称,且相同损伤程度下不对称损伤引起的界面滑移和刚度改变分别为对称损伤工况的1.37倍和1.25倍。初始损伤在与混凝土收缩徐、变耦合作用下,最大界面滑移和栓钉剪力向损伤栓钉附近转移,混凝土翼板应力降低、型钢梁应力增加,多重耦合下组合梁的竖向变形、截面应力增长可通过建立的对数增长模型进行量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初始损伤 抗剪栓钉 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徐变 时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梁顶推施工研究
9
作者 谢辉 唐亚森 谭文玮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7期124-128,145,共6页
【目的】解决跨径较大桥梁顶推施工工艺面临的移运困难、施工周期长、结构受力安全性缺乏等问题。【方法】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提出了一种跨径60 m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梁的顶推施工方案。首先,通过在配备顶推设备的支撑结构外侧进行预制... 【目的】解决跨径较大桥梁顶推施工工艺面临的移运困难、施工周期长、结构受力安全性缺乏等问题。【方法】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提出了一种跨径60 m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梁的顶推施工方案。首先,通过在配备顶推设备的支撑结构外侧进行预制拼装,构建了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梁,并在梁体两侧对称安装了纠偏装置。其次,通过安装导梁,采用逐步顶推的方式,成功地将该组合梁推移至跨径为60 m的上跨G72分离式立交大桥的设计位置。最后,通过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施工过程中梁体和支架受力合理、稳定可靠,验证了该施工方案的优越性与合理性。【结论】本研究可为国内同类桥梁的后续建设与施工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腹板混凝土组合梁 数值模拟 顶推施工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螺栓连接件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勇 张树琛 +2 位作者 陈辛 冯世强 杨仕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6-1084,共9页
传统螺栓连接件的直径小于钢梁预留孔的孔径,导致螺栓与孔壁存在间隙,容易引发钢梁与上部混凝土板间发生相对滑移使组合梁挠度增大。为尽量减小或消除上述间隙,本文引入铰制孔螺栓和螺纹孔螺栓作为组合结构的剪力连接件,并提出锥套自锁... 传统螺栓连接件的直径小于钢梁预留孔的孔径,导致螺栓与孔壁存在间隙,容易引发钢梁与上部混凝土板间发生相对滑移使组合梁挠度增大。为尽量减小或消除上述间隙,本文引入铰制孔螺栓和螺纹孔螺栓作为组合结构的剪力连接件,并提出锥套自锁螺栓连接件。设计并开展了8个螺栓连接件推出试验,基于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研究了3种螺栓连接件与传统螺栓连接件间的抗剪承载力、滑移能力及抗剪刚度等受剪力学性能的具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种螺栓连接件的破坏形态与传统螺栓连接件表现一致,均为螺栓杆剪断,混凝土无压溃现象;3种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均接近于传统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基于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3种螺栓连接件均可分为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及破坏阶段;3种螺栓连接件的延性系数和抗剪刚度均明显优于传统螺栓。综合考虑力学性能、施工性能和经济性,本文建议选用铰制孔螺栓用于组合结构的剪力连接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螺栓连接件 抗剪性能 推出试验 施工性能 抗剪承载力 抗剪刚度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温差地区钢-混组合梁温度效应及其适用公式
11
作者 宋毅 张戎令 +3 位作者 樊江 武维宏 黎并宇 刘永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为探究西北大温差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和温度效应,得到适用于西北大温差地区的温度梯度作用计算公式,基于兰州地区内桑园子黄河大桥主桥设计了1∶5相似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缩尺模型,并开展模型温度场特征试验研究。... 为探究西北大温差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和温度效应,得到适用于西北大温差地区的温度梯度作用计算公式,基于兰州地区内桑园子黄河大桥主桥设计了1∶5相似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缩尺模型,并开展模型温度场特征试验研究。研究基于大温差作用下日照辐射和骤然降温2种温度作用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温度场分布特征规律及时程关系特性,通过分析组合梁温度场相关试验结果,揭示了2种温度作用下钢-混组合梁温度时程变化特性,确定了钢-混组合梁的最不利温度梯度荷载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日照辐射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温度影响大于骤然降温变化的影响;日照辐射温度作用工况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温度时程变化规律由于“遮挡效应”使其不完全满足正弦函数关系,钢梁腹板温度时程曲线存在突出拐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在混凝土桥面板和钢梁结合处的局部范围内存在一定温差,最高可达4.5℃;混凝土桥面板温度场变化相对于环境温度变化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更适合于西北大温差地区且连续性更好的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最不利竖向正、负温度梯度二次抛物线拟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大温差地区类似钢-混凝土组合梁工程温度梯度荷载计算与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温度场 西北大温差 最不利温度梯度 适用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口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纯扭力学性能
12
作者 丁发兴 束舒东 +1 位作者 张经科 何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5-1493,共9页
为揭示开口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抗扭工作机理,提出适用于工程实际的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精细有限元分析模型,探究了纯扭作用下混凝土板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钢梁截面尺寸、钢梁强度、配筋率、宽跨比等参数... 为揭示开口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抗扭工作机理,提出适用于工程实际的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精细有限元分析模型,探究了纯扭作用下混凝土板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钢梁截面尺寸、钢梁强度、配筋率、宽跨比等参数对组合梁抗扭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组合作用和叠加原理,提出了考虑混凝土板和钢梁腹板与翼缘抗扭贡献的开口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组合梁抗扭承载力主要由混凝土板承担,混凝土板抗扭承载力组合作用系数为1.1,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能较好预测组合梁抗扭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有限元分析 抗扭承载力 最大剪应力 组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徐变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行为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3
作者 王文锋 谭建平 曹明辉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3,共7页
为研究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混组合梁界面剪力和相对滑移的影响,提出一个简单实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假定荷载-滑移为线性以及钢梁与混凝土层之间无掀起的前提下,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的初应变法,建立部分剪力连接钢-... 为研究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混组合梁界面剪力和相对滑移的影响,提出一个简单实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假定荷载-滑移为线性以及钢梁与混凝土层之间无掀起的前提下,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的初应变法,建立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其中界面行为通过建立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对应节点的主从关系及特殊单元予以模拟。对比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收缩徐变对钢-混组合梁界面剪力和相对滑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缩徐变共同作用使得简支钢-混组合梁的界面滑移随着时间有较大程度地增加,但单独的收缩效应反而使界面滑移减小,尽管变化量可忽略不计;同时,由于界面剪力与滑移的正相关性,收缩徐变效应也使得端部界面剪力随时间增大,呈现出前期增长很快而后期增长缓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收缩徐变 界面行为 剪力连接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预应力施工阶段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佳 余志武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9,共6页
通过 9个钢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的模拟试验研究 ,对钢 -混凝土组合梁在预应力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界面滑移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试验表明 ,在钢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张拉端或锚固端的非协调工作区较小 ,钢 ... 通过 9个钢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的模拟试验研究 ,对钢 -混凝土组合梁在预应力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界面滑移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试验表明 ,在钢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张拉端或锚固端的非协调工作区较小 ,钢 -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控制区的有效预应力可按基于钢 -混凝土换算组合截面的材料力学方法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有效预应力 滑移 施工阶段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加宽混凝土旧桥技术中组合横梁界面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聂建国 王宇航 +1 位作者 樊健生 张晓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在钢-混凝土组合梁加宽旧桥技术中,旧桥混凝土边梁与新加宽的钢-混凝土组合梁间的横向连接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横梁的形式,这种横梁形式较为新颖,目前相关试验研究尚未有报道。对6个钢-混凝土组合横梁进行试验研究,通过采用目前已有的新... 在钢-混凝土组合梁加宽旧桥技术中,旧桥混凝土边梁与新加宽的钢-混凝土组合梁间的横向连接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横梁的形式,这种横梁形式较为新颖,目前相关试验研究尚未有报道。对6个钢-混凝土组合横梁进行试验研究,通过采用目前已有的新老混凝土植筋界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横梁界面的破坏模式为新老混凝土界面破坏,钢-混凝土界面没有任何破坏特征;新老混凝土界面黏结破坏以前,新老混凝土之间几乎没有滑移,整体性很强;新老混凝土界面黏结破坏以后,界面剪力主要由植筋承担,试件延性良好。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加宽旧桥技术中组合横梁的破坏模式,采用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提出三阶段界面受力模型,理论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界面的破坏机理:新老混凝土界面的极限抗剪强度由混凝土强度,界面粗糙程度和摩擦系数共同确定,界面正应力的存在有利于极限抗剪强度的提高;新老混凝土界面的残余抗剪强度主要由界面植筋提供,植筋率和植筋屈服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加宽 -混凝土组合梁 组合横梁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抗裂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樊健生 聂建国 张彦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性能,特别是体外预应力对抗裂性能和刚度的影响,完成3根反向加载的简支组合梁和3根2跨连续组合梁的静力加载试验,其中包括2根在钢梁和混凝土板内折线布筋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试验表明:非预应力组合梁... 为研究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性能,特别是体外预应力对抗裂性能和刚度的影响,完成3根反向加载的简支组合梁和3根2跨连续组合梁的静力加载试验,其中包括2根在钢梁和混凝土板内折线布筋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试验表明:非预应力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开裂荷载较低,连续梁在较低荷载下就会由于混凝土开裂而发生明显的内力重分布,且横向钢筋间距对裂缝间距具有一定影响;折线布筋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开裂荷载增大,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明显减小,且相同荷载下的挠度下降,说明体外预应力可有效改善组合梁的综合受力性能。此外,预应力作用对组合梁的滑移分布有较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模型试验 负弯矩区 体外预应力 裂缝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及变形 被引量:49
17
作者 余志武 蒋丽忠 李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共6页
报道了8榀集中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滑移规律和变形的试验结果。利用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推导了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界面滑移和挠度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该理论公式既能描述组合梁的界面滑移规律,又可以计算界面滑移对组... 报道了8榀集中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滑移规律和变形的试验结果。利用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推导了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界面滑移和挠度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该理论公式既能描述组合梁的界面滑移规律,又可以计算界面滑移对组合梁变形挠度的影响。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界面滑移与变形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多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大量理论计算,探讨工程设计中合适的剪力连接度。本文所得的理论计算公式,将方便工程设计人员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滑移和变形挠度进行计算,并为其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集中荷载 界面滑移 变形 理论计算公式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0
18
作者 范旭红 石启印 马波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介绍国内外叠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应用及研究成果,分析这种组合梁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各种最新研究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及变形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加强钢-混凝土间的锚固、纵向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以及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 介绍国内外叠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应用及研究成果,分析这种组合梁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各种最新研究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及变形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加强钢-混凝土间的锚固、纵向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以及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是叠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发展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的新型组合梁加强了钢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提高了结构的抗剪能力及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研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高强螺栓抗剪连接件受剪性能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陈俊 汪威 +3 位作者 丁发兴 许福 龙士国 杨才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53-2561,共9页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高强螺栓抗剪连接件的受剪性能进行三维实体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模型考虑钢梁、混凝土板和高强螺栓等材料非线性以及各部件之间的接触关系,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探讨混凝土强度以及高强螺栓直径、屈...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高强螺栓抗剪连接件的受剪性能进行三维实体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模型考虑钢梁、混凝土板和高强螺栓等材料非线性以及各部件之间的接触关系,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探讨混凝土强度以及高强螺栓直径、屈服强度、长径比和预紧力等参数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强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螺栓直径与屈服强度的增大而提高。通过拟合建立考虑混凝土强度、高强螺栓直径和屈服强度影响的单个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式,并对现行规范中栓钉受剪计算公式和国外学者及本文提出的高强螺栓受剪计算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高强螺栓抗剪连接件 推出试验 有限元 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支槽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丽丽 聂建国 +1 位作者 吕坚锋 樊健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8,共10页
槽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下承式桥梁结构。对截面尺寸几何比例为1∶3、构件长度比例为1∶4的简支单线槽形组合梁模型进行两点对称加载的静力试验。对槽形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刚度、应力和裂缝分布特征等基本受力性... 槽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下承式桥梁结构。对截面尺寸几何比例为1∶3、构件长度比例为1∶4的简支单线槽形组合梁模型进行两点对称加载的静力试验。对槽形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刚度、应力和裂缝分布特征等基本受力性能开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栓钉连接,试验模型中钢板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良好,最终破坏时,表现出较明显的弯曲破坏形态。梁上翼缘的侧向水平位移整体形态为支座处外张,中部内收,但其最大值远小于梁跨中的竖向挠度,表明该模型截面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钢梁底板纵向应力沿板宽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剪力滞现象,混凝土底板的剪力滞效应不及前者明显。采用截面分析法对模型梁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此外,通过抗弯承载力分析表明,槽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不能套用全截面应力的矩形图分布模式进行计算,应考虑适当折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形-混凝土组合梁 试验 抗弯承载力 变形 截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