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U形混凝土渠道衬砌钢模具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程传胜 田军仓 +1 位作者 王斌 王馨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48,共6页
为了探求装配式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钢模具在预制混凝土衬砌板时的应力应变规律,以D60装配式U形混凝土渠道衬砌钢模具为研究对象,运用ADINA软件对不同厚度、不同纵向加劲肋及不同横向加劲肋的钢模具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模具的变形... 为了探求装配式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钢模具在预制混凝土衬砌板时的应力应变规律,以D60装配式U形混凝土渠道衬砌钢模具为研究对象,运用ADINA软件对不同厚度、不同纵向加劲肋及不同横向加劲肋的钢模具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模具的变形在直线段最大,弧线段次之,直线连接段和弧线连接段最小;等效应力在直线连接段和弧线连接段最大,直线段和弧线段较小,并且钢模具厚度的影响程度>纵向加劲肋数量的影响程度>横向加劲肋数量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的变形允许范围之内,装配式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钢模具的厚度以8~10 mm为宜,纵向加劲肋以3~4根为宜,横向加劲肋以2根为宜(布置在直线段和弧线段各1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 钢模具 数值模拟 应力应变 AD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模具型腔表面堆焊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坤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1-212,215,共3页
在基于小电流短弧焊的前提下,采用手工电弧焊在H13钢模具型腔表面堆焊4到6 mm厚度的高硬度耐磨层,研究了堆焊速度对H13钢模具型腔表面堆焊层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堆焊速度的增加,热影响区产生相变;试验获得了合理的堆焊工艺参数。工艺... 在基于小电流短弧焊的前提下,采用手工电弧焊在H13钢模具型腔表面堆焊4到6 mm厚度的高硬度耐磨层,研究了堆焊速度对H13钢模具型腔表面堆焊层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堆焊速度的增加,热影响区产生相变;试验获得了合理的堆焊工艺参数。工艺研究的结果投入生产后证明:模具的寿命提高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模具型腔表面 堆焊工艺参数 模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硬钢模具型腔铣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彦翠 仇焱 +1 位作者 刘献礼 崔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0,15,共4页
在淬硬钢模具型腔铣削加工过程中,模具型腔表面曲线曲率不断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切削参数的变化,偏离程序中设定的名义参数,各刀齿铣削状态不再完全相同.针对淬硬钢模具型腔曲线铣削过程的未变形动态切削厚度,实际径向切深、刀具-工件接触... 在淬硬钢模具型腔铣削加工过程中,模具型腔表面曲线曲率不断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切削参数的变化,偏离程序中设定的名义参数,各刀齿铣削状态不再完全相同.针对淬硬钢模具型腔曲线铣削过程的未变形动态切削厚度,实际径向切深、刀具-工件接触区域等进行修正,并建立铣削动力学模型,运用全离散法进行铣削稳定性分析,得到铣削稳定叶瓣图;并分析模具型腔形状参数和铣削工艺参数对铣削稳定性的影响,为铣削加工时切削参数的选择,改善工件的表面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硬钢模具型腔 曲线刀具路径 铣削过程 铣削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复合粉末对H13钢模具性能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赵从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75-177,180,共4页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H13钢模具表面喷涂了不同成分的混合金属粉末,并进行了涂层结合强度、抗热疲劳性能、耐高温磨损性能和耐高温腐蚀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冷喷涂混合金属粉末可以有效提高H13钢模具的抗热疲劳性能、耐高温磨损性能...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H13钢模具表面喷涂了不同成分的混合金属粉末,并进行了涂层结合强度、抗热疲劳性能、耐高温磨损性能和耐高温腐蚀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冷喷涂混合金属粉末可以有效提高H13钢模具的抗热疲劳性能、耐高温磨损性能和耐高温腐蚀性能,与未喷涂处理的模具相比,冷喷涂混合金属粉可使其300℃体积磨损率减少91.20%,750℃体积磨损率减少92.13%,750℃单位面积质量增加减少90.48%;冷喷涂金属粉末优选为Co-35%V-5%Sr-0.5%RE混合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模具 冷喷涂 复合金属粉末 Co-35%V-5%Sr-0.5%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模具套筒开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成鑫 林春华 黄榕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3-244,共2页
采用45钢制造套筒,在后续热处理完成后发现裂纹,为此进行一系列分析,并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有效地防止了裂纹的产生。
关键词 45钢模具套筒 开裂分析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复合材料Invar钢模具型板预成形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巨 李明祥 +3 位作者 范喜祥 郭琪琪 黄朝炎 胡勇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7期74-78,共5页
针对Invar钢模具型板形状复杂多样,传统加工方法效率低、质量低等缺点,借鉴双曲度船体外板成形加工经验,对活络方形压头非对压技术在Invar模具型板预成形加工上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对Invar钢的材料特性、形状特点、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 针对Invar钢模具型板形状复杂多样,传统加工方法效率低、质量低等缺点,借鉴双曲度船体外板成形加工经验,对活络方形压头非对压技术在Invar模具型板预成形加工上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对Invar钢的材料特性、形状特点、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成形结果表明活络方形压头非对压技术结合大吨位油压机能够有效地加工Invar钢模具型板,成形精度满足Invar钢模具型板预成形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Invar钢模具 成形工艺 活络模具 双曲度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模具在沼气池建造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华美 刘永华 《可再生能源》 CAS 2005年第5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沼气池 钢模具 建造 农村沼气 多样化 建池 发生器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ar钢模具双曲板材展开方法及软件实现
8
作者 李玉杨 季文 +3 位作者 张礼康 郭琪琪 胡勇 黄朝炎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03,共6页
Invar钢模具双曲板材的展开精度对工件的准确下料、预成形后的机加工作业量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双曲板材的成形工艺和加工时的变形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三角形的双曲度板材展开方法。将曲面分解为若干板条和小三角形,再对小三角... Invar钢模具双曲板材的展开精度对工件的准确下料、预成形后的机加工作业量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双曲板材的成形工艺和加工时的变形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三角形的双曲度板材展开方法。将曲面分解为若干板条和小三角形,再对小三角形进行展开、拼接,得到展开形状,其关键在于拼接方法和重叠、间隙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展开软件,并进行了实际生产验证。通过对32套模具的121块型板进行展开加工检验,发现该方法加工工件只需要留5~10mm余量,远小于传统展开方法所需的20~40mm的加工余量,可显著减少后续机加工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r钢模具型板 冷加工成形 曲面展开 展开软件 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模具建沼气池好处多
9
作者 李士广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沼气池 钢模具 沼气能 安全性能 经济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6型整球振捣悬注式沼气池钢模具
10
作者 刘炳强 康剑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15,共2页
多年来,人们对整球沼气池表面积小、受力均匀、产气多、易出料、抗弯曲、强度高的优越性,早就给予了肯定,然而,该池型却没有象其他池型那样得到广泛的开发应用。原因是整球钢模具受史无借鉴、设计精度高和试验程序繁杂的影响,一直没有... 多年来,人们对整球沼气池表面积小、受力均匀、产气多、易出料、抗弯曲、强度高的优越性,早就给予了肯定,然而,该池型却没有象其他池型那样得到广泛的开发应用。原因是整球钢模具受史无借鉴、设计精度高和试验程序繁杂的影响,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造成这一池型多年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砖拱小块模和单面模板施工法,因无法实现整球振捣悬注工艺,解决不了球池成池率低、渗漏率高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6型 甲烷池 钢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回火工艺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译 马党参 +2 位作者 迟宏宵 周健 谢官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进行925~1150℃保温0.5 h的油淬处理,再分别进行150~300℃保温2 h或者350~60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淬火马氏体,随着... 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进行925~1150℃保温0.5 h的油淬处理,再分别进行150~300℃保温2 h或者350~60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淬火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第二相逐渐固溶进基体,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大后降低,当淬火温度为1050℃时,硬度达到峰值,为57.7 HRC,此时第二相基本固溶进基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仅为8.49%。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索氏体转变,第二相逐渐析出并长大;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迅速降低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回火硬度的变化规律相反,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与硬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屈服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回火温度为480℃时达到最大值,为1445 MPa;在200℃以上温度回火后试验钢的塑性均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试验钢获得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为1050℃×0.5 h淬火+200~300℃×2 h回火,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8~53 HRC,抗拉强度为1752~2050 MPa,屈服强度为1171~1223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41~51 J,断面收缩率为42%~51%,断后伸长率为17.1%~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蚀塑料模具 淬回火 力学性能 N-Mo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元素对2Cr13型高氮耐蚀塑料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樊译 周健 +3 位作者 迟宏宵 谷金波 马党参 谢官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在2Cr13型高氮耐蚀塑料模具钢中添加质量分数0.5%的钼元素,研究了钼元素对淬火和回火后该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的添加缩小了试验钢的奥氏体相区,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8.49%,低于不含钼试验钢(9.... 在2Cr13型高氮耐蚀塑料模具钢中添加质量分数0.5%的钼元素,研究了钼元素对淬火和回火后该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的添加缩小了试验钢的奥氏体相区,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8.49%,低于不含钼试验钢(9.05%);钼的添加使得回火态试验钢的强度、硬度以及冲击吸收能量均得到提高,其中屈服强度提高了12%。盐雾腐蚀试验后回火态试验钢主要发生点蚀,含钼试验钢表面的点蚀坑数量较少,尺寸较小,其腐蚀速率为0.0721 g·m^(-2)·h^(-1),远小于不含钼试验钢(0.1612 g·m^(-2)·h^(-1));含钼试验钢的极化曲线中存在明显的钝化区,而不含钼试验钢不存在钝化区。含钼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优于不含钼试验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元素 高氮耐蚀塑料模具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制件Invar钢光顺模具型板冲压成形回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玉杨 赵安安 +3 位作者 张礼康 杨超 黄朝炎 胡勇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4期95-101,共7页
针对双曲度板材回弹难以预测,对成形效率和质量存在不利影响的问题,对基于活络方形压头非对压技术的Invar钢模具型板冲压成形的回弹问题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试验主要针对不同形状的帆形板和鞍形板进行,结果表明,由于该设备成形力学状... 针对双曲度板材回弹难以预测,对成形效率和质量存在不利影响的问题,对基于活络方形压头非对压技术的Invar钢模具型板冲压成形的回弹问题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试验主要针对不同形状的帆形板和鞍形板进行,结果表明,由于该设备成形力学状态的复杂性,回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存在明显规律。针对试验板有以下规律:至边缘位置距离的大小对回弹有重要影响,中间位置的板材回弹明显比板边缘处小;板的曲率越大,回弹越小;鞍形板比帆形板回弹小。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使用可变模具成形较均匀光顺的型板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Invar钢模具型板 回弹 活络模具 成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0塑料模具钢淬火及回火组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勇 左秀荣 +1 位作者 陈蕴博 王淼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122,127,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研究了P20塑料模具钢淬火及回火组织,并测定了硬度随淬火温度以及回火温度的变化。P20钢经830~920℃淬火得到板条马氏体,淬火后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有粗化的趋势但并不明显,直到890℃以后才... 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研究了P20塑料模具钢淬火及回火组织,并测定了硬度随淬火温度以及回火温度的变化。P20钢经830~920℃淬火得到板条马氏体,淬火后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有粗化的趋势但并不明显,直到890℃以后才明显粗化,因此,淬火温度应在830~890℃,以860℃为宜。P20钢硬度随回火温度升高而降低,碳化物析出增多并逐渐球化,马氏体板条边界逐渐变得模糊,有些板条合并变宽。P20钢经620℃×1h回火后其硬度为32.8~35.8HRC,能满足预硬化硬度要求,而且经830~890℃淬火+620℃×1h回火,硬度基本不随淬火温度变化,这将有利于工厂组织生产,因此最终选择预硬化工艺为860℃×30min淬火+620℃×1h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塑料模具 淬火 回火 微观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陶瓷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骆芳 陈智君 +1 位作者 楼程华 柴国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33-938,共6页
为了提高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塑料模具钢P20表面预置非晶的纳米Al2O3,TiC,WC等陶瓷硬质颗粒的涂层,采用CO2激光器进行熔覆处理。对激光熔覆陶瓷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通过高能量密度的激... 为了提高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塑料模具钢P20表面预置非晶的纳米Al2O3,TiC,WC等陶瓷硬质颗粒的涂层,采用CO2激光器进行熔覆处理。对激光熔覆陶瓷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通过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处理,基体和熔覆层元素相互扩散与反应,其中的WC,Al2O3,FeSi成为熔覆层中的硬质相,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磨损后熔覆层表面主要为细小的划痕,其磨损方式主要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塑料模具 陶瓷涂层 激光熔覆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DIN1.2316塑料模具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左秀荣 张新理 +2 位作者 郭海滨 李金玲 王翼鹏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研究了DIN1.2316塑料模具钢经1 050℃淬火、350~650℃保温1~16 h回火的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350~650℃回火,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回火硬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50~450℃回火硬度随保温...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研究了DIN1.2316塑料模具钢经1 050℃淬火、350~650℃保温1~16 h回火的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350~650℃回火,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回火硬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50~450℃回火硬度随保温时间变化不大,500℃回火时,保温4 h内硬度保持不变,4~8 h硬度从53.9 HRC下降到47.4 HRC,8 h后硬度趋于稳定.550~650℃回火,2 h内硬度急剧下降,2 h之后硬度基本不再变化.回火工艺为550℃×4 h^16 h,600℃×1 h^4 h,650℃×1h,回火参数在11 300~13 500硬度可以满足预硬化硬度要求.随回火温度升高、回火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析出量增多并逐渐球化、聚集长大,使硬度下降.回火温度较回火时间对硬度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1.2316塑料模具 回火 回火曲线 硬度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模具钢的性能和选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宋鸣 倪亚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7-40,共4页
简述塑料模具钢的性能要求。列出了渗碳型、调质型、预硬型、时效型以及耐腐蚀型常用品种和最新品种模具钢主要牌号、性能、用途。
关键词 塑料模具 性能 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8塑料模具钢大模块淬火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冬利 顾剑锋 袁文庆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5,共4页
718塑料模具钢在制造模具前需要进行淬火及回火预处理,使硬度达到29~35HRC,要求同一截面的硬度差不大于3HRC。然而对于大型的模块难以制定合理的预硬化工艺来保证硬度均匀一致且无淬火裂纹。为了改进并优化预硬化工艺,对718钢大模块淬... 718塑料模具钢在制造模具前需要进行淬火及回火预处理,使硬度达到29~35HRC,要求同一截面的硬度差不大于3HRC。然而对于大型的模块难以制定合理的预硬化工艺来保证硬度均匀一致且无淬火裂纹。为了改进并优化预硬化工艺,对718钢大模块淬火过程的瞬态温度场及组织场进行了耦合数值模拟。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淬火工艺的模拟结果,为718模具钢大模块设计了一种较佳的淬火工艺,即淬入水中之前先在空气中预冷,淬水之后将模块出水在空气中自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工艺 数值模拟 塑料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截面非调质和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的组织与相变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毅 吴晓春 张洪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5,共4页
比较了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460 mm×800 mm×3 200 mm非调质预硬型SWFT钢和500 mm×800 mm×2 900 mm调质预硬型3Cr2MnNiMo钢的截面硬度以及心部和表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两种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两种... 比较了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460 mm×800 mm×3 200 mm非调质预硬型SWFT钢和500 mm×800 mm×2 900 mm调质预硬型3Cr2MnNiMo钢的截面硬度以及心部和表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两种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两种钢都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强烈推迟了块状先共析铁素体的出现;两种钢截面硬度波动均在±1.5 HRC内;3Cr2MnNiMo钢表层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心部为回火贝氏体,反映出其淬火后的回火工艺调整了截面硬度;而SWFT钢有较宽的贝氏体相变范围,使得其心部和表层在锻造空冷后都得到均匀的贝氏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模具 组织 相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5NiSCa和改型P20的工艺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钰秋 孙培祯 +2 位作者 付红俊 乔学亮 崔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1-43,共3页
本文对预硬型塑料模具钢5CrNiMnMoVSCa(5NiSCa)和35Cr2NiMnMo(改型P20)在预硬态下的切削加工性、磨抛性、图案蚀刻性、焊补性及淬透性等主要工艺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NiSCa的各种工艺性能均优于改型P20。
关键词 塑料模具 工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