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双层钢桁梁斜拉桥行车舒适度分析
1
作者 陈建兵 徐同源 +1 位作者 刘晨光 匡冠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探究车辆在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为优化双层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依据。以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并根据《机械振动和冲击—评估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情况》(ISO2631... 探究车辆在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为优化双层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依据。以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并根据《机械振动和冲击—评估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情况》(ISO2631-1)中均方根乘值法对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单(双)层加载、车速、车载质量、桥面不平顺度、车辆间距、车辆数目等因素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相较于单层通车,上下层同时通车时车体的振动强度略微降低;当车载质量越小或车速越大时,车体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会逐渐增大;路面对车体振动强度影响较大,当路面等级处于较差的D级和E级时,车体振动强度会成倍增加。双层同时加载时,车辆的行车舒适性略优于单层通车;保持适当的车速或增大车载质量可以提高司乘人员的行车舒适性;行车舒适性对于路面等级较为敏感,当路面等级较差时,车内司乘人员受其影响无法长时间乘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钢桁梁斜拉桥 车桥耦合 加速度均方根乘值法 行车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两用钢桁梁桥车线桥耦合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段玉振 张宏亮 +2 位作者 张光明 陈鹏 李小珍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8,共6页
钢桁梁桥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往的车桥振动研究工作大都以桥梁为主体,未考虑轨道结构参振影响,常常将整个钢轨-轨枕-道床质量体系作为二期恒载加到梁体上。然而,随着现代铁路不同轨道结构的广泛应用,以及在高速行车... 钢桁梁桥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往的车桥振动研究工作大都以桥梁为主体,未考虑轨道结构参振影响,常常将整个钢轨-轨枕-道床质量体系作为二期恒载加到梁体上。然而,随着现代铁路不同轨道结构的广泛应用,以及在高速行车条件下,轨距动态扩大等现象使轮轨关系日趋复杂化。为更加准确地评价桥上列车脱轨安全性及运行平稳性,模型中有必要考虑桥梁上轨道结构的参振影响。针对现有车桥振动研究未考虑桥上轨道减振结构的问题,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公铁两用钢桁梁桥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和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分析不同轨道减振类型、不同行车条件下的桥梁动力性能以及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检算桥梁跨中竖向与横向动位移及机车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以期为该工程公铁两用大桥的轨道选型提供依据,并为后续类似大跨度钢桁梁桥的轨道减振结构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两用桥 钢桁梁 动力性能 车桥耦合 轨道减振类型 舒适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的山区铁路钢桁梁桥与环境耦合研究
3
作者 李子龙 曹娅利 +1 位作者 鲍学英 霍雨雨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研究目的:山区铁路钢桁梁桥建设因复杂地形和脆弱生态环境,对区域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为从源头上降低环境影响并提高其与环境的协调性,本文基于“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钢桁梁桥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 研究目的:山区铁路钢桁梁桥建设因复杂地形和脆弱生态环境,对区域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为从源头上降低环境影响并提高其与环境的协调性,本文基于“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钢桁梁桥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识别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将山区铁路钢桁梁桥和环境系统划分为桥梁总体和局部设计以及水、大气、地质、生态、声环境7个子系统,构建了“钢桁梁桥-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2)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钢桁梁桥与环境协调状态为低级协调,不同时期影响协调发展的关键子系统不同,且协调度随时间波动,需针对性优化;(3)通过识别出桥位选择合理度、桥梁跨度、机械设备尾气排放量、桥梁基础选型、桥梁基础围堰高度5大关键影响因子,有助于优化设计与施工,减少环境破坏,保护区域生态;(4)本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钢桁梁桥工程优化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钢桁梁 环境 设计要素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ABAQUS华伦形钢桁梁多尺度模型二次开发
4
作者 田亮 张诚至 +2 位作者 司志远 程斌 樊立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华伦形钢桁梁是目前大跨度铁路悬索桥应用最多的加劲梁形式,但由于结构形式复杂且桥梁跨度不断增加,导致建模过程繁琐。为提高多尺度模型前处理效率,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华伦形钢桁梁与桥面板快速建模插件,通过内核执行代码与ABAQUS GU... 华伦形钢桁梁是目前大跨度铁路悬索桥应用最多的加劲梁形式,但由于结构形式复杂且桥梁跨度不断增加,导致建模过程繁琐。为提高多尺度模型前处理效率,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华伦形钢桁梁与桥面板快速建模插件,通过内核执行代码与ABAQUS GUI图形界面交互实现了钢桁梁节段的参数化建模。以我国西南峡谷地区在建SQ铁路悬索桥为例,建立了全桥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对典型钢梁节段吊装过程进行了抗风验算,并与MIDAS、ANSYS两类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风致位移响应在不同吊装高度的趋势基本一致且误差较小。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快速建模插件各预设功能均可正常实现,在确保计算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复杂钢桁梁结构的建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铁路悬索桥 华伦形钢桁梁 多尺度模型 PYTHON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扫描检测的空间扭曲钢桁梁桥重载适应性分析与整治
5
作者 关晓天 王志航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以一施工期间产生扭曲的重载铁路钢桁梁桥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取桥梁及轨道节点空间坐标,实现结构空间扭曲检测。基于车-桥耦合理论,分析空间扭曲变形钢桁梁桥在重载运输条件下的适应性,并针对钢桁梁空间扭曲产生的轨道... 以一施工期间产生扭曲的重载铁路钢桁梁桥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取桥梁及轨道节点空间坐标,实现结构空间扭曲检测。基于车-桥耦合理论,分析空间扭曲变形钢桁梁桥在重载运输条件下的适应性,并针对钢桁梁空间扭曲产生的轨道偏心问题,提出调直轨道并拔轨的整治措施。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提供高精度的桥梁表面几何信息,为钢桁梁桥空间扭曲变形分析和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钢桁梁桥空间扭曲导致横向变形程度增大,列车脱轨系数和横向轮轨力近似线性增大;将调直的轨道朝横向变形方向平移后桥梁整体受力性能相较调整前更加均衡,主桁协同工作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 重载铁路 空间扭曲 数值计算 车-桥耦合 三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两用钢桁梁悬索桥温度作用模式及其变形拟静力效应
6
作者 朱颖 李冰 +1 位作者 郭辉 孙大奇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206,共14页
针对公铁两用钢桁梁悬索桥温度变形拟静力效应,基于健康监测实测数据,分析环境和结构温度关系、梁端位移、跨中挠度及塔顶偏位。对于公路桥面等效温度极值大于、小于环境温度极大值和极小值,铁路桥面等效温度极值介于环境温度极值之间... 针对公铁两用钢桁梁悬索桥温度变形拟静力效应,基于健康监测实测数据,分析环境和结构温度关系、梁端位移、跨中挠度及塔顶偏位。对于公路桥面等效温度极值大于、小于环境温度极大值和极小值,铁路桥面等效温度极值介于环境温度极值之间。根据极值理论提出不同重现期条件下钢梁温度梯度取值,运营期变形计算公铁桥面板温差可按20℃取值,强度计算需按26℃取值;公路上下游温差可按10℃取值,并近似忽略铁路上下游温差对桥梁及轨道线形的影响;公路桥面板温度大于弦杆温度,铁路桥面温度小于弦杆温度,运营期变形计算桥面板和主桁杆件可按温差11℃取值,强度计算需按温差20℃取值。基于钢桁梁悬索桥平面模型,推导桥梁梁端、主梁和主缆及主塔温度变形拟静力效应的完全和简化计算公式,定量分析悬索桥温度拟静力效应,结果表明提出的完全公式需要同时考虑梁温、索温和塔温,具有计算精度高,概念清晰的特点;简化公式仅考虑索温,适用于近似计算结构温度变化引起的悬索桥的温度拟静力效应。根据完全计算公式定量分析索温、梁温和塔温对钢桁梁悬索桥温度拟静力的贡献,结果表明梁端位移与钢梁等效温度和梁长相关,主缆和主梁跨中竖向挠度是由于中跨主缆、边跨主缆和主塔温度变化三方面综合作用结果,塔顶水平位移受边跨主缆索温和主塔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悬索桥 温度拟静力效应 平面模型 健康监测 结构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桁梁柔性拱桥拱肋合龙偏差研究
7
作者 蔡禄荣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为准确预测钢桁梁柔性拱桥拱肋合龙端口偏差,避免出现合龙状态不可控问题,对常用散拼后退法拼装拱肋,从设计到施工较系统地研究合龙端口偏差影响因素,对影响较大的由施工预拱度较设计制造预拱度变化导致的偏差进行推导分析。按照拼装顺... 为准确预测钢桁梁柔性拱桥拱肋合龙端口偏差,避免出现合龙状态不可控问题,对常用散拼后退法拼装拱肋,从设计到施工较系统地研究合龙端口偏差影响因素,对影响较大的由施工预拱度较设计制造预拱度变化导致的偏差进行推导分析。按照拼装顺序,建立节间有限元计算模型,以相对施工预拱度与设计制造预拱度变化量作为位移荷载,推导出拱肋拼装位移公式;与荷载作用引起的位移进行叠加,得到合龙端口的偏差;利用某桥预测并与实测合龙口状态相比,预测值较实测值大3.89%,从而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落梁线形对拱肋合龙偏差占绝对影响,该结论可为指导提前调整落梁线形和拱肋拼装自然精确合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柔性拱桥 预拱度 有限单元法 合龙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长联钢桁梁柔性拱设计
8
作者 刘凯 孙宗磊 +1 位作者 王江波 张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适应黄河河槽宽度大、地震烈度高和无砟轨道高速行车等要求,经过桥型方案比选,雄商高铁跨越黄河采用长联多孔连续钢桁梁柔性拱,孔跨布置为(60+80+4×260+280+80+60)m,联长为1602.7 m。黄河桥主桥桁高15 m,桁宽13.8 m,采用带竖杆... 为适应黄河河槽宽度大、地震烈度高和无砟轨道高速行车等要求,经过桥型方案比选,雄商高铁跨越黄河采用长联多孔连续钢桁梁柔性拱,孔跨布置为(60+80+4×260+280+80+60)m,联长为1602.7 m。黄河桥主桥桁高15 m,桁宽13.8 m,采用带竖杆的三角形桁架,拱高50 m,柔性吊杆,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面铺设15 cm厚混凝土板,方便无砟轨道铺设;下部采用双柱钢筋混凝土实体桥墩,桩基础采用ϕ2.0 m摩擦桩,桩基采用桩底注浆技术有效减小桩长;最后结合桥位处具体情况,采用钢桁梁悬拼、钢拱竖转的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长联钢桁梁柔性拱结构具有良好刚度,梁端转角控制为0.778‰rad,竖向刚度为1/2107;各杆件、吊杆、锚箱和拱脚等受力复杂部位均满足规范要求;悬拼、竖转施工方案能够二次利用扣塔,同时开设多个工作面,可大幅节省工期,经济性好。该桥的设计、建设将为我国铁路长联无砟轨道钢桥的建造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黄河特大桥 长联 钢桁梁柔性拱 无砟轨道 悬臂拼装法 拱竖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钢桁梁斜拉桥设计和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于祥敏 陈德伟 +2 位作者 杜晓庆 田仲初 于金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7,共12页
随着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山区桥梁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文章调研世界范围内2113座山区桥梁(含中国1521座),分析山区桥梁的建设难点和应用现状,阐明山区斜拉桥的关键设计技术,研究山区钢桁梁斜拉桥主梁、主塔... 随着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山区桥梁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文章调研世界范围内2113座山区桥梁(含中国1521座),分析山区桥梁的建设难点和应用现状,阐明山区斜拉桥的关键设计技术,研究山区钢桁梁斜拉桥主梁、主塔及斜拉索的方案选型及构造设计,探讨适用于山区条件的新型斜拉桥施工方法。结果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山区桥梁建设最多的国家,贵州省又居我国首位(34.4%)。山区斜拉桥通常具有大跨径、高塔墩、小边主跨比和结构不对称等特点,运输施工易、装配程度高、抗风性能好、抗震性能优和景观造型美的结构设计成为山区桥梁的主流趋势。钢桁梁比钢箱梁斜拉桥更适应于山区的建设条件,公路钢桁梁斜拉桥一般采用两片主桁,N形桁式,主桁高度为6~9m,节间长度为6~12m,梁上标准索距为12~16m。主桁横向联系采用华伦式,桥面系常用板桁组合体系,斜拉索则主要采用钢绞线斜拉索。新开发的缆索吊机法和节段纵移悬拼法解决了山区斜拉桥主梁整节段起吊、运输和拼装的难题,可供类似桥梁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桥梁 钢桁梁斜拉桥 公路钢桁梁 结构设计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梁断面形式对公铁两用桥上列车气动特性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旭辉 肖海珠 +2 位作者 高宿平 邹云峰 刘路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钢桁梁断面形式的不同可能会改变桥上列车的气动力,进而影响桥上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此,以某千米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为工程为背景,通过风洞试验对三种常用钢桁梁断面形式的桥上列车进行测力、测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单列车位于... 钢桁梁断面形式的不同可能会改变桥上列车的气动力,进而影响桥上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此,以某千米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为工程为背景,通过风洞试验对三种常用钢桁梁断面形式的桥上列车进行测力、测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单列车位于三种钢桁梁断面形式上的上游时,列车的阻力、升力系数无明显差异,而单列车位于下游时,列车的阻力、升力系数有较大的区别;在双车状态下,由于迎风侧列车的遮挡作用,改变了不同钢桁梁断面形式下列车的流场,使得钢桁梁断面形式对背风侧列车影响较小。无论列车位于上游、下游,其三种钢桁梁断面形式下列车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随风攻角的变化趋势一致。当列车位于上游时,其三种钢桁梁断面形式上列车顶部和底部圆弧过渡段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动分离,使得其列车平均风压系数不同;当列车位于下游时,三种钢桁梁断面形式上列车平均风压系数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钢桁梁断面形式对下游列车的平均风压影响较小。列车位于上、下游时,其脉动风压系数会有显著的差异,其脉动风压系数的大小受腹杆布置形式的影响要比梁高的不同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大跨钢桁梁桥的断面形式选取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断面形式 车桥组合 三分力系数 平均风压 脉动风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风栏杆参数对钢桁梁桥风车桥耦合振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向荣 邹欣杭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8-1078,共11页
为探究导风栏杆参数对钢桁梁桥风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以某典型超高墩钢桁梁桥为背景,对设置了新型导风栏杆的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及CFD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导风栏杆参数及风攻角下车、桥三分力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风-车-桥系统空间耦... 为探究导风栏杆参数对钢桁梁桥风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以某典型超高墩钢桁梁桥为背景,对设置了新型导风栏杆的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及CFD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导风栏杆参数及风攻角下车、桥三分力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风-车-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不同风速情况下不同导风栏杆间距、挡风面角度以及风攻角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最优导风栏杆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导风栏杆间距增大,桥梁阻力系数缓慢减小,列车阻力系数呈增大趋势;随着挡风面角度的增大,桥梁三分力系数变化较小,列车阻力系数呈增大趋势;导风栏杆对桥梁三分力系数随风攻角变化的变化趋势影响较小,对列车阻力系数随风攻角变化的变化趋势影响较大;对于此类桥梁而言,导风栏杆间距为60~75 cm时挡风效果较为显著,60 cm间距导风栏杆可最大程度降低列车响应,且不显著增大桥梁响应;挡风面角度为10°~20°时挡风效果较为显著,10°挡风角的导风栏杆可以在充分发挥挡风效果的同时将列车响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且不会显著增大桥梁响应;挡风面角度相较于导风栏杆间距对车-桥系统振动影响小;导风栏杆可以有效减小3种风攻角条件下的列车脱轨系数以及-7°攻角条件下的轮重减载率,但同时也增大了-7°攻角和0°攻角条件下的轮重减载率以及桥梁中跨跨中横向位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导风栏杆参数和保证列车在超高墩钢桁梁桥上安全营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风栏杆 钢桁梁 三分力系数 数值模拟 风-车-桥系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联大跨钢桁梁桥-无砟轨道静动力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志辉 任增震 +1 位作者 郑纬奇 余志武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高速铁路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本文以我国首座铺设无砟轨道的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钢桁梁桥-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无缝线路强度、变... 研究目的:为研究高速铁路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本文以我国首座铺设无砟轨道的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钢桁梁桥-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无缝线路强度、变形协调性、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钢桁梁桥-无砟轨道静力适应性;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及行车性能,研究钢桁梁桥-无砟轨道动力适应性。研究结论:(1)长联大跨钢桁梁桥-无砟轨道体系的无缝线路强度、变形协调性、轨道静态不平顺及行车性能指标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静动力适应性表现良好;(2)温度梯度对无砟轨道层间压缩量、扣件滑移量影响显著,与整体温差相比,分别增大了51.08%和50.00%;(3)温度梯度劣化轨道静态中短波不平顺,与整体温差相比,10 m弦长、30 m基线长指标分别增大了144.12%和76.06%,60 m弦长指标基本不变;(4)温度梯度对轮重减载率影响显著,对脱轨系数、横向轮轨力等其他安全性和舒适度指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联大跨钢桁梁 无砟轨道 静力性能 动力响应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不对称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主梁设计
13
作者 房帅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3,共7页
研究目的:钢桁梁柔性拱桥普遍为对称结构,但对于山区铁路桥梁,需要考虑桥址地形、地质条件、建造条件及抗震性能等多种因素。本文以山区铁路某跨越V形深沟桥梁为研究背景,针对地形陡峭、施工空间狭小、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非对称... 研究目的:钢桁梁柔性拱桥普遍为对称结构,但对于山区铁路桥梁,需要考虑桥址地形、地质条件、建造条件及抗震性能等多种因素。本文以山区铁路某跨越V形深沟桥梁为研究背景,针对地形陡峭、施工空间狭小、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非对称钢桁梁柔性拱桥式方案,为山区铁路桥梁选型拓宽思路。研究结论:(1)采用(216+144)m不对称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方案,适用于桥址处的建设条件;(2)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本桥进行静力和动力计算分析,表明本桥结构刚度、杆件强度等各项力学性能均可满足规范的要求;(3)桥面系采用纵横梁桥面体系,纵梁上设置道砟槽板,减轻了桥面系自重,解决了桥面系后期维修和更换的难题;(4)本桥采用塔架扣索施工方案,解决了悬拼过程主桁架应力及变形过大的难题;(5)本桥形式新颖、结构合理、造型美观、节省材料,对山区地形桥梁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钢桁梁 柔性拱 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 桥梁设计 道砟槽板 悬拼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钢桁梁人行桥人致振动及振动控制研究
14
作者 陈建兵 谢永靖 +1 位作者 李祖辉 刘晨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5,共13页
为研究变截面钢桁梁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度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减振效果,以某京杭大运河钢桁梁人行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和现场实测2种方式,研究钢桁梁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未安装TMD... 为研究变截面钢桁梁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度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减振效果,以某京杭大运河钢桁梁人行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和现场实测2种方式,研究钢桁梁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未安装TMD之前的桥梁振动响应,确定行人舒适度水平,讨论行人密度、阻尼比和人群激励频率等参数对其的影响,以此给出TMD设计参数,并分析了TMD质量比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对安装TMD之后的人行桥进行了现场实测,并在实测基础上,采用加速度时程和频谱分析对相应工况进行桥梁人致振动响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装TMD之前,该桥加速度响应超过规范限值,需要考虑人致振动的影响;其加速度响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行人密度增长而增大,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当行人步频接近桥梁某阶振动频率时,振动响应明显增大;安装TMD之后,该桥实测的人致振动响应有所降低,其响应规律与模拟结果较为一致。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为变截面钢桁梁人行桥人致振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 人致振动测试 人致振动模拟 舒适度评价 调谐质量阻尼器 减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上承式连续钢桁梁桥的静力性能
15
作者 荣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78,共4页
南昆线(南宁—昆明)八渡4号桥主桥结构形式为2×64 m单线上承式栓焊连续钢桁梁桥,侯月线(侯马—月山)浍河特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3×64 m单线上承式栓焊连续钢桁梁桥,两座铁路桥梁设计图号均为贰桥0003,设计荷载为中-活载。为了... 南昆线(南宁—昆明)八渡4号桥主桥结构形式为2×64 m单线上承式栓焊连续钢桁梁桥,侯月线(侯马—月山)浍河特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3×64 m单线上承式栓焊连续钢桁梁桥,两座铁路桥梁设计图号均为贰桥0003,设计荷载为中-活载。为了检验该类桥梁的承载能力及整体刚度,分析其检验评价方法,对两座桥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并将静载试验数据、理论计算值与规范限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座钢桁梁桥的承载能力及整体竖向刚度满足规范要求,测试支座活动正常,符合现有状态下的使用运营要求,但该图号钢桁梁的杆件承载能力储备及梁体竖向刚度储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静载试验 上承式钢桁梁 连续钢桁梁 挠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续钢桁梁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汗青 简方梁 +2 位作者 淡丹辉 赵一鸣 殷晓波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济郑高铁郑州万滩黄河公铁大桥主桥为(112+6×168+112) m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桥,上层桥面布置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桥面布置济郑双线铁路和市域双线铁路,结构体系复杂。为有效掌控该桥运维管养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建立健康监测系统,... 济郑高铁郑州万滩黄河公铁大桥主桥为(112+6×168+112) m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桥,上层桥面布置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桥面布置济郑双线铁路和市域双线铁路,结构体系复杂。为有效掌控该桥运维管养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建立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现场边缘层、基础设施层、基础平台层和系统应用层4层架构设计。现场边缘层通过传感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边缘数据预处理模块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及预处理功能;基础设施层通过连接通信模块和中心数据库模块实现数据存储、分析和展示功能;基础平台层通过可视展示模块、实时数据展示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及用户终端模块实现可视化功能的GIS、BIM引擎、日志功能、数据库存储等基本功能;系统应用层通过数据智能分析模块、实时预警模块、结构评估模块实现持续升级、实时预警、即时及定期评估功能。基于该系统进行该桥桥址环境、荷载作用、桥梁结构整体及局部响应等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该桥运营状态良好,健康监测系统运行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钢桁梁 健康监测系统 多层架构设计 测点布置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钢桁梁桥明桥面复合轨枕宏-细观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阁军谊 肖杰灵 +2 位作者 武志刚 徐亚光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复合轨枕是明桥面结构提质改造的重要举施,但复合成型工艺及材料特性对轨枕服役性能有直接影响。针对复合轨枕明桥面结构的特性,基于ABAQUS等仿真平台,分别建立复合轨枕的宏、细观有限元模型,从多尺度仿真角度研究列车轮载下复合材料密... 复合轨枕是明桥面结构提质改造的重要举施,但复合成型工艺及材料特性对轨枕服役性能有直接影响。针对复合轨枕明桥面结构的特性,基于ABAQUS等仿真平台,分别建立复合轨枕的宏、细观有限元模型,从多尺度仿真角度研究列车轮载下复合材料密度,纤维束直径、取向和分布等因素对轨枕承载能力及变形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纤维束直径、使纤维束充分分散,能够减少10%~30%的轨枕受力;改变纤维取向对提高轨枕承载力的效果较为显著,优化纤维分布取向能够使轨枕表面受力减小20%~30%;在此基础上提出“45°/0°/45°”的纤维束铺层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能在相同变形量控制水平下获得更高的承载能力,较全断面纵向铺层方案提升30%~50%。研究表明:利用复合轨枕的材料特性,优化生产制造工艺可提高其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 复合轨枕 多尺度仿真 复合材料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山区铁路悬索桥钢桁梁智能吊装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伟琦 李小珍 王翔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8,共7页
研究目的:艰险山区峡谷地区一般场地狭小且施工条件较为恶劣,为解决山区峡谷地区重型钢桁梁架设装配对接难度大、主缆线形控制困难、架设施工时间长、安全隐患多等难题,本文以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钢桁梁架设工程为依托,针对重型钢桁梁... 研究目的:艰险山区峡谷地区一般场地狭小且施工条件较为恶劣,为解决山区峡谷地区重型钢桁梁架设装配对接难度大、主缆线形控制困难、架设施工时间长、安全隐患多等难题,本文以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钢桁梁架设工程为依托,针对重型钢桁梁架设中的共性难题,研发了大跨山区铁路悬索桥钢桁梁智能吊装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技术,将钢桁梁架设中关键要素和工艺信息数字化,通过科学的传感采集、数据分析、反馈控制等流程环节,以期将钢桁梁架设过程转换为精准受控的自动化作业,节约项目成本,保障项目安全,提高施工效率。研究结论:(1)本文研发的钢桁梁智能吊装系统针对山区重型钢桁梁的架设提供了一套较为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经过工程实施后验证是可行的,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解决了山区峡谷复杂环境下悬索桥重型钢桁梁架设拼接的难题,相比于传统模式实现了使用上和操作上的便捷性,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2)经过工程验证和实施,研发的钢桁梁智能吊装系统可以实现测控精度厘米级,反馈控制时间响应速度秒级,实现了平均4.5 h完成双节段重型钢桁梁的架设工作,整个架设过程控制双节段钢桁梁横桥向摇摆倾角在1.23°以下,顺桥向摇摆倾角在1.51°以下,缆塔偏位在5 cm以下,吊具中心转角均满足在±1.5°以内的要求;(3)采用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钢桁梁智能吊装系统,可以实现数字化钢桁梁架设施工作业,形成了一整套可推广的原创技术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大吨位钢桁梁等结构施工提供宝贵经验,在山区和大吨位钢梁架设施工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悬索桥 钢桁梁 架设施工 智能监控与吊装 研发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加劲双层钢桁梁桥加劲弦合理布置研究
19
作者 赵鑫东 何小华 +2 位作者 刘永健 康晋 姜磊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09,共9页
为设置合理的加劲弦以提高双层钢桁梁桥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对双层钢桁梁桥上加劲弦合理布置进行研究。以西安地铁10号线渭河特大桥为背景,通过考虑弯曲应力的效率系数和均匀性,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加劲弦线形、高跨比、跨度比和内倾角等... 为设置合理的加劲弦以提高双层钢桁梁桥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对双层钢桁梁桥上加劲弦合理布置进行研究。以西安地铁10号线渭河特大桥为背景,通过考虑弯曲应力的效率系数和均匀性,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加劲弦线形、高跨比、跨度比和内倾角等结构布置参数对结构受力的影响,给出相应的设计建议,然后基于响应面法进行多设计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凹形加劲弦负弯矩区加劲弦加劲效率最高,大竖杆内力为短竖杆的10倍左右,为设计重点;加劲弦高跨比与加劲弦受力呈正相关,加劲弦受力随跨度比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加劲弦高跨比对加劲弦受力影响更明显,且对竖杆受力影响较小,建议加劲弦布置时应优先调整加劲弦高跨比;加劲弦内倾角对主桁受力的影响较小;多设计参数优化后跨中挠度减小了14.9%,主桁最大效率系数和负弯矩区上弦杆平均效率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3.3%,通过改变总体布置提升了结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钢桁梁 加劲弦 线形 高跨比 跨度比 内倾角 效率系数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钢桁梁步履式顶推+滑块滑移施工受力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存良 李鹏飞 +2 位作者 王锴 张毅毅 王浩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2,共7页
西安地铁10号线渭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300 m的曲线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采用公轨合建,双层桥面布置,上部结构采用超大型钢桁梁与曲线加劲弦组合结构。主桥施工时先架设钢桁梁,再施工刚性加劲弦。钢桁梁采用步履式顶推+滑块滑移施工,顶推... 西安地铁10号线渭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300 m的曲线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采用公轨合建,双层桥面布置,上部结构采用超大型钢桁梁与曲线加劲弦组合结构。主桥施工时先架设钢桁梁,再施工刚性加劲弦。钢桁梁采用步履式顶推+滑块滑移施工,顶推采用南、北双向同步施工。为保证顶推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及临时支撑结构的受力安全,采用MIDAS Gen软件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法进行施工全过程分析,对钢桁梁承载力、支座反力、合龙阶段落梁变形调整值、合龙阶段温度效应影响、顶推过程中不同步的影响以及瞬时阵风作用下顶推体系承载力进行分析验算。结果表明:钢桁梁的承载力及瞬时阵风作用下顶推体系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钢桁梁顶推时墩顶最大支座反力取值24000 kN;南侧W05墩与北侧L08临时墩落梁变形调整值分别取-60 mm和-40 mm,以消除合龙口端部下挠变形;以环境温度20℃为参考值,整体升温不超过10℃和上、下弦温度梯度为10℃以内时对合龙影响不大;顶推过程中横、纵向瞬时不同步位移建议分别控制在5 mm和20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两用桥 钢桁梁 步履式顶推 滑块滑移 施工阶段 受力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