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骨盆前环损伤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东 吴舒婷 +3 位作者 郭卫中 王磊 李铖嵩 苏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23年7月我们采用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15例,术前3D打印建立实体...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23年7月我们采用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15例,术前3D打印建立实体模型,体外模拟手术精准预弯钢板及设计螺钉数量、方向及长度,然后沿骨盆前环骨膜下通道置入术前体外模拟手术已预弯好的内固定物,内外侧切口分别置入术前已规划好的螺钉固定。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62.9±63.1)min,切口总长度(13.5±2.2)cm,术中透视次数(5.5±1.0)次,术中出血量(456.7±272.5)ml。骨折愈合时间(17.5±1.8)周。15例随访(15.2±3.9)月,Majeed功能评分由术前(18.3±2.3)分显著提高至术后6个月(86.3±6.0)分(t=-47.313,P=0.000);骨折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优14例,可1例,优良率93.3%(14/15)。结论3D打印联合MIPPO治疗骨盆前环损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环损伤 3D打印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Sanders Ⅱ型骨折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庆丰 武理国 李哲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58例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给... 目的:探讨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58例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恢复情况,手术前后X线片Bohler角的测量值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Bohler角测量值(28.93±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9±2.8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 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 中药内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并发桡神经损伤16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符史发 尹庆水 章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756-1756,共1页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钢板内固定术 并发症 桡神经损伤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及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赤参壮骨汤治疗手部骨折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宏 陈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015-301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及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赤参壮骨汤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铁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手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及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赤参壮骨汤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铁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手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2组均于术后3 d给予赤参壮骨汤治疗,连续应用2个月,并于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指标骨代谢情况;统计随访过程中2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手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 00%、66. 67%,观察组手部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总主动屈曲度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2组血清BGP、OPG、BMP2、IGF-Ⅰ等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 <0. 01),但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骨折延迟愈合及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术术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更加良好,对手部功能的干扰更小;在手术的基础上联合赤参壮骨汤可显著提升患者骨形成指标水平,有利于骨折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赤参壮骨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勇 董伟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7,共3页
基于枢椎在脊柱中特殊的解剖结构,其在创伤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骨折类型[1],从单一解剖部位骨折(齿状突骨折占颈椎骨折的9%~18%[2~4]、Hangman骨折占颈椎骨折的4%~7%[5]、枢椎椎体骨折占颈椎骨折的0.3%[6])到联合多个解剖部位的复合... 基于枢椎在脊柱中特殊的解剖结构,其在创伤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骨折类型[1],从单一解剖部位骨折(齿状突骨折占颈椎骨折的9%~18%[2~4]、Hangman骨折占颈椎骨折的4%~7%[5]、枢椎椎体骨折占颈椎骨折的0.3%[6])到联合多个解剖部位的复合型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1%~3.4%[7、8])。目前临床上对单一解剖部位骨折的治疗意见基本一致,而对于复合型骨折的处理目前仍无一致的意见[7、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内固定术 齿状突 骨折类型 螺钉 解剖部位 解剖结构 椎体骨折 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苗 邓小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719-272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TARP)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TARP手术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78例,在常规护理及循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TARP)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TARP手术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78例,在常规护理及循证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焦虑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TARP围术期有助于减轻病人焦虑程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护理路径 期护理 焦虑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并发症 健康教育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7 位作者 马向阳 章凯 涂强 付索超 易红蕾 许俊杰 陈育岳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2-1120,1128,共10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ixal dislocation,IAAD)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应用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骨性阻挡因素的IAAD...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ixal dislocation,IAAD)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应用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骨性阻挡因素的IAAD的213例患者资料。包括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15例,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5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193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到手术的时间6个月~3年,平均1.5年。将影响IAAD骨性因素区分为两型8类:A1型(枢椎上关节面的斜坡化),118例(55.4%),178侧(41.8%);A2型(侧块关节唇样增生),19例(8.9%),31侧(7.3%);A3型(侧块关节球窝畸形),15例(7.1%),21侧(4.9%);A4型(侧块关节垂直交锁畸形),13例(6.1%),20侧(4.7%);A5型(寰枢侧块关节点状融合),6例(2.8%),9侧(2.1%);B1型(寰齿间隙增生骨痂),30例(14.1%);B2型(钩状齿突畸形),5例(2.3%);B3型(肥大齿状突畸形),7例(3.3%)。所有患者行经口咽软组织松解,并将阻碍复位的骨性因素实施截骨,利用侧块关节撑开与撬拨技术将IAAD转化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最终实施侧块关节间植骨和钢板固定。在术前、术后的颈椎中矢状面重建CT片上测量寰齿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齿状突顶点距离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odontoid process to Chamberlain′s line,DOCL)与斜坡枢椎角(clivus axis angle,CAA),在术前、术后的MRI片上测量脑干颈髓角(cervical medullary angle,CMA),记录术前及术后半年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2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48±38min,出血量150±35ml。术后患者肢体麻木、无力及走路不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头痛、颈痛症状有明显缓解。术前ADI为6.5±3.2mm,术后改善为2.5±1.5mm(P<0.05)。术前DOCL为10.3±4.8mm,术后改善为3.3±2.1mm(P<0.05)。术前CMA为115°±25°,术后158°±21°(P<0.05);术前CAA为101°±28°,术后141°±10°(P<0.05)。随访时间15~24个月(18±13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3±2.8分改善为术后半年的13.9±2.5分(P<0.05)。实施钢板固定置钉时,有3枚逆向椎弓根螺钉偏向内侧进入椎动脉孔,均为非优势侧,未造成严重后果。除1例患者因骨质疏松出现螺钉松动外,其余病例均在术后半年~1年获得了骨性融合。术后1周出现切口感染1例,立即予以清创,取出钢板,改后路固定,术后2年随访愈合良好。结论:除软组织因素外,骨性阻挡是影响寰枢椎复位的重要因素,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是处理有骨性阻挡因素的IAAD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症 经口咽截骨松解钢板内固定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基灵 方藕环 余沛堂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5年第11期2317-2318,共2页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 后再骨折 原因分析 喙锁韧带断裂 切开复位内固定 护理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骨折 解剖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e+异位骨植入钢板内固定术中颈椎的投照方法
9
作者 伍子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Cage+异位骨植入 钢板内固定术 颈椎 投照方法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军界 虞宵 +3 位作者 吕峰 吴卫东 沈军 孙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71-2577,共7页
目的比较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后踝大块骨折患者150例,采用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75例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另... 目的比较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后踝大块骨折患者150例,采用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75例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另外75例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以及健康状态,统计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足部内翻以及足部外翻活动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AOFAS评分与KPS评分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IL-6、IL-8以及CRP水平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用于后踝大块骨折的手术效果理想,对于临床指标与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升踝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大块骨折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空心钉内固定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金录 韩忠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05-1907,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骨科治疗的8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壮骨汤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骨科治疗的8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壮骨汤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骨代谢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优良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延迟愈合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尿钙等骨代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能够增强骨质,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膝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补肾壮骨汤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胫骨钢板拆除术9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知帆 郑元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3-1144,共2页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术式为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随着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得到广泛开展[1,2]。拆除内固定对原来的骨折端暴露要求不高,能暴露螺钉并顺利将钢板从骨组织上剥离即可。为探究小...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术式为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随着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得到广泛开展[1,2]。拆除内固定对原来的骨折端暴露要求不高,能暴露螺钉并顺利将钢板从骨组织上剥离即可。为探究小切口下取胫骨钢板术式的可行性及疗效,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9例胫骨中段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小切口胫骨钢板拆除术,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骨折端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骨折类型 传统手 拆除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PO结合间接复位与微笑切口治疗锁骨骨折:功能恢复与美容效果对比研究
13
作者 屈立安 赵晓明 +3 位作者 李萌 姬文晨 刘凯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6,共6页
目的对比“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系统评估该创新手术方法在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间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ORIF组,30例)和观察组(... 目的对比“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系统评估该创新手术方法在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间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ORIF组,30例)和观察组(MIPPO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则应用MIPPO结合间接复位技术和“微笑切口”。评估指标涵盖手术创伤、功能恢复及美容效果。结果MIPPO组在术中出血量[(32.9±7.6)mL vs.(90.2±14.0)mL,P<0.05]、切口长度[(3.0±0.5)cm vs.(8.5±1.2)cm,P<0.05]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ORIF组。功能恢复方面,MIPPO组骨痂形成时间[(10.1±1.7)周vs.(12.8±2.0)周,P<0.05]、初步及完全生活自理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缩短。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为91.5±5.1,显著高于ORIF组的82.4±6.0(P<0.05)。美容效果上,MIPPO组SBSES评分高达9.2±0.4,远高于ORIF组的3.0±0.7(P<0.05),其他美容指标如瘢痕显著度、色素沉着指数、瘢痕厚度等亦显著优于ORIF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并在美容效果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尤其适合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 间接复位技 顺皮纹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晓春 郝定均 谢恩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0期2573-2574,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护理,病人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钢板在锁骨中1/3骨折中的应用
15
作者 匡勇 孔庆毅 +1 位作者 史建刚 苟三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4-624,628,共2页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重建钢板断裂1例
16
作者 王善琛 魏仲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72-2672,共1页
患者男,25岁,因外伤致左锁骨中外端粉碎性骨折,曾于外院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第2天复查位置良好(图1)。术后2个月余睡觉晨起自觉左肩部疼痛不适,不能抬举,可扪及硬物凸起。遂于当地拍片就诊,发现固定钢板断裂,骨... 患者男,25岁,因外伤致左锁骨中外端粉碎性骨折,曾于外院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第2天复查位置良好(图1)。术后2个月余睡觉晨起自觉左肩部疼痛不适,不能抬举,可扪及硬物凸起。遂于当地拍片就诊,发现固定钢板断裂,骨折端移位。为行进一步诊治,特转入我院。入院查体:神清,左锁骨中段可见局部凸起.可扪及内侧骨折端及断裂钢板边缘,叩击痛明显,抬肩无力,末梢血运及浅感觉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断裂 骨重建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 疼痛不适 入院查体 末梢血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非插管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巧梅 温雪飞 +2 位作者 朱振茹 贾济 徐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243-2246,共4页
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部外伤[1]。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辅助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肋骨骨折,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部外伤[1]。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辅助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肋骨骨折,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国内外胸壁手术的主要发展方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胸腔镜手 胸部外伤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视频辅助 氯胺酮 电视胸腔镜 V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刘国强 王建华 +8 位作者 杨浩志 马向阳 夏虹 章凯 涂强 易红蕾 付索超 张双 黄显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寰枢侧块关节及寰齿关节的畸形程度分为三种类型:A型(23例,侧块关节轻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B型(20例,侧块关节中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C型(18例,侧块关节重度畸形或伴寰齿关节畸形)。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手术策略:A型或B型患者先行全麻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增加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术;C型患者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截骨改造、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transoral osteotomy,releasing,reduction and fixation with plate,TORP)。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记录并比较各分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颈椎CT及MRI,观察并测量寰枢椎脱位复位指标,计算寰枢椎脱位的整体复位率;术后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通过CT检查评价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共实施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A型20例,B型2例),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并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A型3例,B型18例),实施TORP术18例(均C型)。61例患者术后1周的CT及MRI显示寰枢椎复位良好,脊髓压迫解除。术后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型JOA评分由术前9.8±2.7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9±2.8分(P<0.05);B型JOA评分由术前9.5±2.4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7±3.1分(P<0.05);C型JOA评分由术前9.1±2.9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3±2.5分(P<0.05)。A型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寰齿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为5.8±2.5mm、0.8±0.4mm,齿状突顶点距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dens to Chamberlain line,VDI)为5.7±3.6mm、1.0±0.8mm,脑干延髓角(cervical medullary angle,CMA)为138.4°±12.4°、156.5°±13.3°,斜坡枢椎角(clivus axis angle,CAA)为131.6°±11.5°、149.5°±14.4°;B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6.9±3.8mm、1.1±0.9mm,VDI为5.9±4.3mm、1.1±1.0mm,CMA为135.1°±15.2°、157.3°±13.2°,CAA为128.4°±13.5°、152.5°±13.4°;C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7.2±3.9mm、1.2±1.5mm,VDI为8.8±5.1mm、1.5±1.8mm,CMA为132.7°±10.9°、158.2°±15.3°,CAA为124.5°±17.8°、153.8°±11.2°;各分型术后ADI、VDI、CMA和CAA值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A型整体复位率84.30%,B型整体复位率82.68%,C型整体复位率81.53%,各组之间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B型患者因骨融合不佳,发生螺钉松动,后实施经口咽前路翻修手术外,其余60例患者均在术后10~12个月得到了稳定的骨性融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关于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方法,可为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提出精准、可靠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CT影像分型 策略 经口咽截骨改造、松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消肿贴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根华 李萍 +1 位作者 吕正祥 牟晓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62-1964,共3页
目的探讨化瘀消肿贴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前采用冰敷,术后抬高患肢,而观察组于入院后至术后7 d采用化瘀消肿贴,疗程1个月。检测... 目的探讨化瘀消肿贴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前采用冰敷,术后抬高患肢,而观察组于入院后至术后7 d采用化瘀消肿贴,疗程1个月。检测VAS评分、患肢肿胀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患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变化。结果术后3 d、14 d、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肿胀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患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化瘀消肿贴能有效促进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症状的缓解,改善患肢功能康复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肿贴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股骨疲劳骨折的诊疗体会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剑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4-1354,共1页
患者男,62岁。15年前因股骨中下段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术,并因股骨不愈合行二期植骨钢板内固定术,钢板已拆除。发病前患者下船进行渔业生产作业,长时负重及下蹲后出现右大腿疼痛,无明显放射痛,逐渐加重由负重及长时期行走时疼痛,休... 患者男,62岁。15年前因股骨中下段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术,并因股骨不愈合行二期植骨钢板内固定术,钢板已拆除。发病前患者下船进行渔业生产作业,长时负重及下蹲后出现右大腿疼痛,无明显放射痛,逐渐加重由负重及长时期行走时疼痛,休息后缓解至夜间静息时疼痛。体格检查示右大腿无明显肿胀。未见凹陷性水肿,未见血管扩张及皮温升高等,股骨中下端压痛,纵向叩击痛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疲劳骨折 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隐匿性 股骨中下段骨折 诊疗 切复内固定 大腿疼痛 股骨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