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嵘《诗品》名次排序变例说 |
邬国平
|
《中州学刊》
|
1987 |
1
|
|
2
|
“清”与“怨”的历史传承与钟嵘《诗品》 |
姜晓云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3
|
论钟嵘《诗品》关于流派问题的理论建树 |
陈文新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4
|
论钟嵘《诗品》对江淹诗歌的评价 |
谢文学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8 |
2
|
|
5
|
论钟嵘《诗品》的曹陶品第 |
许总
|
《中州学刊》
|
1982 |
1
|
|
6
|
钟嵘《诗品》的曹操、刘桢品第 |
张亚新
|
《中州学刊》
|
1987 |
0 |
|
7
|
论钟嵘《诗品》对陶潜诗歌的评价 |
谢文学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8
|
从《诗品》看中国诗学形态的形成 |
朱易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9
|
从“文笔之辨”到重“文”轻“笔”──《诗品》扬谢抑颜原因新解 |
高华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10
|
颜延之诗歌与一段被忽略的诗潮 |
吴怀东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1
|
|
11
|
直寻、现量与诗性直觉 |
林继中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2
|
重读谢赫《古画品录》兼论其“六法”与“六品” |
周洪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3
|
颜延之诗美成就论 |
吴功正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4 |
4
|
|
14
|
鲍照诗风“俊逸”的涵义 |
王木森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2
|
|
15
|
魏晋“文的自觉”与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发展 |
高人雄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6
|
传统文学价值标准的建构理路与话语方式及其范式意义 |
田淑晶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7
|
江淹“才尽”原因新探 |
钱志熙
|
《远程教育杂志》
|
1992 |
0 |
|
18
|
六朝“兴感”说 |
萧华荣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5 |
3
|
|
19
|
中国古典美学的“玩味”说与西方接受美学 |
董运庭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3
|
|
20
|
论鲍照的怀才不遇 |
王长发
|
《江海学刊》
|
198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