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钟嵘《诗品》名次排序变例说 被引量:1
1
作者 邬国平 《中州学刊》 1987年第5期81-84,共4页
钟嵘《诗品》评述了汉魏至齐梁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并从他的评价标准出发,把他们分别列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的诗人是怎样确定其名位先后的呢?对此,《诗品·总论》说:“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意思是说,大致是... 钟嵘《诗品》评述了汉魏至齐梁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并从他的评价标准出发,把他们分别列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的诗人是怎样确定其名位先后的呢?对此,《诗品·总论》说:“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意思是说,大致是以诗人生活时代的先后确定名位顺序的,并不牵及对他们创作成就高低的评价。从大的方面讲,“世代”是指汉、魏、晋、宋、齐、梁各朝,其中有的又可细分为象建安、太康、永嘉,义熙、元嘉等时期(见《总论》);再具体一点讲,“世代”又是指诗人历岁的早晚。《诗品》对所评的诗人(或诗作)都言明各自归属的时代,并绝大多数都依其朝代的前后,同一朝代的诗人又多数是按其生活时期的早晚来确定名位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诗品》 名次排序 张华 世代 曹植 李陵 陆机 创作成就 何晏 谢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与“怨”的历史传承与钟嵘《诗品》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晓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2-66,共5页
本文力求从我国诗歌中的“清”与“怨”理论的源头谈起 ,论说它们在先秦两汉与魏晋南北朝的演变 ,以及它们与钟嵘《诗品》的联系。钟嵘评诗重“怨” ,追求“清”的意境和审美风格 ,“清”“怨”二者的融合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和《诗品》... 本文力求从我国诗歌中的“清”与“怨”理论的源头谈起 ,论说它们在先秦两汉与魏晋南北朝的演变 ,以及它们与钟嵘《诗品》的联系。钟嵘评诗重“怨” ,追求“清”的意境和审美风格 ,“清”“怨”二者的融合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和《诗品》的评诗标准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诗品》 审美风格 追求 意境 魏晋南北朝 时代 两汉 历史传承 源头
全文增补中
论钟嵘《诗品》关于流派问题的理论建树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文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各文学流派的理论。钟嵘《诗品》对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已粗具规模,并在思辨层面达到了较高... 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各文学流派的理论。钟嵘《诗品》对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已粗具规模,并在思辨层面达到了较高水准。《诗品》在中国文学流派意识(包括统系意识、盟主意识和风格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流派问题 钟嵘《诗品》 统系意识 盟主意识 风格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钟嵘《诗品》对江淹诗歌的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文学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论钟嵘《诗品》对江淹诗歌的评价谢文学江淹以其(恨赋)与《别赋)著称于世,而其诗歌几乎淹没无闻。其实他的诗歌是很有特色的,最早受到了他的学生钟嵘的重视①。钟嵘在其《诗品)中说: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 论钟嵘《诗品》对江淹诗歌的评价谢文学江淹以其(恨赋)与《别赋)著称于世,而其诗歌几乎淹没无闻。其实他的诗歌是很有特色的,最早受到了他的学生钟嵘的重视①。钟嵘在其《诗品)中说: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钟嵘《诗品》 艺术风格 拟古 王微 《至顺镇江志》 《读史方舆纪要》 “于”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钟嵘《诗品》的曹陶品第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总 《中州学刊》 1982年第6期86-90,共5页
钟嵘《诗品》对汉至齐梁时代的一百多名诗人加以评论,并将他们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大胆的创举,是针对当时“王公缙绅之士”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不良风气,企图纠正文学批评界谈长讳短、优劣不辨的状况的产物。郭绍虞先... 钟嵘《诗品》对汉至齐梁时代的一百多名诗人加以评论,并将他们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大胆的创举,是针对当时“王公缙绅之士”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不良风气,企图纠正文学批评界谈长讳短、优劣不辨的状况的产物。郭绍虞先生说“《诗品》和以前批评风气不同的地方就在显优劣,有品第”(《中国文学批评史》第60页)并给予肯定的评价:“所以能提高赏鉴的标准,同时也开创了新的历史的批评之方法。” (同上,第61页) 对于这一文学批评专著,后人讥其品评不当者甚多。清代王士祯著《诗话》,极论其品第之间,多所违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诗品》 曹操 陶潜 曹丕 陈延杰 “风骨” 曹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嵘《诗品》的曹操、刘桢品第
6
作者 张亚新 《中州学刊》 1987年第5期80-84,共2页
在建安诗人中,曹操、刘桢的诗风有极相似处:(一)刘诗以风骨见长,曹诗历来也是以“气韵沉雄”、“骨力难侔”著称的。(二)刘诗不尚雕琢,曹诗古朴质直,语言风格也颇相类。但二人在钟嵘《诗品》中的品第却高下悬殊:刘诗被列入上品,评语云:... 在建安诗人中,曹操、刘桢的诗风有极相似处:(一)刘诗以风骨见长,曹诗历来也是以“气韵沉雄”、“骨力难侔”著称的。(二)刘诗不尚雕琢,曹诗古朴质直,语言风格也颇相类。但二人在钟嵘《诗品》中的品第却高下悬殊:刘诗被列入上品,评语云:“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序》并云“曹(植)、刘殆文章之圣”。而曹诗被列入下品,评语只有“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寥寥十字。此事粗看颇觉蹊跷,而细加思量,也觉事出有因。《诗品序》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桢 钟嵘《诗品》 曹操 建安风力 建安 爱奇 气韵沉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钟嵘《诗品》对陶潜诗歌的评价
7
作者 谢文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88-91,共4页
陶潜是我国晋代一位杰出的诗人,生前政治上倍受压抑,生活上饱经折磨,死后其诗歌遭到冷遇,很少有人问津,直到八十多年后,钟嵘《诗品》才对其诗歌作出了评价,将其置于“中品”,却受到后人的不少责难。尽管如此,钟嵘是第一个推崇陶潜诗歌... 陶潜是我国晋代一位杰出的诗人,生前政治上倍受压抑,生活上饱经折磨,死后其诗歌遭到冷遇,很少有人问津,直到八十多年后,钟嵘《诗品》才对其诗歌作出了评价,将其置于“中品”,却受到后人的不少责难。尽管如此,钟嵘是第一个推崇陶潜诗歌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钟嵘对陶潜诗歌的评价弥足珍贵,更加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潜 钟嵘《诗品》 华靡 三家 左思风力 质直 曹丕 门阀世族 文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品》看中国诗学形态的形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易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5-72,共8页
南朝时成书的文学批评巨著,除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外,另一部便是钟嵘的《诗品》。 《诗品》专论诗歌,并不像《文心雕龙》那样,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方方面面,但作为诗学批评自成体系的专书,对于后世诗歌理论以及诗学形态的形成,有着不... 南朝时成书的文学批评巨著,除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外,另一部便是钟嵘的《诗品》。 《诗品》专论诗歌,并不像《文心雕龙》那样,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方方面面,但作为诗学批评自成体系的专书,对于后世诗歌理论以及诗学形态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后世的诗学与诗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学形态 学批评 歌艺术 《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歌批评 歌体制 《河岳英灵集》 《唐纪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笔之辨”到重“文”轻“笔”──《诗品》扬谢抑颜原因新解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华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对刘宋时期两位著名诗人谢灵运和颜延之如何评价,历来是文学史上诉讼不决的一桩公案。钟嵘《诗品》则作出了扬谢抑颜的评语。本文认为,谢灵运诗歌的“芙蓉出水”和颜延之诗歌的“错采镂金”作为两种美学风格和创作技法的代表,尽管读... 对刘宋时期两位著名诗人谢灵运和颜延之如何评价,历来是文学史上诉讼不决的一桩公案。钟嵘《诗品》则作出了扬谢抑颜的评语。本文认为,谢灵运诗歌的“芙蓉出水”和颜延之诗歌的“错采镂金”作为两种美学风格和创作技法的代表,尽管读者可以各有偏好,但它们本身并无高下之分。钟嵘所以会对颜谢诗歌作如此褒贬,这与中古文坛的“文笔之辨”密切相关。颜谢两人当时所持的分属于文学观念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文笔”观,和“文笔”观在齐梁时期造成的批评界重“文”轻“笔”的倾向,是钟嵘扬谢抑颜诗评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笔之辨 钟嵘《诗品》 “文” 谢灵运 颜延之 思维方式 创作技法 写作技法 歌创作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延之诗歌与一段被忽略的诗潮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怀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0-73,共4页
颜延之诗歌与一段被忽略的诗潮吴怀东任何作家总是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之中生活和进行艺术创作的,研究、评价作家作品不能忽视特定的背景,而作家与背景的关系并非单一形态。众所周知,杜甫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表现为“集大成”与“... 颜延之诗歌与一段被忽略的诗潮吴怀东任何作家总是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之中生活和进行艺术创作的,研究、评价作家作品不能忽视特定的背景,而作家与背景的关系并非单一形态。众所周知,杜甫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表现为“集大成”与“开诗世界”二者并具,堪称“诗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应制 歌创作 儒学 谢灵运 主流意识形态 门阀政治 刘宋 钟嵘《诗品》 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寻、现量与诗性直觉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30,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情景论 文学史实践 钟嵘《诗品》 中国文论 创作实践 应当 现量 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谢赫《古画品录》兼论其“六法”与“六品”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洪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古画录》 “六法” 谢赫 中国艺术史 重读 《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延之诗美成就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功正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11-15,共5页
颜延之诗美成就论吴功正在六朝时代,元嘉诗坛的双雄是谢灵运与颜延之,至于陶(渊明)谢并称,乃是后代之论。钟嵘《诗品》说:"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仅是一二把手的差异。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也说:"爱逮宋... 颜延之诗美成就论吴功正在六朝时代,元嘉诗坛的双雄是谢灵运与颜延之,至于陶(渊明)谢并称,乃是后代之论。钟嵘《诗品》说:"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仅是一二把手的差异。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也说:"爱逮宋氏,颜谢腾声。"又说:"灵运之兴会标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钟嵘《诗品》 《宋书》 阮籍 审美性 美学思想 芙蓉出水 谢灵运 嵇康 吟咏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照诗风“俊逸”的涵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木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9-60,共2页
杜甫对鲍照诗的风格是很推崇的。他说:“俊逸鲍参军。”“俊逸”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袁绍传》中《讨曹操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是指边让(人名)才智超群,卓尔不凡。杜甫借用此词来称道鲍照诗的风格,它的涵义不限于... 杜甫对鲍照诗的风格是很推崇的。他说:“俊逸鲍参军。”“俊逸”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袁绍传》中《讨曹操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是指边让(人名)才智超群,卓尔不凡。杜甫借用此词来称道鲍照诗的风格,它的涵义不限于此当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鲍参军的“俊逸”,历代学者众说纷纭。王夫之认为:“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船山古诗评选》),以为“明远乐府……吟咏往来,觉蓬勃如春烟,弥漫如秋水,溢目盈心。”诚然,鲍诗艺术风格的“俊逸”特点,主要表现于其乐府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历代学者 艺术风格 春烟 昭昧詹言 刘祯 字挟风霜 《二十四品》 鲍参军集注 钟嵘《诗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文的自觉”与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发展
15
作者 高人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魏晋“文的自觉”与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发展高人雄一、文的自觉魏晋之交,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对文人的猜忌迫害尤为严重。两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文人学士生活在苦闷恐惧之中,陆机、潘岳、石崇、张华、刘琨、郭璞、谢灵运、鲍照等... 魏晋“文的自觉”与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发展高人雄一、文的自觉魏晋之交,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对文人的猜忌迫害尤为严重。两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文人学士生活在苦闷恐惧之中,陆机、潘岳、石崇、张华、刘琨、郭璞、谢灵运、鲍照等相继被害。残酷的现实迫使众多的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田园 文的自觉 山水 谢灵运 玄言 魏晋文人 陶渊明 人生哲理 招隐 钟嵘《诗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学价值标准的建构理路与话语方式及其范式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淑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4-179,共6页
传统文论存在一些具有范式意义的文学价值标准建构理路和话语方式。钟嵘建构出重性情的评诗标准,以儒家诗论为起点和基石,通过具有思想重建功能的儒家经典论诗话语节略,截断重德音的文学价值观走向,释放诗乐功能需求和价值评判主体的定... 传统文论存在一些具有范式意义的文学价值标准建构理路和话语方式。钟嵘建构出重性情的评诗标准,以儒家诗论为起点和基石,通过具有思想重建功能的儒家经典论诗话语节略,截断重德音的文学价值观走向,释放诗乐功能需求和价值评判主体的定义空间,创造出诗歌之于作者具有何种价值功能的意义空白地带。刘勰肯定了通变的文学价值,将《系辞》的尚通变和大乘佛学的"不二"思想运用到文学当中,以其理为文理,辅以文学论域内的辨识,在文学论域构建出圆整而切实的通变思想和话语。严羽论诗独标妙悟。其思想来自体认、证悟这种特殊的思想建构方法,为思想著明和显而易见的话语权变亦是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三种价值标准的建构皆有现实针对,而其适用性延及后世,这一点亦值得引以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学 价值标准 话语方式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 严羽《沧浪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淹“才尽”原因新探
17
作者 钱志熙 《远程教育杂志》 1992年第4期28-36,共9页
一自钟嵘《诗品》及《梁书》、《南史》的《江淹传》披露江氏“晚节才思微退”的情形之后,“江郎才尽”就成了流传千秋的成语,而且,探讨江淹为何“才尽”也成了江淹研究中的一个问题。过去不少学者曾试图对此提出自己的解释。
关键词 江淹 原因 钟嵘《诗品》 “江郎才尽” 《梁书》 《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兴感”说 被引量:3
18
作者 萧华荣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38-45,共8页
六朝“兴感”说萧华荣以"兴"为"感",是魏晋南北朝对"兴"义的新理解与新规定。它对于汉人以诗比附政教风化的"兴喻"说,无疑标志着情的解放,也标志着文的自觉。但它以诗的创作发生之"兴"释汉人的"六义"之"兴",造成"兴... 六朝“兴感”说萧华荣以"兴"为"感",是魏晋南北朝对"兴"义的新理解与新规定。它对于汉人以诗比附政教风化的"兴喻"说,无疑标志着情的解放,也标志着文的自觉。但它以诗的创作发生之"兴"释汉人的"六义"之"兴",造成"兴"义的极大缠夹,并一直影响于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感物兴情 文学思想 文学思潮 生命悲感 谢灵运 文学理论 钟嵘《诗品》 挚虞 吟咏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的“玩味”说与西方接受美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运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83-88,共6页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论和文学研究方法论,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它由西德美学家尧斯和伊塞尔首创,很快就在东欧国家、苏联,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中受到重视,形成一股国际性的理论潮流。这一派理论的核心是从接受者前景去...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论和文学研究方法论,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它由西德美学家尧斯和伊塞尔首创,很快就在东欧国家、苏联,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中受到重视,形成一股国际性的理论潮流。这一派理论的核心是从接受者前景去研究文学艺术,把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接受视为该作品存在的基本条件;若不具备这个条件,文学作品就只是一堆死的印刷纸张。它认为读者的积极介入与能动反馈不仅能感受已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玩味” 接受美学 存在 文学作 塞尔 钟嵘《诗品》 中国文学批评史 鉴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鲍照的怀才不遇
20
作者 王长发 《江海学刊》 1982年第5期44-48,共5页
在我国古代的著名作家中,鲍照的怀才不遇特别令人关注。钟嵘《诗品》已为他发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的叹惋;张溥的《鲍参军集题辞》,也深有感慨地写道:“谢康乐云‘天枉兼常’,其斯人乎!”与鲍照的这种不幸遭遇相关连的... 在我国古代的著名作家中,鲍照的怀才不遇特别令人关注。钟嵘《诗品》已为他发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的叹惋;张溥的《鲍参军集题辞》,也深有感慨地写道:“谢康乐云‘天枉兼常’,其斯人乎!”与鲍照的这种不幸遭遇相关连的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思想情感也就构成了他的作品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才不遇 鲍照 钟嵘《诗品》 著名作家 思想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