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配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提升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国兵 易芬 +1 位作者 郭丽丽 郭红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0-1009,共10页
为评估复配钝化剂在真实环境下对Cd污染稻田的钝化修复效果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安徽某地开展连续3 a的原位钝化修复实验,分析钝化剂对水稻Cd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钝化... 为评估复配钝化剂在真实环境下对Cd污染稻田的钝化修复效果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安徽某地开展连续3 a的原位钝化修复实验,分析钝化剂对水稻Cd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钝化剂[1%生物炭+0.2%硅肥(BS)和1%生物炭+0.2%石灰(BL)]显著降低土壤中DTPA提取态Cd含量(29.4%~40.1%);复配钝化剂可使水稻籽粒Cd含量降低60%以上,优于2%的单独生物炭处理,且对水稻产量无不利影响。复配钝化剂使土壤pH、有机质含量(OM)、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了0.77~1.25个单位、13.5%~52.0%、8.4%~38.5%,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脲酶、磷酸酶、FDA水解酶的活性随着BS的施加分别提升了31.3%、38.7%、33.1%。同时,钝化剂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CEC、DTPA提取态Cd含量等)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对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表明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稳定。微生物功能预测表明与碳代谢、能量代谢等新陈代谢相关基因簇的丰度在BS处理下明显提高,证明复配钝化剂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综上,复配钝化剂BS不仅可以实现Cd污染稻田的原位钝化修复,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钝化剂 Cd污染稻田 原位钝化修复长效性 微生物群落 土壤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负载稀土-碱土复配钝化剂的钝钒效果研究
2
作者 张丙华 邓文安 +1 位作者 张在龙 马淑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2期2807-2809,共3页
采用MAT装置,以正庚烷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50℃和液空速为10h-1下,模拟工业FCC条件研究稀土氧化物加量、碱土氧化物加量的稀土-碱土复配钝化剂的钝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以α-Al2O3为载体时,所负载的稀土氧化物、碱土氧化物的钝化剂... 采用MAT装置,以正庚烷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50℃和液空速为10h-1下,模拟工业FCC条件研究稀土氧化物加量、碱土氧化物加量的稀土-碱土复配钝化剂的钝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以α-Al2O3为载体时,所负载的稀土氧化物、碱土氧化物的钝化剂能够起到钝钒的效果,且负载的稀土氧化物、碱土氧化物在钝钒效果上都分别显示出了它们所具有的最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氧化铝 稀土氧化物 碱土氧化物 复配钝化剂 钝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肥和磷矿粉复配对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媛媛 马海关 +2 位作者 彭岗 黄国棣 黄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3,共9页
以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硅肥(Si1:0.5%,Si2:1.0%)和磷矿粉(P1:0.2%,P2:0.4%,P3:1.0%)复配添加到土壤中培养90 d,研究钝化培养前后重金属Cd、Cu、Pb、Zn有效态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风险评价系数... 以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硅肥(Si1:0.5%,Si2:1.0%)和磷矿粉(P1:0.2%,P2:0.4%,P3:1.0%)复配添加到土壤中培养90 d,研究钝化培养前后重金属Cd、Cu、Pb、Zn有效态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风险评价系数(risk assessment code,RAC)评价土壤修复效果。结果显示,高硅处理(Si2:1.0%)相比于低硅处理(Si1:0.5%)能显著降低重金属有效性,其中,Si2P3处理对Cd、Cu、Pb、Zn的钝化率最高,分别为30.79%、27.27%、27.13%、36.88%;Si2P1和Si2P2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Si2P1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重金属浸出毒性量和RAC。研究表明,复配钝化剂主要通过提高土壤pH和EC值,增强O-Si-O、Si-O-Si、H_(2)PO_(4)^(-)、PO4^(3-)等官能团的络合沉淀作用促使重金属由高活性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向低活性的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化。综合来看,Si2P1处理钝化剂施用量更低,更适合用于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磷矿粉 复配钝化剂 重金属污染 污染土壤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对农田土壤Cd、Pb的钝化潜力
4
作者 杜俊 闫丽娜 +4 位作者 蔡奎 栾卓然 宋泽峰 赵志瑞 栾文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162,共12页
黏土矿物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和实践。为探究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用于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钝化效果和钝化机理,采用小麦根箱试验研究2种黏土矿物以不同比例(1∶1、1∶2、2∶1)复配,在1%施用量的情况下对... 黏土矿物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和实践。为探究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用于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钝化效果和钝化机理,采用小麦根箱试验研究2种黏土矿物以不同比例(1∶1、1∶2、2∶1)复配,在1%施用量的情况下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有效性和赋存形态、小麦各部位(根茎叶籽实)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1)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施加,除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升高)和水解性氮(降低)有轻微影响外,对其他指标(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碳、总硫)的影响可以忽略。(2)膨润土和海泡石按照质量比1∶1复配施用(1%)对根际土壤中Cd、Pb的有效态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37.2%、66.6%,对非根际土壤中Cd、Pb的有效态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33.0%、38.6%,对小麦籽实部位的Cd、Pb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41.9%、75.0%。(3)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施用使根际土壤中的离子交换态Cd和铁锰氧化态Cd转化为残渣态Cd为主的非活性形式,使根际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Pb、腐殖酸结合态Pb主要转化为残渣态Pb。综合而言,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施加对土壤的环境扰动较小,二者按照1∶1的比例复配对Cd、Pb的钝化效果更佳,钝化机制上主要是将土壤中的Cd、Pb活性态转化为残渣态为主的非活性态。尽管施用1%的膨润土和海泡石1∶1复配钝化材料后,小麦籽实中的Cd仍然高于国家的限量指标,但采用此种钝化材料,适当增加施用量(1%~3%)或者联合其他手段,有望实现Cd、Pb复合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海泡石 复配钝化剂 土壤修复 复合污染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磷酸二氢钙、腐殖酸和粉煤灰施加方式优化
5
作者 焦仕雨 张箭 +2 位作者 丰土根 方浩宇 董海洲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8,66,共6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单一钝化剂往往只对单一重金属钝化效果明显,而对其他重金属的修复效果则不是很显著。利用腐殖酸、粉煤灰、磷酸二氢钙3种钝化剂复配对铅(Pb)、镉(Cd)污染土壤进行钝化修复,并探究不同钝化剂施加方式的钝化... 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单一钝化剂往往只对单一重金属钝化效果明显,而对其他重金属的修复效果则不是很显著。利用腐殖酸、粉煤灰、磷酸二氢钙3种钝化剂复配对铅(Pb)、镉(Cd)污染土壤进行钝化修复,并探究不同钝化剂施加方式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优化施加方式能有效提高Pb、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轻度(Pb 1000 mg/kg,Cd 2 mg/kg)和中度(Pb 2000 mg/kg,Cd 4 mg/kg)污染土壤先添加磷酸二氢钙和腐殖酸养护3周,再添加粉煤灰养护1周钝化修复效果最好,重度(Pb 3000 mg/kg,Cd 6 mg/kg)污染土壤先添加磷酸二氢钙和腐殖酸养护1周,再添加粉煤灰养护3周钝化修复效果最佳。最佳施加方式还可以减少土壤酸化程度,并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3种钝化剂复配施加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与沉淀作用让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沉淀物,并生成致密光滑的涂层包裹住土壤颗粒,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活性,达到钝化重金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钝化 土壤污染 施加方式 钝化剂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海泡石复配对镉和锌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振 黄丽 +2 位作者 黄国棣 马海关 彭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6,共9页
为修复四川某垃圾填埋场周边镉(Cd)和锌(Zn)复合污染土壤,选用生物炭和海泡石2种钝化材料,研究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分别为1∶1、1∶2、2∶1)、施加量(1%、3%)和钝化时间(45、90 d)对污染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分析复配钝化剂施加前后... 为修复四川某垃圾填埋场周边镉(Cd)和锌(Zn)复合污染土壤,选用生物炭和海泡石2种钝化材料,研究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分别为1∶1、1∶2、2∶1)、施加量(1%、3%)和钝化时间(45、90 d)对污染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分析复配钝化剂施加前后对污染土壤中Cd和Zn有效性和形态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其稳定性指数(IR值)和移动性指数(MF值)探究土壤Cd和Zn稳定性和移动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随钝化培养时间和施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其中在钝化培养90 d,3%施加量下,生物炭与海泡石复配比例为2∶1时,对土壤中Cd和Zn的钝化效果最好,其钝化率分别为31.1%和23.1%。施加复配钝化剂培养后,土壤中Cd和Zn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占比降低,而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上升。与对照相比,复配钝化剂的施加使土壤中Cd和Zn的稳定性增强,移动性减弱;其中在3%施加量下,生物炭与海泡石复配比例为2∶1时土壤中Cd的MF值降低17.5%、IR值升高9.0%,土壤中Zn的MF值降低6.1%、IR值升高18.7%。结果表明,添加3%的生物炭和海泡石混合物(质量比2∶1)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d和Zn的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海泡石 重金属 土壤复合污染 复配钝化剂 土壤修复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