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杆–钝体流场振荡试验研究及统计分析
1
作者 王一帆 秦启豪 +1 位作者 关瑞卿 徐惊雷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针对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支杆–钝体流场的非定常振荡现象,基于直连式风洞试验台和高速纹影测量系统,在马赫数Ma=2.2来流条件下对尖头支杆–钝体构型和气动圆顶支杆–钝体构型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瞬态结果对... 针对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支杆–钝体流场的非定常振荡现象,基于直连式风洞试验台和高速纹影测量系统,在马赫数Ma=2.2来流条件下对尖头支杆–钝体构型和气动圆顶支杆–钝体构型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瞬态结果对流场典型结构和演化历程进行了解释,通过残差收敛历程对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做出了评估,从时均流场和脉动流场两方面分析了流场的振荡特性。结果表明,在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支杆–钝体构型流场存在非定常流场振荡现象,且在尖头支杆–钝体构型条件下更加剧烈,在气动圆顶支杆–钝体构型条件下有所衰减,证明了气动圆顶支杆对流场的非定常振荡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支杆–钝体 流场振荡 高速纹影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双边钝体箱梁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研究
2
作者 于海洋 张卫强 《河南科技》 2024年第20期55-60,共6页
【目的】为了掌握双边钝体箱梁在低风速下的风致振动情况,有必要对其涡振性能以及抑振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基于雷诺平均方法(RANS)和SST k-ω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双边钝体箱形断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目的】为了掌握双边钝体箱梁在低风速下的风致振动情况,有必要对其涡振性能以及抑振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基于雷诺平均方法(RANS)和SST k-ω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双边钝体箱形断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低风速下的风场信息和产生涡激共振的情况。【结果】得到原截面与各增设内挑式水平隔流板的工况下的压力、流场详情及振动情况。【结论】内挑式水平隔流板可有效抑制桥梁的涡激共振,且在各工况中增设1.5 m内挑式水平隔流板抑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涡激共振 CFD 双边钝体箱梁 内挑式水平隔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空气混合物在微小型钝体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文庆 程哲 +3 位作者 李长甫 方韬 范爱武 刘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2,共4页
为了实现在淬熄距离以下的稳定燃烧,试验设计了两种带钝体的回热型燃烧器,研究预混甲烷在高度小于淬熄距离的燃烧室中的燃烧特性。燃烧器的燃烧室高度为2 mm,长度为20 mm,进口处安装了边长为1mm的等边三角形钝体或相同尺寸的"V&qu... 为了实现在淬熄距离以下的稳定燃烧,试验设计了两种带钝体的回热型燃烧器,研究预混甲烷在高度小于淬熄距离的燃烧室中的燃烧特性。燃烧器的燃烧室高度为2 mm,长度为20 mm,进口处安装了边长为1mm的等边三角形钝体或相同尺寸的"V"形钝体,并在上下两侧设置了预热通道。利用Fluent6.3软件对甲烷/空气在这两个燃烧器的预混燃烧做了数值模拟,确定了浓度极限和速度极限,并对稳燃机理进行了分析。与三角形钝体燃烧器相比较,"V"形钝体燃烧器的稳燃范围更大。在所给出的稳定燃烧工况下两者的燃烧效率均在99%以上,甲烷/空气的混合气体能够完全燃烧。但当进气速度较小同时当量比较大时会发生回火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甲烷/空气预混物 三角形钝体 “V”形钝体 稳燃范围 回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倾斜和垂直冲击入水时引起的超空泡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施红辉 胡青青 +1 位作者 陈波 贾会霞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7-624,共8页
对4种不同头型的钝体、以不同初始速度在小倾斜角度和垂直状态下入水,所产生的空泡流进行了的实验观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空泡产生和发展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倾斜入水及垂直入水,圆台头和平头(即空化器均为圆盘)实验体均能形成较... 对4种不同头型的钝体、以不同初始速度在小倾斜角度和垂直状态下入水,所产生的空泡流进行了的实验观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空泡产生和发展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倾斜入水及垂直入水,圆台头和平头(即空化器均为圆盘)实验体均能形成较稳定的入水弹道;初始入水速度较低时,空泡的闭合方式为深闭合;初始入水速度较高时,空泡的闭合方式为表面闭合,且运动速度衰减得更快。测量得知,钝体倾斜入水产生的空泡的前部外形轮廓与Logvinovich的半经验公式给出的结果相吻合。在垂直入水的情况下,调查了物体头部对空泡的起始点位置及其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空泡形态 倾斜入水 钝体 速度 自由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措施抑制钝体箱梁竖向涡振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管青海 崔欣 +2 位作者 王方亮 李加武 刘健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钝体箱梁发生竖向涡振的内在特性及气动措施抑振的规律,采用风洞试验同步测量箱梁模型的振动位移和表面压力。基于模型各测点的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压力系数均值与均方差值、局部气动力对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与贡献程度。结果显... 为研究钝体箱梁发生竖向涡振的内在特性及气动措施抑振的规律,采用风洞试验同步测量箱梁模型的振动位移和表面压力。基于模型各测点的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压力系数均值与均方差值、局部气动力对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与贡献程度。结果显示:钝体箱梁断面发生竖向涡振的根本原因是上游分离的气流使得中、下游脉动压力显著增大,中、下游升力对总体升力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对涡激振动贡献最大;封闭栏杆方式可以抑制钝体箱梁断面的竖向涡振;栏杆阻风率变化会同时改变钝体箱梁上、下表面的压力脉动分布强度,但只能改变其上表面的压力系数均值;气动措施抑振的机理是其削弱了箱梁中、下游的脉动压力强度,破坏了局部升力对总体升力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箱形梁 钝体结构 涡激振动 气动措施 风洞试验 升力 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钝体逆向喷流减阻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超英 纪文英 +1 位作者 张兴伟 邓立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3,238,共5页
为研究逆向喷流技术对超声速钝体减阻的影响,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对超声速球头体逆向冷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着重分析了喷口总压、喷口尺寸对流场模态和减阻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喷流总... 为研究逆向喷流技术对超声速钝体减阻的影响,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对超声速球头体逆向冷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着重分析了喷口总压、喷口尺寸对流场模态和减阻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喷流总压的变化,流场可出现两种流动模态,即长射流穿透模态和短射流穿透模态;喷流能使球头体受到的阻力明显减小;存在最大减阻临界喷流总压值(在所研究参数范围内最大减阻可达51.1%);在其它喷流物理参数不变时,随着喷口尺寸的增大,同一流动模态下的减阻效果下降。本文的研究对超声速钝体减阻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逆向喷流 钝体 减阻 临界喷流总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绕流有旋流中回流区与进动涡核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济民 韩超 +1 位作者 张宏达 叶桃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0-1079,共10页
针对旋流数为0.57、0.68、0.91和1.59四种工况下的悉尼旋流燃烧器的冷态流场进行了大涡模拟,选取动态Smagorinsky涡黏模型作为亚格子尺度的湍流模型,研究不同旋流数下的流场结构、进动频率和进动涡核。模拟结果表明,旋流数为0.68时,钝... 针对旋流数为0.57、0.68、0.91和1.59四种工况下的悉尼旋流燃烧器的冷态流场进行了大涡模拟,选取动态Smagorinsky涡黏模型作为亚格子尺度的湍流模型,研究不同旋流数下的流场结构、进动频率和进动涡核。模拟结果表明,旋流数为0.68时,钝体回流区长度最短。随着旋流数的增加,中心射流出口的旋流剪切层不断衰减,而下游的旋流剪切层不断增强。功率谱分析表明,进动现象的出现和消失对应于与旋流剪切层的增强和衰减;中心射流与下游区域具有不同的进动频率,表明流场中存在着两个独立的大尺度涡旋结构。不同取值位置的周向速度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两个涡旋结构的存在。轴向位置70 mm处的横截面上瞬时流线和压强分布证实了下游流场存在着进动涡核。瞬时压强等值面显示了中心射流出口和下游流场进动涡核的三维螺旋形结构。下游流场的进动涡核均与平均速度场流线在空间上成正交关系,表明进动涡核是由剪切层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尼旋流燃烧器 大涡模拟 钝体 回流区 进动频率 进动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钝体受限绕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小华 朱文芳 何钟怡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1-675,共5页
采用一种具有二阶精度的分裂步有限元方法作为大涡模拟的空间离散格式,经过标准算例的验证后,对Re=1.0×104条件下的方形钝体三维受限湍流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为消除初始效应,略去初始段的计算结果。数值分析表明在均... 采用一种具有二阶精度的分裂步有限元方法作为大涡模拟的空间离散格式,经过标准算例的验证后,对Re=1.0×104条件下的方形钝体三维受限湍流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为消除初始效应,略去初始段的计算结果。数值分析表明在均匀来流条件下,该湍流场沿槽道轴面对称,并呈现出一定的拟周期特性。在流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湍流能耗场的分析,结果表明,方形钝体受限绕流的能耗主要集中在大涡丰富的流动区段内。计算过程反映出,采用该空间离散格式的大涡模拟方法,能够捕捉到非常丰富的涡系及涡动的时变过程,适用于方形钝体受限绕流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钝体绕流 能量损耗 空间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分离式双箱梁涡振优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永乐 陈科宇 +1 位作者 汪斌 孙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122,共7页
随着桥梁跨径不断增大,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越来越关键。分体箱梁具有优越的颤振稳定性,故在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涡振现象较明显。目前针对分离式双箱梁断面的涡振优化研究较多,但都是以流线型较好或高宽比较小的箱梁为研... 随着桥梁跨径不断增大,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越来越关键。分体箱梁具有优越的颤振稳定性,故在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涡振现象较明显。目前针对分离式双箱梁断面的涡振优化研究较多,但都是以流线型较好或高宽比较小的箱梁为研究对象,对钝体断面的研究较少。以某钝体分离式双箱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导流板、分流板、风嘴等不同气动优化措施对主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出优化性能最佳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风嘴措施对钝体分离式双箱梁的竖向涡振以及扭转涡振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风嘴角度越小,抑振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 分离式双箱 涡振 导流板 分流板 风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燃烧器湍流预混燃烧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航 钟仕立 +1 位作者 戴韧 何定兵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5,111,共6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钝体燃烧器出口下游流场进行了测量,比较分析了冷、热态流动结构以及速度对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钝体燃烧器冷、热态流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冷态流场属于环流主导型,中心轴线上有前、后两个滞止点;而热态流场...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钝体燃烧器出口下游流场进行了测量,比较分析了冷、热态流动结构以及速度对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钝体燃烧器冷、热态流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冷态流场属于环流主导型,中心轴线上有前、后两个滞止点;而热态流场表现为射流主导型结构,并且随着中心射流流速的增大射流的主导作用增大,中心轴线上没有出现滞止点,并且中心轴线上速度最小值随着中心射流流速增大而减小且接近燃烧器出口,随着速度比的增大而增大且远离燃烧器出口;冷态条件下靠近燃烧器出口处湍动能较大,热态条件下燃烧器下游的湍动能较大,速度较高的工况具有较大的湍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 湍流预混燃烧 速度比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流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导流片及钝体的驻涡燃烧室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舟 曾卓雄 徐义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0-1026,共7页
为了研究含导流片及钝体的驻涡燃烧室的最优结构,通过改变不同的导流片及钝体的尺寸和位置,对燃烧室的燃烧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钝体长度以及导流片与进口壁面的距离对燃烧室性能影响较大,其值越大,燃烧效率越高,最高可达... 为了研究含导流片及钝体的驻涡燃烧室的最优结构,通过改变不同的导流片及钝体的尺寸和位置,对燃烧室的燃烧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钝体长度以及导流片与进口壁面的距离对燃烧室性能影响较大,其值越大,燃烧效率越高,最高可达到99.99%。在研究范围内,存在相对较优的钝体以及导流片结构,在该结构下,燃烧室的总压损失为6.66%,燃烧效率为99.79%。凹腔内形成稳定的双涡结构,钝体后方形成较好的回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片 钝体 驻涡燃烧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旋涡燃烧室后钝体开口结构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志凯 曾卓雄 徐义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9-814,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后钝体开口结构对先进旋涡燃烧室(AVC)流场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开口角度和开口尺寸的AVC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后钝体开口比不开口有明显的优势,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后钝体开口角度和开口尺寸来优化AVC,实现低压降的稳... 为了研究不同后钝体开口结构对先进旋涡燃烧室(AVC)流场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开口角度和开口尺寸的AVC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后钝体开口比不开口有明显的优势,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后钝体开口角度和开口尺寸来优化AVC,实现低压降的稳定燃烧。后钝体开口结构AVC可有效提高凹腔温度并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对于本文AVC结构的后钝体,半开口角度θ为50°,开口尺寸为2mm时,AVC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旋涡燃烧室 钝体 旋涡 湍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俯仰阻尼导数数值计算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伟 张鲁民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7-435,共9页
分别采用:(1)Euler方程的谐振摄动法;(2)薄层近似的非定常N-S方程模拟有粘扰动流场两种方法计算了钝体外形的高超声速俯仰阻尼导数。通过计算表明:对于复杂外形,方法(1)适用于零攻角附近的流动计算,而方法(2)考虑了流场... 分别采用:(1)Euler方程的谐振摄动法;(2)薄层近似的非定常N-S方程模拟有粘扰动流场两种方法计算了钝体外形的高超声速俯仰阻尼导数。通过计算表明:对于复杂外形,方法(1)适用于零攻角附近的流动计算,而方法(2)考虑了流场的粘性作用,能够应用于一般流态(3<M<20,0<a<20°)的计算。此外,本文发展了文献[6]的动导数转换公式,使之适用于二维转轴情况,并在方法(2)中通过引入“亚迭代”过程提高了非定常流场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流 俯仰阻尼导数 数值计算 N-S方程 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列钝体驰振气动干扰效应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胜利 路毓 王东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9-1174,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数量、不同断面形式串列钝体的驰振气动干扰效应,以某大跨径悬索桥桥塔为例,采用CFD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双幅桥塔的4个塔柱在4种断面情况下的驰振气动干扰效应,并将其与单幅桥塔的2个塔柱在同样4种断面情况下的驰振气动干扰... 为了研究不同数量、不同断面形式串列钝体的驰振气动干扰效应,以某大跨径悬索桥桥塔为例,采用CFD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双幅桥塔的4个塔柱在4种断面情况下的驰振气动干扰效应,并将其与单幅桥塔的2个塔柱在同样4种断面情况下的驰振气动干扰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双塔柱矩形断面位于双塔柱倒直角断面桥塔上游或双塔柱倒外凸圆弧断面位于双塔柱倒直角断面下游时,可能发生驰振;对于单幅桥塔的2个塔柱,下游塔柱主要在0°风攻角附近发生驰振,且随着2个塔柱间间距的减小发生驰振的可能性增大;对于双幅桥塔的4个塔柱,由于气动干扰效应的存在,第4个塔柱不易发生驰振,在矩形断面和倒外凸圆弧断面情况下,第2,3个塔柱可能发生驰振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钝体 驰振 气动干扰效应 CF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燃烧器中心射流火焰不稳性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豪杰 郑韫哲 +1 位作者 张彤枫 朱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2-679,共8页
为了设计火焰更加稳定的燃烧器,需要对导致火焰不稳定的机理开展研究。通过在钝体外侧通环形空气流,中心通燃料得到钝体稳燃非预混火焰。借助平面激光测速仪、增强型光电耦合器等测量手段,对两类不稳定火焰——不稳定脱离火焰和分离闪... 为了设计火焰更加稳定的燃烧器,需要对导致火焰不稳定的机理开展研究。通过在钝体外侧通环形空气流,中心通燃料得到钝体稳燃非预混火焰。借助平面激光测速仪、增强型光电耦合器等测量手段,对两类不稳定火焰——不稳定脱离火焰和分离闪烁火焰的流动和反应区分布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导致两类不稳定火焰机理。结果发现,中心燃料和空气雷诺数的相对大小不同的情况,进入回流区内的燃料量的差异,是导致出现不同不稳定火焰模态的重要机制。因此为了得到稳定的钝体燃烧器中心射流火焰,需要合理安排流场使得回流区内燃料浓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 非预混火焰 不稳定性 机理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网格方法的多钝体流致振动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林 邹瑞 +1 位作者 张力 邹群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36-243,共8页
多钝体流致振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流固耦合过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为了减小高幅振动时网格变形引起的计算误差,基于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对二维双圆柱和三圆柱、三维双圆柱流致振动进行数值求解,采用耦合界面结合拓扑网格... 多钝体流致振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流固耦合过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为了减小高幅振动时网格变形引起的计算误差,基于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对二维双圆柱和三圆柱、三维双圆柱流致振动进行数值求解,采用耦合界面结合拓扑网格变形技术,实现流体与多个运动钝体之间的耦合计算。将数值结果与实验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数值方法是处理高振幅多钝体流致振动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上游圆柱的存在对下游圆柱流致振动和旋涡形成产生明显影响。串列双圆柱流致振动振幅和频率响应与实验测试趋势一致,清晰观察到了涡致振动初始分支和上部分支;并且当Re>8×10^4时,圆柱流致振动由涡致振动向驰振过渡。圆柱尾涡形态随流致振动分支切换发生变化,当驰振发生时,下游圆柱的尾涡形态受上游圆柱影响难以捕捉。随着双圆柱间距增大,低Re时下游圆柱受到上游圆柱的抑制作用减弱。三维多柱体流致振动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如何提高三维数值计算速度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 流致振动(FIM) 拓扑网格 耦合界面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标模高焓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相关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维中 乐嘉陵 高铁锁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0,共9页
在高焓风洞喷管膨胀流动中,会出现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现象,给试验数据的分析、外推和使用带来困难。笔者选择有飞行试验数据的钝锥体ELECTRE作为高焓风洞试验的标模,用热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软件,计算了飞行条件和相应的考... 在高焓风洞喷管膨胀流动中,会出现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现象,给试验数据的分析、外推和使用带来困难。笔者选择有飞行试验数据的钝锥体ELECTRE作为高焓风洞试验的标模,用热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软件,计算了飞行条件和相应的考虑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效应试验条件的模型绕流流场,用双尺度参数ρL和Stanton数,分析试验条件下的热流数据外推飞行条件的问题。研究结果说明:在模型头部区域,保持总焓和双尺度参数ρL不变,热流数据从试验条件外推到飞行条件是可行的;在模型尾部区域,试验条件和飞行条件的Stanton数有较大差别,用双尺度参数ρL把热流数据从试验条件外推到飞行条件有较大误差。最后提出了用CFD设计高焓风洞试验条件的思路,并识别真实气体效应显著改变热流分布的高焓风洞试验能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标膜高焓风洞 飞行试验 热化学非平衡效应 数值分析 风洞试验 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体式钝体双箱钢箱梁斜拉桥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高 刘天成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9-54,共6页
针对某主跨为458m的分体式钝体双箱钢箱梁斜拉桥,通过缩尺比为1∶50的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桥梁的颤振和涡激共振性能。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0°和+3°两种风攻角下,该桥原始方案的颤振临界风速低于颤振检验风速,... 针对某主跨为458m的分体式钝体双箱钢箱梁斜拉桥,通过缩尺比为1∶50的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桥梁的颤振和涡激共振性能。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0°和+3°两种风攻角下,该桥原始方案的颤振临界风速低于颤振检验风速,而且扭转涡激共振的振幅也超过了设计允许值。为了提高桥梁的颤振稳定性并抑制涡激共振,研究在分体式钝体双箱钢箱梁上游和下游两侧上方安装固定水平气动翼板的气动控制措施。气动翼板的宽度为0.043B(B:分体式钝体双箱钢箱梁的宽度),上游和下游两侧气动翼板质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02B,气动翼板质心至分体式钝体双箱钢箱梁顶面的竖向距离为0.45H(H:分体式钝体双箱钢箱梁的高度),两侧气动翼板单位长度的总质量为0.008meq(meq:单位长度分体式钝体双箱钢箱梁的等效质量)。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安装固定水平气动翼板后,在0°和+3°两种风攻角下,该桥改进方案与原始方案相比颤振临界风速分别提高了24%和33%,均高于颤振检验风速,并且改进桥梁方案没有发生涡激共振现象。最后,通过分析不同风速下桥梁结构阻尼随风速的变化,结果发现:安装固定水平气动翼板后桥梁扭转运动的阻尼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桥梁的颤振稳定性,同时有效抑制了桥梁的扭转涡激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钝体双箱钢箱梁 节段模型试验 固定水平气动翼板 颤振 涡激振动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钝体绕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伟江 洪金森 汪翼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进行了三方面工作:(1)格式和算法对返回舱跨声速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2)网格形态对捕捉跨声速弱激波的有效性研究;(3)模拟了无支杆和有支杆返回舱跨声速大攻角绕流流场,给出了后球体上的跨声速激波... 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进行了三方面工作:(1)格式和算法对返回舱跨声速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2)网格形态对捕捉跨声速弱激波的有效性研究;(3)模拟了无支杆和有支杆返回舱跨声速大攻角绕流流场,给出了后球体上的跨声速激波和后支杆上的第二道激波,及它们的干扰,流动现象和波系结构与实验观察一致,所用格式为NND格式和二阶迎风TVD格式,隐式算法为LU-ADI加最大特征值分裂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流动 数值模拟 钝体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形状对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曾东和 易超 熊立红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5-378,442,共5页
借助CFD软件,对配置中心钝体的双通道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分别获得了锥型、楔型和抛物线型三种钝体后的流场分布、速度分布、中心回流区尺寸和中心回流量大小等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非流线... 借助CFD软件,对配置中心钝体的双通道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分别获得了锥型、楔型和抛物线型三种钝体后的流场分布、速度分布、中心回流区尺寸和中心回流量大小等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非流线形的锥型钝体和楔型钝体与接近流线形的抛物线型钝体相比,中心回流区的长度分别增加了24%和17%;中心最大回流量分别增加了18.3%和6.5%。在将抛物线型钝体燃烧器的旋流二次风量加大50%时,其中心回流区长度虽有所增加,但仍不能达到锥型钝体和楔型钝体的相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非流线型钝体比流线型钝体具有更大的中心回流区尺寸和回流量;钝体形状是影响出口流场特性的关键因素;与楔型钝体和抛物线型钝体相比,锥型钝体具有更好的稳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钝体 旋流燃烧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