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钛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汉法 张化福 +1 位作者 袁玉珍 袁长坤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92-1095,共4页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室温水冷玻璃衬底上成功地制备出了掺钛氧化锌(ZnO∶Ti)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靶衬间距对ZnO∶Ti薄膜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靶衬间距对ZnO∶Ti薄膜的结构和电阻率有显著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室温水冷玻璃衬底上成功地制备出了掺钛氧化锌(ZnO∶Ti)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靶衬间距对ZnO∶Ti薄膜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靶衬间距对ZnO∶Ti薄膜的结构和电阻率有显著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明,ZnO∶Ti薄膜为六角纤锌矿结构的多晶薄膜,且具有c轴择优取向。在靶衬间距为4.6 cm时,实验获得的ZnO∶Ti薄膜电阻率具有最小值4.18×10-4Ω.cm。实验制备的ZnO∶Ti薄膜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超过92%。ZnO∶Ti薄膜可以用作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器的透明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透明导电薄膜 磁控溅射 靶衬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铜钛合金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丁学明 周素洪 +3 位作者 叶兵 蒋海燕 王渠东 丁文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3,51,共7页
简述了锌资源概况、锌合金的研究历程和以锌代铜的可行性,主要介绍了锌基抗蠕变合金——锌铜钛合金的使用状况及优点,特别是锌铜钛板材的情况。综述了国内外锌铜钛合金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论述了铜、钛及各合金元素在锌基合金中的作用,并... 简述了锌资源概况、锌合金的研究历程和以锌代铜的可行性,主要介绍了锌基抗蠕变合金——锌铜钛合金的使用状况及优点,特别是锌铜钛板材的情况。综述了国内外锌铜钛合金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论述了铜、钛及各合金元素在锌基合金中的作用,并阐明成分优化、形变热处理对其组织演变和性能方面的影响,最后对锌铜钛合金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抗蠕变 耐腐蚀 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钛元素对热浸镀锌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闫瑞华 张克 +2 位作者 孙虎元 孙立娟 刘增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3,共4页
为研究耐蚀性更高但生产成本与传统热镀锌成本相当的新镀层,制备了添加微量钛元素的热浸镀锌层,分别从表观质量、镀层厚度、电化学测试、盐雾腐蚀试验和全浸实验考察了添加微量钛元素对热浸镀锌层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盐雾试验后... 为研究耐蚀性更高但生产成本与传统热镀锌成本相当的新镀层,制备了添加微量钛元素的热浸镀锌层,分别从表观质量、镀层厚度、电化学测试、盐雾腐蚀试验和全浸实验考察了添加微量钛元素对热浸镀锌层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盐雾试验后镀层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微量钛以后镀层表观质量有所提高,镀层厚度明显减薄,镀层在海水中耐蚀性能提高。微量钛添加量为0.03%~0.04%时耐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热浸镀 电化学测试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压强对掺钛氧化锌纳米薄膜微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真英 黄文华 +2 位作者 李丽夏 黄宇阳 邓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65-3570,共6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采用不同的溅射压强将同一掺钛氧化锌靶材在普通玻璃衬底上溅射出八个TZO(掺钛氧化锌)薄膜样品,测试其微结构和光电性能,分析其薄膜性能与溅射压强之间的微观机理,从而获得制备性能优越的TZO薄膜所需的最佳溅射压强...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采用不同的溅射压强将同一掺钛氧化锌靶材在普通玻璃衬底上溅射出八个TZO(掺钛氧化锌)薄膜样品,测试其微结构和光电性能,分析其薄膜性能与溅射压强之间的微观机理,从而获得制备性能优越的TZO薄膜所需的最佳溅射压强。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六角铅锌矿多晶纳米薄膜;溅射压强对薄膜微结构和光电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溅射功率为150 W,氩气流量为25 sccm,衬底温度为150℃,压强为0.5 Pa时制备的薄膜光电性能较好,具有较大晶粒尺寸,在可见光区(400~760 nm)有较高的平均透过率达91.48%,较低电阻率4.13×10^(-4)Ω·cm,较高的载流子浓度和较大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薄膜 磁控溅射 溅射压强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钛氧化锌纳米薄膜微结构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真英 聂鹏 +4 位作者 廖庆佳 黄文华 孟炎 熊定康 邓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7-1081,共5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以不同保温时间的掺钛氧化锌为靶材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制备了TZO(掺钛氧化锌)薄膜样品,测试其微结构和光电性能,从而获得制备性能优越的TZO 薄膜所需靶材的最佳条件.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具有c 轴择优取向的六...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以不同保温时间的掺钛氧化锌为靶材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制备了TZO(掺钛氧化锌)薄膜样品,测试其微结构和光电性能,从而获得制备性能优越的TZO 薄膜所需靶材的最佳条件.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具有c 轴择优取向的六角铅锌矿多晶纳米薄膜;靶材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薄膜微结构和光电性能有较大影响;以经1500 ℃烧结并保温6h的靶材所制备的薄膜光电性能较好,具有较大晶粒尺寸,在可见光区(400-760nm)有较高的平均透过率91.16%,较低电阻率1.07×10^-4 Ω·cm,较高的载流子浓度和较大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薄膜 磁控溅射 保温时间 微结构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插层锌钛水滑石的制备及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守飞 丁云 +4 位作者 杨欢 邹畅畅 屈秀红 任晓乾 武文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0,602,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钨酸根插层Zn-Ti水滑石,利用XRD、FTIR、SEM对所制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钨酸根插层锌钛水滑石后仍保持原有的骨架结构。用制备的类水滑石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考察了所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钨酸根插层Zn-Ti水滑石,利用XRD、FTIR、SEM对所制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钨酸根插层锌钛水滑石后仍保持原有的骨架结构。用制备的类水滑石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考察了所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当n(过氧化氢)∶n(原料双键)=1.5∶1,催化剂用量为脂肪酸甲酯质量的7.0%,在70℃下反应7 h时,脂肪酸甲酯转化率可达90.6%,环氧化产物选择性可达86.0%,优于Zn-Ti水滑石,其对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插层水滑石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性能仍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磷钨酸 脂肪酸甲酯 环氧化反应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钛(Ⅳ)锌(Ⅱ)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7
作者 赵彩霞 张伟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3-1248,共6页
以硝酸钙、硫酸钛、磷酸和氨水等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水热合成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钛(Ⅳ)与锌离子共掺杂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p)白色纳米粒子(TiZnHAp).采用XRD、TEM、EDS、UV-Vis和ESR测试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组成、吸光性... 以硝酸钙、硫酸钛、磷酸和氨水等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水热合成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钛(Ⅳ)与锌离子共掺杂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p)白色纳米粒子(TiZnHAp).采用XRD、TEM、EDS、UV-Vis和ESR测试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组成、吸光性能以及催化氧化活性进行了表征.针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抗菌实验测试,研究材料在黑暗和室内弱紫外光下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钛(Ⅳ)的掺杂没有明显改变HAp晶粒的形态和尺寸,而钛(Ⅳ)的掺杂能够提高HAp的吸光性能和紫外光催化氧化能力.相对于ZnHAp和TiHAp颗粒,在室内弱紫外光下钛(Ⅳ)的光催化分解细菌与锌离子抗菌协同作用使TiZnHAp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同时,离子溶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TiZnHAp具有长效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弱紫外光 抗菌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氧化锌复合浆料在防晒配方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晓宇 王灿 +3 位作者 于佳 刘文杰 姚超 左士祥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1-226,共6页
将锌钛复合浆料应用到防晒霜配方中,考察了所得防晒霜的防晒性能、肤感及对配方理化性质(pH,耐热、耐寒及离心稳定性)的影响,并与市售TiO_2、ZnO混合粉体、浆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防晒性能方面,配方中活性物质量分数为8%时,含锌钛复... 将锌钛复合浆料应用到防晒霜配方中,考察了所得防晒霜的防晒性能、肤感及对配方理化性质(pH,耐热、耐寒及离心稳定性)的影响,并与市售TiO_2、ZnO混合粉体、浆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防晒性能方面,配方中活性物质量分数为8%时,含锌钛复合浆料配方的SPF值可达24,PA值为6,而含市售TiO_2、ZnO混合粉体、浆料配方的SPF和PA值偏低,锌钛复合浆料同时具有协同增效屏蔽紫外线的能力(SPF值同比增长8%);在配方稳定性方面,经过冻融循环实验后,pH维持在7.2左右,解决了传统ZnO与水形成碱性络合物导致配方pH偏高的缺点;在感官评价方面,含锌钛复合浆料的配方,水润感较强,厚重感和油腻感较低,在涂抹时和涂抹后,起白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化妆品添加剂 复合浆料 肤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氛退火对掺钛氧化锌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珑玲 孙慧 +3 位作者 陈丹馨 宋美霖 徐守磊 邓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7-1953,共7页
为研究有氧溅射和氢气氛退火对TZO薄膜的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以掺钛(2 at%)氧化锌为靶材,在石英衬底上溅射掺钛氧化锌(TZO)薄膜。在溅射过程中,往溅射室通入不同流量(0,6,10,15 sccm)的氧气,再将制备的TZO薄膜在氢气氛... 为研究有氧溅射和氢气氛退火对TZO薄膜的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以掺钛(2 at%)氧化锌为靶材,在石英衬底上溅射掺钛氧化锌(TZO)薄膜。在溅射过程中,往溅射室通入不同流量(0,6,10,15 sccm)的氧气,再将制备的TZO薄膜在氢气氛中退火,用XRD测试薄膜的晶体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光学透过率并计算其光学带隙,用Hall效应分析仪测试表征薄膜的电性能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的氧气氛下溅射的TZO薄膜其光学透过率变化较小,但其电导率随氧气流量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氢气氛退火对薄膜样品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对溅射过程中通入流量为15sccm氧气所制备的TZO薄膜,比较该样品经氢气氛退火前后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参数,结果发现其可见光波段(400~760 nm)的平均透过率由84.9%提高到91.6%,其电阻率由1.16×10~2Ω·cm降到7.46×10^(-2)Ω·cm,其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分别由-3.32×10^(16)cm^(-3)和1.63 cm^2/(V·s)增加到-2.73×10^(19)cm^(-3)和3.07 cm^2/(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薄膜 磁控溅射 氢气退火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聚硅酸钛锌混凝剂的合成、表征及混凝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宇农 杨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4-1534,共11页
采用聚硅酸(PSA)、钛盐及锌盐以不同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硅酸钛锌(PSTZ)混凝剂,并使用胶体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对药剂进行了结构表征。以高岭土悬浊液和腐殖酸(HA)水溶液为模拟水样,... 采用聚硅酸(PSA)、钛盐及锌盐以不同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硅酸钛锌(PSTZ)混凝剂,并使用胶体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对药剂进行了结构表征。以高岭土悬浊液和腐殖酸(HA)水溶液为模拟水样,详细考察了各组成含量及pH对PSTZ混凝性能及絮体结构的影响,同时与聚硅酸钛(PST)和聚硅酸锌(PSZ)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由于PSTZ具有层状和多孔的表面结构,PSTZ混凝性能优于PST和PSZ,形成絮体尺寸也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适中Si/Ti物质的量比(1:0.53)的PSTZ混凝剂具有更佳的电中和与粘结架桥作用;对Zn离子而言,特别是在pH 9.0—10.0下,易于与HA形成Zn-HA络合物,同时减轻Ti水解产物Ti(OH)_(5)^(-)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强PSTZ混凝性能。此外,PSTZ在近中性pH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混凝性能最佳,而在酸性条件下对HA水溶液净化效果最优,这是由于PSTZ对不同污染物具有不同混凝机制所造成的。除模拟水样外,还考察了PSTZ对实际微污染地表水的混凝效果,并与传统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l)进行对比,PSTZ表现出优于PACl的混凝性能,进一步证实了该复合混凝剂的有效性。该工作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可回收再利用的无机复合混凝剂,可有效地净化微污染地表水,提高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复合混凝剂 微污染地表水 强化混凝 混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有机营养素——锌钛微肥
11
作者 王树林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29-29,共1页
锌钛微肥是天津师范大学和河北省国营芦台农场冀宏微肥厂联合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植物有机营养素,1990年10月通过技术鉴定,在河北省第五届技术交易会上荣获银奖,在第二届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上获优秀奖。一、性质与功能锌钛微肥为... 锌钛微肥是天津师范大学和河北省国营芦台农场冀宏微肥厂联合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植物有机营养素,1990年10月通过技术鉴定,在河北省第五届技术交易会上荣获银奖,在第二届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上获优秀奖。一、性质与功能锌钛微肥为棕红色液体,无毒无异昧,与水互溶,pH 值4.5~5.5,比重为1.01~1.02,对人、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有机营养素 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合金元素对Zn-Cu-Ti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云鹏 王同波 +3 位作者 杨春秀 孙燕 莫永达 娄花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7-796,共10页
通过在Zn-Cu-Ti合金中同时添加微量Cr、Mg和Cr、Ni元素,获得了Zn-1.0Cu-0.1Ti、Zn-1.0Cu-0.1Ti-0.05Cr-0.05Mg、Zn-1.0Cu-0.1Ti-0.05Cr-0.05Ni(质量分数,%)合金,并通过熔铸、热轧和冷轧处理制备了合金板材,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通过在Zn-Cu-Ti合金中同时添加微量Cr、Mg和Cr、Ni元素,获得了Zn-1.0Cu-0.1Ti、Zn-1.0Cu-0.1Ti-0.05Cr-0.05Mg、Zn-1.0Cu-0.1Ti-0.05Cr-0.05Ni(质量分数,%)合金,并通过熔铸、热轧和冷轧处理制备了合金板材,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n-Cu-Ti合金中同时添加Cr、Mg和Cr、Ni元素后,合金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明显提高。Zn-1.0Cu-0.1Ti-0.05Cr-0.05Mg合金抗拉强度达到343 MPa,伸长率达到40%,蠕变速率为1.38×10^(−9)s^(−1),腐蚀电位为−1.076 V,腐蚀电流密度为8.306×10^(−6)A/cm^(2),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为固溶强化与析出弥散强化,细小弥散第二相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抗蠕变性能,添加合金元素后,合金表面形成的致密钝化层和无粗大析出相提高了合金耐蚀性。同时,减少单道次冷轧变形率可抑制CuZn5相的形变诱导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力学性能 抗蠕变性能 耐腐蚀性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xTiO_2系微波介质陶瓷的合成和介电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喻佑华 杨俊瑞 +2 位作者 王相惠 张岚 宗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45,共4页
研究了TiO2和ZnO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对钛酸锌陶瓷中ZnTiO3相合成量的影响。钛酸锌陶瓷的烧结对原料极为敏感,特别是TiO2;当Ti/Zn比为1.1时,合成料偏钛酸锌的含量最高。钛酸锌陶瓷的介电性能随TiO2和ZnO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介电常数... 研究了TiO2和ZnO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对钛酸锌陶瓷中ZnTiO3相合成量的影响。钛酸锌陶瓷的烧结对原料极为敏感,特别是TiO2;当Ti/Zn比为1.1时,合成料偏钛酸锌的含量最高。钛酸锌陶瓷的介电性能随TiO2和ZnO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介电常数εr增加,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从负值变为正值,Qf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TiO3 介电常数 品质因数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 钛锌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VD外延Hg_(1-x)Cd_xTe/Cd_(1-y)Zn_yTe薄膜的光致发光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晖 许京军 +4 位作者 王吉有 张存洲 姬荣斌 潘顺臣 张光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利用Raman显微镜系统对两块用MOCVD方法在Cd0 96Zn0 0 4 Te衬底上生长的Hg0 8Cd0 2 Te外延薄膜样品在光谱范围 5 0~ 5 0 0 0cm-1进行了测量 ,在其中的一块样品上首次发现了 1 4 3eV至 1 93eV范围内出现的具有周期结构的光致发光... 利用Raman显微镜系统对两块用MOCVD方法在Cd0 96Zn0 0 4 Te衬底上生长的Hg0 8Cd0 2 Te外延薄膜样品在光谱范围 5 0~ 5 0 0 0cm-1进行了测量 ,在其中的一块样品上首次发现了 1 4 3eV至 1 93eV范围内出现的具有周期结构的光致发光峰 ,该发光峰对应的能带中心位于Hg0 8Cd0 2 Te外延层导带底上方 1 73eV ,在另外一块外延薄膜样品中仅观察到四个Raman散射峰 ,没有周期结构的发光峰。为了分析上述光致发光的起因 ,对两块样品进行了X射线的双晶回摆曲线样品结构分析 ,得出样品在 1 4 3eV至 1 93eV范围的光致发光峰是由于改进MOCVD生长工艺提高了样品的结构质量所致 ,通过分析指出该光致发光峰是来源于Hg0 8Cd0 2 Te外延层中的阴性离子空位的共振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 Raman显微镜 外延生长 碲镉汞薄膜 化合物 Hg1-xCdxTe/Cd1-yZnyTe薄膜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乙二醇甲醚溶液中电解合成ZnTiO_3超细粉末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传高 王凤武 +1 位作者 徐迈 方文彦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0-215,共6页
在无隔膜电解槽中,加入0.035 mol·dm-3(Bu4N)B r的乙二醇甲醚溶液,保持电解温度30℃、电流密度30mA·cm-2,先电解钛片6 h,再电解锌片3 h,制得锌、钛醇盐配合物ZnTi(OCH2CH2OCH3)6,电流效率为95.4%。采用红外、拉曼光谱对... 在无隔膜电解槽中,加入0.035 mol·dm-3(Bu4N)B r的乙二醇甲醚溶液,保持电解温度30℃、电流密度30mA·cm-2,先电解钛片6 h,再电解锌片3 h,制得锌、钛醇盐配合物ZnTi(OCH2CH2OCH3)6,电流效率为95.4%。采用红外、拉曼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中含有配体(OCH2CH2OCH3)6,可以有效克服团聚现象。水解后干燥24 h得到干凝胶,在450℃煅烧2 h制得纳米ZnTiO3粉体。经X射线衍射、电子透射显微镜测试表明,干凝胶粒径为25 nm,钛酸锌粒径在20~30 nm,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配合物 溶胶-凝胶 纳米ZnTi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取代对ZnTi-LDH选择性光氧化去除NO的性能增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智华 杨娟 +2 位作者 戴俊 冷冲冲 张鸽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998-5010,共13页
以NiCl_(2)·6H_(2)O为镍源,采用水热法首次合成了不同Ni^(2+)取代量的锌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ZnTi-LDH),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低温氮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测试研究了Ni^(2+)取代对ZnTi-LDH晶相结构、... 以NiCl_(2)·6H_(2)O为镍源,采用水热法首次合成了不同Ni^(2+)取代量的锌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ZnTi-LDH),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低温氮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测试研究了Ni^(2+)取代对ZnTi-LDH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孔结构、表面氧空位与光吸收性能的影响。以NiZnTi-LDH为催化剂,分别考察了模拟太阳光与可见光照射下的NO光氧化消除性能。结果表明:Ni^(2+)部分取代Zn^(2+)可在ZnTi-LDH的能带结构中形成一新的中间能级,产生可见光响应,同时Ni取代可于ZnTi-LDH表面形成氧空位(O_(V))。可见光照射下,ZnTi-LDH无NO氧化活性,最优催化剂27%NiZnTi-LDH的NO去除率为52.1%,NO_(x)脱除选择性高达97.4%。模拟太阳光照射下,27%NiZnTi-LDH的NO光氧化去除率为64.8%,是ZnTi-LDH的2.76倍,NO_(x)脱除选择性可达96.9%,且NO_(3)^(-)生成量占总硝酸盐的95.6%。Ni^(2+)取代及由此形成的O_(V)不仅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同时利于超氧自由基(·O_(2)^(-))的生成,在增强NO消除性能的同时,抑制有毒NO_(2)的产生,实现NO至NO_(3)^(-)的深度光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 镍取代 深度光氧化 一氧化氮 氧空位 性能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大变形量Zn-1.65Cu-0.15Ti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英卓 王秀凯 +4 位作者 常麟晖 陈步明 黄惠 何亚鹏 郭忠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10-116,共7页
本实验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制备锌铜钛合金,通过热轧工艺制备了变形Zn-Cu-Ti合金。首先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随着变形量的变化,发现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相组织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轧制的方向越来越清晰。96.7%变形量的合金延伸率... 本实验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制备锌铜钛合金,通过热轧工艺制备了变形Zn-Cu-Ti合金。首先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随着变形量的变化,发现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相组织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轧制的方向越来越清晰。96.7%变形量的合金延伸率最高,可达到54.7%。通过电化学分析发现,合金变形量越大,合金板材的耐蚀性越好。接着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合金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合金在210℃经过热处理,硬度从46HV提高至73HV,在温度稍低时,150~180℃区间内硬度增大的趋势更明显。高温热处理有利于合金抗拉强度的提高,在240℃下热处理保温2 h,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约2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力学性能 热处理 微观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