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自生Ti_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尊杰 王宏伟 +2 位作者 张二林 张虎 曾松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采用原位自生 (XD)法制备Ti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XRD、OM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 :Ti- 17Al- 0 .5C复合材料的基体为Ti3Al、增强相为Ti3AlC ,且增强相在基体中按一定的方位排列 ;Ti- 17Al- 1.5 (2 .0 )C复合材料的基体... 采用原位自生 (XD)法制备Ti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XRD、OM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 :Ti- 17Al- 0 .5C复合材料的基体为Ti3Al、增强相为Ti3AlC ,且增强相在基体中按一定的方位排列 ;Ti- 17Al- 1.5 (2 .0 )C复合材料的基体为Ti3Al、增强相由心部TiC和包覆层Ti3AlC双层组成 ,随着含C量的增加 ,增强相由不发达的树枝晶变为等轴晶 .对合金进行显微力学探针测试表明 ,增强相TiC和Ti3AlC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均大于基体Ti3Al.随着C含量的增加 ,合金中增强相和基体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原位自生法 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反应合成Al-Ti金属间化合物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小会 揭小平 +1 位作者 闫洪 李岩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4,100,共5页
分别采用冰晶石与二氧化钛、冰晶石与钛粉、氟钛酸钾为加入物,通过搅拌原位合成TiAl3/7075铝基复合材料,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反应的可能性,并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X)分析复合材料的微... 分别采用冰晶石与二氧化钛、冰晶石与钛粉、氟钛酸钾为加入物,通过搅拌原位合成TiAl3/7075铝基复合材料,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反应的可能性,并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X)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物相。结果表明,3种加入物都可以制备铝基复合材料,而冰晶石与钛粉的加入物为制备TiAl3/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最佳反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反应 Al-Ti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制备表面有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薛亚军 刘铭理 方信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79,共5页
采用Fe-Mg-SiO_2反应体系和放热反应法,制备了镁基复合材料,同时在其表层制备出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化合物层、复合材料及界面的组织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表面化合物层主要为FeSi_(2.5)金属间化合物,化合物层... 采用Fe-Mg-SiO_2反应体系和放热反应法,制备了镁基复合材料,同时在其表层制备出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化合物层、复合材料及界面的组织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表面化合物层主要为FeSi_(2.5)金属间化合物,化合物层厚度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和预制压力提高而增大,化合物层的平均厚度和硬度分别达到95μm和557 HV以上,复合材料中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尺寸小于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硬度 放热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渗透制备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璠 何柏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61-63,共3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使用无压渗透制备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几个系列:FeAl/TiC、NiAl、Ni_3Al/TiC、FeAl/WC和Ni_3Al/WC。
关键词 无压渗透 金属化合物 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层状复合材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银娜 张小军 +1 位作者 李龙 周德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98-1205,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特别是高、精、尖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各国对工程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对材料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因此传统、单一的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特别是高、精、尖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各国对工程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对材料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因此传统、单一的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近年来,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日渐增多,许多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为了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产品质量,环保绿色的复合材料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异种金属复合材料通过选择不同的组元层,可具备多种优异性能,以满足抗磨损、抗腐蚀、抗冲击及高导热导电等特殊要求。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石油、机械、化工、电子及家用电器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铝基层状复合材料兼具铝合金的耐腐蚀、高导热、低密度和其他组元层的优良性能,如不锈钢耐腐蚀、铜高导电导热散热、钛耐高温冲击耐腐蚀、镁低密度优良电磁波屏蔽性能等,可满足多种特殊使用要求。铝不锈钢、铝镍及铝钛复合材料的应用,可节约Cr、Ni、Ti等稀贵金属。为了使铝基层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性能,异种金属复合后,通常进行扩散退火,然而异种金属扩散退火过程中若层状复合材料界面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将会损坏组元层间的结合强度,甚至分层,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因此,研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生长是开发铝基层状复合材料的关键。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常用铝/不锈钢、铝/钛、铝/镍、铝/铜、铝/镁五种铝基层状复合材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介绍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组成及生长动力学,并给出了五种铝基层状复合材料界面化合物的生成条件。同时,揭示了铝基层状复合材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初始形成过程,包括金属相互扩散、到达最大固溶度后初始相的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不同相间的转变及金属间化合物厚度的增加,得到了界面化合物厚度与扩散退火时间和温度的关系,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X)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满足公式:X=kt^n(n为动力学指数)。此外,本文就Si对铝镍、铝钛层状复合材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金属化合物 激活能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超英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6-61,共6页
本文讨论了钛铝金属间化合物(Ti3Al和TiAl)复合材料,着重于连接纤维增强的Ti3Al。与诸如超高合金类的常用高温材料相比较,这些复合材料具有一些非常可观的力学性能。然而,在将这些复合材料创造性地用于诸如高比推力... 本文讨论了钛铝金属间化合物(Ti3Al和TiAl)复合材料,着重于连接纤维增强的Ti3Al。与诸如超高合金类的常用高温材料相比较,这些复合材料具有一些非常可观的力学性能。然而,在将这些复合材料创造性地用于诸如高比推力发动机及航天飞机之类涉及环境要求的系统时,则必须首先解决耐环境性、抗疲劳性及高成本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 复合材料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技术概述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泽 梁精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21,共6页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小、熔点高、比强度高、高温抗氧化和耐腐蚀的特点,作为新一代航空航天、飞机叶片和汽车涡轮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总结了粉末冶金法、铸锭冶金法、铝热还原法...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小、熔点高、比强度高、高温抗氧化和耐腐蚀的特点,作为新一代航空航天、飞机叶片和汽车涡轮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总结了粉末冶金法、铸锭冶金法、铝热还原法和熔盐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性质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敷Ti_5Si_3增强金属间化合物耐磨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元富 王华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 Ni- 5 9Ti- 2 1Si合金粉末为原料 ,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 BT9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含 Ti5Si3金属间化合物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 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 ;同... 以 Ni- 5 9Ti- 2 1Si合金粉末为原料 ,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 BT9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含 Ti5Si3金属间化合物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 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 ;同时考察了复合材料涂层在室温滑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涂层主要组织包括Ti5Si3增强相、金属间化合物 Ni Ti2 与少量β钛基固溶体及 Ti5Si3共晶 ;其组织结构均匀 ,与基体之间为完全冶金结合 ;复合材料涂层具有硬度高、抗粘着磨损能力强的特点 ,在滑动干摩擦试验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及良好的承载能力 ;其磨损质量损失随载荷增大变化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敷 Ti5Si3增强金属化合物耐磨复合材料 涂层 组织 耐磨性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熔焊工艺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吴会强 冯吉才 +1 位作者 何鹏 石常亮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4,共5页
综述了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 (主要是Ti3Al,TiAl)熔焊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主要涉及电子束焊、激光焊和氩弧焊等方法 ,指出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焊接性不存在本质上不可焊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熔焊方法连接此类合金 ,焊态下焊接接头的组... 综述了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 (主要是Ti3Al,TiAl)熔焊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主要涉及电子束焊、激光焊和氩弧焊等方法 ,指出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焊接性不存在本质上不可焊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熔焊方法连接此类合金 ,焊态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一般不理想 ,焊缝和热影响区很容易脆化。控制冷速是成功连接此类材料的关键 ,同时受该类材料的物理冶金学特点限制 ,其组织转变动力机制、氢脆、间隙元素的引入对其焊接性的影响尚未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焊工 焊接性 熔焊 组织和性能 TI3AL 制冷 工艺性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SiC纤维增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界面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蔺春发 韩雨蔷 +3 位作者 袁丁 果春焕 常云鹏 姜风春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9-225,共7页
简要叙述了几种主要的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Ti_3Al、TiAl和Al_3Ti的发展状况、性能优缺点以及应用。综述了几种增韧金属间化合物的纤维,对比其他纤维的性能发现连续的SiC纤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概括了两种连续SiC纤维的不同制备方法,... 简要叙述了几种主要的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Ti_3Al、TiAl和Al_3Ti的发展状况、性能优缺点以及应用。综述了几种增韧金属间化合物的纤维,对比其他纤维的性能发现连续的SiC纤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概括了两种连续SiC纤维的不同制备方法,即先驱体转化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两种不同方法分别得到了束丝SiC纤维和单丝SiC(W或C芯)纤维,并对两种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概括。对连续SiC纤维增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综述了SiC纤维增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反应以及界面性能的改善方法;提出了连续SiC纤维增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SIC纤维 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 界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陶瓷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玉军 尹衍升 包志臣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Fe Al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该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随着Fe Al金属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硬度降低。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氧化陶瓷 复合材料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对Ti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志铮 李晓枫 龙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3-104,共2页
通过熔铸法原位合成了(Ti3Sn+Ti5Si3)增强Ti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包含相间隔的细晶粒Ti基体与Ti3Sn和Ti与Ti5Si3组成的共晶组织。对试样进行室温下的压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n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杨氏模量和耐压强度都比Ti-S... 通过熔铸法原位合成了(Ti3Sn+Ti5Si3)增强Ti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包含相间隔的细晶粒Ti基体与Ti3Sn和Ti与Ti5Si3组成的共晶组织。对试样进行室温下的压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n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杨氏模量和耐压强度都比Ti-Si合金高;当Sn含量达到25wt%时,试样的杨氏模量和耐压强度降低,但压缩率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TI复合材料 金相组织 耐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Ti对C/C复合材料渗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於广军 肖鹏 方华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16-3322,共7页
通过铺展实验研究添加Ti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与C/C复合材料润湿性的影响,发现添加Ti元素可改善熔融NiAl与C/C复合材料基体的润湿性。以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为坯体,采用真空熔渗法制备C/C-NiAl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 通过铺展实验研究添加Ti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与C/C复合材料润湿性的影响,发现添加Ti元素可改善熔融NiAl与C/C复合材料基体的润湿性。以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为坯体,采用真空熔渗法制备C/C-NiAl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的Ti粉含量(质量分数)为15%时,C/C复合材料熔渗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效果最佳,且TiC颗粒与NiAl熔体在C/C复合材料内部呈网状分布;渗NiAl后材料的密度从1.35 g/cm3提高到2.47 g/cm3,开孔率从27%下降到15.1%,沿平行纤维排布面方向的洛氏硬度较未渗NiAl的C/C复合材料提高约30.7%。添加Ti能改善C/C复合材料渗NiAl性能的主要原因是Ti与C反应形成的TiC改善了NiAl在C/C复合材料中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NIAL金属化合物 熔渗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粉末床熔融制备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啸宇 张磊 林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97,共17页
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种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但因存在室温塑性差、加工困难等不足而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电子束粉末床熔融(Electron Beam Powder Bed Fusion,EB−PBF)技术能够实现近净成形,其加工中的低热应力特点适宜脆性材料的制备... 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种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但因存在室温塑性差、加工困难等不足而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电子束粉末床熔融(Electron Beam Powder Bed Fusion,EB−PBF)技术能够实现近净成形,其加工中的低热应力特点适宜脆性材料的制备,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型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成形方法。对用电子束粉末床熔融制备的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介绍,并对近年来发表的以EB−PBF钛铝材料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工艺、后处理和性能表征等角度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增材制造 电子束粉末床熔融 电子束选区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组织性能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彦波 马凤梅 +1 位作者 肖文龙 马朝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11,共14页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学过程和致密化工艺,介绍各种技术条件下叠层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最后,对该种复合材料的未来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通过工艺调整来制备出具有更加合适的叠层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材料,依旧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金属化合物 叠层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铝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及其改型新工艺研究进展
16
作者 石磊 张贤昆 +2 位作者 李阳 武传松 刘小超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73,共12页
钛/铝异种焊接结构兼具钛合金的高强度、耐腐蚀性以及铝合金的轻质、易成型特性,为产品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该结构有助于降低构件质量和成本,实现轻量化与结构-功能一体化。搅拌摩擦焊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方法,是最适... 钛/铝异种焊接结构兼具钛合金的高强度、耐腐蚀性以及铝合金的轻质、易成型特性,为产品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该结构有助于降低构件质量和成本,实现轻量化与结构-功能一体化。搅拌摩擦焊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方法,是最适合于钛/铝异种连接的方法之一。然而,在钛/铝常规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仍存在搅拌针磨损严重、焊缝厚度方向性能不均匀、焊缝根部易出现未焊合缺陷、金属间化合物难以精准调控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探索了多种新型工艺,以期改善钛/铝常规搅拌摩擦焊的不足,实现高质量连接。分析对比了不同改型工艺的特点与适用性,主要包括界面添加中间层、施加辅助外场、改变接头形式以及采用静轴肩搅拌摩擦焊4种方法,探讨其在提升焊接质量和优化界面性能方面的作用与机制,并对钛/铝异种搅拌摩擦焊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优化焊接改型新工艺,同时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工业应用的可行性,以推动钛/铝异种焊接结构的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异种金属 改型搅拌摩擦焊 连接机制 金属化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Ti纤维增强TiAl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贵玉 胡世平 +2 位作者 储双杰 张太贤 蔡学章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5-349,共5页
采用类似箔叠纤维法制备连续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可使纯钦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较TiAl提高22.5%;涂覆Al2O3的钛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较TiAl提高28%,而且其界面反应层... 采用类似箔叠纤维法制备连续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可使纯钦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较TiAl提高22.5%;涂覆Al2O3的钛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较TiAl提高28%,而且其界面反应层厚度可减小到20μm。结果表明,此法是制备连续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 复合材料 涂层 纤维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陶瓷复合装甲材料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爱国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TIAL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 陶瓷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装甲材料 TiO2陶瓷 Al2O3 梯度结构 制造过程 德国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钢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超兰 郭校峰 +3 位作者 许秋平 温竟青 周德敬 陈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3-719,共7页
本文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和生长规律,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与退火温度和时间有关,当铝钢复合材料在610℃保温30min时,界面开始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厚度为3~5μm,... 本文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和生长规律,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与退火温度和时间有关,当铝钢复合材料在610℃保温30min时,界面开始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厚度为3~5μm,且界面结合性能优越,但当厚度超过9μm时,其结合性能急剧降低;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与退火时间成抛物线关系,且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激活能为Q=328.72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金属化合物 生长规律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铝基体中Al-Ti金属间化合物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孝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25,共5页
研究了Cu、Zn、Si及Mg元素对铝基体中TiAl_3金属间化合物形貌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分析了TiAl_3相的生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TiAl_3在纯铝中大部分为块状及短棒状;当Cu、Zn或者Si元素加入后,Ti... 研究了Cu、Zn、Si及Mg元素对铝基体中TiAl_3金属间化合物形貌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分析了TiAl_3相的生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TiAl_3在纯铝中大部分为块状及短棒状;当Cu、Zn或者Si元素加入后,TiAl_3相分别呈现出笔直的长棒状、具有一定弧度的长条状及带分支的长条状;然而,当加入Mg元素后长条状TiAl_3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熔体热对流的加强、晶体结构的改变、原子替换及降低熔体表面张力是TiAl_3相在各种合金元素作用下表现出不同形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元素 TiAl3金属化合物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