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_(4)Ti_(5)O_(12)@TiO_(2)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华丽 曾建华 +2 位作者 樊锋凯 朱玉涵 翁方青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用水热法制备Li_(4)Ti_(5)O_(12)@TiO_(2)复合材料与同样方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_(4)Ti_(5)O_(12)进行对比.对2种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电子能谱仪(XPS)进行表征;N_(2)吸附-脱附曲线进行比表面积分析;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用水热法制备Li_(4)Ti_(5)O_(12)@TiO_(2)复合材料与同样方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_(4)Ti_(5)O_(12)进行对比.对2种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电子能谱仪(XPS)进行表征;N_(2)吸附-脱附曲线进行比表面积分析;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i_(4)Ti_(5)O_(12),和Li_(4)Ti_(5)O_(12)均呈颗粒状,粒径分别约为50和70nm.XPS分析显示Li_(4)Ti_(5)O_(12)@TiO_(2)中的Ti为+4价态.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Li_(4)Ti_(5)O_(12),复合了锐钛型TiO_(2)后其充放电比容量较纯Li_(4)Ti_(5)O_(12)高,主要原因是嵌入到尖晶石型Li_(4)Ti_(5)O_(12)晶格中的Li_(4)Ti_(5)O_(12)分析显示Li_(4)Ti_(5)O_(12)复合TiO_(2)后降低了欧姆接触电阻和电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电极表面与电解液间的固-液界面双电层电容,有利于Li的嵌入和脱出,增大其可逆比容量.两种材料中Li的扩散系数分别为3.36×10^(-10)和2.03×10^(-12 )cm^(2)/s.比表面积分析显示复合TiO_(2)后的Li_(4)Ti_(5)O_(1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3.65m/g),纯Li_(4)Ti_(5)O_(12)的比表面积为56.23m/g.Li_(4)Ti_(5)O_(12),复合TiO_(2)后作为锂电池的阳极材料更有利于Li扩散,为Li的脱嵌提供较好的通道,其比容量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4)ti_(5)o_(12) tio_(2) 复合物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锂电池负极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艳红 葛昊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66,共6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稳定性和突出的安全性而被广泛研究。然而,较差的高倍率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采用一种便捷的水热...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稳定性和突出的安全性而被广泛研究。然而,较差的高倍率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采用一种便捷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新型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为显著提高Li_(4)Ti_(5)O_(12)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所合成的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0.5C时,具有174 mAh/g的超高可逆容量;当倍率高达30C时,可逆容量超过140 mAh/g。新型锂电池负极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的研究将为设计开发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功率储能需求的新型无碳负极材料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4)ti_(5)o_(12) tio_(2) 纳米片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材料Li_4Ti_5O_(12)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浩文 刘针邑 唐定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2-745,共4页
电极材料Li_4Ti_5O_(12)是一种具有"零应变"性质的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十分优异,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制备Li_4Ti_5O_(12)材料的方法除了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还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高能球磨法... 电极材料Li_4Ti_5O_(12)是一种具有"零应变"性质的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十分优异,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制备Li_4Ti_5O_(12)材料的方法除了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还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高能球磨法、微波法和喷雾干燥法等。综述了近几年来Li_4Ti_5O_(12)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4ti_5o_(12) 负极材料 离子电池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竹叶为碳源制备Li_(4)Ti_(5)O_(12)/C复合材料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晶丽 陈上 +3 位作者 吴显明 王芝茹 张枫 龙芮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6-309,322,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锂、柠檬酸和竹炭为原料,采用两步煅烧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Li_(4)Ti_(5)O_(12)/C负极材料。采用XRD、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 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锂、柠檬酸和竹炭为原料,采用两步煅烧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Li_(4)Ti_(5)O_(12)/C负极材料。采用XRD、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Li_(4)Ti_(5)O_(12)/C具有良好的结晶度,颗粒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粒径为200~300 nm。10 C倍率下,Li_(4)Ti_(5)O_(12)/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0.4 mA·h/g,循环300圈后为167.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2.8%,远高于Li_(4)Ti_(5)O_(12)的46.9%。在20 C大倍率下,Li_(4)Ti_(5)O_(12)/C和Li_(4)Ti_(5)O_(12)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8.9%和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碳包覆li_(4)ti_(5)o_(12) 竹炭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对Li_(4)Ti_(5)O_(12)/AB/MWCNT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巍 董恩杰 +1 位作者 梅泽民 尹鸽平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9-333,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钛酸锂(Li_(4)Ti_(5)O_(12))/乙炔黑(AB)/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材料,并通过高能球磨对复合材料进行改性。随着球磨转速的增加,复合材料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垂直力不断增强,使AB、MWCNT与Li_(4)Ti_(5)O_(12)的接触更充分,... 采用固相法制备钛酸锂(Li_(4)Ti_(5)O_(12))/乙炔黑(AB)/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材料,并通过高能球磨对复合材料进行改性。随着球磨转速的增加,复合材料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垂直力不断增强,使AB、MWCNT与Li_(4)Ti_(5)O_(12)的接触更充分,为Li+和电子传输提供更多的位点,提高了Li_(4)Ti_(5)O_(12)粒子界面电子传输能力;200~400 nm粒度的粉体粒子在Li_(4)Ti_(5)O_(12)中的含量由球磨前的32%增加到500 r/min球磨后的82%。以500 r/min球磨的复合材料,以10.0 C在1.0~2.5 V充放电,比容量从球磨前的112 mAh/g提升到130 mAh/g,经过500次循环,容量只损失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li_(4)ti_(5)o_(12)) 乙炔黑(AB) 碳纳米管(CNT) 负极材料 球磨 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Li_(4)Ti_(5)O_(12)中的金属杂质元素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宏伟 符靓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21-3025,共5页
尖晶石钛酸锂(Li_(4)Ti_(5)O_(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高,体积变化可以忽略,具有极好的循环寿命、热稳定性和安全性,Li_(4)Ti_(5)O_(12)中金属杂质元素的迁移以及沉积都是已知的有害降解效应,尤其是磁性金属杂质... 尖晶石钛酸锂(Li_(4)Ti_(5)O_(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高,体积变化可以忽略,具有极好的循环寿命、热稳定性和安全性,Li_(4)Ti_(5)O_(12)中金属杂质元素的迁移以及沉积都是已知的有害降解效应,尤其是磁性金属杂质元素的存在会导致材料的自放电,同时可能造成电池内部的微短路,进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该研究提出了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测定Li_(4)Ti_(5)O_(12)中金属杂质元素的新方法。采用王水溶液为消解试剂对Li_(4)Ti_(5)O_(12)样品进行微波消解,样品溶液无需过滤,直接采用MP-AES测定其中的金属杂质元素Mn,Na,Pb,Ni,Cr,Zn,K,Fe,Al,Mg,Cu,Ca,Co和Cd。选择波长Mn 403.076 nm,Na 589.592 nm,Pb 405.781 nm,Ni 352.454 nm,Cr 425.433 nm,Zn 213.857 nm,K 766.491 nm,Fe 371.993 nm,Al 396.152 nm,Mg 285.213 nm,Cu 324.754 nm,Ca 393.366 nm,Co 340.512 nm和Cd 228.802 nm为分析谱线,结合快速线性干扰校正(FLIC)技术,不仅校正了谱线重叠干扰,而且还校正了所有分析元素的背景干扰。加入CsNO 3为电离抑制剂,校正了易电离Li基质产生的电离干扰。选择Y为内标元素,校正了分析信号强度的不稳定和基体效应。方法的检出限(MDL)为0.03~0.77μg·g^(-1),线性相关系数≥0.9993,加标回收率为96.4%~103%,相对标准偏差(RSD)≤3.89%,采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并与国标法(GB/T 30836—2014)进行对比分析,经t检验法统计分析表明,在95%的置信度水平,除元素Zn以外,其余元素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好。使用氮气为等离子体气体的MP-AES与使用氩气为等离子体气体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相比较,可以显著降低运行成本,与使用可燃气体和氧化性气体的原子吸收光谱(AAS)相比较,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更好。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成本低、准确性高、精密度好,为Li_(4)Ti_(5)O_(12)中多种金属杂质元素的高通量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li_(4)ti_(5)o_(12) 金属杂质元素 快速线性干扰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situ self-nucleophilic synthesis of nano-Li_(4)Ti_(5)O_(12)/reduced graphite oxide composite with mesopore-oriented porous structure for high-ra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7
作者 PAN Feng-ling MING Hai +3 位作者 CAO Gao-ping ZHANG Ting-ting ZHANG Wen-feng XIANG 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911-2929,共19页
It is the core to improve the electron/ion transfer features of Li_(4)Ti_(5)O_(12) for achieving high-rate anode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By directly using graphite oxide powder,nano-Li_(4)Ti_(5)O_(12)/reduced graphit... It is the core to improve the electron/ion transfer features of Li_(4)Ti_(5)O_(12) for achieving high-rate anode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By directly using graphite oxide powder,nano-Li_(4)Ti_(5)O_(12)/reduced graphite oxide composite with mesopore-oriented porosity is prepared through one-pot facile ball-milling method in this work.Synthesis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self-nucleophilic effect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in graphite oxide is substantiated.Reactants can intercalate into graphite oxide bulk and in-situ generate nanoparticles.Subsequently,graphite oxide with nanoparticles generated inside can obtain a mesopore-oriented porous structure under ball-milling.Furthermore,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Li_(4)Ti_(5)O_(12) nanoparticles and mesopore-oriented porosity strengthen composites with rapid Li^(+)diffusion and electron conductive frameworks.The obtained optimal LTO/GO-1.75 composite displays excellent high-rate capability(136 mA·h/g at 7000 mA/g)and good cycling stability(a capacity retention of 72%after 1000 cycles at 7000 mA/g).Additionally,the reactants concentration in this demonstrated strategy is as high as 30 wt%−40 wt%,which is over 6 times tha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with GO suspensions.It means that the strategy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yield,showing big potential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 oxide nucleophilic catalysis li_(4)ti_(5)o_(12) high rate an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4+)掺杂对Li_(4)Ti_(5)O_(12)负极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能为 万书权 孙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4-77,共4页
采用分阶段固相烧结法进行钛酸锂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少量Zr^(4+)掺杂后并未改变Li_(4)Ti_(5)O_(12)的尖晶石结构类型,但引起晶格常数的变化,掺杂前后颗粒都呈圆球形,且都比较均匀细小。循环充放电实验表明,... 采用分阶段固相烧结法进行钛酸锂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少量Zr^(4+)掺杂后并未改变Li_(4)Ti_(5)O_(12)的尖晶石结构类型,但引起晶格常数的变化,掺杂前后颗粒都呈圆球形,且都比较均匀细小。循环充放电实验表明,当Zr^(4+)掺杂量在0~0.2变化时,随着Zr^(4+)掺杂量的增多,充放电比容量明显增大,且充放电平台更平稳。这主要是由于Zr^(4+)掺杂引起晶格的畸变,降低了Li+嵌入与脱嵌的阻力,进一步证实Zr^(4+)掺杂能够改善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4)ti_(5)o_(12) 固相烧结 掺杂 充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Si/Li_(4)Ti_(5)O_(12)负极复合材料的研究
9
作者 班月琴 王泉崴 周恒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较为严重,阻碍了硅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应用,利用Li_(4)Ti_(5)O_(12)材料自身结构具有“零应变性”的最大优点,采用球磨法、静电纺丝法和水热法制备了Li_(4)Ti_(5)O_(12)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 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较为严重,阻碍了硅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应用,利用Li_(4)Ti_(5)O_(12)材料自身结构具有“零应变性”的最大优点,采用球磨法、静电纺丝法和水热法制备了Li_(4)Ti_(5)O_(12)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主要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Li_(4)Ti_(5)O_(12)对纳米硅粉包覆状态对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扩散系数最大,为2.17078×10^(-12)cm^(2)/s,阻抗最小,为300Ω。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充放电曲线电压平台最长,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50mAh/g和530mAh/g,30次循环后比容量在310mAh/g,相应的库仑效应和比容量保留能力为96%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Si/li_(4)ti_(5)o_(12)复合材料 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率对钛酸锂负极锂离子电池热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鑫 谢松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76,共5页
钛酸锂(Li_(4)Ti_(5)O_(12))负极锂离子电池具有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仍有相关热失控的事故发生。为探究倍率对电池热安全性的影响,以圆柱形LiNi_(0.5)Co_(0.2)Mn_(0.3) O_(2)/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为对象... 钛酸锂(Li_(4)Ti_(5)O_(12))负极锂离子电池具有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仍有相关热失控的事故发生。为探究倍率对电池热安全性的影响,以圆柱形LiNi_(0.5)Co_(0.2)Mn_(0.3) O_(2)/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通过不同充放电倍率循环及热失控实验,分析电池的容量-电压、放电直流内阻和热失控温度变化等数据。高倍率循环会导致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损失,引起循环性能和热安全性能衰减。电池热安全性与倍率呈负相关:当倍率由2.00 C升至8.00 C时,热失控触发温度由358.5℃降低至254.1℃,热失控时间由3608 s缩短到2980 s,热失控时的最大升温速率由34.2℃/s增加至59.7℃/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钛酸li_(4)ti_(5)o_(12) 负极 充放电倍率 循环性能 热失控 热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钛酸锂/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兵 蒋尚 +3 位作者 王润伟 倪玲 裘式纶 张宗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67-2773,共7页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钛酸锂/还原氧化石墨烯(LTO/RGO)负极材料,并对该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LTO/RGO负极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且钛酸锂纳米片不易团聚.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0....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钛酸锂/还原氧化石墨烯(LTO/RGO)负极材料,并对该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LTO/RGO负极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且钛酸锂纳米片不易团聚.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0. 1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82. 2 mA·h/g;在5C倍率下经过500周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160. 6 mA·h/g,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介孔材料 钛酸 还原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锂基锂离子电池及其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础 刘泽慧 +2 位作者 孙鹞鸿 高迎慧 严萍 《新能源进展》 2022年第4期316-324,共9页
锂离子电池的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等特性使其成为电动汽车能源和新能源电网储能的重要载体。功率性能和安全特性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两个主要挑战。钛酸锂Li_(4)Ti_(5)O_(12)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能、长循环寿命、高功... 锂离子电池的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等特性使其成为电动汽车能源和新能源电网储能的重要载体。功率性能和安全特性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两个主要挑战。钛酸锂Li_(4)Ti_(5)O_(12)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能、长循环寿命、高功率特性和高低温放电性能,被认为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良好备选。综述了以钛酸锂材料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的相关工作,介绍了钛酸锂材料的结构、电化学特性、制备方法和作为电池负极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钛酸锂负极电池的全电池性能和健康状态研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 离子电池 健康状态 负极材料 高功率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域下钛酸锂锂离子电池的SOC估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黎桂树 谢松 平现科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钛酸锂(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高安全性,已在民航机场特种车辆中得到应用。在机场宽温域环境下,荷电状态(SOC)的准确估算是保障机场特种车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针对机场宽温域环境和放电倍率对钛酸锂... 钛酸锂(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高安全性,已在民航机场特种车辆中得到应用。在机场宽温域环境下,荷电状态(SOC)的准确估算是保障机场特种车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针对机场宽温域环境和放电倍率对钛酸锂锂离子电池SOC估算的影响,通过建立扩展Puekert方程,对安时积分法估算SOC进行容量修正,并对改进安时积分法的SOC估算与等效电路模型端电压进行工况验证与误差分析。扩展Puekert方程对电池容量估算的误差小于1%,改进安时积分估算误差小于0.06%,相比传统安时积分法提高0.04%,验证模型端电压均方根误差小于0.00025,鲁棒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li_(4)ti_(5)o_(12)) 离子电池 宽温域 荷电状态(SoC) Puekert方程 安时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三元材料匹配钛酸锂负极电池的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涛 于维珂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研究形貌相近的高镍三元材料LiNi0.8Co0.1Mn0.1O2(NCM)和LiNi0.8Co0.15Al0.05O2(NCA)。在3.0~4.3 V充放电,NCA半电池的0.10 C放电比容量为196.4 mAh/g,低于NCM的200.1 mAh/g,但1.00 C放电比容量高于NCM,体现了更好的倍率性能。匹配钛酸... 研究形貌相近的高镍三元材料LiNi0.8Co0.1Mn0.1O2(NCM)和LiNi0.8Co0.15Al0.05O2(NCA)。在3.0~4.3 V充放电,NCA半电池的0.10 C放电比容量为196.4 mAh/g,低于NCM的200.1 mAh/g,但1.00 C放电比容量高于NCM,体现了更好的倍率性能。匹配钛酸锂(Li4Ti5O12,LTO)制备比能量高于80 W·h/kg的32131型电池,倍率性能与半电池的变化趋势一致。以1.00 C放电,与NCM/LTO电池相比,NCA/LTO电池在-20℃下相对25℃的放电容量比率高4.8%、能量比率高4.6%、放电电压高13 mV,且温度越低,差异越明显,表明NCA/LTO电池的低温性能更好。直流内阻(DCIR)显示,50%DOD下,NCA/LTO电池的放电内阻和充电内阻较NCM/LTO电池分别低0.35 mΩ和0.17 mΩ,说明电池的极化更轻。以1.00 C在1.5~2.7 V循环600次,NCA/LTO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为87.5%,低于NCM/LTO电池的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材料 钛酸(li_(4)ti_(5)o_(12)) 倍率性能 低温性能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电致变色智能窗用钛酸锂薄膜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天悦 王梦颖 +3 位作者 黄庆姣 杨佳明 王顺花 刁训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1-478,共8页
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透过率可调制的电致变色材料,对于智能窗及其热管理方面的应用来说极具吸引力。钛酸锂是一种有潜力的电致变色阴极材料,但对其在智能窗领域的应用前景还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持。本工作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透过率... 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透过率可调制的电致变色材料,对于智能窗及其热管理方面的应用来说极具吸引力。钛酸锂是一种有潜力的电致变色阴极材料,但对其在智能窗领域的应用前景还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持。本工作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透过率高、结晶性好的钛酸锂(Li_(4)Ti_(5)O_(12))薄膜,通过联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位表征了其电致变色性能。实验发现所有Li_(4)Ti_(5)O_(12)薄膜对扫描速率等测试条件十分敏感,且有优异的双波段调制性能。此外,Li_(4)Ti_(5)O_(12)薄膜厚度对材料的初始态透过率、调制幅度、响应时间、电压窗口和循环耐久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450 nm厚的Li_(4)Ti_(5)O_(12)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9.1和8.9 s,透过率调制在可见光区(550 nm处)为45%,经过20000 s连续循环,性能未发生明显衰退。Li_(4)Ti_(5)O_(12)薄膜在近红外波段(1000 nm处)的透过率调制高达80%,表现出优秀的节能潜力。本研究成功组装了由灰色至蓝色、循环性能良好的全固态无机电致变色器件:Glass/FTO/Li_(4)Ti_(5)O_(12)/LiNbO3/NiOx/ITO,证明钛酸锂作为电致变色智能窗材料有潜力走向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li_(4)ti_(5)o_(12) 全固态无机器件 循环耐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纳米钛酸锂的性能
16
作者 梅铭 王丽娟 +1 位作者 黄金 向黔新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Li_(4)Ti_(5)O_(12))纳米化后可较好地解决离子导电性等问题。利用纳米二氧化钛(TiO_(2))和石墨碎模板剂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纳米Li_(4)Ti_(5)O_(12)负极材料,考察烧结气氛、烧结温度、石墨碎模板剂添加量、原... 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Li_(4)Ti_(5)O_(12))纳米化后可较好地解决离子导电性等问题。利用纳米二氧化钛(TiO_(2))和石墨碎模板剂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纳米Li_(4)Ti_(5)O_(12)负极材料,考察烧结气氛、烧结温度、石墨碎模板剂添加量、原料粒度等对产物的影响,以及组装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烧结气氛对制备Li_(4)Ti_(5)O_(12)的影响不大。制备粒度一致可控、性能理想的纳米Li_(4)Ti_(5)O_(12)的优化合成条件是:添加10%的石墨碎混合前驱体,干燥后在氮气气氛中、850~870℃下处理4 h,再经500℃空气气氛处理4 h。将优化工艺下制得的纳米Li_(4)Ti_(5)O_(12)组装成锂离子电池,测得直流内阻抗为33.7~36.1Ω,表明制备的Li_(4)Ti_(5)O_(12)离子扩散性较好。常温下以0.7 C充电、0.5 C放电,在1.5~2.9 V循环620次,容量保持率在87%以上,说明循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钛酸(li_(4)ti_(5)o_(12)) 石墨碎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对钛酸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郑威 梁孜 +2 位作者 曾文文 詹浩然 杨烨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分别以LiMn_(2)O_(4)、LiNi_(0.6)Co_(0.2)Mn_(0.2)O_(2)和Li_(4)Ti_(5)O_(12)为正负极活性物质,制备钛酸锂软包电池。研究了两种正极材料对钛酸锂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极材料的工作电位对电池大倍率放电和充电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分别以LiMn_(2)O_(4)、LiNi_(0.6)Co_(0.2)Mn_(0.2)O_(2)和Li_(4)Ti_(5)O_(12)为正负极活性物质,制备钛酸锂软包电池。研究了两种正极材料对钛酸锂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极材料的工作电位对电池大倍率放电和充电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有利于抑制电解液在高温55℃的分解改善电池寿命。LiMn_(2)O_(4)/Li_(4)Ti_(5)O_(12)电池10 C放电容量达到了标称容量的95%;LiNi_(0.6)Co_(0.2)Mn_(0.2)O_(2)/Li_(4)Ti_(5)O_(12)电池10 C充电恒流比达到了92%,其55℃、2 C循环1200次后容量保持率在80.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电池 liMn_(2)o_(4) NCM622 倍率性能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