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梓进 王维燕 +2 位作者 李红江 黄金华 徐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061-21071,共11页
太阳电池要成为常规能源需不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电池成本。叠层太阳电池采用不同禁带宽度的材料吸收太阳光,可减少高于带隙的高能量太阳光的热化损失,以及低于带隙的低能量太阳光不能被吸收的损失,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近几年,... 太阳电池要成为常规能源需不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电池成本。叠层太阳电池采用不同禁带宽度的材料吸收太阳光,可减少高于带隙的高能量太阳光的热化损失,以及低于带隙的低能量太阳光不能被吸收的损失,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近几年,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因具有带隙匹配、光电转换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性,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经过近五年的发展,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被快速提升至28%。要实现高效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关键材料与结构的发展必不可少。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主要包括四端和两端结构。其中两端叠层电池,因仅需要一个透明电极,有利于减少寄生吸收、降低成本,成为主流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结构。除了结构改进外,开发高质量的关键材料对高效叠层电池也十分重要。首先,钙钛矿顶电池的金属电极需要替换成透明电极,使得透过顶电池的太阳光能被底电池吸收。目前主流的体系为透明导电氧化物。其次,钙钛矿顶电池的理想带隙为1.7~1.8 eV,因此需要开发高质量的宽带隙钙钛矿电池,以实现开路电压的增益。最后,两端叠层电池的中间界面层起复合载流子和调控光传输的双重作用,需要探寻具有优异光电特性的界面层材料。目前主流的中间界面层体系包括氧化铟锡、掺杂纳米硅以及含纳米硅的氧化硅薄膜等。虽然通过关键材料和结构的发展,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8%,但距43%的极限效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叠层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等光伏特性参数。为提高叠层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需降低载流子传输层、透明电极、中间界面层的寄生吸收损失,同时通过绒面结构、减反层、折射率匹配的界面层等光管理手段降低界面的反射损失。提高叠层电池开路电压的关键是提高宽带隙钙钛矿电池的开路电压。通过上述光电管理协同作用,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有望突破30%。本文以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性能发展为主线,首先简要介绍了叠层电池的结构及光电性能发展历史;然后介绍叠层电池的关键材料,重点包括透明电极、中间界面层、宽带隙钙钛矿电池;在此基础上,分析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最后对叠层电池的高效化、大面积、稳定性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透明电极 中间界面 宽带隙钙钛矿电池 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刚线切片的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 被引量:1
2
作者 苏诗茜 应智琴 +3 位作者 陈邢凯 李鑫 杨熹 叶继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提出一种免空穴传输层的策略,将自组装单分子层材料作为钙钛矿活性层的添加剂,通过一步旋涂法直接将钙钛矿薄膜制备在导电基底表面,其中薄膜的质量与均一性都得到改善。进一步地,将该方法应用在低成本的商用金刚线切片上,可在高粗糙度... 提出一种免空穴传输层的策略,将自组装单分子层材料作为钙钛矿活性层的添加剂,通过一步旋涂法直接将钙钛矿薄膜制备在导电基底表面,其中薄膜的质量与均一性都得到改善。进一步地,将该方法应用在低成本的商用金刚线切片上,可在高粗糙度的硅表面制备出覆盖度高、形貌致密、无空洞的钙钛矿薄膜。在光电性能方面,用该方法得到的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1%,填充因子高达83%,两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自组装单分子材料 添加剂 免空穴传输 金刚线切片 钙钛矿/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及展望
3
作者 李彬 程家豪 +1 位作者 李望南 彭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2,共13页
综述近年来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介绍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技术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从工艺优化、结构协同设计和性能优化等方面对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进行总结,着重讨论叠层结构的每个子单元... 综述近年来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介绍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技术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从工艺优化、结构协同设计和性能优化等方面对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进行总结,着重讨论叠层结构的每个子单元太阳电池复杂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铜铟镓硒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 界面工程 光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穿结对柔性衬底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丽华 刘成 +2 位作者 叶晓军 钱子勍 陈鸣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6-1140,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硅基p+/n+隧穿结,应用于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析了其对太阳电池电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p+层厚度增加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短路电流密度减小;随着n...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硅基p+/n+隧穿结,应用于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析了其对太阳电池电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p+层厚度增加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短路电流密度减小;随着n+层厚度的变化,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将优化后的p+/n+隧穿结分别应用于不锈钢衬底和聚酰亚胺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别获得了9.95%(AM0,1353 W/m2)和9.87%(AM0,1353 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隧穿结 /微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下高度稳定的无机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电池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5-1196,共2页
近些年,有机太阳电池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商业化进程中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其中,电池稳定性问题(包括紫外光、水分、氧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良好的电池封装技术可以有效阻止水和氧气对有机太阳电池稳定性的影响... 近些年,有机太阳电池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商业化进程中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其中,电池稳定性问题(包括紫外光、水分、氧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良好的电池封装技术可以有效阻止水和氧气对有机太阳电池稳定性的影响,然而,如何防止紫外光对有机共轭分子结构和光伏器件稳定性的影响仍是一大难题。尽管紫外光过滤薄膜可以有效过滤紫外光,但同时也会过滤部分可见光,造成太阳电池性能的下降。最近苏州大学李永舫研究团队的李耀文副教授等人采用无机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电池的策略,为提高电池的紫外光稳定性和电池效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Advanced Materials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光稳定性 紫外光 钙钛矿 无机 有机太阳电池 过滤薄膜 商业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3计划:“效率10%以上50MW非晶/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电池成套制造工艺技术研发”通过验收
6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0-280,共1页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效率10%以上50MW非晶/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电池成套制造工艺技术研发”由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两家单位共同完成。科技部高新司组织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效率10%以上50MW非晶/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电池成套制造工艺技术研发”由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两家单位共同完成。科技部高新司组织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立项通知规定的研究内容及主要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863计划 制造工艺技术 薄膜太阳电池 研发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及其叠层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璋 陈新亮 +4 位作者 侯国付 李跃龙 丁毅 赵颖 张晓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5031-15046,共16页
钙钛矿太阳电池及其叠层电池发展迅速,成为当前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机无机卤化钙钛矿材料具有吸收系数高、带隙可调、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其单结太阳电池实验室效率从2009年的3.8%迅速提升到25.2%,两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效率达到... 钙钛矿太阳电池及其叠层电池发展迅速,成为当前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机无机卤化钙钛矿材料具有吸收系数高、带隙可调、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其单结太阳电池实验室效率从2009年的3.8%迅速提升到25.2%,两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效率达到29.15%。钙钛矿太阳电池种类丰富,依据器件结构主要分为介孔型钙钛矿太阳电池和平面型(nip结构和pin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大量研究工作通过钝化工程、添加剂工程、能级匹配工程、组分工程等先进技术获得高质量的钙钛矿吸收层和光电性能好、低成本、无污染的电荷传输层,提升电荷提取效率,使得每种器件结构均能实现22%以上的超高效率。但常规钙钛矿材料光、湿、热稳定性差,部分研究通过改善吸收层的成分,研发出准二维钙钛矿太阳电池与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更加贴合实际应用。考虑到不同的应用场景,钙钛矿太阳电池又进一步分化出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与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透明导电电极的研发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突破方向。基于钙钛矿的叠层电池中,高效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是研究重点,通过优化陷光策略和添加剂工程等方法降低光学损失与电学损失,能够在材料成本增长不大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电池效率,极具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阐述了钙钛矿太阳电池及其叠层电池的发展历史、器件种类和结构、功能层材料特性、性能优化策略,并对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钙钛矿/ 器件结构 功能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中的透明电极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安世崇 黄茜 +3 位作者 陈沛润 张力 赵颖 张晓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9,共11页
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及制造工艺简单、低成本等特点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钙钛矿太阳电池出现后的短短几年之内,其效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应用潜力巨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 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及制造工艺简单、低成本等特点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钙钛矿太阳电池出现后的短短几年之内,其效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应用潜力巨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其与传统的硅电池或者铜铟镓硒电池组成的叠层太阳电池,由于其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太阳光谱而被认为是提升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已达17.9%,叠层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已达25.5%。顶部透明电极是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对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来说,理想的顶部透明电极应具有高透过率、低电阻、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在低温下制备等特点。截至目前,多种透明电极已经被应用于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中,包括银纳米线、碳纳米管、超薄金属、石墨烯、导电聚合物以及透明导电氧化物等。银纳米线透明电极的光电性能良好,但稳定性较差,易与钙钛矿中的卤离子反应导致器件恶化,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和腐蚀。超薄金属电极往往不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光学透过率,需要引入合适的缓冲层来促使其均匀生长,但同样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碳基透明电极的稳定性很强,但是其光电性能有待提高。透明导电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但往往采用溅射的方式制备,在溅射的过程中容易损伤钙钛矿活性层,需要引入合适的缓冲层。本文归纳了应用于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中的透明电极的研究进展,分别对透明电极的种类、光电性能、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比了各种透明电极光电性能及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分析了它们在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应用于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电极 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合金薄膜及其在高效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俞凤至 胡安红 +6 位作者 郁操 曲铭浩 汪涛 张铭 严辉 张津岩 徐希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18-1924,共7页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为2.1 e V,折射率约为3的a-SiO_x∶B∶H薄膜,作为非晶硅顶电池的p1层,以及带隙为2.2~2.5 e V,折射率为2.0~2.5,晶化率为20%~50%的nc-SiO_x∶P∶H薄膜,作为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的中间反射层和纳米硅的底电池n2层。最后将优化后的a-SiO_x∶B∶H和nc-SiO_x∶P∶H薄膜应用到非晶硅/纳米硅薄膜叠层电池中,在0.79 m^2的玻璃基板上制备出初始峰值功率为101.1 W、全面积初始转换效率为12.8%、稳定峰值功率为87.3 W、全面积稳定转换效率为11.1%的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纳米电池 氧合金薄膜 p氧薄膜 n纳米氧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和掺磷的氢化纳米硅薄膜及其应用于类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
10
作者 孙月峰 张维佳 +5 位作者 宋登元 刘嘉 张雷 马强 吴然嵩 张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掺硼和掺磷的氢化纳米硅薄膜(nc-Si∶H),并将其应用于纳米硅薄膜类叠层太阳电池中。分析了薄膜样品的光学性能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P型掺硼纳米硅薄膜的光学带隙为2.189 eV,电导率为8.01 S/cm...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掺硼和掺磷的氢化纳米硅薄膜(nc-Si∶H),并将其应用于纳米硅薄膜类叠层太阳电池中。分析了薄膜样品的光学性能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P型掺硼纳米硅薄膜的光学带隙为2.189 eV,电导率为8.01 S/cm,霍尔迁移率为0.521 cm2/(V.S),载流子浓度为9.61×1019/cm3;N型掺磷纳米硅薄膜的光学带隙为1.994 eV,电导率为1.93 S/cm,霍尔迁移率为1.694 cm2/(V.S),载流子浓度为7.113×1018/cm3;两者的晶粒尺寸都在3~5 nm之间,晶态比都在35%~45%之间,并且颗粒沉积紧密,大小比较均匀。制备了大小为20 mm×20 mm,结构为Al/AZO/p-nc-Si∶H/i-nc-Si∶H/n-nc-Si∶H/p-nc-Si∶H/i-nc-Si∶H/n-c-Si/Al背电极的纳米硅薄膜类叠层太阳电池,通过I-V曲线测试,其VOC达到544.3 mV,ISC达到85.6 mA,填充因子为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PECVD 掺硼 掺磷 纳米薄膜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层转移法制备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唐群涛 沈鸿烈 邢正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3-823,共11页
介绍了基于电化学腐蚀多孔硅层转移法制备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对多孔硅层转移法制备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的四个主要步骤:双层多孔硅的制备、活性超薄晶硅外延层生长、基于多孔硅的层转移和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研制进行了概述,并对超... 介绍了基于电化学腐蚀多孔硅层转移法制备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对多孔硅层转移法制备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的四个主要步骤:双层多孔硅的制备、活性超薄晶硅外延层生长、基于多孔硅的层转移和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研制进行了概述,并对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腐蚀 多孔 转移 超薄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屏蔽罩对柔性衬底微晶硅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成 安其 +3 位作者 周丽华 钱子勍 叶晓军 陈鸣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通过改变硅烷浓度,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在有无金属屏蔽罩两种情况下的系列微晶硅太阳电池,发现将金属屏蔽罩去除后,本征微晶硅材料的沉积速率提高约一倍,微晶相至非晶相的硅烷浓度转变点有所变化。将沉积条件应用于... 通过改变硅烷浓度,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在有无金属屏蔽罩两种情况下的系列微晶硅太阳电池,发现将金属屏蔽罩去除后,本征微晶硅材料的沉积速率提高约一倍,微晶相至非晶相的硅烷浓度转变点有所变化。将沉积条件应用于不锈钢柔性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获得了9.28%(AM0,1353 W/m2)和11.26%(AM1.5,1000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屏蔽罩 /微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梦笑 王光红 +3 位作者 赵雷 莫丽玢 刁宏伟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2,共7页
提升晶硅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电流有望进一步提高电池效率,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是影响HJT太阳电池电流的重要功能层。该文首先介绍了TCO薄膜的自身特性,包括掺杂元素和掺杂比例、制备技术对薄膜特性的影响。同时总结了薄膜特性对... 提升晶硅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电流有望进一步提高电池效率,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是影响HJT太阳电池电流的重要功能层。该文首先介绍了TCO薄膜的自身特性,包括掺杂元素和掺杂比例、制备技术对薄膜特性的影响。同时总结了薄膜特性对HJT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阐述了TCO薄膜应用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增加盖帽层或多层TCO薄膜有望改善薄膜整体特性及电池性能。以期指导TCO薄膜特性的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HJT太阳电池效率,加快HJT太阳电池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太阳电池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TCO薄膜 载流子迁移率 功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微晶硅叠层电池中间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宁 耿新华 +6 位作者 赵颖 张晓丹 陈培专 陈新亮 张德坤 岳强 熊绍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由于非晶硅光致衰退、微晶硅吸收系数低的原因,叠层结构电池成为提高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叠层电池各子电池较薄、太阳光的利用率较低,因此陷光结构在叠层电池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具有绒面结构的前电极、叠层电池的中间层以及ZnO... 由于非晶硅光致衰退、微晶硅吸收系数低的原因,叠层结构电池成为提高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叠层电池各子电池较薄、太阳光的利用率较低,因此陷光结构在叠层电池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具有绒面结构的前电极、叠层电池的中间层以及ZnO/Al或ZnO/Ag复合背电极共同组成硅薄膜太阳电池的陷光结构。中间层位于各子电池之间,作用是改变界面反射率,影响电池中光的传播路径。该文综述了叠层电池中间层的作用、要求以及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中间层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微电池 中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穿结对具有中间层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影响
15
作者 靳果 王记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为了改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载流子输运效果,将隧穿结引入到具有中间层结构的叠层电池中,研究了隧穿结的结构、掺杂浓度、厚度等条件对叠层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叠层电池中引入隧穿结构成"隧穿结-中间层"结构,... 为了改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载流子输运效果,将隧穿结引入到具有中间层结构的叠层电池中,研究了隧穿结的结构、掺杂浓度、厚度等条件对叠层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叠层电池中引入隧穿结构成"隧穿结-中间层"结构,可以进一步改善电池性能,经过结构和参数优化的隧穿结可以提高子电池的电流密度匹配度,提升叠层电池转换效率。加入"隧穿结-中间层"结构的叠层电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光照稳定性,并且得到了初始转换效率12.2%,光照衰退率9%的叠层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微电池 隧穿结 电流密度匹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新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正平 杨黎飞 沈文忠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共22页
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SHJ)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它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温度低、钝化效果好、开路电压高、温度特性好、双面发电等优点,是高转换效率硅基太阳电池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 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SHJ)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它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温度低、钝化效果好、开路电压高、温度特性好、双面发电等优点,是高转换效率硅基太阳电池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几年SHJ电池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包括臭氧清洗硅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非晶硅薄膜、透明导电薄膜沉积方法和材料的改进,以及新型金属化电极技术在SHJ电池中的应用所取得的进展。然后介绍了结合背面结技术、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技术的硅异质结电池以及薄型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最新研究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与叉指式背接触技术相结合的硅异质结电池、与钙钛矿太阳电池技术相结合的钙钛矿/硅异质结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现状,指出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是迈向更高效率太阳电池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太阳电池 背面结技术 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技术 叉指式背接触 钙钛矿/异质结两端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学报》“钙钛矿太阳电池”专题征稿启事
17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9-549,共1页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成本低、且可与晶硅电池实现叠层兼容等优点。自2009年问世以来,通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权威认证的实验室级钙钛矿基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了33.7%,已经突破晶硅太...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成本低、且可与晶硅电池实现叠层兼容等优点。自2009年问世以来,通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权威认证的实验室级钙钛矿基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了33.7%,已经突破晶硅太阳电池理论光电转换效率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转换效率 钙钛矿太阳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 光伏技术 电池 太阳电池 权威认证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学报》“钙钛矿太阳电池”专题征稿启事
18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5-575,共1页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成本低、且可与晶硅电池实现叠层兼容等优点。自2009年问世以来,通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权威认证的实验室级钙钛矿基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了33.7%,已经突破晶硅太...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成本低、且可与晶硅电池实现叠层兼容等优点。自2009年问世以来,通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权威认证的实验室级钙钛矿基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了33.7%,已经突破晶硅太阳电池理论光电转换效率极限。近年来,钙钛矿光伏技术凭借高效率、低成本、应用广泛、叠层兼容等优势倍受关注,产业化是必然趋势,但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关键的问题亟待解决,如钙钛矿光伏组件的量产及迭代技术与制造设备的匹配、组件效率的提升、组件的封装技术、组件稳定性研究、组件运行的可靠性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转换效率 钙钛矿太阳电池 光伏技术 能量转换效率 光伏组件 电池 制造设备 权威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硅良好表面钝化技术及其在n型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泽增 贾锐 +3 位作者 窦丙飞 李昊峰 金智 刘新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494,共10页
优秀的表面钝化已成为高效电池制作的一项关键重要技术,本文对目前晶体硅钝化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做了总结与介绍。首先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钝化薄膜钝化机理与制备方法,分析了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合,并重点讨论了不同钝化膜组成的... 优秀的表面钝化已成为高效电池制作的一项关键重要技术,本文对目前晶体硅钝化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做了总结与介绍。首先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钝化薄膜钝化机理与制备方法,分析了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合,并重点讨论了不同钝化膜组成的叠层钝化。随着最近n型高效电池研究的快速发展,介绍了当今几种常见的n型电池结构,对比了不同材料钝化对电池性能影响。最后对未来发展作了总结与展望。虽然目前晶体硅太阳能市场仍以p型硅为主,可以预见,n型电池将是未来高效低成本电池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钝化 电池 n型电池 钝化机理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20
作者 张晓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共1页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代表之一,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成本低且可与晶硅、铜铟镓硒或有机电池结合制备叠层电池等优点。自2009年问世以来,通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实验室级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26.14%;钙...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代表之一,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成本低且可与晶硅、铜铟镓硒或有机电池结合制备叠层电池等优点。自2009年问世以来,通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实验室级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26.14%;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也从2015年的13.7%提升至33.9%。钙钛矿基太阳电池已经成为光伏发电领域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产业化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关键的问题亟待解决,如钙钛矿电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大面积制备技术和产业化进程的推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转换效率 钙钛矿太阳电池 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 光伏技术 光伏发电 铜铟镓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